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超,王飞飞,张国庆
(1.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 洛阳 471009;2.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山东 聊城 252100;3.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河南骨科医院影像科,河南 洛阳 471000)
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学分析
卢 超1,王飞飞2,张国庆3
(1.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 洛阳 471009;2.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山东 聊城 252100;3.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河南骨科医院影像科,河南 洛阳 471000)
目的:探讨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LC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对其影像学特征和病理表现加以对照。患者均行CT平扫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1a。结果:15例中,4例位于腰椎,2例颈椎,3例胸椎,3例胫骨,2例股骨,1例肋骨。病变CT表现呈不规则形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区呈低密度,部分见线样硬化边,部分见死骨和骨膜反应;3例病变周围见软组织肿块。病变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在T2WI呈均匀高信号;6例行增强扫描,4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未见异常强化。病理显示病变主要为Langerhans细胞,还可见普通的组织细胞、泡沫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检测CD1a呈阳性。结论:发生于不同部位的骨LCH有一定的特点,影像学特点与病理组织学基础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相结合能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
组织细胞增多症,朗格汉斯细胞;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是一种累及单个或多个器官并呈进行性变化的良性肿瘤性病变,好发于儿童,以婴幼儿多见,可累及骨骼、肺、淋巴结、肝脏、脾脏等器官。由于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现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08年7月至2014年6月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骨LC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结果,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中,男8例,女7例;年龄5~18岁,平均9.5岁,其中5~12岁者8例(53.33%)。发病部位:4例位于腰椎,2例颈椎,3例胸椎,3例胫骨,2例股骨,1例肋骨。15例中,6例行CT检查,9例行MRI检查。
1.2 仪器与方法 CT检查采用GE 16层CT,扫描参数:120 kV,80mAs,层厚2mm,螺距1,重建层厚1mm,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MRI检查采用GE signa HDe 1.5 T和HDxt 3.0 T扫描仪,使用脊柱线圈和体部线圈。行矢状位SE T1WI、FSE T2WI、冠状位FSE PDWI、横轴位脂肪饱和FSE双回波序列及矢状位GRE T2WI扫描。层厚均为3~4 mm,层距0.3~0.4mm,FOV 160~200mm,矩阵256×512。6例经静脉注射Gd-DTPA,行MRI增强扫描,剂量0.2mmol/kg体质量。
1.3 图像分析 CT和MRI图像由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放射科医师共同分析,观察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信号特点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1.4 病理学方法 15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经脱钙处理后,用石蜡包埋,并用大切片机切成5μm薄片制作成大切片,HE染色后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检测CD1a,将病理结果与MRI表现进行对照。
2.1 CT扫描 发生于颈椎、胸椎、腰椎各1例,表现为病变椎体变扁,密度欠均匀,边界欠清楚,局部骨皮质欠规整,见软组织肿块形成,并向椎管内突入(图1);发生于股骨、胫骨各1例,病变表现为骨干髓腔内不规则形溶骨性骨质破坏区,累及骨皮质,骨皮质增厚(图2);发生于肋骨1例,表现为局部骨质不连续,断端见低密度结节影,周围骨膜反应可见,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图3)。
2.2 MRI扫描 病变椎体呈“饼样”变扁并向周围膨隆,呈稍长T1等T2信号,T2压脂像呈混杂高信号,相邻硬膜囊受压,病变周围椎旁软组织内见片状高信号影(图4)。2例发生于颈椎的病变局部咽喉后壁梭形增厚,相应部位上下椎间盘未见明显受累,颈后部软组织可见大片状T2压脂高信号影(图5)。6例行MRI增强扫描,4例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表现为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未见异常强化。2例胫骨及1例股骨病灶表现为片状长T1、长T2骨质破坏区,部分骨皮质受累。
2.3 病理学表现 肉眼见病变呈灰黄色,切面质软,部分区域质硬。镜下表现:病灶主要由Langerhans细胞构成,还可见普通的组织细胞、泡沫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低倍镜下,Langerhans细胞呈上皮样,有聚集成巢倾向;高倍镜下Langerhans细胞的细胞质嗜酸性,界限不清,核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核有核沟;免疫组化检测CD1a呈阳性。
3.1 LCH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LCH是一种少见的肉芽肿性病变,小儿好发,可发生于皮肤、骨骼、肺、淋巴结、肝、脾等器官[1],可累及单个或多个器官,单纯累及骨骼者最常见,占50%~80%[2],有文献[3]报道单独累及甲状腺的LCH。LCH腹部损害常累及肝、脾、淋巴结等富含网状内皮系统的脏器[4]。LCH曾经命名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5],近年来由于病理学、免疫学以及临床研究的进展,大多数学者[6]认为此病变是由于Langerhans细胞系统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所致,所以命名为LCH。LCH包括嗜酸性肉芽肿、韩—薛—柯氏病、勒—雪氏病 3种综合征[7]:①嗜酸性肉芽肿,表现为局限性良性骨质破坏,约占LCH的70%,大多数为单发,少数为多发病变,好发于儿童,发病年龄10~14岁,此型病变预后较好,临床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或肿块;②韩—薛—柯氏病,约占LCH的 20%,常多发,好发于1~5岁儿童,10%~15%的患者可出现颅骨缺损、尿崩和突眼三联征,此型病变进展缓慢,预后较差;③勒—雪氏病,约占LCH的10%,好发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病变发病较快,多部位受累,常合并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皮疹、发热及贫血,预后最差[6]。
LCH在临床上罕见,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半数以上发生于15岁以下的儿童,70%以上发生于10岁以下[8],男孩多于女孩。LCH可为单发病变,也可为弥漫性、进行性病变。LCH在骨骼病变中所占比例约1%[9],以椎体和股骨、胫骨受累最为常见。LCH的临床表现与病变的发生部位和累及的范围有关,病变发生于椎体常为多发[10],受累椎体常发生病理性骨折,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椎体通常向后移位进入椎管,导致相应水平脊髓的受压,长期的受压容易引起脊髓的缺血变性,可引起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麻木或运动障碍。LCH病理特征为组织细胞增生,组织细胞增生导致组织浸润和破坏。目前病理学确诊的依据是免疫组化CD1a阳性或超微结构检查发现Birbeck颗粒[11]。有文献[12]报道,免疫组化表达CD1a、S-100均为阳性,LCA、CD3和 CD20均为阴性,Ki67阳性率为10%~20%。
图1 女,5岁。CT横断面示椎体不规则形低密度骨质破坏区(箭头),椎体后缘骨皮质不连续,局部见软组织肿块突入椎管内 图2 女,12岁。CT冠状面重建示左侧股骨干不规则形低密度骨质破坏区,累及骨皮质,骨皮质增厚(箭头) 图3 男,18岁。CT横断面示左侧第7后肋局部骨质不连续,断端见低密度结节影(箭头),周围骨膜反应可见,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图4 女,6岁 图4a T1WI示T8椎体变扁,呈稍长T1信号,椎体前后缘见梭形等T1信号软组织肿块(箭头) 图4b T8椎体呈等T2信号,椎体前后缘见梭形等T2信号软组织肿块(箭头)图4c T2压脂像T8椎体呈等、高混杂信号,椎体前后缘见稍高信号软组织肿块 图5 男,18岁。T2压脂像示C6椎体呈稍高信号,椎旁见不规则高信号软组织肿块(箭头),局部咽喉后壁梭形增厚,相邻椎间盘未见受累,椎管后方软组织见片状高信号影
3.2 LCH的CT表现 发生于椎体的LCH表现为病变椎体变扁,呈“饼样”改变,前后径变长,相应椎间隙正常,病变椎体密度欠均匀,边界欠清楚,局部骨皮质欠规整,局部见软组织肿块形成,并向椎管内突入,相应水平硬膜囊及脊髓受压,椎管前后径变窄;发生于股骨、胫骨的LCH表现为局部骨质内片状或虫蚀状溶骨性破坏区,病变边缘骨质未见硬化和骨膜反应,骨质破坏区见团片状软组织密度影,部分软组织肿块突入周围软组织,其内见片状水样密度影;发生于肋骨的LCH表现为局部骨质不连续,断端见低密度结节影,周围骨膜反应可见,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本组无发生于颅骨及其他扁骨的LCH,段承祥等[13]发现颅骨LCH患者病变周围骨质早期多正常,随着病变进展可出现骨质硬化,后期在骨质破坏区中出现致密骨质,呈典型“纽扣征”,提示病灶修复在无临床症状偶然发现的患者中多见。
3.3 LCH的MRI表现 发生于椎体的LCH表现为病变椎体呈“饼样”变扁,椎体及双侧椎弓根呈长T1长T2信号,T2压脂像呈高信号,椎旁见形态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软组织样信号影。本组6例加行MRI增强扫描,4例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表现为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未见异常强化,分析认为明显不均匀强化为早期病变,病理表现为肉芽组织增生,病变的血供丰富,故呈明显强化;病变后期骨质硬化,病变血供较少,强化无明显。本组中2例发生于颈椎的病变表现为病变局部咽喉后壁梭形增厚,相应部位上下椎间盘未见明显受累。庞超楠等[14]报道的发生于颈椎的25例LCH病变邻近的椎间盘信号未见异常,与本组2例发生于颈椎的病变邻近椎间盘未见受累征象一致,笔者认为此征象可与发生于颈椎的感染病变相鉴别。
3.4 LCH的鉴别诊断 LCH应与以下疾病鉴别:①尤文肉瘤,是儿童常见的骨恶性肿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或近骨干部位,发生于椎体的较为少见[15]。尤文肉瘤的恶性程度较高,故病变处的骨皮质破坏非常显著,以溶骨性为主,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常见,发生于长骨骨干和扁骨的尤文肉瘤均有较大的软组织肿块,而LCH的软组织肿块相对较小,此征象可与尤文肉瘤相鉴别。②骨髓炎,是儿童常见病,好发部位为长骨干骺端和扁骨的骨骺,急性骨髓炎的X线典型征象为骨质破坏、骨膜反应、死骨、病灶周围软组织肿胀及邻近关节受累。其MRI表现为干骺端和骨骺异常信号,T1WI为低信号,T2WI高信号,死骨表现为T1WI、T2WI均呈低信号。③骨囊肿,好发部位为四肢长骨干骺端,典型X线征象为长骨干骺端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病变部位骨皮质变薄,可见薄而光滑的骨壳,骨囊肿多数可发生病理性骨折,骨折的特点呈破裂状碎骨折,碎骨折片可陷入囊腔内,呈现“骨片陷落征”。
综上所述,LCH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 CT和MRI,CT的优势为清楚显示病变内部的细微结构;MRI能清楚显示病变范围、病灶周围的软组织水肿,可清楚显示硬膜囊及脊髓受压改变,对骨膜反应的显示不如CT,所以应综合分析CT和MRI特征,并结合相关的临床表现,才能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正确率。
[1]Guilia R,Pizzo G,Arico M,et al.Bifocal manifestation of eosinophilic granuloma in a pediatric patient[J].Med Sci Monit,2009,15:95-99.
[2]陈秉耀,韦兴,徐万鹏,等.骨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二例[J].中华骨科杂志,2013,51(3):286-287.
[3]马小开,王圣应.甲状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3,7(1):79-80.
[4]虞堎崴,李惠民,李玉华,等.婴幼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侵犯肝脏的影像表现[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3,19(5):434-437.
[5]Chkoura A,El Alloussi M,Taleb B,et al.Resolution of eosinophilic granuloma after minimal intervention.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NY State Dent J,2010,76:43-46.
[6]奚文华,周莺,顾晓红,等.儿童骨骼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影像表现[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17(6):525-528.
[7]张新荣,唐文伟,高修成,等.儿童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的影像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9,15(5):473-480.
[8]张玲,胡桂周,唐浩,等.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影像学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3,23(8):882-885.
[9]张建保,岳瑞杰,潘晓磊.脊柱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0,8(2):124-126.
[10]董杰,陈业强,王焕君,等.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影像学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7):721-723.
[11]江贤萍,周家秀,李长钢,等.儿童多系统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5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0,17(3):169-172.
[12]骆丽,黄培,李道明,等.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4例临床病理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4,13(1):63-73.
[13]段承祥,王晨光,李健丁.骨肿瘤影像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00-307.
[14]庞超楠,刘晓光,袁慧书.颈椎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MR征象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8):1142-1144.
[15]杜湘珂,朱绍同.骨与软组织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33-144.
2014-10-13)
10.3969/j.issn.1672-0512.2015.02.027
张国庆,E-mail:zhangguoqing7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