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静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450064)
清丰五彩纸龙传统舞蹈保护研究
陈晓静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450064)
清丰五彩纸龙源于宋朝元丰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中原龙文化的典型代表,见证了古代中原人民崇拜龙的历史,是中原民俗的产物。由于文革时期五彩纸龙在破除封建迷信、除“四旧”的运动中付之一炬,演出套路及制作工艺几近失传。目前,清丰五彩纸龙的舞蹈套路及制作技术史料留存有限,传承载体极少,急需进行抢救挖掘和整理;随着掌握丰富表演套路和制作技术的老艺人相继谢世,以及舞龙表演带来的微薄收入,艺人或改行或另谋职业,传承形势不容乐观,急需抢救性研究与保护。本文对五彩纸龙传统舞蹈传承与保护的现状进行梳理,并结合实际对总体保护规划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引起更多人对包括五彩纸龙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
清丰五彩纸龙;传承;保护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清丰县五彩纸龙传统舞蹈现状调查及保护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QN—397
五彩纸龙的历史传承与发展,都是以口传身授代代相传,并无文字记载。1983年,五彩纸龙第四代传承人黄东记、杜献国组织在世的老艺人凭借记忆重新扎制纸龙,重组了舞龙队。
传承人谱系梳理
代别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传承方式 学艺时间第一代 黄维成 男 1820 师传 1835年刘汉文 男 1850 师传 1866年第二代 岳跃先 男 1867 师传 1887年杜振东 男 1870 师传 1889年第三代 杜三娃 男 1894 师传 1919年黄进元 男 1909 师传 1926年石金魁 男 1919 师传 1935年第四代 黄东记 男 1952 师传 1968年杜献书 男 1953 师传 1968年杜国华 男 1964 师传 1980年第五代 黄川林 男 1968 师传 1983年黄玉铭 男 1977 家传 1989年
三十多年来,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五彩纸龙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东记先生做了大量工作。他多方奔走,对老艺人所掌握的制作技艺、舞龙套路,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并录音、录像;整理加工五彩纸龙传统表演技艺,编排新套路、丰富表演内容;对五彩纸龙制作工艺进行科学创作,使五彩纸龙制作更加精良;他经常带领舞龙队参加国家、省市县举办的各类公益演出活动和舞龙大赛,进行制作工艺交流和表演技艺切磋,并多次获奖。1999年五彩纸龙在迎接新世纪华夏百龙大赛河南预选赛中荣获编导奖,参加了省会郑州迎接澳门回归和新世纪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首都各届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型联欢活动,在“国安杯”全国舞龙大赛上荣获金奖;2000年五彩纸龙参加了河南省《梨园春》春节戏曲晚会,在河南省首届舞龙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02年8月五彩纸龙载入《河南省工艺美术图志》,在首届中国职工艺术节“中原油田杯”全国舞蹈展演中荣获编导奖等。现在五彩纸龙已成为清丰县一大文化品牌,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2010年被列入濮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2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只靠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五彩纸龙面临后备人才严重缺乏的致命问题。社会形态与社会经济模式的改变势必会影响依附于农业而产生的民俗信仰习俗的转变。现在由于乡村城镇化发展,村镇经济模式的转变,以种地为主的农户变得越来越少,现在的城镇居民多以外出打工为主,纯粹农业意义上的农民数量在不断减少,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儿童,这也使舞龙活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队员的减少导致舞龙队无法正常的组织、排练。再者舞龙队舞龙技艺都是通过老艺人口授心传,现有队员年龄普遍偏大,而青少年对此缺乏兴趣,舞龙队发展后备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每次有节庆演出临时召集人员排练,舞龙队员的身体素质达不到要求,动作力度、柔韧度不够,表演效果差。
任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都要遵循内在发展规律,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五彩纸龙的保护要以活态保护为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并逐步把五彩纸龙的发展定位到清丰县乃至濮阳市艺术精品的范畴里,努力达到内涵丰富、艺术精湛的要求,使五彩纸龙在保护和开发利用上上一个新台阶。笔者与黄东记先生沟通协商,提出以下几点保护规划:
第一,政府部门应对五彩纸龙的发展保护加强引导,并给予积极扶持。同时要牵线搭桥,使五彩纸龙与相关行业合作,把五彩纸龙纳入中原龙乡旅游系统之中,共同开发相关的旅游纪念产品,帮助五彩纸龙打造品牌。
第二,培养后备人才。五彩纸龙舞龙队现有队员年龄普遍偏大、中青年少、身体素质差,其发展面临人才储备不足的突出问题。呼吁濮阳市教育部门将“舞龙”作为选修课纳入高校、中学体育课程体系,同时,五彩纸龙舞龙队要在传统舞龙套路基础上往竞技舞龙方向靠拢,考虑与相关学校签署人才培养协议,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第三,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依靠政府支持,把“舞龙”办成濮阳市一流的赛事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者,培养龙文化氛围。
第四,产业化发展。努力从民间团队上升到“龙灯经济”,现在五彩纸龙已准备商标注册并建立自己的网站,近年来,每年黄东记先生都要制作十多条五彩纸龙出口到东南亚各国,享有良好的声誉。
第五,吸纳现代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以人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为基础,是社会价值观的整体体现。属于传统文化的龙文化必须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才能被更多人接受。五彩纸龙的活态保护要经得起大众审美心理的考验,无论在外形、色彩、套路、锣鼓伴奏等方面都要积极地吸纳现代元素,在保存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清丰五彩纸龙源于宋朝元丰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中原龙文化的典型代表,见证了古代中原人民崇拜龙的历史,是中原民俗的产物,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势,包含有博大的民族精神,不仅是中原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龙乡的实物名片。它已融入现代人的文化生活成为凝聚华夏子孙感情的重要载体。五彩纸龙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制作工艺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需要更多人的重视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