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生活印象语言的特征与突破

2015-06-08 22:27:02掌健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习作生活化妈妈

掌健

小学三年级是习作初始年级,学生习作语言具有最本真的初始化特征。根据本市6所学校13个班625位三年级学生习作情况的调查,笔者发现“生活化语言”在三年级习作语言中普遍存在,“生活印象”痕迹很重。

一、 小学生习作中生活印象语言的特征

小学生生活印象语言是在简单生活经历中形成的生活化语言,简单、直接、具体,但缺少创造与艺术性的概括,没有摆脱生活印象的束缚。

1.“妈妈语”:生活气息让语言充满生活印象

“妈妈语”是指在学生习作中习惯引用妈妈或是其他长辈说的话。在刚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的习作中有太多的“妈妈语”。如“妈妈要我好好学习”“妈妈要我不要说谎”“要听妈妈的话,做个好孩子”。“妈妈语”就是生活的折射,一方面“妈妈语”在习作中显得语言简单,另一方面也表明来自生活的语言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2.“时尚语”:时代气息让语言带有社会色彩

“时尚语”是指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这样的语言读来轻松、有趣,如“很酷”“超级棒”“我十岁了,我是个大孩子了”“我是超人”“我喜欢绿色,绿色代表生命”。可能是受网络的影响,许多学生喜欢用“时尚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语言为数不多,但很有代表性。

3.“引用语”:文化气息让语言具有模仿痕迹

小学生在习作中喜欢引用一些名言、俗语、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让自己的习作具有文化气息。如“我就是我,我是与众不同的”“上帝是公平的,为你关了一扇门,却会为你打开窗户”“我有一个‘海纳百川’的肚子”。“引用语”在整个习作中虽然显得很稚嫩,但很有文化气息,寥寥数语就能让整篇文章精彩异常,这样的“引用语”特别具有生活印象。

4.画面语:生命气息让语言更为形象化

“画面语”是一种能启发读者想象并瞬间产生画面感的语言,这样的语言生动、感性,如“好美啊”“真漂亮”“讨厌”“你是猪啊,怎这样笨”。“画面语”是学生生活印象语言中最常见的一种语言形式,但是这些语言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用用修辞、罗列成语。在这些“画面语”的背后除了有表面看到的诸如修辞、成语等外化的语言形式,更能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整个句子呈现出的生命气息。

二、 小学生习作中生活印象语言的突破

生活印象语言虽然来自于生活,但过于生活化,缺少抽象和概括,是简单的缺少内涵的生活语言,没有脱离生活的表象化。要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摆脱过分的生活用语,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形成语言智慧。

1.转化——生活印象语言的华丽转身

(1)以生活语言为核心进行补充,实现生活印象语言的转化。经常有这样的体验,生活中同样的话换一种说法,表达效果就会不一样。以《我的自画像》中描写眼睛为例:

【案例1】生活常见语描写:

我有一双又大又圆的眼睛,就像两颗黑葡萄。

对常见语的补充转化:

我有一双又大又圆的眼睛,像两颗黑葡萄,镶嵌在我英俊的脸上。

【案例2】生活常见语描写:

我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对常见语的补充转化:

我有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看起来炯炯有神,我常用它注视大自然美丽的景色。

老舍先生说:“话就是这些话,虽然是普通的话,但用得那么合适,能吓人一跳,让人记住。”从生活到生活印象再到生活印象语言,是从积累到转化到运用的过程。生活中的原生态语言无论是读来的还是听来的,需要经过一定的语言转化,才能将最初的生活印象变为印象语言。

(2)寻找可匹配的词语,实现生活印象语言的突破。一篇文章不可能精彩到底,让人印象深刻的往往是其中的某个词或某句话,学会扣住关键词,整个句子效果就有了。例如:我们经常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在六年级一位女生的作文中,就写到:“他的行为完全颠覆了我的‘三观’。”被说了几十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是被概括了一下,就有了新鲜的感觉。再以《我的自画像》为例:

生1:我一笑起来就会露出两个甜蜜蜜的酒窝。

生2:长长的睫毛下面一双小小的眼睛,笑起来就像一线天。

生3:我的耳朵长得很正,没有一点儿错位。

“甜蜜蜜”“一线天”“错位”,与“酒窝”“眼睛”“耳朵”产生了某种关联,甜蜜蜜用了通感,一线天用了比喻,错位与前面的“正”形成了反义,强烈的碰撞产生了新鲜的感觉,让读者眼前一亮,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寻找到可以匹配的词语,会使语言更加具有生活印象。

2.创生——激发语言生命功能与升华

生活印象语言虽然来自于生活,但过于生活化,缺少抽象和概括,是简单的、缺少内涵的生活语言,没有脱离生活的表象化。要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摆脱过分的生活用语,就要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的生活化突破,培养运用语言的创造能力,形成语言智慧。

(1)“改装生活语言”,实现生活印象语言的创生。事实上,学生自己难以写出原创的语言,在受访的学生中,有94.4%的学生习作语言有过模仿甚至直接摘抄的经历。巧妙地对生活原装语言进行改装,实现生活印象语言的创生之路。以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三为例,一位学生写道:

迎春花在墙角悄然开放,金黄色的花朵好像在吹奏着小喇叭。哦,这鲜艳的花朵开在枝头,但美丽却留在了我的心头。

“花朵和果实挂在枝头,美丽留在心头。”是学生在一次散步时,看到花园的警示牌上所写。于是,在习作中,就有了这句妙语。改装语言是运用语言的一种手段,在不改变语言主体的情况下,对语言稍作改动。改装语言不同于模仿,通过改装,使得语言获得新的生命,这本身也是一种很强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2)“包装原创语言”,实现生活印象语言的创生。保持原创语言的本色,对语言外部形式做适当的包装,可以使原创语言获得新鲜的生命。如一位学生在《我的爸爸》一文中写道:

爸爸一边读书一边手舞足蹈,读到有感情的地方,头点得如同鸡啄米,我和妈妈笑得前仰后合。可他却一本正经地在那里读,好像没看到我们一样,爸爸还在那里自我陶醉呢!爸爸读书用我的话来说是摇头晃脑,全身都在动!

小作者已经写得非常好了!可是有些语言需要一点改装,“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全身都在动”都是描写读书样子的,应该放在一起。有些语序需要调整,在教师面批之后,小作者做了如下改动:

爸爸一边读书一边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全身都在动!读到有感情的地方,头点得如同鸡啄米,看他那傻样儿,我和妈妈笑得前仰后合。可他好像没看到我们一样,仍在一本正经地读书,自我陶醉呢!

习作教学中,在鼓励语言原创的基础上,对学生习作语言作微小的装扮与美化,会使语言更简洁流畅。低年级学生的原创语言都比较稚嫩。因此,在尽量不改变原创语言特点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适当的语言包装,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力。

语言是思维精神、行为的一种物化。语言水平由低到高,由贫乏到丰富,由陈旧到新鲜,是因为受思维发展的影响。思维闭塞,语言难以鲜活;思维固化,语言难以丰富。学生只有具备了活跃的创造性思维,才会投入创造性的语言表达活动;只有进行创造性的语言交际,才能够在语言交际中组合出具有创造性的语言。

小学是培养新鲜语言的关键性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小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就能培养运用语言的创造能力,形成语言智慧。

参考文献

[1] 荣维东.我国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 2012(11).

[2] 赵耿林.语言博弈现象漫谈[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6).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习作生活化妈妈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37°女人(2016年8期)2016-08-11 12:03:47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
南方周末(2014-09-25)2014-09-25 01:12:23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