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河渔娘》谈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的民族性

2015-06-09 15:30陈晓敏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民族性

摘要 徐沛东作为我国现代民族声乐乐坛中著名的作曲家,他所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体现出了浓郁的民族风格而又不失时代精神,这也是其作品在现代民族声乐艺术领域获得广泛认可与欢迎的重要原因。本文在对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特点做出分析的基础上,以《黄河渔娘》为例,对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所具有的民族性特征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黄河渔娘 徐沛东 民族声乐 民族性

徐沛东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领域中的领军人物之一,从80年代开始,徐沛东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丰富优美的内容,同时也将我国现代作曲家所具有的作曲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中,徐沛东继承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对现代声乐艺术和西方声乐创作技法做出了借鉴,并体现出了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特征。而这一特征,也正是徐沛东声乐作品广受光影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所具有的民族性特征进行挖掘,不仅有利于对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做出更加全面的认知,同时能够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 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特点

徐沛东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中,立足于民族韵味与民间音调,体现出了浓厚的民族性特征,因此,通过徐沛东所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可以体会到具有民族性特征的时代精神,这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探索,并让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了雅俗共赏的道路。在词曲创作工作中,徐沛东强调旋律的优美动听以及内容的通俗易懂,而在创作理念方面,徐沛东则追求民族声乐的现代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徐沛东所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厚重的思想深度。总之,徐沛东所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实现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现代民族声乐创作技法的融合,并通过融合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将具备民族性的民族声乐作品呈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

从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的题材选择特点来看,包容性是徐沛东声乐创作中的最大特色,在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中,涉及到了描写社会大众生活、赞美祖国河山、历史题材、军事题材等多个方面,并且在这些广泛的题材中,也都具有受到社会大众欢迎和喜爱的代表作品。如《踏歌起舞》描述了人群喜悦欢腾的场面、《大地飞歌》表达除了对土地的挚爱之情、《阳光乐章》则对祖国河山做出了赞美。从这些题材中可以看出,徐沛东所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具有积极向上的特征,而这些特征的存在也能够确保徐沛东所创作的民族声乐能够带给受众感动和心灵上的净化;在旋律创作工作中,徐沛东则立足于我国民族音乐,对西方作曲技法做出了借鉴,因此在徐沛东所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中,民族性和国际性特征并存,也正因为如此,徐沛东的作品才收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喜爱。如在《辣妹子》中,湖南地方音调特色十分明显,《爱我中华》则体现出了徐沛东对少数民族民间音调的借鉴。由此可见,徐沛东总是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出地道的民族化感觉,即便是对西方作曲技巧的运用,也是在结合我国传统音乐创作手法的基础上来实现的,这对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 《黄河渔娘》所具有的民族性特征

《黄河渔娘》具有较强的歌颂性和豪放的风格,同时体现出了明显的河南曲调特色。在作曲方面,徐沛东把握住了黄河对河南人民的哺育之恩以及河南人民对黄河持有的依恋与热爱之情,并将这些内容与《黄河渔娘》的歌词进行了紧密的结合,通过围绕主题、层层深入,表达出了河南人民对黄河持有的感情。另外,在《黄河渔娘》中,“黄河渔娘”这一形象是具有勤劳、质朴的品质,这些品质共同构成了具有典型性的劳动人民形象,因此,《黄河渔娘》不仅处处具有河南梆子的艺术痕迹,同时也与劳动大众的审美需求相适应。从《黄河渔娘》所具有的民族性特征来看,则主要体现在浓厚的河南梆子艺术气息、民族韵味以及民族情感三个方面。

1 《黄河渔娘》中的河南梆子艺术气息

河南梆子具有极强的区域文化特征,其演唱特点为表情直率、腔调高亢。这些特点在《黄河渔娘》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首先,在《黄河渔娘》中,“哎”字经常作为长音出现,这种手法能够让《黄河渔娘》所具有的旋律体现出较大的起伏,从而凸显出浓郁的河南梆子艺术气息。而在展现高亢、大气等艺术特色的同时,这首民族声乐作品所具有的民族性特征也得以强化和呈现;其次,音域广阔是地方梆子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这种特征在河南梆子中同样具备。河南梆子的演唱,需要大胆的运用真假声,并做到扬抑结合与铿锵有力。在《黄河渔娘》中,音域具有14个跨度,这种宽广的音域体现出了《黄河渔娘》与河南梆子特色的结合,同时也对民族特色做出了更加深刻的体现;再次,曲调的灵活性、旋律的流畅性和大跳的广泛运用是河南梆子所具有的重要特色。在《黄河渔娘》的作曲过程中,徐沛东也对河南梆子的这些特色做出了结合和呈现,如在“叫你一声黄河渔娘,叫你一声黄河渔娘,黄河渔娘啊”这一部分中,对6处大跳的运用体现出了河南梆子中大跳较多以及棱角分明的艺术特征,并表现出了河南群众开朗豁达的性格。总之,在《黄河渔娘》这首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中,徐沛东将民族声乐与地方戏曲艺术特色巧妙的结合起来,不仅让《黄河渔娘》具有了一定的传统戏曲韵味,同时也对传统戏曲创作模式做出了突破与创新。虽然许多滑音和自由唱腔的运用使《黄河渔娘》具备了明显的戲曲腔韵,但是纵观整部作品,大多数地方还是采用了具有时代化特征和大众化特征的现代民族声乐表现形式,因此,这首民族声乐作品同时具备了传统艺术文化气息和优美流畅的旋律。而这也凸显出了徐沛东在民族声乐作品创作过程中所具有的典型的民族性特征,即不仅需要体现民族特色,同时需要在让作品具有民族性的同时体现出对时代审美的尊重和现代民族唱法需求的满足。而这具有时代性的民族特色,也体现出了徐沛东深厚的传统艺术文化功底以及在地方音乐艺术和民族音乐艺术方面的积累。

2 《黄河渔娘》中体现的民族韵味

在徐沛东所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中,民族韵味是不可或缺的主基调元素。徐沛东自己也认为,在民族声乐的创作中,作品本身的根基就在于体现民族性特征。《黄河渔娘》由徐沛动先生和甲丁先生共同创作完成,并由著名民族声乐歌唱家彭丽媛在郑州武术节开幕式演唱,这首曲目中所蕴含的民族韵味,在演唱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黄河渔娘》的乐谱中可以看出,这首民族声乐作品所采用的曲式为多段并列,并由三段共同构成。在第一段中国的第8小结标明了一些力度符号,并成为了整首曲目中力度最强的部分,其中“ff”的标识让“不知道,哪一天起你生在这大河上……”具备了饱满的情感,同时“(·”的标识出现在“道”字上,这是《黄河渔娘》整首曲目中具有最强力度的字符。此处力度的强化,不仅展现出了黄河所具有的雄伟气势,同时也展现出了黄河孕育下的劳动人民所具有的刚强个性。当然,整首曲目中最强音的出现,也凸显出了最为浓厚的民族韵味,而在演唱《黄河渔娘》的过程中,如何将这一部分所包含的民族韵味展现出来,是演唱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黄河渔娘》的这一部分对豫剧中的润腔色彩做出了较多的借鉴,豫剧产生和发展于河南,并且在河南当地的语言中,许多并非四声的字符也是使用四声发音,这是河南地区语言文化所具有的重要特征。而在《黄河渔娘》的这一部分中,“哪一天”中的“一”字,在河南方言中就需要用四声替代一声,这种发音特点在演唱中的结合,能够体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与民族韵味。另外,在乐曲A段部分,徐沛东通过对两个三十二分音符的使用,凸显出了黄河的雄伟与黄河儿女对黄河的崇拜、尊敬以及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豪迈之情,因此,这些音符的使用,使演唱者很容易抓住《黄河渔娘》所具有的风格与韵味。在乐曲B段的演唱中,同样具有一些技巧来凸显出《黄河渔娘》所具有的民族韵味。B段具有明显的抒情韵味,并且旋律也像讲述故事一般,如在“就这样,日复一日,你把早和晚织进那渔网”这一部分中,为了凸显出民族韵味,应当使用下滑音来对尾音进行演唱。而在“哎,哎,黄河渔娘”中,则有必要使用甩腔来表现“哎”字,以便从力度和声音方面彰显出这一部分所具有的民族韵味。

3 《黄河渔娘》中体现的民族情感

作为优秀的民族声乐创作者,徐沛东在创作《黄河渔娘》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情感以及民族情感都渗透到了这首作品中,这对于提高《黄河渔娘》的艺术表现力与生命力具有着重要意义。从《黄河渔娘》的内容来看,这首民族声乐作品讲述了黄河附近以为具有勤劳、淳朴特质的东方女性,并通过借物生情的手法将黄河比作母亲,同时对黄河的奉献精神进行了歌颂。旋律与歌词都是为表达这种婉转柔情的情感而服务的,这种豪迈的民族情感,在整首作品中都无处不在显现。其中B段中的“也许是,春来秋往,你把风和雨,当做那平常。用那船板,拖着红颜心,在天水间奔忙。”这句歌词具有朴实无华的特征,并以E大调旋律进行伴奏,平静舒缓的审美体验表达出了黄河渔娘悠然自得、平平淡淡的劳动状态。作为《黄河渔娘》高潮部分的C段,则使用了类似对话的歌词:“我想要落脚在你的黄河上,你却说你的梦在渔网洒落的地方。我想要停泊在养你的船上,你却说你的心在那船头朝着的方向。”歌词如具有古诗一般的审美意境,但是却重在表现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在这一段中,徐沛东将旋律与内容紧密的结合起来,并为了突出对话感而使用了强弱呼应的手法。这些民族情感的表达,要求演唱者能够对乐曲做出良好的阐释,如在A段中,两段歌词具有近乎相同的内容,不同点则在于将“叫你一声黄河渔娘”中的“叫”字改为了“喊”字,并且通过罗列与重复的形式讓情感表达具有了更加强烈的特点,在这段歌词情感的表现中,演唱者需要对自身情感做出良好控制,并体现出三句重复歌词在情感抒发方面的递进关系,从而走向情感爆发点。在C段部分,为了能够表达出歌词的对话感,演唱者则需要进入角色并对角色情感做出理解与把控,从而将两个人物的情感完美的抒发出来。

三 结语

在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过程中,许多优秀的作曲家都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创新做出了探索和贡献。通过对徐沛东所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做出鉴赏,能够感受到徐沛东深厚的作曲功底以及徐沛东一直坚持的民族性作曲特色。特别是在《黄河渔娘》中,处处洋溢的民族气息不仅与我国社会大众的审美倾向相适应,同时也体现出了与时俱进的特征,这些特征的存在,让这部作品具有了独特的生命力与艺术魅力。同时这首民族声乐作品的成功,也展现出了民族文化、民族气息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之根,坚持体现民族特色则应当作为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中的必要路径。

参考文献:

[1] 吴艳玲:《试论徐沛东歌曲创作的艺术特征》,《大舞台》,2013年第7期。

[2] 许梅华:《徐沛东民族声乐作品的时代性与民族性——从〈春来沙家浜〉和〈黄河渔娘〉中体会》,《音乐创作》,2013年第2期。

[3] 张微微:《走进徐沛东》,《大众文艺》,2010年第4期。

[4] 于亮:《试论徐沛东影视音乐作品创作的风格与特点》,《电影文学》,2009年第18期。

(陈晓敏,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民族性
既有民族性 又有世界性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民族性在流行音乐中的保持与再创作
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歌唱的技术训练与能力扩展
论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基本问题分析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