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环境及药物配伍对输液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2015-06-09 19:20穆殿平金文敏任晓文
天津药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溶性微粒批号

穆殿平,金文敏*,任晓文

(1.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 300192;2.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 300192)



配置环境及药物配伍对输液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穆殿平1,金文敏1*,任晓文2

(1.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 300192;2.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 300192)

目的:考查不同配置环境下静脉注射液多药配伍后,放置不同时间,输液不溶性微粒的变化规律,从而为临床输液更加安全、有效提供依据。方法:以5%葡萄糖为溶酶,选取临床常见4个输液配伍处方,分别在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的洁净环境和病区治疗室半开放式配置环境进行药品冲配;在室温条件下于0.5、1、2、4和8 h时分别取样,应用智能微粒检测仪测定溶液中≥10 μm 和≥25 μm微粒数;将测定结果录入Excel表格中,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处方溶液的微粒数均随放置时间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普通环境组的4个处方输液微粒数均显著高于洁净环境组(P<0.05或P<0.01);多药配伍后(4联或5联)溶液微粒数显著高于单药冲配(2联)(P<0.05,P<0.01),普通环境下差异更明显。 结论:配置环境对输液微粒数的影响较大,输液药物冲配应在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的洁净环境中进行。输液配伍是决定输液质量的重要因素,配伍种类越多,微粒叠加作用越明显,临床输液最好采用单药配伍。 配置好的输液不宜放置太久,应尽早输注。

不溶性微粒,输液配伍,配置环境,输液质量

静脉输液是我国目前临床治疗给药的常用方法,具有作用快、疗效高等特点。但药物配伍不当或配置过程不当,会使输液药物不溶性微粒倍增。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系指外源、绝大多数≤50 μm、具流动不溶性、在肌体内不能代谢的微小异物。这些不溶性微粒可导致过敏反应或危及生命[1]。本文选择目前临床输液的常用处方考查配置环境及药物配伍因素对输液质量指标的影响,从而确保临床输液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1 材料及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GWJ-4智能微粒检测器(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水平层流净化台(上海上净净化设备有限公司);5%G(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批号3A75F4);潘南金注射液(匈牙利吉瑞大药厂,批号A26045A、A26044A、A26050A);Vc注射剂(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批号1211121、1301071、1310831);CoA (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11113、20111111、20121203);水溶性维生素注射剂(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512123591、512123627、512125182);ATP注射剂(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2080141、12111241、12081542)

1.2 方法

1.2.1 配置环境 洁净环境为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提供的局部百级周围万级的水平层流净化台;普通环境为病区半开放式治疗室。

1.2.2 处方选择 选取临床常见输液配伍共4个处方(2联至5联),处方各组分均为补充维生素、电解质及能量药物,说明书中未见药物间配伍禁忌。各处方组成见表1。溶媒选取同一个批号5%葡萄糖注射液;注射剂及粉针剂各取3个批号。

表1 处方明细

1.2.3 溶液配制 由经过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培训的药学专业人员进行各处方溶液冲配,充分混合溶解后放置于室温,于0.5、1、2、4和8 h时取样进行不溶性微粒测定,分别记录≥10 μm和≥25 μm的微粒数。每个样品测定重复5次。

1.2.4 不溶性微粒检测方法 以光阻法测定溶液的不溶性微粒[2]。《中国药典》(2010版)关于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数的检测限度有明确的规定,但对混合配制后药液的微粒限定仍未作明确规定。故参考文献[3-5]及结合本实验特点,参照如下标准判断:标示装量为100 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每1 ml中含10 μm及以上微粒不得超过25粒,含25 μm及以上微粒不得超过3粒。

1.2.5 数据处理方法 将测定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洁净环境组微粒数变化 4个处方≥25 μm微粒均在合格范围且变化不大;≥10 μm的微粒数在8 h的放置时间内同样符合《中国药典》标准,但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和配伍药物的增多微粒数有增多趋势。4联和5联配伍微粒数分别在放置8 h和4 h时出现微粒倍增现象,见表2。

表2 洁净环境配制后溶液微粒数变化(n=5) 粒/ml

2.2 普通环境组微粒数变化 各处方≥25 μm微粒均在合格范围且变化不大;≥10 μm微粒数均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多药配伍微粒数增加更加明显,4联配伍溶液在放置8 h后微粒数超出规定标准,5联处方溶液在放置4 h后微粒数已超标。4联和5联配伍微粒数分别在放置4 h和2 h时出现微粒倍增现象,见表3。

2.3 不同配制环境及药物配伍间比较 结果显示,普通环境中4个处方与洁净环境比较微粒数均显著增加,并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差异越来越显著(P<0.05或P<0.01)。输液配伍越多,微粒数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增加越明显;洁净环境中5联配伍与2联处方相比在放置2 h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并呈现微粒倍增现象;普通环境中药物4联和5联配伍微粒数在放置0.5 h时与2联处方微粒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果见表4。

表3 普通环境配制后溶液微粒数变化(n=5) 粒/ml

表4 配置环境及药物配伍对微粒数影响的比较

注:与洁净环境比较,*P<0.05,**P<0.01;与处方1比较,△P<0.05,△△P<0.01

3 讨论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不溶性微粒污染可造成局部血管堵塞和供血不足,并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静脉炎、肉芽肿,从而引起过敏反应和热原反应,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而持久的危害,不容忽视[3]。影响输液不溶性微粒因素有很多,本实验主要考查了环境及配伍因素。为了消除实验过程中操作技术可能导致的结果误差,药品冲配均由同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3.1 配制环境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在洁净环境还是普通环境中配制的输液随放置时间延长微粒数均增加,但普通环境增加更为明显,且显著高于洁净环境,与文献报道一致[6,7],这可能因为非洁净的普通环境中操作过程带入不溶性微粒的几率更大。该结果提示临床静脉输液的配制应在局部百级周围万级的洁净环境中进行,即使冲配简单的单药处方同样需要控制环境要求。对于未设配液中心的基层医院应在病区设置洁净配药室,要严格限制治疗室内人员的出入,规定专人配药,配药人员进入治疗室要着装整齐,戴口罩,穿工作鞋,以保持配药环境的空气有较高的洁净度,避免配药环境中药物被污染[8]。

3.2 药物配伍的影响 本实验不仅考查配液环境对输液微粒的影响,还选择不同药物配伍作为考查指标。由于处方3和4中加入了粉针剂,为了避免其溶解不充分导致结果误差,在各处方配置过程中充分混匀后放置0.5 h开始测定。因加药品种数增多,配制过程复杂,在环境中暴露时间较长而造成输液微粒出现叠加现象,从而使输液质量更易受影响[9]。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即使在洁净的配置环境中,输液配伍同样是决定输液质量的重要因素,输液配伍种类越多,可能带来的输液污染的几率越大;配伍药品量增大,微粒亦增加,其中粉针剂污染较水针剂严重[10]。目前国家对多药混合的不溶性微粒限定暂无明确规定,但有文献报道[11]加入两种以上小容量注射剂输液不溶性微粒严重超过《中国药典》对大容量注射剂的微粒限定标准,因此多药混合后溶液不溶性微粒叠加作用不容忽视,建议临床输液最好采用单药配伍。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不溶性微粒污染普遍存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而持久的危害,不容忽视。影响输液不溶性微粒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考查了配置环境、放置时间及药物配伍对输液质量的影响。但除了以上影响因素外还有器具设备、人员操作等。有学者在考查静脉药物配置过程中的不溶性微粒污染及原因时发现尽管所有的药物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标准,但在加药配置后的静脉输液出现了大量的不溶性微粒,推测这些微粒可能源于一次性注射器[12]。对待输液质量问题,医院要加强输液的监控和治理,选用优质药品及一次性输液器具。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管力度,减少药物不合理配伍使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改善配液、输液环境,有效减少输液微粒污染和预防输液不良反应发生,达到安全输液的目的,从而确保患者输液安全。

1 李耀荣,徐青青,莫玉芳,等.静脉输液不溶性微粒检测体系的建立研究[J].中国药业,2011,20(19):40-42

2 中国药典[S].二部.2010:附录61

3 曾青霞,汤善芳,栾静.减少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方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741

4 Danschutter D,Braet F,Van Gyseghem E,etal.Di-(2-ethylhexyl)pHthalate an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cildren:a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J].Pediatrics,2007,119(3):742

5 吴胜林,王懿睿,李绍婷.静脉输液胶塞穿刺后不溶性微粒数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45-47

6 赵琳霞,惠风林,严玉琴.洁净级别对静脉配液后不溶性微粒的考察与分析 [J].甘肃医药,2010,29(6):682-684

7 刘兴,李世东.静脉输液调配中心环镜与自然环境输液调配后不溶性微粒数量对比研究[J].药学研究,2014,33(3):176-181

8 李翠玲.影响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护理管理,2011,15(5):460-461

9 白林,王晓蕾,陆璐.静脉注射剂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考察[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7,4(5):25-27

10 宋莉,戴丹.考察配伍前后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J].华西药学杂志,2004,19(4):325-326

11 徐学君,徐德琴,汪滢,等.加药对输液不溶性微粒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20(1):48-50

12 宋莉,戴丹.考察配伍前后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J].华西药学杂志,2004,19(4):325-326

Influence of dispensing circumstances and drug compatibility on formation of insoluble particles in intravenous infusion

Mu Dianping1,Jin Wenmin1,Ren Xiaowen2

(1. Tianjin First Center Hospital,Tianjin 300192;2. Tianjin Medicine Institute,Tianjin 300192)

Objective:To find the variation features of insoluble particles in the combined intravenous infusions placed over various periods under different dispensing circumstances to warrant a safe and efficacious use of the drugs. Methods:Four frequently used prescriptions were combined and dissolved in 5% GS under the Dispensing Center for Intravenous infusions(PIVAs) and semi-open treatment area of the ward, respectively. Sampling were taken tested for insoluble particles greater than 10 μm and 25 μm at 0.5,1,2,4,8 h at the room temperature,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number of the particles in the infusions prepared in the ward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in the PIVAs(P<0.05,P<0.01),and increased more rapidly than the latter with the preiod extending(P<0.05,P<0.01). The more infusions were mixed, the greater the number of particles was.Conclusion: Dispensing circumstances and drug compatibility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infusion particles, and therefore, injections should be mixed in a clean environment; if drug combination is necessary, the less number of infusions is mixed, the better compatiblity is. The combined infusions should be administered immediately after preparation.

insoluble particles, multi-drug compatibility, dispensing circumstances

2015-05-11

R979.9

A

1006-5687(2015)06-0013-04

*通讯作者:金文敏,E-mail:18698098059@163.com。

猜你喜欢
溶性微粒批号
一种JTIDS 信号批号的离线合批方法
SIMS微粒分析制样装置研制
医学科技期刊中药品生产批号标注探析
脂溶性维生素:营养需求之外的功能
中药材批号划分与质量管理
黔产丹参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FePt纳米微粒有序化温度的影响因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医用材料批号监控追踪”质量改进及实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