陈静 杨涛
影片中的笑话让人欢喜也让人动容,这些小演员们的表现出奇精彩。一部套着小短裤却意味深长的电影。
——《巴黎竞赛》
小淘气尼古拉是法国著名插画绘本,曾伴随许多法国人度过快乐的童年,以小尼古拉的形象创作的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于1959年,在法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在法国拥有无数的“小尼古拉迷”,可与“小王子”相媲美。
“小淘气尼古拉”诞生于战后的法国,属于经济稳定的“黄金年代”,最早出现在1959年3月29日的《西南部星期日报》上,由故事大王柯西内和插画大师桑贝共同创作的 “复活节彩蛋”故事。然而,就是这一个小小的故事,引发了无数人的喜爱,也引发了大师更多的创作激情,在此之后的六年里,这个可爱俏皮的形象,就定时出现在期刊的专栏,和读者一起分享尼古拉身边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趣事,直到现在,大概有200多部尼古拉的小故事,集合成了五本书,在法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陪伴着一代代法国人一起成长。
因此,巴黎市政厅在2009年也举办了“小尼古拉五十周年”特别展,来纪念这件事情,同时,也就是在这一年,“小淘气尼古拉”登上了银幕,对当年柯西内突然离世,对插画大师桑贝的致敬,对这一系列书,以及当时两人一起工作的18年,可爱的小尼古拉陪伴大家50周年的一种完美的诠释。
一 纯真年代的记忆,集体怀旧的情绪
1959年,这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影片把人们带回当时的那个时代,宽厚而又笨重的电视,旋转的陀螺,精美的法式大餐,特有的家庭布置,已经变迁的建筑,人们习惯的穿衣住宿方式,家庭里温馨的情感,以及孩提时单纯美好的时光,而这种情绪,在整个影片中,随处可见。
有打着领带,套着红背心,身穿西装小短裤的尼古拉,有衣着得体,行为颠覆的妈妈,还有拥有小职员升迁梦想,可爱幽默的爸爸,一个完整融洽的家庭体现。更重要的,50年代人们工作的热情,打拼的努力,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家庭中的小的纠纷和争吵,都构成了人们对于50年代集体的怀旧情绪。
为了尊重原著、尊重桑贝,这位世界级的插画大师,对于他的致敬,在影片的开端,就可以看到,原版图书慢慢展开,一页页的画面,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把我们慢慢带入了“小尼古拉”的世界。
其次,在影片的开始运用了很多手绘图画的场景,因为手绘的图画,能很好的去刻画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单纯世界的美好,以及五彩愿望的达成,通过手绘图画可以表达的更加完美。
而且,我们在国内的电影市场上,也可以看到有很多类似手法的表达,比如2005年,刘心悠主演的《阿嫂传奇》,一个单纯女孩的在继父死后,变成黑帮大嫂的故事,当继父离开,看到自己的父亲,掉进了一个麦田的漩涡,怎么也触摸不到,所有的麦浪掩盖了她父亲的影像,来表达纯真内心的悲痛一面。
还有,章子怡主演的《非常完美》,在她充满想象的世界里,有一个顶着盒子的可爱的小人儿,时不时迸发出奇思妙想,来彰显主人公内心的单纯、美好与简单。
二 忠实的观众群体,庞大的明星阵容
几十年的时光就这样走过,直到近期,柯西内的女儿安娜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一摞从未发表的文稿,联系出版社,并劝说年事已高的桑贝,最终拿起画笔,为柯西内的遗稿再做插图,新版的书名为《气球与未发表的故事》。于是,四十多年后,小尼古拉再次复活了,它伴随了两三代人们的成长,因为有了这样广阔的群众基础,电影版的问世变得更为理所当然,剧组没有经过刻意的去挑选角色,演员和编剧们就自动送上了门。
而且因为形象太过深刻,把如此熟悉的“小尼古拉”搬上荧幕,必须要找个称职的导演,资深的编剧,符合形象的演员,才能经得起千万读者的审核。电影版《小尼古拉》的导演人选,最终落到了洛朗·迪哈德身上,这位曾执导过《莫里哀情史》的卖座片导演。而且,影片汇集了凯德·麦拉德,热拉尔·朱诺,这些都在《放牛班的春天》里为大家所熟悉的脸庞,还有露易丝布尔昆,法国新晋演技派女演员,著名的搞笑明星、老派演员瓦莱丽·勒梅西埃扮演尼古拉的模范妈妈。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那些孩子们,导演找了一群可爱调皮的八岁小学生们,他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性格特点,不同的身份和家庭的背景,尽量的让他们本色出演。而“小尼古拉”最终由马克西姆·戈达尔来饰演,导演看中的不单单是和印象中“尼古拉”一样的面庞,更重要的是,小演员对演艺的渴望与表达,在同龄的孩子中,显得格外的勤奋与努力。
而且,影片中,也时时刻刻透露出人们对“小尼古拉”的热爱与熟悉,在家庭聚会,邀请上司赴宴的环节中,当尼古拉出现在部长面前,部长由衷的说,“啊,这就是小名人儿尼古拉啊……”既符合了演员的场景,也切合了当时所有法国人第一看到“小尼古拉”真人形象的感慨。
而且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注重对于儿童神情的特写,尤其是小尼古拉的眼睛和嘴巴,用孩子长大的嘴巴,惊奇的眼神来表现人物的困惑,用狡黠的眼神,闪闪的睫毛,来刻画小尼古拉的聪慧,用微微上扬的嘴角,来表现内心的满足,孩子的一举一动,一笑一嗔,都是观众喜爱关注的因素。
三 成长的心路历程,少年的懵懂情愫
成长,是一个青涩而美好的过程,所有人生的第一次经历,都会显得弥足珍贵,所有孩子们的第一个梦想,都会得到珍惜,而在这一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朋友的帮助,老师的指导,都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家庭的变化,父母的言行,外界的干擾,也会对孩子的想法产生不可抗拒的引导。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影片的开始,年轻美丽的老师给学生留了一个题目: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尼古拉的小伙伴儿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梦想,有的是当警察,可以威风十足的吹着警笛;有的要当部长,可以随意的品尝美食,毫无顾忌;有的要做骑自行车的冠军,有的要做成绩第一的人,还有的,会陷入深深的思考,比如,我们可爱的小尼古拉。
而我们的小尼古拉,就是从一个困惑开始的。
成长是什么,是考试作弊,是课上打瞌睡,是小伙伴儿之间的打打闹闹,还是小女生的羞涩与妥协?对于尼古拉来说,成长中最大的事件,就是原本疼爱自己的父母,会给他生一个小弟弟,然后抛弃自己。也正是因为如此,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有趣的故事和生动有趣的经历。为了这个恐怖的事件,所有的孩子们聚在一起,酝酿一个伟大的计划,他们曾试过用买鲜花和打扫卫生来讨好父母,结果鲜花败了,家里的卫生搞得一塌糊涂,失败之后小尼古拉又决定离家出走,但又没有足够的勇气实施。
我们看着小尼古拉拿着行李离开,看着他在暮色中为自己壮胆,看着他在黑夜里畅想着自己美好的未来,看着他想象着以后锦衣归乡的壮观场景,以及父母对他的愧疚和想念,看着他在几声犬吠声之后吓得落荒而逃,看着他仓皇回家的场景,每一个都有过关于类似的童年,每一个人都是曾经的“小尼古拉”。
所以,当所有的计划全部失败之后,他们策划了一个“伟大”的事件,卖掉尼古拉的弟弟。于是,关于资金的来源,也曾引发一段有趣的对话:
“我的爸爸曾对我说过他的致富经历。”
“有一天…他捡到一个苹果并把它卖了,赚了1法郎。”
“然后呢?”
“他用赚的1法郎买了两个苹果,并以两法郎的价格卖出了两个苹果。”
“再然后呢?”
“他继承了他叔叔的遗产……”
于是,孩子们为了攒一笔巨款而拿来赌博的转盘,甚至制造了可以让人变成“大力神”的药水,四处寻找恐怖的杀手,抛弃即将出生的弟弟,而这一切,也只会发生在孩子的世界里。
儿童世界也有属于他们的懵懂情愫,当尼古拉遇到脾气古怪,刁蛮任性而自己喜欢的小姑娘时,也只能陪伴着打扑克、做游戏,冒着被小伙伴儿嘲笑的风险,装扮成小女孩的样子,和她们手拉手一起做游戏,直到最后的告别,直到他在告别时碰上了墙角,我们又不禁会然一笑,那些关于成长中最美好的种子,会在孩子们心里慢慢的发芽,慢慢生长。
四 家庭的美丽误会,大团圆式的结局
法国喜剧总是能让人在笑过之后得到一些什么,而法国人的幽默是众所皆知的,他们的喜剧电影其实是他们法式幽默的本能体現,没有任何刻意的修饰与安排,所有的笑点都来源于最真实的生活,法国喜剧电影的艺术魅力也正是如此。
《小淘气尼古拉》是经典的法国喜剧电影,以小人物的生活作为故事内容,没有什么超级英雄,没有社会的复杂变迁,有的只是一些生活平平淡淡,但又不失精彩的普通人。而且与美式喜剧不同,其氛围一般是高雅、轻松,不论是画面还是言语,并且沿袭了法国人的浪漫主义,都是大团圆的结局。
作为家庭喜剧,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但凡涉及到家庭的喜剧的影片,影片的开始都是以一系列的误会展开,到最后因为亲情,因为相互的关爱,误会解除,有了大团圆的结局。
所以,小尼古拉理解了他的爸爸妈妈,懂得了亲情,也明白了无论是小弟弟还是小妹妹,将会是家庭的一个成员,能为大家带来欢乐,幸福的生活,才是自己最大的梦想。而爸爸也理解了妈妈在家操劳的辛苦,以及在阴差阳错之间,满足了自己升迁的愿望,小女儿出生了,一家人又重新回归到最初的温暖。
同时,“大团圆”式的结局,是人们希望看到的事情,无论经历多少风浪,多少波折,家庭,永远是最后停泊的港湾,这也是影片想要去表达的希望。
小尼古拉的“事件”结束了,美好童年中若干个闪光片段,只是随便拿出几个来都是那么的美好。听到了叽叽喳喳式的法国语言,对话充满了幽默、机智,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就像这部电影所表达的一样。影片让人回想起了童年的种种美好和无忧无虑,看到了孩童之间天真烂漫的友谊,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2009年本片能成为法国最卖座的电影,那么多人走进影院看这样一部儿童片,只是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孩子。
(陈静,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杨涛,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公共课教管部主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