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英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德尔拉布的代表性作品就是《金色的耶路撒冷》,小说主要对主人公克拉拉的成长过程进行了描述,主人公不断探索生命的价值、寻求快速成长的途径,文章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知识女性在面对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时,她们勇于展现自我,对社会规范进行挑战,表现了当时女性的执着和勇敢。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进行探索,从而展现了主人公的意识觉醒和成熟的过程。
关键词:《金色的耶路撒冷》 女性意识 觉醒 成熟
1967年出版的《金色的耶路撒冷》是玛格丽特·德尔拉布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此时正是第二次女性运动高潮阶段。过了半个世纪以后,人们想要对60年代女性的情感世界有所了解就必须要阅读这部小说,尽管它没有全面覆盖整个时期的现实情况,但是它也包含了大部分的现实情况和真实内容。这部小说展现出伍尔夫式的特征:尽可能地不用常规叙述的方法,注重对细节的描述,对细微事物进行深刻的感知。作者比较习惯使用戏剧性的情节来书写小说,经过大量的调查分析,我国对于《金色的耶路撒冷》研究的文献比较少,因此,以小说的题目当做切入点,将小说中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进行逐一了解,进而分析主人公克拉拉这个矛盾集合体在追求理想时所表现出来的女性特点。
一 《金色的耶路撒冷》的寓意——理想与现实相背离
耶路撒冷是比较著名的宗教朝圣地,在犹太的智慧法典《搭术德》中明确指出:赐予世界十分的美丽,九分都落在耶路撒冷,剩余的一分给了世界其他地方。这在圣歌《金色的耶路撒冷》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小说的名字和圣歌的名字相同,圣歌的音乐和歌词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将主人公的欲望和情感激发出来,这正是她所向往的人间天堂,这样的地方充满了激情,房舍漂亮,人们素质高,相互之间的交往真诚而又舒服,另一面还将她叛逆的反叛思想表现出来。《金色的窗子》是小说主人公克拉拉最喜欢的书,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从山坡上看到了一座全部是由金子铸造的房子,小男孩特别羡慕和向往,但是最后小男孩发现这座房子正是自己的家,而房子上金光闪闪的不是金子而是太阳照射的光带给人们的错觉。克拉拉对于这个故事的解读更为深刻一些,她认为这个故事主要是告诉世人一定要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要学会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不要四处寻找,其实美好的事物就在自己的身边,这个故事折射的道理到这也就结束了,但是克拉拉还有她自己的见解,“故事还展现了窗子渐渐失去光彩的可悲和屋子主人看不到耀眼光芒的真实情感”。由此可以发现克拉拉是一个敢于反叛传统的人,她渴望从这个小镇中走出去,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金色之窗,让窗子拥抱光彩。克拉拉也在朋友家远看自己的家,从远处看自己家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且非常漂亮的地方,她走到家門口却发现自己的家非常的破败,这时候理想和现实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金色的耶路撒冷》一方面展现了上个世纪60年代以小说主人公克拉拉为主要代表的英国知识女性渴望实现理想,希望打破传统旧观念的束缚,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叛思想,将女性的意识觉醒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另一个方面窗子反射的光芒是飘渺虚幻的,将女性在追求新生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迷惑展现出来,她们在迈向“金色的耶路撒冷”的道路上经历坎坷和困苦,真实的反映出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巨大的冲突和撞击,预示着理想和现实是背离的,而不是统一的。
二 英国旧式传统家庭的解体——毛姆家庭
主人公克拉拉出生于传统家庭,她们生活在衰败不堪、封闭保守的小镇里,父亲是一个古板的人,母亲脾气古怪,待人刻薄,父母之间感情淡薄,子女之间比较疏远,家庭亲情淡然全无。母亲毛姆太太就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克拉拉收到了家里的电报,通知她母亲将不久于人世,当她回到家以后,哥哥在给克拉拉说明母亲情况的时候,没有一点的悲伤,他说:“如果可以多活三个月就是她的幸运。”当克拉拉听到哥哥的讲话以后,并没有感觉到非常的吃惊,克拉拉收到电报的时候就知道一定是家里发生大事了,否则不会拍电报给她,这样的行为在她家人看来是浪费钱财的。
父亲毛姆先生去世的时候,毛姆太太很冷漠说话还非常刻薄,克拉拉的感情防线崩溃了,她放声大哭起来,她哭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父亲去世感到伤心,而是对家人的冷漠感受伤心,她的心里害怕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躺在墓穴中没有一点爱存在于人间。克拉拉特别的想离开现在这个家,她希望拥有一个和谐且充满关爱的家庭,德纳姆家正是她最希望拥有的家庭形式。德纳姆夫妇为人和蔼可亲,有知识、有涵养,他们对待子女非常疼爱,孩子之间互相尊重,德纳姆太太的形象是克拉拉期盼已久的母亲形象,这位母亲对孩子的爱是那么的无私、高尚,给人以久违的亲切感。
克拉拉满怀希望地从诺瑟姆小镇中走出来,来到伦敦追寻她盼望已久的新生活。克拉拉来到伦敦以后,她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她希望与诺瑟姆小镇彻底划分界限,从传统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是她依然感觉到自己不会获得这样的自由,她想找到一个比较中庸的办法,既能独立的生活,又能够时常地照顾一下母亲,以此来实现自己肩上的义务和责任,克拉拉认为一个人不可以让义务和责任完全地束缚起来,使其失去人身的自由和解放,但是在克拉拉的心里深处却依然有这种牺牲精神在作怪。这时克拉拉的女性意识已经觉醒了,但是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之间,她又比较执着于追求“金色生活”,这是她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形式。
三 异化的自我——好友克莱莉亚
克拉拉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就是克莱莉亚·德纳姆,克拉拉通过认识她走进了属于自己的“金色的耶路撒冷”。克拉拉结识了克莱莉亚·德纳姆以后,还和她的哥哥加里布埃尔之间产生了轰轰烈烈的爱情,克莱莉亚·德纳姆是克拉拉最羡慕的人,也是她理想中的自己的化身,是她多年寻找的东西,显而易见,克拉拉异化的自我就是克莱莉亚·德纳姆。
主人公克拉拉的家位于郊区且家庭比较贫寒,家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冷漠;克莱莉亚·德纳姆家庭出身比较高贵,家人之间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克莱莉亚·德纳姆是一个优秀的年轻人,聪明伶俐、自信高贵,她是小说中比较完美的女性代表。克拉拉尽管也比较聪明,但是在克莱莉亚·德纳姆身上随处可见的是她高尚的气质,这是克拉拉未曾想过的东西,因此,克拉拉将克莱莉亚·德纳姆当做自己的榜样和偶像。
认识克莱莉亚·德纳姆以后,克拉拉认识了德纳姆一家人,这是克拉拉的理想和现实第一次发生了碰撞,她的女性意识变得更加清晰可见。克拉拉从小就受母亲的影响,她对生活的追求时刻都受到限制,但是克拉拉并没有因此而自卑,就好像她对播种所领悟的一样。当她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非常的气愤感觉特别不公平,这主要是因为种子散落到了不同的地方,散落到沃土中的种子生根发芽,茁长成长并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和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是相同的,对于出身克拉拉是无法选择的,当她稍大一点的时候,她就感觉到对自己非常的失望,就像小草在坚硬的石头缝中努力的生长,没有人照顾,没有人保护。后来,克拉拉觉得自己就是落到干燥沙土缝中的小草,那里有一点土壤和露水,足可以满足她对生命的渴求。所以克拉拉顽强的活了下来,克拉拉对这个寓言的理解过程也正是她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
四 理想的恋人——情人加里布埃尔
克拉拉在追求新生的过程中非常的勇敢,对于自己理想中的“金色的耶路撒冷”执着地去追求,恋爱是克拉拉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恋爱她感受到了乐趣,从而获得了当时所谓的自由和解脱,对她的女性意识觉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克拉拉與加里布埃尔相爱是她蔑视反叛精神的最好见证,她努力追求新鲜事物,对生命充满了渴望,她对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从未压抑过,她有着敢爱敢恨的率直性格。克拉拉第一次等待加里布埃尔来接她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已经爱上了他,对他们的未来进行着无限憧憬,她感觉到非常的高兴,认为这就是她命中注定的爱情。加里布埃尔是一个有妇之夫,但是这一点也没影响克拉拉对他的爱恋,而使得克拉拉更加对他着迷,她认定加里布埃尔就是她多年追寻的恋人,他身上的那些特点和气质是克拉拉寻找心中的爱人的标准。
虽然说克拉拉做了一个第三者插足在加里布埃尔的家庭中,在道德层面是不太让人满意的,但是作者对这段爱情故事没有进行任何的评价,只是从审视和关心的角度出发,客观上阐述一类人的生活情景,这是一类人的生活现实情况,从而使其更加清楚的知道该怎么办。克拉拉从没有放弃过寻找“金色的耶路撒冷”的脚步,她与加里布埃尔的爱情为其打开了一扇门,一扇寻找女性意识的大门,克拉拉从来不关心爱情的结局如何,是分是合对她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想象,她只是比较享受追逐爱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可以获得她长久以往渴望的东西。克拉拉在给加里布埃尔当情人的时候,她觉得获取到了更多的乐趣;与加里布埃尔的爱情出现危机的时候,克拉拉选择了转身离开,虽然感情受伤,心中难过,但是在这个时候她也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她的一切欲望消失了,头脑变得更加的清晰,因此获得了和以往不同的轻松与真正的自由。
克拉拉的爱情以失败告终,她也变得更加的成熟,回到了出生的小镇。在整理母亲物品的时候,突然发现母亲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女人,在泛黄的照片中母亲笑得那么和蔼可亲。母亲还写了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小诗短短几十个字,把当年意气风发的毛姆太太变得活灵活现,毛姆太太的形象真实地反映出父权制度下,女性所遭受到的摧残。在毛姆太太的身上也体现了了反抗的精神,她以厌世的态度来反抗男权,她对丈夫和孩子比较的冷漠以此来表达她对当时社会地位不满的反抗。看完后,克拉拉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她觉得生活是那么的不真实,生活中处处存在无奈和辛苦,人无法摆脱生活的控制,只能是任由生活的摆弄。此时,克拉拉的内心里理想和现实又进行了再一次的碰撞。克拉拉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她又比较担心自己会走母亲以前走过的老路,变成父权社会的又一个牺牲品。理想和现实的不断撞击塑造了克拉拉鲜活的形象,她的性格变得具有较强的反抗性,也体现了她女性意识的不断成熟。
五 结语
总而言之,《金色的耶路撒冷》是一部女性题材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知识女性在面对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时,她们勇于展现自我,对社会规范进行了挑战,表现了当时女性的执着和勇敢。小说的主人公克拉拉是一个矛盾体的真实展现,她不断地追求和探索“金色的耶路撒冷”,也就是在实现理想的进程中,主人公的女性意识得到觉醒并不断发展成熟。该部小说的结局是比较开放的,这和小说的主题思想实现了完全的吻合,女性追求新生的过程是非常漫长而坎坷的,这给读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间,读者可以依据自己对小说的感悟来设想以后的故事情节。
参考文献:
[1] 赵林云:《论女性意识视域下的当代女性诗歌》,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3年。
[2] 刘婷:《长女情结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以〈花河〉为中心》,《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7期。
[3] 王丹:《论新时期以来女性小说的家庭书写》,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4] 李永建:《女性主义视镜里新时期小说女性形象论》,《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范冬梅,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