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甘南 万里朝圣 (散文诗·六章)

2015-06-09 17:14徐敏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尕海天葬拉卜楞寺

香巴拉

版图上,一片处女地吐绿,含蕊,扬花。

烟花三月,金秋十月。秦时,隋时,唐时,元时……

上至帝王,下至黎民,都不曾惊扰过。

但都曾来过看过爱过,却从不带走一片云彩、一瓣花朵……

只拾取一缕宁静、一丝祥和……

向西,向西,向西。

山之西。

河之西。

梦之西。

——西部,才是中国的净土哦。

——净土,在中国的西部。

神奇。神秘。神圣。

——甘南。中国的

拉。

天清澈,水敞亮,草翠绿,山庄严,寺肃穆。

让人坦荡、舒畅、宽广、安详。

让人飘成了一朵云,落成了一滴雨,滑成了一颗露,软成了一粒沙。

虔诚为一名膜拜者。

五湖四海。大江南北。

向西,向西,向西。

一步,一步,一步。

五十六个民族,十三亿同胞。兄弟姐妹肩并肩,手挽手。

——共同倾听甘南的心跳。

——共同触摸甘南的脉搏。

甘南。世界的香——巴——拉。

不分国界,不论肤色。红头发,黑皮肤,蓝眼睛……

在甘南行走。

在甘南停留。

在甘南哲思。

哦。甘南。

云之南。

海之南。

心之南。

一个个人,人一個个。在奔赴,在拥抱,在呼唤……

那一次次跋涉,一次次飞翔,一次次泪流……

和香巴拉是那样亲近。

香巴拉:一种神示!一种佛缘!

拉卜楞寺

一座寺。

三百余年。

四十余万平方米。

没有谁知道。方寸之间,有多少片云彩悠闲地飘过,有多少只雄鹰傲然地掠过……

没有谁知道。方寸之间,一块琉璃瓦承受了多少风霜雨雪,一个铜铃铛传递了多少爱恨情仇……

——拉卜楞寺呀。

是的,是的,是的。

方寸之间,自有天地。

一座寺。

上千僧侣。

数万经书。

谁都知道,谁都知道:一个僧侣就是一颗善良的种子。

谁都知道,谁都知道:一粒经文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

——拉卜楞寺啊。

是的,是的,是的。

一方一净土,一念一清净。

帐帘、法轮、宝瓶、幡幢、金顶、雄狮、

佛殿、佛像、佛塔、佛器、佛树、佛经……

在海拔三十公尺的桑科草原上行走,是心的沉静;是灵的澄净;是魂的极乐。

无嗔无我,无欲无求。

边。

人的一生,是要抵达一次拉卜楞寺的。

人的灵魂,是必须要抵达一次次拉卜楞寺的。

是的。是的。是的。

拉卜楞寺就在眼前。

眼前就是拉卜楞寺。

绚丽多彩。熠熠闪光。

——众多善男信女闭着眼,合着手,低着头,默着经……

在找——自——己!

桑科草原

寻找草原。寻找到

一幅扣人心弦的油画。一曲沁人心脾的藏歌。……

还有,还有一个格萨尔王的传说。

哦,这里是桑科草原——

泼洒色彩的画布,飞扬音符的乐谱,祭奠先祖的神坛

……

这里有绿的草丛、红的骏马、白的羊群、黑的牦牛;

有八角的帐篷、清香的奶茶、冉冉的篝火;

有家人团聚、恋人互诉的“香浪节”……

看吧,桑科草原的颜色是原始的;

听吧,桑科草原的音乐是野性的;

哭吧,桑科草原的人民是温暖的。

哦,哦。这里是桑科草原呢,真正的桑科草原哩。

大夏河哈达一样,

从这里蜿蜒地流——过!

相依,相伴,相拥……

如同我们从这里安静地走——过!

是的。纵然要分离,要告别。

但哪怕相逢只有一天、一刻、一分、一秒……

也毕生无憾!

我们的桑科草原啊,将我们的心彻底地打开——

一个乐园的仙境!

一个民族的气质!

呜,呜,呜……

这里的仙境那么美、那么美。

这里的气质那么醇、那么醇。

——穿过桑科草原的风,请慢些走、慢些走。

连云都舍不得、舍不得。

嘿。桑科草原。

你在,你在,你在书写一部甘南的成长史!一个民族的生命史!

尕海湖

三次干涸,次次令人心痛、悲伤、惊慌。

三次复苏,次次让人欣喜、兴奋、欢呼。

——尕海湖,藏族兄弟的“错倾俄日”,中国大地的“高原 圣湖”。

——尕海湖,使人掉眼泪。一滴,一滴,一滴……

滴滴晶莹、滴滴硕亮、滴滴清澈。

滴滴都是一个尕海湖。

那是一片牦牛走来走去的地方;

那是一个水鸟聚散离合的驿站;

那是一面明净的镜子;

那是一颗澄澈的明珠。

千吨雪挡不住、挡不住。

万里路挡不住、挡不住、挡不住。

七仙女来到这里轻歌曼舞,采摘野花。

龙王女来到这里眷恋不舍,滋润万物。

于是,波澜壮阔,生灵兴旺。

——尕海湖,从天边到天边,烟波浩渺。

——尕海湖,从尼泊尔到喜马拉雅山,白天鹅、大白鹭、灰鹤、雁鸭……迁徙栖息,生儿育女。

从此,尕海湖有梦,尕海湖就是个梦。

梦,能让尕海湖源源不绝、生生不息吗?

不问天。

不问地。

问你,问他,问藏族兄弟,问华夏儿女。

一双双眼睛睁亮了。

一扇扇窗户敞开了。

不远处——

尕海湖春暖花开、水丰草肥、姹紫嫣红。

天葬

神秘的死亡。

死亡的神秘。

身和魂、阴和阳、天和地……

反反复复、重重叠叠、轮轮回回。

把肉体还给清风,还给草原,还给牛羊,还给雄鹰,还给

大地。

化作一抷土,融进万物,融进大自然。

——天葬,肉体的洗礼。

苍苍者天,茫茫者地。

念一段佛经。

奏一曲哀乐。

流一行老泪。

然而。魂化作一朵云,飘在拉卜楞寺,飘在桑科草原,飘在尕海湖,飘在亲朋好友的哀悼里、祈祷里、思念里。

——天葬,灵魂的摆渡。

从肉体到灵魂,一切回归于原始、传统、信仰……

一切凝聚于美好、期盼、祝福。

谁说这不是一种纯洁和超脱?

谁说这不是一种涅槃和重生?

谁说这不是一种追求自由的飞翔?

谁说这不是一种抗争未知的远行?

所谓图腾,无非就如此。

图腾的力量,藏族兄弟虔诚了几千年。

图腾的希望,藏族兄弟永葆了几千年。

——天葬,藏族兄弟坚守住了一种心中的神圣。

坚守住了对生、对死、对祖先、对子孙的诠释和传承。

这里有天葬。

天葬在这里。

如果有人经过,请放轻脚步,屏住气息,提起心神。

因为这里是生命的境界、精神的境界、来生的境界、灵魂的境界。

也就是爱的境界!

插箭节

一座山巅走出一位英雄。

一个民族祭奠一位英雄。

一百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

逝者如斯夫。

英雄战死,立山为神。

英雄犹在,其箭灼亮。

山幽幽,离天最近。

箭萧萧,交还给山。

山因有了箭而享有无限荣光。

箭因有了山而变得无比神圣。

哦,哦。英灵长存,英魂永驻。

英雄的箭不腐、不朽。

英雄的箭斩鬼怪、佑百姓。

英雄的箭握在藏族兄弟的手中,佩在藏族人民的心中。

挂上绫缎、哈达、宝珠、白螺、吉祥轮……

埋进经卷、经文、果品、刀枪、牛奶……

还有那点香燃灯,焚烧纸钱,喇嘛念经,众人跪拜。

炮声隆隆。

锣声阵阵。

呼声格格……

何其苍茫和浑厚;

何其肃穆和庄严;

何其欣喜和狂欢。

——甘南的

——甘南的插箭節。

也只有。只有在这里看得见箭的五彩之色,摸得着箭的冷峻之羽,悟得到箭的深沉之意!

——箭矗立在山巅,彰显出英雄的威严!民族的自强!人 类的高度!

箭,箭,箭——传说中的箭,梦想中的箭,现实中的箭。只有在甘南,才能寻到你的力量哪!

看那“隆达”雪花一样飞满天空,飘满山岗。

一片、一片、一片……

片片是祝愿,片片是祷告……

哦,哦。你懂,他懂,藏族兄弟懂,华夏儿女懂。

——箭,是祈福之箭!是和平之箭!

(徐敏,男,1985年生,现供职于松原日报社。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散文诗》《诗潮》《绿风》《星星》等,入选多种散文诗年度选本,参加全国第七届散文诗笔会,著有散文诗集《灵魂如歌》《三十而立》)

猜你喜欢
尕海天葬拉卜楞寺
地球流行“天葬”
尕海湿地鸟类多样性季节动态
拉卜楞寺“道得尔”仪仗音乐的历史梳理①
拉卜楞寺曼巴扎仓夏季采药活动的调查研究
天葬台
拍天葬?别说我没提醒你!
日暮·尕海
拉卜楞寺院羌姆仪式的动态过程与认同功能
九世班禅与拉卜楞寺间的史实考究
西藏天葬源流考——兼论天葬师角色歧视的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