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电影《阿甘正传》讲述了主人翁阿甘的智障者生活经历,该影片跨越了美国 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的三十年的历史。该影片因为包含了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一战、二战等重大历史政治事件及英雄事迹、流行文化等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因此,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视角对该电影进行解读,这对我们深刻地了解美国社会文化很有帮助。
关键词:阿甘 美国梦 种族歧视 宗教文化 “愚者哲学”
电影《阿甘正传》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Winston Groom)的同名小说,1995年获13项奥斯卡奖提名,并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特技效果六项奥斯卡大奖,同时创造了全球6.57亿票房的收入奇迹。1998年被评为美国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一。电影《阿甘正传》是一部博大精深,意味深长的影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既是政治片也是爱情片,既是励志片也是娱乐片。该电影在对美国历史调侃式反思的同时,全方面展示美国的本土文化。本文试图对该电影体现的美国梦、种族歧视、宗教文化进行文化解读,以期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和看待美国文化。
一 美国梦
所谓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便能获得美好生活的理想,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劳动、勇气、智慧、创意和决心取得成功,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帮助。美国梦就是美国人所追求的美好社会,是美国文化的缩影。所以美国梦是美国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依靠个人勤奋勇气和努力奋斗而不是依靠别人的帮助来实现个人价值,个人梦想。而且坚定的认为只要通过个人勤奋努力一定可以成功。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大熔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他们都相信在这块土地上只要不懈的努力就可以实现个人梦想,获得别人的尊重。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奋斗,“每个人只要努力奋斗就能成功”一直是“美国梦”的核心含义。电影《阿甘正传》是对美国梦的全面阐释。美国梦主要体现在追求个人利益与个人自主为目的的个人主义上。所以好莱坞的电影为了体现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个人主义,会放大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小人物的事迹。影片中的阿甘智商只有75,天生残疾,这些导致他自卑心理严重,不敢反抗追打他的中部流氓及上司的嘲弄與侮辱。但他不敢堕落,发奋图强。阿甘从小患有腿疾,需要戴矫形夹子才能勉强正常行走。但他却靠着“奔跑”的信念努力奔跑甩掉了矫形夹。电影中的阿甘凭着坚定的信念努力奋斗后成为美国英雄。如他独自穿越了美国的战后的风风雨雨,如成了越战英雄,实现对布巴家人的誓言并开起了捕虾船,创建了巴布阿甘捕虾公司。加入美国全美橄榄球明星队受到肯尼迪总统的接见,随全美乒乓球明星队出访中国,参与了中美建交的破冰之旅。正如阿甘的妈妈所说:“Miracles happen everyday.”(每天都有奇迹会发生。)影片中丹中尉受到阿甘的鼓舞也不再自暴自弃,最终凭借个人努力奋斗成为了捕虾大王,身价百万。这些都使美国人受到鼓舞,成功再度唤起了人们心中的美国梦。所以曾经美国《娱乐周刊》认为该片对美国的影响不亚于林肯。该片的制片人Wendy Finerman 说男女老少都喜欢这部电影,阿甘也成为美国人的偶像,可见该影片对美国人内心深处的一种震撼作用。
二 种族歧视
种族歧视起源于殖民时代,是指本民族对其他人种或民族采取的一种蔑视、讨厌及排斥的态度。种族歧视与《独立宣言》所提倡的“人人生而平等”是格格不入的,针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是美国文化中的“毒瘤”,一直根深蒂固。从废奴运动林肯总统宣布废除黑奴制到三个民权法案,从《独立宣言》到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从美国内战到今天美国黑人一直在为争取平等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而努力。虽然人们普遍认为种族歧视主要是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但种族歧视在美国广泛存在,“针对除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WASP)以外的所有种族和群体。”也就是说,只有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才是“真正的”美国人, 其他人都是“外来者”。这些“外来者”不仅包括黑人,还包括东欧及南欧其他地区的白人和来自亚洲的黄种人。为了融入美国主流社会,长期以来这些“外来者”付出了艰辛努力和巨大代价。虽然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消除种族歧视,但至今美国社会种族歧视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就业、日常生活以及在许多正式与非正式场合,种族歧视无处不在。这部引起极大社会影响的影片《阿甘正传》对美国的种族歧视进行了深刻的解构。
该电影是对种族歧视的巨大冲击,各种族间的交流表明不同种族间可以和谐相处。主要体现在等车的黑人女性、布巴、丹中尉的婚姻上。在影片中,阿甘在公交车站与一位黑人女性一起等车,在等车的过程中他们同坐一条长凳并愉快的聊天。这一场景在种族歧视无处不在的美国来说几乎不可能。因为美国的种族歧视体现在黑人与白人不能同乘一车,同一个教室,同一餐厅,同一教堂。所以该影片中阿甘与一名黑人女性同坐一条凳子是对种族歧视的冲击。另外,阿甘视他的黑人朋友布巴为最好的朋友,并为他奉献一切,包括在战争中冒着生命危险救出布巴。虽然布巴重伤而亡,但阿甘帮他完成了他最大的梦想——买捕虾船。这种患难中的黑白人的友情是对种族歧视的沉重打击。不仅阿甘没有种族歧视的观点,他的家庭也没有。在影片中阿甘的母亲举办的晚会上,各种肤色的人都来参加。布巴妈妈后来有钱了雇用一名妇女做女佣。这在美国社会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另外成为百万富翁的丹中尉娶了一名黄皮肤的亚洲人,并没有像传统美国人那样娶白人为妻,这在美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另外,美国政府为了克服种族歧视,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如:联邦政府强制性地取消了阿甘所在的阿拉巴马大学的种族隔离政策,所以从影片中我们看到两个黑人学生吉米·胡德和维维安.马隆获准入学。影片中反映的所有这些都沉重有力的抨击了美国的种族歧视。虽然影片中存在着种族歧视,如黑人被称作“黑熊”“黑鬼”,但我们明显感觉到这种歧视是被弱化的。
三 宗教文化
宗教在美国人民的精神生活领域占着统治地位。自17世纪以来随着不同地区的移民涌入美国,美国各种宗教也随之而来,以多元化与主流化为特征的美国宗教吸引着95%的人信上帝。他们基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正如美国著名神学家尼布尔说的那样,美国“是世界上最世俗的国家,也是宗教性最强的国家。”所以宗教影响了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出生、结婚、死亡等人生历程都有宗教礼仪,饭前的祷告及周末去教堂做礼拜祷告,货币上印着“我们相信上帝”和国歌中“上帝保佑美国”的字眼,还有圣诞节、感恩节等与基督教密切相关的节日都表明宗教在美国人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国人信仰宗教,并用宗教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认为只有敬畏、信仰上帝的人才能诚实地做人,反之必定会陷入罪恶并受到上帝的惩罚。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宗教信仰始终影响着人物的言行并且决定他们的命运。在阿甘的内心,上帝是永远存在并陪伴其左右的,所以他相信上帝,所以在影片中阿甘也好像得到了上帝的幫助并最后成功了,这印证了美国人的信仰。相反,丹中尉与上帝的关系比较曲折。丹中尉出身军人世家,他的使命是在战场上为国家立下战功,同时为自己的家族带来荣誉。但是越战中他并没有获得任何的荣誉感,相反在战场受伤。丹中尉因为在战争中失去了双腿变得不再相信上帝,苟且偷生到在暴风雨中诅咒上帝,与上帝摊牌,再到最终与上帝的和解(made his peace with God)三个阶段,这也正是怀疑信仰、与信仰抗衡到信仰回归的过程。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丹中尉的宗教信仰回归过程,我们要提到美国人的基督教信仰。1620年,首批清教徒将基督教带入北美,他们因为受到英国政府的迫害,怀着宗教信仰自由的理念乘坐“五月花号”登陆马萨诸萨州,建立普里茅斯公民自治团体,清教徒开始在美洲大陆上扎根,为“移民国家”——美国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根据基督教的创世纪记录,因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被逐出伊甸园,所以人人生而有原罪,后来耶稣牺牲自己救赎了人类。所以人们必须信仰上帝、周末去教堂对上帝忏悔来赎罪以此来寻求心灵净化与身心解脱,从而回归上帝。美国的《独立宣言》中写道:“人人生而平等,而且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总统就职一般也以圣经的名义宣誓,强调人人生而平等,可见宗教影响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 “愚者哲学”
“愚者哲学”来自西方文化中的“圣愚”,即“神圣的愚人”该词在圣经旧约和新约中都有记载,最早出自基督徒圣保罗的书信中。圣保罗认为智慧有“世俗智慧”和“真正智慧”两种。他认为“只有上帝才拥有真正的智慧,在世俗的眼里,上帝也许是愚蠢的。”也即虽然看似愚蠢,但实际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大智若愚。“愚者哲学”在阿甘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也是是战后人们的一种大众心理。战争改变了美国人的价值观,导致美国人的人文观念和精神价值的沦丧,同时新兴科技使现代文明受到冲击,很多人对现代文明充满恐惧。人们对现代文明充满反抗,渴望返璞归真,这种愿望与当代文明所激起的欲望格格不入。电影里的一句经典台词:Mum said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will get.正是这股无所畏惧的精神使得他成功了。这句台词也折射人们面对充满诱惑的出现代生活的无奈与困惑。阿甘虽然智商低,但他能正常思维,而且有自己的想法。经常有人会问他:“Are you stupid or something?”他的回答一直是“Stupid is as stupid does。”(蠢人做蠢事)所以虽然有腿疾,但他能够不停地奔跑,这种看似很stupid的方法确实最简单也是最好的方法。不停的奔跑使他跑掉了年少时的侮辱、越南战场风风雨雨、甚至全美国,从而使他摆脱了所有的不幸,甚至创造奇迹。所以作为智障者的阿甘是美国人心中的一个理想人物,他们希望像阿甘一样简单,但淳朴善良。因为他的低智商,所以他不能投机取巧,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最淳朴的信念,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战后的美国人所期待向往的一种模式。该片的制片人温迪.费勒曼说:“我觉得故事里的阿甘简直就是典型的美国人,他的成长过程又正好是我们所经历的,他使我们清晰地回顾过去的历史。他是个好人,能令人落泪也能逗人发笑。”
总之,影片中阿甘所体现的美国梦、种族歧视、宗教文化、“愚者哲学”等文化内涵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智障者阿甘的人生历程是对美国梦的完美阐释,表达了人们内心独白的理想与愿望。影片深刻地体现了“愚者哲学”,同时宗教文化贯穿整个影片,也对种族歧视进行了沉重的抨击。所以该影片是对美国文化的全面阐释,学习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美国文化,对于我们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正确对待和理解西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第1期。
[2] 滕学明、刘震:《“虐囚门”的文化思考》,《新余高专学报》,2004年第6期。
[3] 张秋丽、曹曼:《影视文化教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占晓燕,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