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军旅题材小说《士兵突击》以农村娃许三多的军旅成长为主线,通过平实又敏锐的视角诠释了新时期中国士兵坚韧顽强、勇于拼搏的时代精神。草根士兵许三多的成长历程是千千万万新时期中国士兵的成长历程缩影,这种成长经历正是当前人们需要学习的。本文就小说《士兵突击》中主人公许三多成长历程中的坚强心理品格进行分析,尝试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
关键词:《士兵突击》 军旅题材 坚强心理品格 解读
小说《士兵突击》颠覆以场面宏大、酷烈严峻的军事战争题材小说的创作模式,不再拘泥于伟大“救世主”式英雄人物的塑造,而是将笔锋转向人性描述,通过小人物“许三多”一步步从农村娃成长为一名优秀特种兵的军旅成长史,表明了新时期中国军人坚强、不屈、拼搏、重情重义的优秀品质。作品一经发表,受到人们的高度热议,并且在2007年由康洪雷执导翻拍成电视剧,更是将这部小说推向了顶峰。
一 小说《士兵突击》人物坚强心理品格探析的价值
随着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中国的文化环境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消费主义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人们的精神世界逐渐呈现出荒漠化的趋势。尤其是在大众消费文化、视觉效应文化等作用下,文学作品中的道德、信任、诚信、正义、价值观、人生等深层次内容逐渐消失,文学作品逐渐朝着迎合大众品位
的方向发展,价值观念以及理想主义逐渐失去。现代作家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时候不再考虑作品的精神内涵以及社会价值,对于社会弊端、问题的批判也已经逐渐消失了,对于时代精神的弘扬以及民族灵魂的深刻思考也逐渐失去,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失落了。读者在阅读这些文学作品的时候已经感受不到作品中想要表达的精神品质以及社会价值,只能够被动地接受感官刺激的文字,逐渐失去了对于精神世界的叩问。尤其是在偶像剧、超女、快男、韩星等娱乐文化的侵蚀下,人们逐渐迷失在灯红酒绿的物质世界里,习惯了靡靡之音以及颓废的生活,逐渐与“意义”、“理想”、“情谊”、“奋斗”等精神词汇越来越远。
小说《士兵突击》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精神特质和要求,作品中人物身上投射出来的中华民族久违的品质是对当代“信仰危机”的一种叩问和质询。作品以许三多这一“小主角”为辐射点,将触角伸将到诸多人物和诸多方面。作品是许三多的成长故事,是许三多被别人“改造”的过程,更是这些“别人”心灵成长的历程,是许三多“改造”他们的故事。尤其是许三多经历诸多磨难,不断去适应,身上依然保有纯真,这种“不屑——嘲笑——理解——自省”的思维历程,正是一种积极普适的生存状态和原则。在“改造被人”以及“被改造”的过程中,许三多表现出来的坚强精神品质正是当今过于物质化的时代所欠缺的,也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因此探析小说《士兵突击》人物坚强心理品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小说《士兵突击》人物坚强心理品格探析
1 “天生不自信”的心理
天生不自信是许三多最明显的标志,并且这种标志是其他人物所没有的。许三多的这种标志,使得他与钢七连其他的士兵存在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也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结果不同。缺乏自信,在弱势的时候就会感到自卑,越是感到自卑就会越来越弱,这种恶性循环决定或者影响许三多在钢七连连长高城眼中形象的重要因素。许三多的“天生不自信”的心理使得他表现出一种“不争”的态度。许三多的“不争”并不代表他不愿意去奋斗、去拼搏,也不带着他没有军人应有的荣誉感,而是他不愿意去表现自己,也不愿意和别人争什么,只是想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自己。例如许三多为了班级小红旗而完成333个腹部大回环时,他做到了钢七连其他士兵没有完成的任务,逐渐显现出自己作为钢七连这一英雄团体一员的影子。并且在其后的生活学习中,许三多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增强自己,不断为钢七连争取荣誉。尤其是在许三多拿回荣誉锦旗后,连一向对许三多“不对眼”的高城也逐渐对许三多另眼相看,有意却又佯装随意地给许三多留下DVD 盘。在钢七连被宣布解散后,许三多静默不语,尽管他没有说什么,但是他这种无声的叹息也表现出对坚强的钢七连被改编的无奈和落寞。许三多知道钢七连被改变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是他没有像其他士兵一样表现出愤懑、不满的情绪,而是坦然接受了上级领导的安排。
在草根士兵许三多成长的历程中,他遭遇了很多的挫折,也受了很多欺负,这让他的从军之路显得冷酷。许三多看到自己前面的大山,感到自己的渺小,却没有因此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许三多没有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作为自己的“目标”,却在不自觉的前进脚步中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兵”是什么样子,他们的冷言冷语让单纯质朴憨厚的许三多阴差阳错地认为这些都是为自己好,“记住一个人的好,强过记住他的坏”。许三多的这种“阿Q”式的选择却成为他前进的无限动力,让他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士兵。
2 寂寞的消忍和自我的體会成长
当钢七连被改变之后,连长高城被迅速调离到其他岗位,此时留守钢七连营地的只有许三多一个人,在这里兰晓龙用大量的笔墨对许三多进行特写。
许三多想来没有自己的主意,很多事情度`都要依靠他人做决定,习惯于服从命令突然没有了自己的主张,又一次被兄弟们以及钢七连的士兵们排除出圈子了,他以一个军人的基本职责服从着“命令”。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许三多独自一人在资料室中观看记录着自己‘光荣事迹的光碟。暗黑的屋子,闪烁的屏幕;荧幕上吐得一塌糊涂,荧幕前露出白牙傻笑;里面是热闹非常,人声鼎沸,外面是静默无声,形单影只。”通过这种强力的对比方式展现出许三多内心深处的孤独,但是他却没有表现出来,因为他已经习惯于寂寞的消忍。
许三多的班长伍六一在临走前给许三多留下了自己的住址以及联系方式,并且对许三多说“顶不住了的话,就给班长写信。”这对于“落单”的许三多而言是一种极大的诱惑和软弱的隐证。留守原钢七连是一种使命与责任,是对于许三多是否是一名合格军人的实施考研。尤其是对于刚刚脱离史今管束的许三多来说,留守钢七连不仅是一项责任,同时也是给他独立成长的机会。如果在这个时候向班长伍六一写信,那么不仅是向班长服输,同时也意味着自己与合格的特种兵无缘。写信是班长伍六一给许三多留下的一条后路,不给班长写信却是他“坚守”的底限。在留守这段期间内,许三多也曾犹豫过、彷徨过,但是他最终选择了不向班长写信,他彻底断了退路,这表明着他学会了自我的体会成长。对于许三多而言,“自助”的开始不能以生活上的独立为代表,而是以精神上的独立思考和心理上的“依赖转向”为证明,只有达成这些要求,才能够表明许三多已经真正成长起来了。当出现各种突发问题时,主要是依靠自己的精神意志力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他人进行解决。留守七连对许三多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他开始却又无意识地将外化的习惯性依赖渐转为内部的消化和自我体会,这种体会强化了他的生存意识。
3 内心提升的“自我解救”
在A大队选拔士兵的核心环节——“毒气演习”,许三多的表现大出大家的预料,这也是许三多成长过程中不断实现内心的提升的有力佐证。许三多在军营中不断成长,内心自信力不断提升,成功实现自我解决与自我转变,表现出一名优秀特种兵应该具备的特质,并且他将这种特质运用到实际行动中。在军事演习中,许三多在不相信其他队友已经“全部阵亡”的事实基础上,决定自己独自将团队的任务完成,这一决定与他“执拗”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许三多在军营中长期养成的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以及自我果断的行动力在这一时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许三多在面临重重困难的时候,在孤立無援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救”,自己独自完成整个任务,肩负起团队的使命。这次“毒气演习”从某种程度上是许三多“自助心理”的具体实践,是他尽职尽责地完成作为一名军人应该履行的责任与义务。在这次演习中,许三多深深陷入了“特种兵”这一角色,在心理上战胜了对于他人的依赖,充分发挥会自己的优势与军事技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顺利完成任务。许三多实现从“自我发现——自我解救——自我实现”的心理转变,是他坚强心理品格作用的结果,尽管他没有什么远见,但是作为草根人物的他,最终还是依靠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毅力完成了任务,实现内心提升的“自我解救”。
4 用实际行动去感化他人
从表面上看起来有点笨拙的许三多身上,钢七连连长高城看到了一种“贪婪与渴望”。许三多性格较为木讷,自身天资又不高,能够接触到的内容又非常少,因此许三多在做事情的时候只考虑一种选择,对于其他选择则不考虑。但正是在这种做事风格的影响下,许三多每次只要碰到一点可以学习的东西都会去主动学习,将其紧紧抓在自己手里,从点点滴滴做起努力去提升自己,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特种兵战士。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许三多的这种“贪婪与渴望”可以理解成为其对于机遇、希望的渴求与掌握,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具体体现。许三多成长环境及自身性格决定了其没有安全感,在做事的时候往往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许三多的这种本能是一种不懈的努力,通过点点滴滴不断成长,厚积薄发。
许三多的“不争斗”给了高城新的思考。而在连长高城的处世哲学里,他认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军人要敢争敢斗,才能在竞争中进步”,因此他对于不爱争斗的许三多抱有很大的成见。而在许三多与他人发生“争斗”时,许三多总是一言不发地站在一边,从不与他人进行争斗,正是这种“不争斗”使得许三多能够默默成长。经历过钢七连改编之后,高城从许三多身上领会到一种处世哲学: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他也逐渐从骄傲、急躁的性格转变为默默地沉淀与坚守,最终成长为成熟、稳重的指战员。当高城被调任时,要求从团里调走几个人时,王团长予以坚决不同意,“你走我已经蛮后悔了,特别是通过这次谈话!”简单的话语表明了高城的转变,也间接肯定了许三多在高城成长中起到的作用。
三 结语
小说《士兵突击》中单个人物展现出来的“自立、顽强、拼搏、不懈”等坚强心理,是对小说人物最真实的总结,也是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力量和作用最好的说明。在这个没有大人物、没有爱情的小说作品中,作者兰晓龙通过生动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新时期中国军人的精神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让读者感受到作品骨子里的“精神”,向我们阐述最基础的做人的原则,这对于当今社会的价值理念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注:本文系牡丹江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研究”(150502)。
参考文献:
[1] 涂彦:《“不抛弃、不放弃”的小人物感动观众——评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国电视》,2007年第11期。
[2] 冯梅:《建构现代人的精神家园——谈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审美欣赏》,《电影评介》,2008年第1期。
[3] 李迎丰:《军人意重战友情深——析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审美意蕴》,《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4] 王一川:《励志偶像与中国家庭成人传统——从〈士兵突击〉看中国类型剧的本土化》,《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5] 黄洁:《解读《士兵突击》——“不抛弃战友,不放弃自己”的团队理念》,《科技创业》,2008年第2期。
[6] 郭学军、王列:《“集体无意识”中的“英雄情结”—— 〈士兵突击〉热播原因探析》,《电影评介》,2008年第16期。
(孙鸿达,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正科级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