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咏静 李 卡
(保定日报社,河北 保定 071051)
网络群体事件中网民的心理分析
□丁咏静 李 卡
(保定日报社,河北 保定 071051)
一提起“群体性”,很容易想到庞杂的“乌合之众”,满脑子是失去理智的人群。然而,当我们抛弃刻板印象,仅从“群体”本意去理解和解读这个词,也许我们更能看清楚当前热议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纵观当前发生的各类网络群体性事件,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大致如下:
曝光。一种是当事人或知情者通过网络进行事件真相的直接曝光;二是网络中的某个新闻或帖子引起某人关注,而被从众多的新闻和帖子中挖出来曝光。
舆论。这是事件发展的关键时期,会持续较长的时间。在这个阶段一般会产生意见领袖,形成群体意见和群体意志,这个时候,事件开始从曝光变为热点,网民的关注度和参与跟帖量呈几何级的增长,甚至传统媒体等也介入讨论,形成强大舆论。网络意见领袖的形成,是群体膨胀的关键点,是整个事件发展的核心。
查处。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事件从网上走到网下,对现实产生影响,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
上述过程的第一阶段,即人们选择互联网来进行事件的曝光,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互联网确实是普通人最易接近、最易利用的公开表达渠道。互联网的匿名体制,为当事人和揭发人提供了心理安全保障,使得他们有胆量说真话、说实话。近几年来,网络舆论确实推动了众多冤情、错案的公正处理,形成了一定的示范效应。成本低、风险小、收益大,是直接利益人选择互联网进行事件曝光的最基本动力。
然而,互联网上的帖子成千上万,在海洋般的碎片和意见中,一个事件要引起关注,也犹如中彩票一样困难,尤其是不涉及直接利益人、由网民挖出来曝光的事情,一定是那些极大地触动了大部分人敏感神经的事件,才可能成为一时的话题。那么,哪些事件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这就将网络事件的本质又回归到了现实,即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整体环境和人们的现实心理感受。
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核心,也是网络环境下人们心理的一个发酵过程,相对于第一阶段,就显得复杂很多。我们不妨从“意见领袖”的产生,作为一个标志,来简单分析此过程中网民的一般心理。
“意见领袖”产生前,网民随意的点击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帖子,或者顶一下,或者发几句无关痛痒的牢骚。某人突然发现了其中的突破点,点中其要害或者一语破天机,发了一个关键性的帖子。顷刻间,该帖子被网民争相追捧,点击率迅速攀升,长篇的、逻辑分析较强的、理性化的帖子开始出现。这时,意味着“意见领袖”即将形成,或者说“理性长帖”已经成为了暂时的“意见领袖”,最后逐步形成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意见。
“意见领袖”一旦产生,后面的跟帖或者发言,就受其引导和感染较多,迅速就可以形成群体效应,群体意见、群体意志基本形成。该帖不断往上浮,长期置顶,各坛互转,各种媒体介入,热点事件形成。舆论就此开始对现实产生影响,一个网络群体性事件就这样诞生,并开始影响现实。
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上,“意见领袖”绝对是“群体”中的重要角色,意见领袖一旦产生,社会学或者心理学中的“群体”就将迅速形成,事件就从自发阶段向组织化阶段升级。因此,在进行“群体”心理剖析时,要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很有必要从剖析网络中“意见领袖”的产生和特征入手。
事件核心人员,包括直接利益人和直接利益相关人,比如,其亲属、朋友、律师、代言人等,是最易成为意见领袖的。因为他们有明确的诉求和目的,一般是有计划地通过互联网来动员群众形成舆论。这种与现实“群体性事件”中的意见领袖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们直接针对自己的利益,事先有组织和计划,有准备好的讲稿或者文章。他们一般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材料和信息进行网上发布,然后在出现有利自己的帖子时,努力复制跟帖、顶帖,并伺机进行进一步的动员和发布。同时自己参与制造有利于自己言论的帖子。这样,一方面由于他们拥有大量的一手信息,掌握“信息权力”优势,另一方面他们描述中的强烈情绪和煽情,所以极易获得普通网民的同情和支持,迅速成为他们制造的“小场域”中的一员,自愿为其摇旗呐喊,申讨正义。
但是,网络环境下,事件核心人员刻意制造的舆论场,也许并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出现,甚至形成相对立的意见场,比如“周老虎事件”。因为,一旦网民中的某人,在事件核心人员提供的单方面信息中找到破绽,尤其是通过逻辑分析进行证明时,群体马上就会发生分化,一个与之对立的新的群体就会形成,意见领袖就由一个变为两个,两方意见的对峙和辩论开始出现,最后往往是越来越逼近事情的真相,形成最后的群体意志。这时候的普通网民就不会像前一种情况下那么冲动,而是需要靠思考和判断来决定自己的立场。这种状况是网络环境下“群体性”的一种特殊表现,“群体”并不像传统中那样趋于从众和失去理智。那些随意而发的口水帖、发泄帖等也将被以理性分析为主的帖子所淹没。这时,网络成为理性辩论场,而不是激情附和场。
网民在整个社会民众中,属于文化素质较高、年龄较轻的一族,他们的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比较强,时常有一种要为人伸张正义、主动参与社会、推动社会前进的理想主义情结。因此,才有众多的网民愿意参与跟帖、顶帖,自愿做公共事件的监督者,自愿做分析师和取证师。
然而只要他们做了,互联网就能帮助其自动实现下一步、下一步……整个过程中,每个网民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和能做的部分,但是网络所使用的程序和算法就能自动实现“上浮,置顶,到处被转,成为热点”的过程。年轻的激情+网络的智能,就能够产生网络中的“群体”奇迹。
同情、正义感驱动下的帮腔也好,深有同感、被刺痛了的发泄也好;理性的分析也好,无聊的答话也好;解决问题的帮手也好,好奇的看客也好,正是这些网民的参与,正是他们的不断点击和跟帖,正是他们义务的勤劳的眼睛和双手,正是他们的智慧和幽默,才形成了中国互联网的壮丽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