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树军 徐飞 宋莺春 佟永强 周瑞江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探讨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体温升高与血红蛋白降低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8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关节外科入院接受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根据术后48h是否发热分成发热组及非发热组,记录并比较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体温、血红蛋白水平、48h红细胞沉降率(ESR)、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将发热组患者根据血红蛋白水平较术前下降值≥30g/L分为发热组A、发热组B,分析血红蛋白下降与发热的相关性。结果:术后发热组的体温、体温升高平均值、血红蛋白降低平均值均明显高于非发热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组的血红蛋白降低显著高于非发热组,ESR、CRP升高较非发热组显著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A的体温升高值、血红蛋白下降值均显著高于发热组B(P<0.05)。对发热组A和发热组B的体温变化值与血红蛋白降低值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发热组A的体温升高与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0.598,P=0.005),发热组B的体温升高与患者血红蛋白下降不具有相关性(r=-0.020,P=0.927)。结论: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体温升高与血红蛋白降低、ESR、CRP升高具有一定的关系,血红蛋白降低值超过30g/L时,患者体温升高与血红蛋白降低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体温升高;血红蛋白;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5)01-050-03
膝骨性关节炎症状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且疼痛时好时坏,下楼、运动、下蹲、大小便时加重,甚至疼痛难以忍受。目前,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通过止痛、消肿给药及按摩等手段,手术治疗方法有关节固定术、全膝关节置换术等。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膝骨『生关节炎及其他膝骨性关节病变治疗术式,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术后患者伴有较为明显的发热症状。笔者选取我院6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探讨患者术后发热与其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患者来自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关节外科2008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行TKA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骨关节炎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实施手术和术后评估;(3)均行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既往无膝开放性手术或骨折史。排除标准:感染性关节炎、肿瘤、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存在切口、泌尿系、呼吸道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情况;术中输血病例;术后采血检测血红蛋白前已经输血者。本次研究共纳入64例研究对象,根据术后48h内体温是否超过38℃分为发热组44例,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64.8±6.3)岁;非发热组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5.2±6.5)岁。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上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的均衡性。
1.2方法
根据术后48h体温是否≥38℃分成发热组及非发热组,并根据术后48h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值≥30g/L分为发热组A、否则为发热组B。采集各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疾病史或现病史相关信息。记录术后48h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红蛋白值、高敏c反应蛋白(CRP)数据。计算患者术后血红蛋白的降低值,即术后血红蛋白值一术前血红蛋白值。
1.3统计方法
所有收集数据录入Excel2003,在spssl0.0中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采用Perso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取a=0.05。
2.结果
2.1发热组和非发热组的血红蛋白比较
发热组与非发热组术前体温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组的体温、体温升高平均值、血红蛋白降低平均值均明显高于非发热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术后体温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温、血红蛋白降低情况见表l。
2.2发热组和非发热组的血红蛋白、ESR、GRP情况
发热组和非发热组的术前血红蛋白、ESR、CRP比较差异不具有学意义(P>0.05);发热组的血红蛋白较术前降低,ESR、CRP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发热组的血红蛋白术后较术前降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CRP较术前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组的血红蛋白降低显著高于非发热组,ESR、CRP升高较非发热组显著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红蛋白、ESR、CRP变化情况见表2。
2.3相关性分析
术后48h发热的44例患者中,血红蛋白值较术前下降值≥30g/L的发热组A有患者20例,血红蛋白值较术前下降值<30g/L的发热组B有患者24例。发热组A的体温升高值、血红蛋白下降值均显著高于发热组B(P<0.05)。对发热组A和发热组B的体温变化值与血红蛋白降低值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发热组A的体温升高与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0.598,P=0.005),发热组B的体温升高与患者血红蛋白下降不具有相关性(r=-0.020,P=0.927)。详见图1、图2。
3.讨论
有文献认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热,可能与手术创伤、术后血肿、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以及深静脉血栓等相关。需通过胸片、切口分泌物培养、血尿常规检测、血细胞计数等检查明确患者发热原因,并针对性采取措施。有学者在对比单侧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发热情况发现,单侧患者发热发生率达60%以上,而双侧手术患者发热发生率达70%以上,且该学者认为发热与患者失血无直接联系,但与术后血肿及严重深静脉栓塞(DVT)有关。有研究发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与患者手术部位炎症存在一定相关性,提示炎性细胞因子可能也参与到发热过程中。
本次研究中,发热组和非发热组的术前体温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组的体温、体温升高平均值、血红蛋白降低平均值均明显高于非发热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术后发热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越低其发热症状越为严重,分析可能与感染诱发的炎症反应及失血有关。此外,发热组A的体温升高值、血红蛋白下降值均显著高于发热组B(P<0.05)。对发热组A和发热组B的体温变化值与血红蛋白降低值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发热组A的体温升高与患者血红蛋白下降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0.598,P=0.005),发热组B的体温升高与患者血红蛋白下降不具有相关性这表明在血红蛋白降低值在30g/L以上时,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体温升高与血红蛋白降低呈明显的负相关。
综上所述,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体温升高与血红蛋白降低、ESR、CRP升高具有一定的关系,且当血红蛋白降低超过30g/L时,患者体温升高与血红蛋白降低具有明显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