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丰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示范

2015-06-06 00:36吴江福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绵竹栽培技术

吴江福

摘 要:在贵州省德江县境内的乌江流域沿岸选点建立绵竹丰产栽培产业发展,采用母竹选择、林地免垦、埋蔸造林,定时、定量、定点科学留笋长竹和合理砍伐的林分结构调控,有机肥、复合肥、化肥等多肥种相配合的林地养分补充等配套技术的组装实施,促使绵竹丰产、高效。通过示范和深化研究,集成熟化技术,为乌江流域及同类地区提供绵竹丰产栽培科学示范与技术支撑。

关键词:绵竹;栽培技术;研究发展

德江县竹林资源贫乏,现在竹林面积仅15.4hm2,且管理粗放,林分质量低劣,产量和经济效益不高。为了提升区域竹业经营水平,发挥竹子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多功能效益,以生态经济型竹种绵竹为研究对象,针对性的开展绵竹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集成投资少、见效快、可操作性强、简便实用的绵竹栽培配套技术,提高竹笋单位产量,增加林农收入,推动当地及周边地区竹林资源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

一、绵竹发展概况

示范林建立在距德江县共和镇和青龙镇,乌江流域和城市周围,区域内土壤为冲积土,湿润肥沃,平均海拔450米,年均气温16.2~17.5℃,年总积温5850~6250℃,10~20℃积温4100~4600℃,年降水量1230~1280mm,无霜期305天,气候温和,雨季分布不均,多集中在4~10月,相对湿度81%。产业发展建设面积共2000hm2。建设期5年,即2010年~2014年。

二、绵竹丰产栽培技术配套措施

1.绵竹林幼林管抚和土肥管理。绵竹为大型丛生竹种,生长快,造林后及时加强幼林管抚及土肥管理,分别为每年5~6月、9~10月进行2次除草,方法为劈山法。幼竹施肥采用有机肥和化肥并用,化肥于发笋季节前(5~6月初)施入,每丛300~500g,施法是距竹杆20cm处的坡上方开深10cm宽15cm长50cm的环形沟,将肥料均匀撒入其中并盖土,有机肥作为长效肥在笋后新竹生长和笋芽分化萌动前(10~12月)施入,每667 m21000kg,施法同化肥。抚育主要是除了出笋期外,对竹丛中衰老的小竹及时清除,原则是去小留大,去老留嫩,去密留稀,促进竹林更新、高产。

2.病虫害防治。笋用竹林成林后,常由于通风和透光不良引发各种病虫害,如丛枝病、蚜虫、介壳虫等危害,应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及时伐除病虫害竹等措施。

三、技术实施效果

为检验技术实施效果,在绵竹林中设立标准丛42丛,其中新造21丛,低改21丛(5丛对照),用红油漆在立竹中作记号标志。

2010年12月对绵竹低改林标准丛的林分结构本底(立竹度、立竹胸径)进行调查,后逐年调查标准丛的林分结构和出笋量、笋个体重、竹笋产量、竹林效益等。2011年10月对新造绵竹林地,按栽植地块分上、中、下三个片块,进行每个片块100株完整的造林质量调查(成活率、出笋率和新竹胸径等),后逐年调查标准丛的出笋量、数量、笋个体重、竹笋产量、竹林效益等。

利用调查数据分析竹林林分结构和经济效益的动态变化,进而分析技术实施的增产效果。绵竹竹笋产量,以667 m2平均竹丛数与丛平均笋产量相乘而得,小于30g的竹笋、退笋、笋钎等不规格笋不计入产量。

1.绵竹新造

(1)造林情况。2011年11月对造林地进行了规划,2011年1月完成整地、竹苗准备工作,3月初至4月上旬完成造林任务,绵竹新造林实际完成面积为200 hm2。

(2)林分结构年际变化。绵竹示范林建设期各年度丛立竹数调查情况(见表1)

至示范林建成,丛立竹数均控制在6株/丛,新竹平均胸径达3.4cm以上,最大立竹胸径为5.1cm,不同标准地出笋成竹数和立竹胸径有的差异明显,以2011年调查数据分析,标准地间出笋数极差3株/丛,新竹胸径极差2.5cm,其主要影响因子是母竹质量和立地条件。

(3)新造绵竹林经济效益。根据试验以来的产量调查数据(表2),结合当地2014年时价1元/kg计算,2014年新造绵竹林年产值可达750元/667 m 2,经济效益可观。

2.绵竹低产林改造研究

(1)丰产林分结构调整。建设期每年8月中、下旬采用留笋长竹,11~12月伐除3年生及以上立竹等方法,至2014年示范林己建立起丰产林分结构(见表3)。

(2)林地养分补充。出笋期林地养分消耗量林,为使笋用林生产、高产,每年除施笋期肥外,还采用培土肥、笋后肥等两种方法补充林地养分(施法同笋期肥),各期施肥的时间、肥种、施肥量(见表4)。

(3)绵竹低改林技术实施效果。2011年开始实施丰产技术,次年竹笋增产幅度达61.6%,2014年竹笋产量达729.6kg/667 m 2,按当地时价1元/kg计算,经济效益可达729.6元/667 m 2,效益可观(见表5)。

分析认为在土壤管理措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竹笋增产主要来源于林分结构的逐步改善上。林分结构趋于稳定后,竹林增产潜力发挥主要靠科学的土壤水肥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绵竹栽培技术
古绵竹去向与德阳历史发展脉络
四川绵竹红岩什邡式磷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论高校教育中绵竹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盗墓黑手伸向汉晋“绵竹城”
试论绵竹年画的美学特征及其对产品设计的启示
绵竹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