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新国
摘要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在其大部分剧作中都穿插了人文理念。他的《暴风雨》也毫无例外地表现了人文理念这一主题,但本剧中所体现的人文理念是幻灭式的。在米兰达的颂扬中、在普洛斯彼罗的魔法中我们都能深刻体悟到晚年的莎翁对人文主义理想实现的极度失望。因此,在剧本中莎翁只能将希望寄托于魔法去协调人文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最终又用宽恕的方式解决了所有冲突。
关键词:人文精神 《暴风雨》 内涵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艺复兴时代人文精神领域最著名的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英国社会的现实情况,是文艺复兴时代文学领域成就最高的作家。《暴风雨》是威廉·莎士比亚在一六一一年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也是莎翁的“封山之作”,更是被西方文学界誉为“诗歌的遗嘱”。古今中外的学者对莎翁作品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悲剧领域与喜剧范畴,可是对其传奇题材戏剧的探究一直在莎翁作品研究领域鲜有,但是对《暴风雨》这部剧作的研究却在孤寂落寞之地奋勇突起,成为莎翁作品研究界最为璀璨的明星。本文将立足于人文精神视阈,探究《暴风雨》的内涵。
一 从米兰达的颂扬看莎翁的人文精神
在《暴风雨》中有一段这样的对话:“太不可思议了!这里漂亮的人太多了!啊,这真是一个美妙的新世界,有这样出类拔萃的人物!”这是米兰达公主首次看见那些落魄公爵贵族所发出的感叹。从古至今,这段为世人所赞美的颂扬之词可谓脍炙人口。但是笔者认为以上言论的弦外之音并非是是对人类社会的盛赞,而是在颂扬中寄寓着辛辣的讽刺。
首先,我们来看看米兰达公主颂扬的是“何许人也”?这些“出类拔萃”的人物中有恶意流放其父的暴戾君王亚朗莎;无视亲情、丧尽天良、害兄篡位的安东尼奥;是非不分、为虎作伥的瑟巴士显!这些人物就是米兰达公主盛赞的“出类拔萃”之人?其次,深入探究米兰达公主盛赞这些“出类拔萃”之人的内在原因,我们可以知晓:米兰达公主从幼年时期就身居孤岛之上,所见之人唯有其父,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父亲之外的其他人,从而令其满口颂扬之词,皆是因为新鲜好奇罢了。米兰达公主是一个单纯、稚嫩、对人类世界完全缺乏了解的女孩子,因此在她的眼中只有这群人华丽的外表,根本无法知晓他们龌龊的思想与卑劣的行径。深究其意,仔细揣摩,米兰达公主的盛赞难道不是犀利的讽刺吗?
在米兰达公主这一形象中,深刻寄寓着威廉.莎士比亚年轻时期的身影,并且是具有喜剧意蕴的莎士比亚。青年时期的莎士比亚生活在温馨和谐的伊丽莎白时代,当时整个社会蒸蒸日上,呈现出一片繁荣祥和的景象,加之那一时期的莎士比亚稚嫩单纯,人类世界对他而言是“新奇”的,因而在其作品中会对人类世界给予毫不吝惜的赞扬。这就充分凸显了莎士比亚的人文理念——人性从根源上来说是温柔善良、诚实可信、令人敬仰的。那个时期的威廉.莎士比亚也十分坚定地相信人文理念一定能在社会上彻底实现。可是到了暮年时期,莎士比亚年老体衰、心力憔悴,仍然没有探寻到实现人文理念的最佳途径,他的人文理想始终与社会现实处于矛盾中,因此在其晚年创作的作品中也流露出对实现人文主义理念的悲观失望。而《暴风雨》中所体现的人文思想就寄寓着浓厚的悲观色彩。也正因这一深层次的原因,莎士比亚才会借助米兰达的颂扬对那些人给予辛辣的讽刺。诚然,莎士比亚这种悲观情绪并非偶然因素使然,而是有着极为深邃的社会原因。
二 从普洛斯彼罗的魔法解读莎翁的人文理念
莎士比亚一直以来就喜欢在作品中表现超自然力量,这一表现手法虽然在莎翁的早期作品中少有,但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在莎翁的中期创作中,超自然的力量则被完全融进人物的个性中,并随着人物个性的变化而变化。在传奇剧《暴风雨》的创作中,莎士比亚则完全驾驭了超自然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说,莎翁在《暴风雨》中所表现的超自然力量是其创作思想根本性的转变,也是其解决人文主义理念与现实矛盾的最佳手段。晚年时期的莎翁只能将自己想象成法力无边的普洛斯彼罗,以此实现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
《暴风雨》中的普洛斯彼罗是如此描绘自身的超常法力:“能遮天蔽日,能呼风唤雨,能在浩瀚的大海上挑起滔天巨浪。”而普洛斯彼罗也正是凭借这通天法力统治着孤岛上成百上千的精灵,并让这些精灵四处为其奔走。普洛斯彼罗的复仇过程一帆风顺,从复仇计划的开始到结束都实施得从容而又轻松。这皆是因为他有着超自然的通天魔法。为他服务的军队是一群能力超群的精灵,他完全能根据自己的意志让仇敌从地球上消失。因此,普洛斯彼罗认为自己掌握了一门“上天入地”的事业。确实如此,无所不能的魔法能够实现他的一切愿望。
普洛斯彼罗借助神奇的魔法知晓,与他不共戴天的仇敌将要乘船经过自己居住的小岛。在精灵Ariel的悉心帮助下,普洛斯彼罗运用无边的法力在大海上掀风作浪,将仇敌乘坐的船只掀翻,并令其迅速沉入海底,可是却让船上的人员安然无恙地来到孤岛上。借助魔法,普洛斯彼罗让费迪南与米兰达之间发生了恋情,并再次借助通天的法力考验了他们之间爱情的真诚度。在孤岛之上四处寻找王子踪迹的亚郎莎以为王子已经死亡。此时Ariel又施魔法让亚郎莎进入梦乡,可是安东尼奥和瑟巴士显又在策划另一个惊天动地的阴谋——将现任国王杀死,让瑟巴士显接任王位。正在这千钧一发之刻,Ariel在第一时间内唤醒了国王,从而让安东尼奥的阴谋诡计破产。这群阴谋家甚至制定了谋杀普洛斯彼罗的计划,试图在孤岛上称雄。此时又是Ariel将这一阴谋告诉了普洛斯彼罗,促其当时采取了预防措施,把一群智慧超群的精灵转变成凶狠的猎物,并将这群道德败坏的阴谋策划者追得四处逃散。借助无所不能的魔法,普洛斯彼罗用戏弄的手法玩弄了亚郎莎。而亚郎莎在这一过程中也逐渐明白了很多事理,并开始对自己所犯的罪行进行深刻的忏悔。最终普洛斯彼罗用其博大的胸襟原谅了所有的宿敌,并给予了Ariel百分之百的自由。“时至今日我的宏图大业即将完成,我的通天法力无所不能,我的臣民(一群精灵)俯首帖耳,一切事情都在我的计划之中。”在《暴风雨》中除了普洛斯彼罗这一传奇人物外,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最终结局,他们的命运完全被普洛斯彼罗的魔法所主宰,在其魔法的安排下,剧中人物按照预先设定的方案走入自己最终的归宿。利用超自然的神奇力量,莎翁创设了乌托邦式的世外挑源。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希望的人文理念在孤岛上完全实现了。普洛斯彼罗利用不可思议的魔法教育仇敌。“暴风雨”似乎失去了往昔的破坏力,成为“和风细雨”,成为宽恕之雨,成为和谐之雨。普洛斯彼罗制造“暴风雨”的终极目的并非刻意杀人,而是让往昔的宿敌能幡然悔悟。他的心胸是宽广的,因而他原谅了所有的敌人。但是,这种“原谅”又包含着什么深刻的意蘊呢?
三 宽容主题下的人文思想
“宽容”这一主题是莎翁的人文理念彻底破灭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探寻的一条新的路径。莎翁人文理念最为根本的构成因素是人类、博爱、严谨的社会秩序。在《暴风雨》这部传奇剧中,人的思想是龌龊卑劣的,博爱是脱离现实的,社会秩序是杂乱无章的。他们的一蹶不振也标志着莎翁人文理念的彻底幻灭。可是,莎翁作为一名有着纯洁思想的诗人,一定会义无反顾地给世人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在莎翁的精神视阈中,道德情感始终是维护人类社会正常秩序的基本准则。既然这个社会已经在道德层面彻底腐化,改善这一状况的唯一途径就是道德情感。而道德情感的核心就是关爱和宽容。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莎翁安排普洛斯彼羅原谅了所有的宿敌。
“宽容”这一理念还从另一层面深刻体现了莎翁晚年时期的基督教徒思想。在莎翁后期创作的戏剧作品中,对黑暗社会的极度失望让其着手考虑将基督教思想与人文理念进行融合,并且在相互融合的进程中,基督教理念占据了有利位置。在剧本中,普洛斯彼罗曾经对Ariel说过:“虽然这群人的思想极为龌龊,行径极为卑劣,对我的迫害更是令人痛心疾首,可是我愿意压制自己精神上难以愈合的痛苦而屈从内心深处更为高尚的灵魂。在我看来,宽恕要远远高于报复。”实质上,“内心深处更为高尚的灵魂”就是基督教徒所崇尚的坚忍、宽容、泛爱。莎翁意味深长地将基督教中的宽容和忍耐作为自己探寻社会发展的视点。这也充分说明在那个黑白颠倒的社会,莎士比亚也感到特别的无奈,他的人文理想实现的可能性更是遥遥无期。莎翁创设了一个类似于世外桃源的小岛来与龌龊的社会现实相互抗争。这是正义与邪恶的对决。可是莎翁还是希冀在上天的感动下,道德败坏之人能大彻大悟、改邪归正,如此一来这些曾经邪恶过的人将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基督教中《圣经》的宽容理念也被莎翁在《暴风雨》 中再次诠释:拥有通天法力的普洛斯彼罗在仇敌再次出现时,他并没有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来对待敌人,而是用宽容之心原谅了所有的宿敌。
四 背弃中的人文信仰
莎翁的人文理念在晚年时期彻底消失了。十多年前,普洛斯彼罗痴迷于晦涩难懂的书本中。这是一个人文理念拥有者对各种知识的极度追求。然而十多年后境况全变,似乎一切都变得可有可无。普洛斯彼罗彻底摒弃了充满神奇色彩的魔法,将魔杖深藏于地下,甚至将自己曾经痴迷的书籍扔进了烟波浩渺的大海中。以上种种迹象表明:普洛斯彼罗已失去了对人文理念的信仰。曾几何时,普洛斯彼罗潜心研究书中的魔法时,他将米兰地区所有政治事物交给亲弟弟安东尼奥(Antonio)打理。如此操作是普洛斯彼罗对亲属的绝对信赖,上升一个层次也可以说是对整个人类的绝对信赖,这一切也正是人文思想拥有者所信奉的理念,即人类是最值得信赖的。可是现如今,阴险狡诈的安东尼奥(Antonio)背叛了自己的亲哥哥,让普洛斯彼罗完全丧失了对人类的信赖。在荒凉的小岛上,他对安东尼奥(Antonio)的卑劣行径深恶痛绝的诉说就已经表明自己彻底放弃了人文理念。
莎翁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成就最高的作家,一直以来是人文理念的典型代表。莎翁在早期的剧本创作中曾经对人文理念的实现踌躇满志,充满了信心。可是到了晚年时期,其剧本创作中既没有乐观向上的精神,也没有豪迈奔放的气势,面对污浊不堪的黑暗现实,晚年时期的莎翁无法探寻到实现人文主义理念的路径。唯有寄希望于超常规的力量来彻底解决人文主义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的冲突,同时他又从基督教的宽容、坚忍思想中寻求安慰。即便如此,依然看不到任何希冀。因而,莎翁的人文理念犹如空中楼阁毫无实现的希望。传奇剧《暴风雨》是莎翁的收山之作,是其彻底放弃人文理念的一首哀悼之歌。在这首独特的“歌曲”中寄寓了人类世界崇高的精神与美好的愿望,他始终告诫我们:“宽恕吧!唯有宽恕才能解决一切!”
五 结语
莎翁曾经是坚定的人文理念信仰者,他青年时期创作的大部分剧作中都深刻体现了人文主义这一主题。可是在其晚年的创作中,因为对黑暗现实的极端失望,他的人文理念最终成为海市蜃楼。传奇剧《暴风雨》作为莎翁晚年时期最为杰出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莎翁对人文理念的彻底放弃。在这部作品中,莎翁唯有寄希望于神奇的魔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与冲突,而这一切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文理念的彻底失望。
参考文献:
[1] [英]斯坦利·威尔斯:《莎士比亚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2] 孙法理译:《莎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