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家族:赫赫门第 几经沧桑

2015-06-09 09:40:10
今古传奇·单月号 2015年6期
关键词:白崇禧李宗仁白先勇

他与李宗仁并称“李、白”,蒋介石屡次重用又“敬而不亲”,其卓越的军事才能甚至连日本人也赞誉有加,称之为“战神”;他素有“小诸葛”之称,既为蒋介石的反革命政策出过力,又屡次参与逼宫,为蒋不容;

他战功赫赫,在抗日战争中指挥多场重要会战,力挽狂澜,取得关键性的胜利;他半生戎马,文治武功,极尽辉煌,先后获得青天白日最高勋章、抗战胜利勋章、英国巴士武士勋章、法国荣誉勋章等高等荣誉。他就是驰骋疆场的一代传奇将星——“战神”白崇禧。

白崇禧一生馳骋疆场,威名远扬,但他的10个孩子中,没有一个子承父业,甚至连持续从政、从军的都没有。虽没有“子承父业”者,但白家的后代却在文学、科技、商业领域表现不俗,占有一席之地。将门白家的沉浮录,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白崇禧:一代战神 历经沉浮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回族,广西桂林人,毕业于保定军校,军阀新桂系核心人物,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素有“小诸葛”、“今诸葛”、“白狐狸”、“当代张良”、“现代第一俊敏军人”等雅号。十八岁时以学生身份参加辛亥革命,成为缔造中华民国的一分子;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他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中国共产党解放中国大陆后,前往台湾,1966年在台北病逝。

【生平】

幼失怙恃 投身革命

1893年3月18日,白崇禧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六塘山尾村的一个回民家庭。白崇禧祖上原本是世代书香门第,其父白志书弃文从商,在桂林开永泰林店经营粮油,娶永福县马氏为妻,生七男四女,夭折三男一女,长成四兄弟(即崇勋、崇伦、崇禧、崇祜)。

1903年,白崇禧的父亲白志书因病去世,账房趁火打劫,卷走了所有资产,导致白家家道中落。白崇禧幼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奋发勤学,努力向上,小小年纪便展露了他过人的毅力与机智。

1907年冬,白崇禧报考广西陆军小学第二期,全省千余人报考,仅录取一百二十人,白崇禧以第六名的成绩被录取,接受军事教育的启蒙。当时正值大清帝国全面崩溃的前夕,桂林陆军小学正是革命志士集结的中心,蔡锷等人鼓吹“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白崇禧深受影响,与同学们纷纷剪去长辫,表示支持。三个月后,白崇禧因患恶性疟疾退学,学籍由校方继续为其保留一年后方被收回。

1909年,白崇禧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广西省立初级师范学校,因屡次考试成绩均名列第一,被定为“领班生”。

辛亥革命爆发后,白崇禧参加了陆军小学同学组织的广西学生军敢死队,其母知道这个消息后,便命白崇禧的两个哥哥到桂林城北门去守候,预备拦截白崇禧,强制把他带回家。谁知白崇禧暗中将武器装备托付给同学,自己却轻装从西门溜了出去,翻山越岭与大队会合。白崇禧踏出桂林西门那一步,便走出了广西,投身滚滚洪流的中华民国革命长河中。

1914年春,白崇禧入北苑陆军第十师实习,10月升入中国军事界最高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学科以战术、筑城、地形、兵器四大教程为主。

1917年1月,白崇禧回到广西,在桂军陆荣廷部第一师第三团任见习官,因能力出众,他见习半年便升了少尉,不久又升中尉,开始在军营中崭露头角。

北伐中原 战功赫赫

1917年,白崇禧返回广西,结识李宗仁、黄绍竑,三人共同从事统一广西的大业,时称“广西三杰”。

1921年秋,马晓军模范团改为田南警备司令部,白崇禧任第一营营长。马晓军部在百色被自称广西自治军第一军总司令的刘日福(陆荣廷、谭浩明残部)包围缴械,白崇禧因援救马晓军摔断了左腿,赴广州休养,经朱培德引见,在石龙车站大元帅专车上见到孙中山,成为三民主义的信徒,并着手准备统一广西事宜。

在白崇禧的联络下,1923年6月,孙中山任广西讨贼军总指挥,白崇禧任参谋长。白崇禧制定了统一广西的方向,派黄绍竑到玉林会晤李宗仁,商讨合作事宜。7月18日,黄绍竑、白崇禧设鸿门宴解决了镇守梧州的沈鸿英部冯葆初部队,正式打出“讨贼军”旗号,与粤军李济深合作,夹攻广西军独立师陈天泰部。11月19日,广西讨贼军白崇禧部约五千人,击败了自治军陆云高,占领平南,打通梧州上游,实力大增。

1924年5月,“讨贼军”与李宗仁“定桂军”合作,通电请当时的桂系军阀陆荣廷下野,讨陆战争开始。随后,白崇禧战无不克,先后谋取南宁,占领宾阳,进驻柳州,攻占庆远。节节败退的陆荣廷不得不于9月21日通电下野。10月1日,白崇禧通电宣布讨陆战争结束,广西自治,白崇禧遂成为桂系军阀新贵。随后,白崇禧部回师,败广西老军阀沈鸿英于两江塘,歼其主力,沈鸿英部被肃清。白崇禧在统一广西战斗中表现出的卓越策略才能使他获得“小诸葛”的雅号。

1926年3月25日,国民政府代表陈铭枢、白崇禧到长沙,成功争取湖南唐生智归附国民革命军,掀起北伐战争。在蒋介石的一再恳请下,白崇禧随北伐军总司令部参加指挥战争。

北伐时期,白崇禧立下大功,重要战役,他几乎无役不与,充分展示出卓越的战略指挥才能,尤其是1927年龙潭战役,关系北伐成败。时因宁汉分裂,蒋介石下野,国民革命军内部动荡不稳,孙传芳大军反扑,威胁南京,形势险峻。白崇禧临危受命,指挥蒋介石嫡系第一军,与孙传芳部决战于南京城郊龙潭,经过六昼夜激战,不眠不休,终于将孙军彻底击溃。行政院长谭延闿在南京设宴招待龙潭战役有功将领,特书一联赠予白崇禧:指挥能事回天地,学语小儿知姓名。

北伐后期,白崇禧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四集团军,挥戈北上。1928年6月11日,白崇禧领军长驱直入北京,受到北京各界隆重欢迎,成为历史上由华南领兵攻入北京的第一人。白崇禧时年三十五岁,雄姿英发,登上他戎马生涯的第一座高峰。

白崇禧继续率部至滦河,收拾张宗昌、褚玉璞残部,东北张学良易帜,最后完成北伐。

北伐成功,原为国民党统一南北、建设中国最佳良机。但是,北伐期间,广西军屡建奇功,桂系势力高涨,功高震主,蒋介石决意“削藩”。1929年初,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编遣会议,解散各集团军。白崇禧曾向蒋介石建言,自古以来“裁兵不难裁将难”,处置不当,即起祸乱;应将军队调往边疆屯边,巩固国防,他自己请愿带兵往新疆屯边,效法左宗棠治疆。可惜白崇禧此一重要建议未被采用,蒋介石對他的军事才能忌惮已久,决意“削藩”,遂引来蒋桂战争及中原大战。

蒋桂战争开始,中央军、粤军、湘军、滇军各路攻打广西,白崇禧与李宗仁一度流亡越南河内,后又潜返广西,将中央军击退。时北方冯玉祥、阎锡山第二、第三集团军已加入反蒋联盟,中原大战开打。蒋桂战争引发中原大战,使国民党失去北伐后统一的机会,中国形成四分五裂的局面,遂让日本有可乘之机,于1931年侵占东北,随后揭开了中日大战的序幕。

力挽狂澜 得名“战神”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地方将领中,白崇禧第一个飞南京响应蒋介石抗日号召。7月21日,白崇禧、李宗仁、黄旭初联名致电国民政府,拥护蒋介石对日抗战。8月2日,蒋介石致电白崇禧,约他赴南京共商抗日大计,广西与中央对峙因一致对外而暂时化解。

白崇禧抵达南京时,日本各大报以头条新闻报道:“战神莅临南京,中日大战不可避免!”

白崇禧到达南京之后,出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主持制定抗战计划,提出了对日军作战的六条指导原则。

1938年,军事委员会在行都武汉开“最高军事会议”,白崇禧提出对日抗战大战略: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消耗敌人实力作持久战。

日军军备远优于中国军队,与日军正面作战,难以制胜。“八·一三”上海保卫战,中国军队伤亡超过十五万,损失惨重。白崇禧认为,应该同时发动敌后游击战,困扰敌人,不必重视一城一镇的得失,使敌人局限于点线的占领,将敌军拖往内地,拉长其补给线,使其陷滞于中国广大空间,从而由军事战发展为政治战、经济战,向敌发动长期总体战,以求得最后胜利。白崇禧的提议得到蒋介石的采纳,并订为抗日战争最高指导原则,对抗战的战略方向,有指标性的作用。

抗日期间,白崇禧奔驰沙场,指挥过诸多著名战役:“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昆仑关之役”、“长沙第一、三次会战”等。其中,以台儿庄大捷为至关重要的一役。

当时,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全国悲观气氛弥漫,首都南京陷落,惨遭屠城,军民丧亡三十余万,全国震惊。1938年,日军图谋攻打徐州,引发徐州会战,此役由第五战区李宗仁将军指挥。会战前,白崇禧替李宗仁调兵遣将,并赴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遂创抗战史上最著名的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一役,给予日军迎头痛击,被国际媒体称为日军近代史上最惨重的一次败仗。全国人民士气大振,由此奠下八年长期抗战之根基。白崇禧与李宗仁等将领,登时被全国民众尊为“抗日英雄”。白崇禧抗日功勋彪炳,获颁青天白日最高勋章。1945年抗战胜利,美国罗斯福总统给他颁发嘉猷勋章,英国政府授予白崇禧英国巴士武士勋章,法国政府授予白崇禧法国荣誉勋章。

解放战败 软禁海岛

抗战刚胜利,国共内战又起,而且不到四年时间,国民党失去了大陆政权。国民党在大陆上的失败固然原因多重,然白崇禧在他的回忆录中却认定军事失利是导致国民政府全面崩溃的主因。抗战后,白崇禧出任首届“国防部长”,其后又调任“华中剿总司令”,虽然身居要职,但由于蒋介石的忌惮,白崇禧职权受限,并未能充分发挥其战略才能。国共战争,国民党军队在战略战术上犯下一连串严重错误,终至一败涂地。

首先,白崇禧极力反对战后贸然裁军,内战正在进行,处置不当,动摇军心。本来国民党军队有五百万人,共产党军队只有一百多万。裁军后,大批官兵尤其是游击部队,这些八年抗战曾为国家卖命的士卒,流离失所,众多倒向共产党军队,共产党军队军力因此大增。裁军计划由参谋总长陈诚主导,白崇禧的反对意见,未获高层支持。

1946年5月,第一次东北四平街会战,那是国共抗战后首度对阵,双方精英尽出,蒋介石派白崇禧往东北督战。旋即,国民党军队攻进长春,林彪军队大败,往北急速撤退,孙立人率新一军追过松花江,哈尔滨遥遥在望。在此关键时刻,白崇禧向蒋介石极谏,自愿留在东北继续指挥,彻底打击林彪部队。蒋介石由于受到马歇尔调停内战的压力,以及对共产党军队情况的误判,没有采信白崇禧的建议,竟片面下停战令。林彪部队因此败部复活,整军反攻,最后横扫整个东北。事后多年,国民党检讨内战失败原因,蒋介石本人以及国民党军队将领都认为,那次片面停战,不仅影响东北战争,而且关系全盘内战。

1949年初之徐蚌会战,乃国共最后决胜负的一仗。原本蒋介石属意白崇禧指挥此次战役,白崇禧时任“华中剿总司令”,北伐、抗战白崇禧在淮北平原这一带多次交战,熟悉战略地形,他向蒋介石提出战略方针:“守江必先守淮”,应将军队集结于蚌埠,五省联防,由“华中剿总”统一指挥。未料临时蒋介石却将指挥权一分为二,华东归刘峙指挥,而指挥中心却设在徐州。徐州四战之地,易攻难守。白崇禧曾如此警告:“指挥权不统一,战事必败。”徐蚌会战开战前夕,国民党、共产党两军各六十万,严阵对峙,国民政府高层深感事态严峻,刘峙不足以担当指挥大任,国防部长何应钦、参谋总长顾祝同联名向蒋介石建议,由白崇禧替代刘峙统一指挥。白崇禧飞抵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发觉国民党军队战略部署全盘错误,大军分布津浦、陇海铁路两侧,形成“死十字”阵形。白崇禧认为,大战略错误,败局难以挽回,况且开战在即,已无时间重新布置六十万大军,便断然作了一个恐怕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拒绝指挥徐蚌会战。后徐蚌会战国民党军队果然大败,蒋介石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蒋、白之间,嫌隙又生。

内战末期,林彪百万大军南下,白崇禧率领二十万部队盘桓周旋,激战数月,但当时大局已濒临土崩瓦解,士气全无。白崇禧军队一路奋勇抵挡,由武汉入湖南,退至广西,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但孤军终难回天,白崇禧只得于1949年12月离开大陆,由南宁飞往海口。

到台湾后,白崇禧并未担任要职,过着十分平淡的日子。表面上,他是陆军一级上将,享有尊贵无比的待遇,暗地里却遭到台湾情治人员的监控跟踪,从此失去职权,受蒋介石控制摆布。台湾保密局在白崇禧公馆对面设了个派出所,对白崇禧的一举一动进行严密监视。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后来回忆说:“那时我家大门对面的杂货店2楼就住着3个情治人员。我父亲一出门,无论去哪儿,他们都会跟着,跟了10多年。”

1952年10月10日,国民党在台北召开第七次“全代会”,产生新的中央委员,六届中央常务委员除当选七届“中委”或“中常委”外,其余均推为中央评议委员,唯白崇禧一人除外。此后,白崇禧的处境日渐艰难。

不仅如此,当时台湾国民党内的一些人,对白崇禧也有责难。1954年3月,“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台北召开,“湖北代表”提案弹劾白崇禧,除了指控他吞没军费外,还称他拥兵自重,让国民党精锐尽丧,导致大陆易手。白崇禧本来就对解放战争的战略失败耿耿于怀,听到这些话,不免心中恼怒,因而身体渐渐变差了。

1966年12月2日,副官发现白崇禧死在卧室,时年74岁。白崇禧的葬礼按台湾最高标准的“国葬仪式”举行,公祭是在台北市立殡仪馆。早上7点50分,蒋介石就到了灵堂,宣布由国防部负责以军礼治丧,由何应钦、孙科、陈立夫、顾祝同等200余人组成治丧委员会,并颁发褒扬令。蒋介石亲到景行厅向白崇禧的遗体告别,鞠躬致敬,并第一个献花致祭。白崇禧后葬于台北市近郊六张犁回教公墓,与国民党其他死去的将领一样,他的墓地也是朝着大陆方向的。

【轶事】

管儿子比管军队难

白崇禧与夫人马佩璋养育了3女7男共10个孩子,他一直征战沙场,没时间管孩子,几个孩子都是夫人马佩璋一手带大的。为此,白崇禧也有些遗憾。到台湾后,白崇禧将注意力集中到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当时,年纪大的几个孩子都毕业或出国留学了,只剩下两个小儿子白先刚、白先敬分别在念中学和小学,白崇禧便决定集中精力亲自教导两个幼子。

白先刚、白先敬都很调皮,他们虽尊敬父亲,但是往往喜欢“耍滑头”。一向习惯了军令如山、令行禁止的白崇禧对付起两个叛逆又倔强的幼子来,每每头疼无比,不禁跟夫人马佩璋诉苦道:“这管两个儿子比带几个军队都还难!”

马佩璋在旁边幸灾乐祸地笑道:“我带大8个,个个都好好的,你怎么连两个都搞不定!”

劝导张自忠戒烟

1940年4月12日至13日,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长兼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去第五战区视察,邀孙连仲、张自忠、黄琪翔、孙震等高级将领在老河口开会,研究敌情。会余,白崇禧找张自忠促膝长谈,对张奋勇抗战的卓著功勋深表赞许,但同时也对他抽大烟的不良嗜好提出善意劝诫。白崇禧诚恳地说:“我年轻时也曾抽过大烟,深知鸦片之害,后来下决心戒掉了。我是回族,回教中有‘劝人为善,止人为恶的戒条,兼有积极消极两种意义,所以我牵诸良心,与你相谈。希望你能在半年内戒绝嗜好,否则半年后中央将轮番调训,届时恐有不便之处。”白崇禧的劝导使张自忠惭愧万分,也十分感激。从此,他下定决心,戒除烟癖。

众所周知,戒烟是一件说来容易而做起来却极为艰难和痛苦的事情。在长官的督促和全军官兵的监督之下,张自忠以坚强的决心与烟瘾作斗争,终于使困扰了他两年多的不良嗜好完全根绝。

军事才华上“亲毛反蒋”

白崇禧的军事才华过人,“小诸葛”不仅骁勇善战,还很会研习兵法。在重庆期间,白崇禧曾研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对毛泽东的战略十分欣赏。他还借鉴毛泽东关于游击战的思想,主持编写了《游击战纲要》一书,大有英雄惜英雄之意。

然而,白崇禧对自己的上峰蒋介石的军事指挥才能却并不认可。他曾经说,蒋介石就是一个“步兵排长”,意即蒋介石指挥作战,喜欢超越各级指挥官直接给基层发话,而且经常凭着他自己的主观判断,不顾及前沿阵地的敌情变化,以僵化代替灵活、以意志代替统帅。

1948年8月初,国民党中原会战失败,蒋介石主持召开“三年来戡乱检讨会”。蒋介石把两年来军事失利的原因归咎于前方各将领贪污腐化、贪生怕死、指挥无能,而对于统帅部在指挥上的失误则虚晃一枪,不作检讨。

轮到白崇禧在大会上发言,他不仅直接对战争失败作了全方面的总结,还提出6条“戡乱”建议,其中有一条是专门针对蒋介石的。他愤愤地说:“统帅部应尊重各级指挥系统的权力,上级不能超级指挥,下级不应越级报告与请求!”

全场掌声大作,热烈拥护。蒋介石微笑着,也拍了两下手,回到官邸就大骂白崇禧“居心叵测”。

【解密】

白崇禧与蒋介石的恩恩怨怨

抗战时期的1944年3月13日,广西桂林城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热闹景象——白崇禧府邸大门外“车如流水马如龙”,访客络绎不绝,府里场面更震撼:蒋介石特使何应钦、桂系将领李宗仁、各路将领代表以及美国将军史迪威等“大人物”冠盖云集,将星熠熠。据说,桂林那一天有5万军民齐聚,都是为了祝贺国军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母亲90大寿。当时,白崇禧的五子白先勇才5岁,不太明白那么多人在干什么,他更不会知道,中国的抗日即将延续为内战,这个家族此時所拥有的一切风光,都将伴着历史消散在战争的硝烟中。

白崇禧为时事所造,从贫家少年一步步成长为指挥百万雄师的一级上将。而其中,白崇禧与蒋介石的“恩怨”四十年,尤让人唏嘘。

白崇禧之子白先勇接受采访时说:“父亲与蒋介石分分合合,起起落落,在抗日、内战中心情矛盾,夹在盟友李宗仁与蒋介石之间百般纠结,这些事3天3夜也讲不完。”

1949年白崇禧赴台湾,没有得到蒋介石的重用,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无法摆脱蒋介石、李宗仁之间的争斗。

李宗仁是桂林西乡人,与白崇禧既是同学,又是同乡,两人惺惺相惜,亲密无间。李宗仁有勇,白崇禧有谋,在两人的主持下,桂系一派崛起,颇为蒋介石所忌。据李、白二人的老部下程思远讲述,曾有人对他说过这样一个灯谜:“是文人又是武人,是今人又是古人,是一人又是二人,是二人又是一人。”谜底便是“李白”(指李宗仁、白崇禧)。

抗日战争中,李、白立下过汗马功劳,他们合作指挥的台儿庄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可刚一胜利,担心桂系过于强大的蒋介石就想着如何整军、裁兵。再加上受美国调停的影响,直到1947年11月,蒋介石才让白崇禧在九江设立指挥所,动员中原五省兵力,那是国共内战后,蒋介石第一次赋予白崇禧指挥权。

1948年3月,李宗仁不顾蒋介石的意愿,与蒋已经指定好的孙科竞争副总统并最终当选。文武百官要照相,大家问蒋介石,是统一穿军装还是中式礼服。蒋说穿军装,李宗仁当天就穿着军装来了。等看到蒋介石,李宗仁顿时傻眼了,蒋介石穿的是中式礼服。穿着军装的副总统李宗仁站在他旁边,倒像是蒋的一个副官了。

这件事使得蒋、李之间的误会增大。当时流传着美国人打算“以李代蒋”的说法,蒋介石对李宗仁愈发忌惮,白崇禧也因此受到牵连——李宗仁一当上副总统,白崇禧便被蒋介石打发到地方,变成了“华中剿总司令”。

1948年12月,国民党军队在徐蚌会战中一败涂地,精锐尽失。1949年1月20日,蒋介石宣布隐退,由李宗仁当代总统。白先勇说:“李宗仁上来后,发现黄金都被蒋介石运走了,蒋介石手底下的一班天子门生也不听他的,自己完全做不了事。美国当时通过了一笔援助,让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白吉尔将军同父亲联系,结果也被蒋介石破坏掉了。”11月初,白崇禧劝李宗仁与蒋介石妥协。李愿意蒋复职,但以放自己出国治病为条件,蒋不答应,调解失败。

其后的结果便是,1949年12月5日,李宗仁自行飞美。到台湾后的白崇禧仍欲调停蒋、李关系,但两边积怨已深。李宗仁不管不顾地在美国发表“蒋介石复职违宪”言论,深深刺激了蒋介石。蒋介石连前往台湾会晤白崇禧的李宗仁机要秘书黄雪邨(同“村”)都扣下,再也不放其出台。白崇禧更是直至离世,也未能离开台湾,并一直受到情治人员的跟踪。

白崇禧爱好打猎,经常去台北郑州街的一家渔猎用具商店购买猎枪子弹,因此结交了店主赖阿通,两人成为猎友,经常一起狩猎。1958年,赖阿通突然被“警备总部”逮捕入狱。据一位情治人员多年后透露,赖阿通被捕的原因正是因为与白崇禧来往密切。“我父亲去世后好几年,他才被放出来,在里面吃了很多苦。”

白先勇说父亲一向厌恶特务政治,“他觉得明朝败亡的原因就是特务横行,宦官专权。当年,他治理广西,坚决不让国民党特务在省内活动。”因此,晚年被特务长期监视,让白崇禧极为愤慨,他曾给蒋介石写密函,并将副本递给“副总统”陈诚,诘问自己被监视的缘由。蒋介石命陈诚出面解答,给出的理由是:“便衣人员是保护你的,我也有人跟随。”白崇禧回答:“你现在是‘副总统,当然有此需要,我并无此必要。”但情治人员还是如影随形。

不仅如此,当时台湾国民党内的一些人,对白崇禧也有责难。1954年3月,“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台北召开,“湖北代表”提案弹劾白崇禧,除了指控他吞没军费等,还称就是他拥兵自重让国民党精锐尽丧,导致大陆易手。“其实,我父亲刚被任命为‘华中剿总司令,就向蒋介石献策,提出‘守江必须守淮。可这一战略并未被采用,蒋介石将华中战区的指挥权一分为二,后来华中方面共军压境,父亲派出最精锐的黄维兵团等十几万部队,但中途遭截。黄维被俘后写回忆录,还对父亲颇多怨恨。”白先勇为父亲鸣不平。

关于白崇禧最终的死因,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是蒋介石派特务人员给白崇禧下毒。还有更离奇的,说白崇禧的死与其女护士有关。白崇禧晚年的死亡究竟有着怎样的不解之谜?

对此,白先勇详细澄清了这一段历史秘案。白先勇直接否定了这些说法,他说父亲的死亡不可能是蒋介石下毒。

白先勇说:“关于父亲去世的谣言传得已经好像‘间谍片。这些说法源于台湾的一个退休特务谷正文的文章。此人自称是监控白崇禧小组的成员,接受了蒋介石下达的命令。这完全是他自己的幻想。理由是,首先,蒋介石绝对不可能授命给他,他的级别差很远。其次,用酒来下毒也太笨了,万一毒不死怎么办?”

白先勇还分析道:“我们白家开始没有去否认,是不想抬举了这些八卦新闻,谁知道最后导致演绎这件事情的书籍层出不穷。父亲在台湾没有任何实权,跟外界也没有联系,对蒋介石不构成威胁,所以他没有必要谋害我父亲。而且父亲在国际上有一定地位,随便弄这种事,会闹成国际事件。再有,父亲的葬礼蒋介石也去了。如果他令人下毒再去参加,也未免太过分了。”

白先勇告诉记者,他父亲去世是因为心脏病突发。“据弟弟讲,父亲去世时的遗容看起来蛮平静的,没有太痛苦的样子。”与某些书籍的描写“白崇禧平时身体颇好,没有出现大的病症。1966年12月2日,有人发现白崇禧死在他卧室的地板上,尸体周身发紫,睡衣和床单被撕得稀烂,床头还有半杯没有喝完的酒”等情况完全不相吻合。

【家教】

白家无懦夫

白崇禧教儿子的方式与众不同。据说,儿子每次跟人打架回来,白崇禧第一句话常常是问:“是欺负別人还是被别人欺负?”如果听到是儿子欺负他人,儿子就会当场挨揍。之后,他还要拎着儿子的耳朵,亲自上门给人家道歉。但是,如果是被别人欺负了,白崇禧会补问儿子一句:“你还手没有?”如果没有还手,也会挨揍,且比前一种情况揍得更狠。因为征战沙场的白崇禧在教育儿子方面,特别注重责任心和男子汉气概。他认为,有错要承担,但作为男子汉,不能学会“软”,因为“白家无懦夫!”

马佩璋:女中豪杰 伉俪情深

马佩璋(1903—1962),回族,白崇禧的夫人,1903年生于桂林,出身于书香门第,肄业于桂林女子师范。其父马健卿是清末贡生,任湖南永明县知事。于1925年嫁给白崇禧,婚后两人生育了七子三女。

马佩璋出生于桂林名门,其父马健卿是清末贡生,饱读诗书。马佩璋虽然是个千金大小姐,但一点儿也不娇弱。小时候,家里要给她缠足,她脚痛得不行,便去踢祖母的门以示抗议,闹到家里人都放弃给她缠足为止。她进过新式学堂桂林女子师范,还去参加过学生游行,未出嫁时,襟上便挂着一串钥匙,开始做马家的管家了。

1925年,白崇禧在广西战争中大获全胜,以胜利者的身份回到家乡桂林。那时的马佩璋是桂林有名的美人,亭亭玉立,秀外慧中,品学才貌兼优,因此,上门说媒者很多。但马佩璋的父亲择婿标准极严,而且坚持非教门不通婚的回教规矩,这使真正合乎准女婿候选资格的人少而又少。而恰巧,白崇禧也是回教,也在寻找同教门的女子为妻。于是,白崇禧族兄白崇临为白崇禧与马佩璋做“保亲”牵线。马佩璋的父亲信相术,他认为白崇禧的面相有“宰相”之命,便把自己的掌上明珠嫁给了这位年轻的军官。

1925年2月14日,两人成婚,当时白崇禧32岁,马佩璋22岁。婚后第八天,白崇禧便赶赴柳州迎战入侵的云南军,广西老派军阀沈鸿英趁机把马佩璋娘家一家人抓去做人质,而马佩璋躲在德国医院的地窖里逃过一劫。从这时开始,马佩璋才意识到嫁给白崇禧,自己将要面对什么样的生活。

结婚两年后,白崇禧指挥北伐龙潭战役,战地混乱,情报谣言满天飞。一天,身在上海的马佩璋听到丈夫在跟孙传芳激战时阵亡的错误消息,震惊之余,她立即与侄儿开车赶往南京,表示生要見人,死要见尸。路上遭遇乱兵围车,马佩璋丝毫不畏惧,直接让侄儿“开枪!”两人爬战壕,冲封锁线,躲着满天的流弹到了南京,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白崇禧。白崇禧见到她时,大吃一惊道:“你怎么到这里来了?”多年后,白崇禧提起这段往事,还忍不住夸赞马佩璋:“女英雄!”

马佩璋在家里说话有分量,是家里的主心骨,偌大一个家庭全靠她来管理,因此白崇禧对她很尊重。在北伐和抗战时期,白家几经逃难。白崇禧常年在战场,每次都是马佩璋带着大批人马——年龄最大的有九十多岁的婆婆,最小的是未满月的儿子,一大家子八十多个人,全都由马佩璋带着逃避战乱。

马佩璋为白崇禧生育了10个孩子,为两边家族操劳,又时常因战乱颠沛流离,晚年身体并不健康。她生性淡泊,对丈夫的事业从不干涉,在大陆时不喜社交应酬,到了台湾,更加不耐烦那些政治场合的虚情假意,除了每年一次宋美龄的宴请外,其他活动概不参加。

1962年,马佩璋病情加重,在医院里住了6个月后,她的高血压控制不住,医生决定开刀。白崇禧带着子孙跪在一起,祈求真主保佑。但是,手术台上的马佩璋没有醒过来。她的离开对白崇禧打击很大,得知马佩璋去世的时候,白崇禧的血压一下子飙到200多,吓坏了他的子女。老年丧妻,对于身处逆境中的白崇禧无疑在精神上是一大打击。在马佩璋下葬的那一天,“白将军眼泪几乎没有断过”,可见其哀痛之深。

白崇禧用回教仪式将妻子安葬于台北近郊六张犁回教公墓,于右任题写了碑文。按照回教规矩,亡者40天内家属须于每日清晨到墓前诵经祈祷。白崇禧以69岁高龄,每日必躬率儿孙准时前往夫人墓前念经,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见者无不为之动容。

白先勇:将门才子 文学大师

白先勇(1937—),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生于广西桂林。白崇禧之子。2008年获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荣誉院长职务,2009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游园惊梦》,长篇小说《孽子》等。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其作品《玉卿嫂》改编的电影获得多项大奖。

1937年7月11日,白先勇生于广西桂林,在十个兄弟姐妹中,白先勇排行第八。

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出患有肺结核,当时的肺结核是比较可怕的传染病,父母先让他退学,随后把他的房间安排到了远离众人的花园尽头。因为怕病中的白先勇孤独无助,白崇禧鼓励白先勇多读书,并把家中的藏书都提供给白先勇。白崇禧的权宜之举,却为中国文坛培育了一个作品颇丰、大有建树的伟大作家。

9岁的时候,白先勇随家人到上海,并观看了梅兰芳与俞振飞合演的昆曲《游园惊梦》。昆曲优美的唱词、独特的唱腔,一下子吸引了白先勇。从此之后,白先勇成了昆曲的狂热爱好者,并在一生中致力于昆曲推广,还创作出著名小说《游园惊梦》。白先勇对昆剧艺术一往情深。他热心地向年轻一代介绍昆剧,经常在港、台地区与昆剧艺术家合作,作公开演讲。近年来,他已经开始在内地四处宣传昆曲,作巡回演出,并制作了青春版《牡丹亭》,对昆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956年,白先勇在建国中学毕业后,由于他梦想参与兴建三峡大坝工程,后以第一志愿考取台湾省立成功大学(今“国立”成功大学)水利工程学系。翌年发现兴趣不合,转学“国立”台湾大学外国文学系,改读英国文学。

白先勇虽然生长于官宦之家,生活条件比一般人优越,但他从小对所接触到的下层劳动者颇为同情。他在《孤恋花》、《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中充满同情地描写出了娟娟、朱凤、王华这一类下层人物的形象和他们的悲惨命运,当然不是偶然的。他对自己的家庭身世感慨颇多。

1962年,白先勇的母亲马佩璋去世。据他自传文章《蓦然回首》提及,“母亲下葬后,按回教仪式我走了四十天的坟,第四十一天,便出国飞美了。”母亲去世后,他飞往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爱阿华作家工作室学习文学理论和创作研究,当时父亲白崇禧也来送行,那是白先勇与父亲最后一次会面。

白崇禧去机场送他。白先勇怕自己当众哭出来,特意戴了一副墨镜。晚年丧偶、又将与爱子别离的白崇禧悲伤不已,竟破例送白先勇到飞机舷梯下,他大半生征战沙场,秉性刚毅,喜怒轻易不形于色,那天却在寒风中老泪纵横。

赴美后,白先勇用第一次打工赚到的钱为父亲买了一件打猎穿的黑色长款大衣寄回家。“父亲说穿上很帅。”白崇禧年老后喜欢吃巧克力,白先勇就精心挑选了瑞士巧克力,送给父亲。谁料想,第二批寄出去的巧克力还没到,白崇禧就离世了。机场的那次送行,竟然成了白先勇和父亲的最后一次相聚。

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去世,当时白先勇在美国加州,得知噩耗的白先勇整夜未眠,在黑暗的客厅中坐到了天明。

近年来,白先勇一方面继续致力于昆曲的宣传,另一方面,写了一辈子文学作品的他,开始集中精力做父亲白崇禧的传记整理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白家需要“给历史一个交代”。

白先忠:情势所迫 难承衣钵

白先忠,出生年月不详,白崇禧第四子,先入与西点军校齐名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后因父亲白崇禧在台湾的特殊处境,放弃学军事,改学工程,为美国工程院院士、福斯特慧勒开发公司总裁。其夫人赵守偀教授为张学良将军的外甥女。

白先忠在家中排行第四,也是白崇禧几个儿子中,长相最为英气的,因此白崇禧从小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也跟他最亲近。

白先忠长大之后出国留学,他也不负父亲的期望,进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VMl)学习。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是美国的军事名校,与西点军校齐名,国民党军队中有不少将领毕业于此,其中就有著名的孙立人将军。白先忠进美国军校,白崇禧是最高兴的,虽然他的十个孩子中有大半都出国留学了,但都不是学军事——长子白先道早年考了空军,却因视力不合格而被转到了经济部,因此白崇禧的衣钵无人继承。而白先忠考入军校,白崇禧又看到了希望,他也很渴望他最亲的儿子能克绍箕裘。

白先忠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有一年,美国好莱坞拍了一部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为背景的电影《April Love》,白先忠因外形出眾,被选中成为电影的客串演员,在电影中有一个喊口令的镜头。《April Love》在台北上演时,白崇禧很高兴,带领全家一起去看,整个电影放映中,他都很兴奋,一直等着儿子白先忠出场。当看到穿上军服、神采飞扬的白先忠出场时,白崇禧乐得大笑,兴奋地跟家里人说:“你们看,这个美国大兵!”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马佩璋过世后,白先忠返台陪伴白崇禧,他们两人谈了许多军事上的事情,尤其是国共内战。1946年夏,四平街会战林彪兵败,急往哈尔滨撤退,国民党军队猛追。白崇禧说,他从飞机上已经看到国民党军队的追兵越过林彪部队追到前头了,白崇禧主张国民党军队乘胜追击到底,打下哈尔滨,彻底解决林彪部队,而蒋介石径自下停战令,遂让林彪部队败部复活,席卷大陆。这是白崇禧终身最大的遗憾,他对白先忠亲口说过无数次,可见他对此事一直耿耿未能释怀。

白先忠后来没有继续他的军人生涯,以白崇禧在台湾的政治处境,白先忠学军事没有前途。他娶了张学良妹妹的女儿为妻,转学工科,并成为福斯特慧勒开发公司总裁。

白先明:白家隐痛 孤苦终生

白先明(1933-1982),白崇禧之女,家中十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女儿中排行第三,家人称其为“三姑娘”,性格纯真善良,后在美国波士顿大学留学时不幸患了精神分裂症,白崇禧为此内疚终生。

白先明小时候长相很甜美,圆头圆脑很是可爱,白崇禧因此给她取了个外号,叫苹果妹。她是白家兄弟姐妹中最乖巧听话,也最善良的。白先勇幼时患肺结核,被父母隔离了,家中只有这个“三姑娘”偷偷去看他,与他一起玩耍,因此,白先勇对这个姐姐的感情也最深。

白先明喜欢运动,小时跟着哥哥们一齐踢球,她游泳跳水都很在行,在上海江湾游泳池学生比赛中得第三名。面对这样一个乖巧的女儿,白崇禧很是喜欢,但因为常年在外征战,白先明很少能陪在父亲身边。而母亲马佩璋则将心思放在了更小的几个孩子身上,因而白先明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与父母,尤其是与母亲马佩璋的感情比较疏离。

1915年,白先明遵从父母之命,赴美国留学。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念书的时候,因不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活,加上从小缺乏关爱,白先明不幸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白先明的病症对白崇禧夫妇以及白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白先勇曾写道:“明姊的病,是我们全家一个无可弥补的遗憾,一个集体的内疚。她的不幸,给父母晚年带来最沉重的打击,母亲一生,于国于家,不知经历过多少惊涛骇浪,遇大风临危不乱,克服万难的魄力与信心,有时到达惊人的地步。面临亲生女儿遭罹这种人力无可挽回的厄难时,二位强人却无策了。”

白先明生病之后,白崇禧夫妇内疚不已,他们深感对这个女儿亏欠太多,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因为生病,白先明从美国由堂嫂护送返台。白先明的病状相当严重,她开始产生幻觉,听到各种声音,反应激烈。白崇禧施尽全力医治她,什么治疗方法都寻遍了:西医、中医、神医。白先明也住过台大医院的精神病院,但精神分裂这种至今查不出病因的神秘病症,让医生们也束手无策。与她感情最好的弟弟白先勇也为此专门四处寻求有关精神分裂症的书籍,希望能帮助姐姐。

多方努力下,白先明的病状没有恶化。从那之后,白崇禧与夫人都尽力弥补幼年时对她的忽视。

1961年仲冬,白崇禧亲手赠送一册相片影集给白先明,册前题字“先明爱女”。这部相册是珍藏有白崇禧一生勋章的相片,从青天白日勋章,到美、法各国的颁勋。相册前面是白崇禧身着军礼服、胸前挂满了勋章的照片;白家兄弟姐妹十个中,只有白先明得到这份特殊待遇。白崇禧将他一生的荣耀与爱女分享,可见关爱之深。

1982年,白先明病逝于台北长庚医院。终年四十九岁,终身未嫁。

其他家族成员

白韵琴(1944年-),白崇禧的侄女,学识渊博,曾是香港电台节目主持人,有人称她为“白才女”或“白姐姐”。曾在电视剧《武则天》中饰演皇后,与林燕妮、俞琤、狄娜、施南生等一并被称为“香江才女”。

白先道,白崇禧长子,坊间传闻为白崇禧与下属之妻的私生子,未获官方证明。白先道本来在白崇禧的培养下,自幼被送到空军培训学校,当了一段时间飞行员,后因视力不合格,转到“经济部”工作。

白先德,白崇禧二子,学习土木工程,自幼与母亲马佩璋感情深厚,在母亲去世之后,将精力都花在了给母亲马佩璋修建墓地之上,马佩璋的墓由他亲自监工建造。

(编撰整理/妄言;资料来源/《父亲与民国》、《台湾岁月》 白先勇著等)

(责任编辑/谭 洁)

猜你喜欢
白崇禧李宗仁白先勇
白先勇与《红楼梦》
红楼梦学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2:04
旅美作家白先勇的家国情怀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32
李宗仁尊师若父
白先勇:我有一颗天真的老灵魂
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32
「老妹子」白崇禧
爱你(2017年10期)2017-11-14 19:36:01
胡友松和李宗仁
胡友松和李宗仁
爱你(2016年19期)2016-04-12 07:24:56
白先勇笔下女性形象分析
人间(2015年8期)2016-01-09 13:12:38
白崇禧与抗日游击战
军事历史(1995年4期)1995-08-21 02:18:22
追歼白崇禧 三次大较量
军事历史(1995年5期)1995-08-16 0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