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历程分析

2015-06-09 20:29何元媛张冬梅
关键词:葛浩文英译本英译

何元媛,张冬梅

(湖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历程分析

何元媛,张冬梅

(湖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通过对译本时间阶段特征、译本出版状况和译者翻译风格方面的历程分析,可以发现译著的接受程度影响到译本的出版状况,译者的翻译历程与作者的创作历程有相似的时间阶段特征,译者自身在不同时间阶段翻译风格也有变化。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变化发展规律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传播在发展阶段、译本出版和译者翻译风格上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而有益的经验。

葛浩文;莫言小说;出版历程;阶段历程;风格变化

目前,葛浩文已成为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已翻译出版了中国大陆以及港台30多位作家的40余部现当代小说。夏志清称他是“公认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1]美国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曾将葛浩文生动地比喻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接生婆”。[2]

在葛浩文英译的所有中国作家的作品中,莫言的作品是最多的。目前,国内以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当中,多以文本分析的微观研究为主,也有对英译本研究概况进行梳理,或考察莫言小说英译本在“异域”的传播和接受状况。但研究多以单个译本为研究对象,没有从历时角度分析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发展变化的研究。本文将通过译著出版状况、时间发展阶段和译者翻译风格变化,对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这一过程进行历时的分析。

一 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出版概况

葛浩文作为莫言忠实且唯一的英译者,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已翻译完成了莫言的10部小说作品,包括《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酒国》《师傅越来越幽默》《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四十一炮》《变》《蛙》。葛浩文使得莫言的小说走进了英文世界,因此也被认为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推手”。德国汉学家顾彬(Wolfgang Kubin)曾认为如果没有葛浩文的翻译,莫言不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虽然葛浩文先生自己并不赞成这一说法,但是不得不承认他对莫言小说在西方世界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表1为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统计状况。

表1 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统计列表[3][4]

从表1可以看出葛浩文英译的莫言小说进入西方英译世界,都是以单行本的形式由英美出版社所出版,其余10部小说包括8部长篇《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酒国》《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四十一炮》《蛙》,1部中篇《变》和1部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都已在英语世界公开出版发行。

在列表中我们发现,已出版发行的10部作品中,除2012年发行的《檀香刑》和《四十一炮》,2015年发行的《蛙》还未有再版现象外,其他译著都出现了再版情况。其中《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酒国》《师傅越来越幽默》《丰乳肥臀》这5部译著均由多个不同的英美出版社出版发行,而这5部作品都是葛浩文所译莫言小说中的早期作品。《红高粱家族》英译本是销量最好的,自第一版至今从未绝版过,葛浩文曾称,《红高粱家族》的英译本在十几年里发行到两万册,曾创下中国文学海外销量的最高纪录。从某种意义上说,《红高粱家族》的英译本为中国文学进入世界文学奠定了基础。随着莫言国际声望的提高,其小说的再版次数在增加。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同时其小说英译本的再版数量和种类也成为了最多的一年,同年底《檀香刑》和《四十一炮》2部新译著发行出版。这一年成为莫言小说英译本在发行和出版上最辉煌的一年。

已出版的10部莫言小说英译本共有17个版本,由5家出版社出版,其中企鹅集团(包括旗下美国维京出版社,英国汉密尔顿出版社)共出版了7种,版本数量最多,涉及葛浩文英译的4部莫言小说;美国的拱廊出版社出版了4种,为葛浩文英译的4部不同莫言小说;英国联合出版集团的梅休因出版社出版了3种,英国的海鸥出版社出版了2种,还有1种是由俄克拉荷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从版本数量上,我们可以发现葛浩文早期英译的莫言小说英译本版本数量多,但出版社仅以企鹅集团一家为主,只有1个版本是由其他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在葛浩文英译的莫言小说逐渐受到西方读者的青睐后,多家出版社开始选择出版发行其译著,出版商的数量增多了。从出版商的角度上看,葛浩文翻译的莫言小说英译本都是由美、英两国的大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且基本为世界著名商业出版社。到目前为止只有《檀香刑》英译本是由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且俄克拉荷马大学出版社是美国大学最优秀的大学出版社之一。这些著名的商业出版商和大学出版社在英语世界的图书发行界有较强的影响力,也有丰富的出版经验,同时还受到英语读者的高度信任。

译者葛浩文对于出版商的选择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出版商在莫言小说英译本走入西方英语图书界的历程中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莫言小说英译本的出版历程,可以看到中国文学要成功进入欧美图书出版市场,内容、语言和翻译人才这几点十分重要。首先,要有优质的内容资源,积极寻找与西方读者理解视野相接近,符合西方读者大众阅读倾向的优质内容传递到西方出版界去。出版商需要有文化承担,但如果译著销量不佳,不仅文化传播受到局限,也会使出版商对以后的中国文学的选题变得格外谨慎。其次,不能让语言障碍把中国的文学作品堵在门外。中国作家一方面要多和国外的汉学家来往,因为很多汉学家他们既是研究者,也是传播者、翻译家,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识地与欧美出版界保持活跃的沟通,努力克服语言障碍对中国文学传播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优秀的翻译人才很重要。文学翻译不同于非文学文本的翻译,译者本人不仅要精通汉语,而且母语也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能灵活驾驭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不能把不同的中文风格千篇一律地译成自己固有的风格,一本小说的一两个章节的英文翻译样章能给国际出版人直观又关键地第一印象。

二 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发展阶段

从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在海外的传播趋势和翻译风格的发展角度来看,可以把他的翻译分为三个阶段。译者经历了一个由早期介绍,到摸索发展,最后达到高峰的过程。各阶段在翻译风格上都有自己的特点。

通过对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发展阶段的分析,可以发现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的英译始于1993年至1999年,这一阶段为萌芽期,此时的莫言小说英译本刚开始进入西方英语世界并崭露头角。有英译本《红高粱家族》和《天堂蒜薹之歌》两部作品。 2000年至2007年,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的英译进入第二阶段:酝酿期。在经历了一段翻译空白期后,葛浩文英译的莫言小说陆续出版,但数量不多,只有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长篇小说《酒国》和《丰乳肥臀》三部英译本,但在这期间出现了译著的多次再版。从2008年至今,莫言小说的英译进入第三阶段:黄金期,其较多作品被葛浩文译为英文并出版发行。 在这一阶段,葛浩文共翻译完成了莫言的5部作品,其中长篇小说4部:《生死疲劳》《檀香刑》《四十一炮》和《蛙》,中篇小说1部:《变》。

通过对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时间分析,会发现其阶段过程与莫言自身的小说创作阶段过程十分相似。在叶开博士的著作《莫言的文学共和国》中曾将莫言的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1981年至1989年为第一阶段,莫言小说创作的萌芽期,他从“门外汉而成名成家”,他完成了《红高粱家族》的写作。1990年至1998年为第二阶段,莫言小说创作的酝酿期,他历经了创作的迷茫和困惑,完成了多部重要小说的创作。长篇小说《酒国》《丰乳肥臀》也在这一阶段创作完成。从1998年至今为第三阶段,也是莫言小说创作的“黄金期和收获期”,他完成了多部优秀的作品,如:《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并收获了诸多的国内外大奖。[5]

从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发展历程与莫言自身的小说创作历程是遥相呼应的。作者莫言与译者葛浩文之间有着一种既独立又亲密的关系,译者参与和扩展了作者的创作,而作者通过译者走进了陌生的人群,获得了让自己也会感到陌生的语言。译者与作者是心心相印的“知己”,而翻译使远隔天涯的读者成为了亲切的邻居。正是莫言自身小说创作的发展促进了葛浩文对其小说的英译发展,中国文学要走出去,作者自身的创作要不断的丰富,才能使译者有更多优秀的选择,才能让中国的文学作品逐步进入世界并打开局面。同时,译者对作品的成功翻译,能帮助作者的作品逐步走出国门获得世界的认同,也能激发作者去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让作者的创作取得更高的成就。

三 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风格变化

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的文学翻译实践从一开始就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其一贯倡导并不断坚持深入的理论指导的。他很少谈及翻译理论,但从未停止过自己在翻译实践中对翻译的思考。在2002年《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的《写作生活》(“The Writing Life”)[6]里,葛浩文先生系统阐述了自己的翻译观。他认为翻译是背叛、是重写、是跨文化交流活动,但是在翻译实践中第一位的是“忠实”。然而,对于“葛浩文译本非常忠实”的说法,学术界的争议颇多。莫言小说的英译本成功进入西方世界,并赢得国际声誉,人们不禁要问:“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的翻译真的都是一贯的‘忠实’或‘精确’吗?”

正如本文前面所说,译者在各阶段的翻译风格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下面以莫言小说英译本《红高粱家族》《酒国》《生死疲劳》这三部不同时期且在西方世界较受关注的代表作为例,分析葛浩文发展变化的翻译风格。

《红高粱家族》作为葛浩文英译的第一部莫言小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叙事技巧、语言特点上并未完全忠实于原著,而是选择了便于译入语读者接受的翻译策略。在叙事技巧上葛浩文运用了增译、删译和改译的方法。由于莫言的原著不是一气呵成,在叙事技巧和情节设置上前后有重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注重的是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而非小说整个的情节安排。在《红高粱》原文第五节中,叙述了“我奶奶”出嫁前,和出嫁当天的情况。“我奶奶”出嫁大致由十个事件组成:出嫁前(背景)——出嫁当天(轿中)——出嫁前(心理)——出嫁当天——叙述者时空(倒叙)——出嫁当天——叙事者时空——出嫁当天——叙事者时空——出嫁当天在翻译过程中。葛浩文译文保留了原文的时空交错,但在情节设置上调整了事件安排顺序,对其进行了改译:出嫁前(背景)——出嫁前(心理)——出嫁当天(轿中)——出嫁当天——叙述者时空(倒叙)——出嫁当天——叙事者时空——出嫁当天——叙事者时空——出嫁当天,在翻译过程中使译文突出故事情节而非人物心理活动,这样更利于西方读者理解。同时,考虑到西方读者对政治说教性语言的反感,对原著中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评论,葛浩文都选择了删译。[7]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会选择那些在叙事技巧和语言特色上与本国相对应的作品,但如果基于语言层面的考虑与某种意识形态或诗学相冲突时,就会放弃对叙事技巧和语言特色的考虑。[8]

在已出版的9部译著当中,《酒国》是葛浩文较为钟爱的一部,他曾经说:“《酒国》可能是我读过的中国小说中在创作手法方面最有想象力、最为丰富复杂的作品。”[9]在译著开始的“译者的话”中,最后这样写道:“我尽一切可能忠实于莫言原作。”[10]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句型结构、文化表达上力求忠实于原著;虽在语言形式上有背叛,但却努力寻求意义上的忠实。在《酒国》的英译本中译者采用了注释、增译、替换等方法,忠实地反映原语的文化内涵。原文中的名字“李一斗”,在英译时葛浩文将其译为“Li Yidou——One Pint Li”。我们都知道“斗”在中文中与酒有关,葛浩文用Pint西方的液体度量单位对其注释,使西方读者更能理解原作者的用意。对原文中引用的古人“阮籍”的名字翻译,葛浩文选择了增加词语,译为“the legendary eccentric, Ruan Ji,…my illustrious predecessor”,为西方读者提供了易于理解原文人名所需的信息。

2008年葛浩文英译的《生死疲劳》出版发行,该书也让莫言2009年获得首届“纽曼华语文学奖”,被《华盛顿邮报》推荐为“世界优秀文学作品”。葛浩文认为《生死疲劳》堪称才华横溢的长篇寓言;[9]在《生死疲劳》英译本中葛浩文附上了“人物表”和“读音说明”。[11]在翻译《生死疲劳》的过程中,葛浩文对源文本中让目的语读者感觉陌生的文化负载词大胆的采用了删译。如:

源文本:想不到她竟然有一条那样好的嗓子,想不到她竟然能演唱那么多的样板戏片段。她唱阿庆嫂的唱段,我哥就唱郭建光的唱段。她唱李铁梅的唱段,我哥就唱李玉和的唱段。他们两人真是珠联璧合,一对金童玉女。

译本:That she had a fine voice and knew the music from so many revolutionary operas took everyone by surprise.

译本未对阿庆嫂、郭建光、李铁梅和李玉和这些样板戏中的人物做出解释,对这些文化信息在译文中没有为译文读者提供文化背景说明。葛浩文认为在文学翻译中保留原作风格、节奏和意象才是更重要的,所以在《生死疲劳》英译本中大量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学的文化负载词被删掉了。但是为了保留中国的文化和中文的语言特点,葛浩文在译本中使用了一些不那么地道的英语来表达原著的“异国情调”。[12]这样,在语言文字上更多的忠实于原文但意义上和效果上不再忠实于原文。

在对葛浩文翻译风格进行评价时,邵璐曾指出“译者在各个时期的翻译风格会发生变化,即使在同一时期也有可能出现嬗变”。[13]通过对葛浩文不同时期英译的莫言作品进行文本解读、对比才能了解其翻译活动的规律和翻译风格的规范。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的英译过程是逐步走向忠实的,但其“忠实”始终是以目的语读者的接受为目标的。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风格的变化与莫言小说英译本在海外传播接受度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随着莫言小说在西方世界的传播,读者对小说的期待值发生了变化,读者的阅读不再停留在故事情节发展上,而开始关注原作者的风格,原著的异国风情。这也使译者风格不得不逐渐实现文本忠实化。

通过对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历程进行梳理,探究其在出版和译者风格各方面的变化,可以发现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出版在西方世界越来越受出版商推崇,且发行再版数量也在增加;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的英译具有一定时间阶段性,且这一阶段特征与莫言的小说创作阶段基本一致;在文本翻译上,葛浩文对莫言小说的翻译风格逐渐成熟稳定下来,译者始终以服务读者为目标,从追求对文本的忠实到逐渐实现文本忠实。

通过对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翻译历程进行分析,能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中国的现当代文学要成功走出去,首先,在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阶段过程性,要经历暂露头角的萌芽期,渡过迷茫困惑的酝酿,才能最终走入硕果累累的成熟期。其次,作品要得到大出版商的支持与青睐,作者本人应加强与国外著名汉学家的联系,为出版商们提供优质的翻译作品;同时,国内的知名出版社也应加强与杰出译者的合作,帮助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成功走出国门。最后,作为译者在中译英的翻译过程中要坚持一定的翻译风格,在不同时期、不同语境条件下翻译风格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译者的翻译理念应保持一致,让西方英语世界的读者能熟悉且乐于接受其翻译的作品。

[1] 夏志清.大时代:端木蕻良四十年代作品选[M].苏州:古昊轩出版社,2004:25.

[2] Updike John. Bitter Bamboo[J].The New Yorker,2005(12):84-87.

[3] 史国强.葛浩文文学翻译年谱[J].东吴学术,2013(5):103-122.

[4] 何明星.莫言作品的世界影响地图——基于全球图书馆收藏数据的视角[J].中国出版,2012(11):12-17.

[5] 叶 开.莫言的文学共和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43-58.

[6] Goldblatt Howard.The Writing Life[N].The Washington Post,2002-3-28(10).

[7] Goldblatt Howard.RedSorghum[M].New York:Penguin Books,1994:39-50.

[8] Lefevere André.Translation,RewritingandManipulationofLiteraryFame[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7.

[9] 刘 浚.外国专家评莫言:富于实验精神和历史感的作家[EB/OL].中国日报网,[2014-3-15].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2-10-11/content_7210801.html.

[10] Goldblatt Howard.TheRepublicofWine[M].New York:Arcade Publishing,2012:VI.

[11] Goldblatt Howard.LifeandDeathAreWearingMeOut[M].New York:Arcade Publishing,2012:194.

[12] 李文静.中国文学英译的合作、协商与文化传播——汉英翻译家葛浩文与林丽君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2(1):57-60.

[13] 邵 璐.莫言小说英译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11 (1):45-56.

责任编辑:李 珂

Diachronic Analysis of Howard Goldblatt’s Translation of Mo Yan’s Novels

HE Yuanyuan, ZHANG Dongm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 China)

It is significant to make a diachronic analysis of Howard Goldblatt’s translation of Mo Yan’s novels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Based on the diachronic analysis of s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publishing status in the translation versions and Goldblatt’s translating style, it finds the acceptance of translating versions in overseas influence their publishing status, there are 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Goldblatt’s translating process similar to Mo Yan’s writing course, and the change of translating style in different stage. The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rules of Goldblatt’s translation of Mo Yan’s novels can be drawn successfully and rewarding lessons from developing stage of translating versions, publishing process of translating versions, and translator’s translating style for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going global.

Howard Goldblatt; Mo Yan’s novels; publishing course; stages; stylistic changes

10.3969/j.issn.1674-117X.2015.02.024

2014-08-14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的历时研究”(14C0363)

何元媛(1980-),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H315.9

A

1674-117X(2015)02-0112-05

猜你喜欢
葛浩文英译本英译
摘要英译
基于语料库中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的对比分析——基于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英译本平行语料库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瑞典文《红楼梦》译介源流考*——兼驳霍闵英译本转译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
Translation Thoughts Inquiry of Howard Goldbla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