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 兰丽娟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人民医院骨科 江西新余 336600)
心理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影响的临床分析
杨林 兰丽娟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人民医院骨科 江西新余 33660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中对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四肢骨折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联合心理干预,记录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干预应用在四肢骨折患者中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心理护理;四肢骨折;疼痛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临床上发生骨折的患者逐渐增多,在骨折患者中尤以四肢骨折常见,患者会表现出疼痛难忍,生活无法自理,因此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疼痛感是四肢骨折患者中最为显著特点[1]。心理干预是目前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干预引导患者重新正常生活的心理自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2]。我院采用心理护理应用在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CT确诊为四肢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4.82±3.86)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4.63±3.9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基本资料采取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案
对照组:对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同时护士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疼痛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并进行对症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具体包括以下方法:首先开展术前心理干预,针对手术和麻醉情况和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应用通俗易懂言语向患者讲解手术和麻醉过程,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术前通过言语给予患者情绪支持,对患者表示同情、鼓励和安慰,通过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告知患者麻醉后的头痛等是暂时的,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肌肉放松等练习减轻患者不适。其次开展术中护理干预,术中护士要为患者保护隐私,遮挡隐私部位,通过和患者主动交谈分散注意力,术中护士指导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减轻肌肉紧张程度,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与痛苦,通过言语分散患者注意力。第三开展术后心理干预,护士要及时访视患者告知其手术顺利成功,稳定患者情绪,采取转移注意力法让患者不放在切口疼痛;恐惧和焦虑的患者要采用止痛药物配合稳定患者的情绪;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安慰患者,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现实。
1.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在一张白纸上划一横线,一端标0表示无痛,一端标10表示疼痛无法忍受,让患者根据疼痛情况自行评定。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负性情绪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疼痛、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疼痛、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变化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变化[±s]
表2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变化[±s]
注:两组患者治疗后负性情绪均较治疗前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t=5.4796、4.9304,▲P=0.0000、0.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5057.89±5.8348.17±3.57★▲51.04±5.0142.77±2.99★▲对照组5058.11±5.9252.67±4.58★51.27±4.9846.18±3.87★
四肢骨折是临床最为常见的骨折模式,多数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作为外源性的刺激会造成人体神经末梢机械性损伤,体内的儿茶酚胺类物质、皮质醇以及乳酸和组胺等致痛物质增多,刺激了游离神经的末梢引发患者疼痛,此外组织损伤后患者周围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敏感性增强,患者疼痛的阈值降低,因此手术容易出现疼痛的感受[3-4]。疾病的产生会造成患者出现焦虑和烦躁负性情绪,影响到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作用,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这会使患者术后疼痛时间延长,影响患者康复,因此骨折手术后的患者经历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因此需要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疼痛。
我院对患者开展了术前、术中和术后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让护士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勇敢面对手术带来的影响,树立了战胜病痛的信心,同时争取了患者的积极配合。护士通过耐心的沟通和讲解尽可能的消除负面情绪对术后疼痛的影响,这使得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直接造成疼痛的感受降低,这同护理学中强调的人体是身心统一的整体,让患者接受肢体治疗的同时开展心灵上的沟通,通过积极的正面引导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和心理上的不适[5]。
综上所述,采用心理干预应用在四肢骨折患者中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1]王佩瑶,吴声洪,刘水英,等.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5):106 -108.
[2]王丽.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62-63.
[3]邓之平.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2):109-110.
[4]黄雪莲.15例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70-71.
[5]刘红梅.耳穴贴压对减轻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的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3,5(5):44-46.
R473.6
B
1009-6019(2015)03-01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