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

2015-06-09 19:20魏家军
天津药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氟桂利嗪供血动脉血

魏家军

(天津市北辰区果园新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400)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

魏家军

(天津市北辰区果园新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400)

目的: 观察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院就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每晚口服盐酸氟桂利嗪10 mg/次,1次/d;治疗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4 g/次,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1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期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可用于临床。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盐酸氟桂利嗪,养血清脑颗粒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动脉硬化或脑血管痉挛等致使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出现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旋转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本院门诊就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6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男15例,女18例;病程0.5~14年;年龄49~70岁,平均61.3岁,并发高血压者16例,糖尿病者9例,高脂血症者12例。对照组男16例,女17例;病程0.5~12年;年龄49~69岁,平均61.5岁;并发高血压者15例,糖尿病者10例,高脂血症者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参照 《临床神经病学》诊断标准[1],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常反复发作, 经颅多普勒(TCD)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下降。排除标准:排除眼、耳、美尼尔病及肿瘤等非血管病变所致的眩晕;并发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对本药品过敏或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给予降压、降糖、降脂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均每晚口服盐酸氟桂利嗪10 mg/次,1次/d;治疗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4 g/次,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1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②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③有效: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生活和工作部分受影响;④无效:眩晕和头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和有效率之和。

1.5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查(TCD),记录收缩期左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收缩期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中对照组出现轻度嗜睡1例,疲倦2例;治疗组出现轻度嗜睡2例,疲倦1例,口干1例。两组患者均可耐受未影响治疗过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s) cm/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发病原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及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血管痉挛或管腔狭窄所致血流缓慢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脑组织血液灌注减少,使患者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因此,改善椎-动脉系统血液循环,减少血管痉挛发生对防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非常必要。

盐酸氟桂利嗪为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可选择性的作用于脑血管,提高血流速,抑制神经兴奋,减轻血管阻力,缓解椎动脉痉挛。该药还可抗缺氧,提高脑组织对血氧的利用率,恢复椎动脉正常供血,改善脑干前庭系统缺血、缺氧状态,从而消除恶心、眩晕等症状。

养血清脑颗粒由四物汤演化而来,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珍珠母、决明子、夏枯草等组成,具有养血平肝之效。药理实验证实,该药可改善脑微循环,增加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量,缓解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缺氧,减少 Ca2 +内流,缓解原发性神经抑制过程[3]。

本临床观察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养血清脑颗粒的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单用盐酸氟桂利嗪的对照组,说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能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和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今后可在临床使用。

1 黄如训. 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55-15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223-224

3 李晶,高秀梅,张伯礼.养血清脑颗粒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J]. 中药新药及临床药理,2005,16(1) : 202

2015-08-08

R972+.4

A

1006-5687(2015)06-0044-02

猜你喜欢
氟桂利嗪供血动脉血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辣语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成人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