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2015-06-06 10:45缪洁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多普勒颈动脉流速

缪洁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苏 苏州 215200)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缪洁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苏 苏州 21520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经检查无脑梗死症状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2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粥样硬化斑块有无,并观察其性质,测定动脉血流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增厚(P<0.05),颈总动脉内径显著增大,且管壁增厚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例数明显增加(χ2=12.2,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液平均流速与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显著降低(P<0.05),RI与搏动指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1],其发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2]。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及时诊断并干预,可大幅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形态、范围、斑块表面和内部的结构情况进行快速、安全、经济、无损监测,容易被患者所接受[3]。因此,本研究旨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来分析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目、性质及动脉血流参数,阐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经检查无脑梗死症状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脑梗死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版》[4],并经CT、MRI检查证实。观察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2~79岁,平均(60.1±4.11)岁。对照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1~80岁,平均(59.2±5.41)岁。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Siemens Sequoia 512、GE Vivid E9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9~12MHz。受检者采取仰卧位,头部低于枕头,保证其颈部尽量向后伸展。当检测一侧的颈动脉时,头部须向对侧稍偏,然后从受检者的锁骨内侧端开始探查,依次检查颈总动脉主干、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检查时须保持血管走向与超声束纵轴平行。通过观察颈动脉管壁内膜厚度来判断粥样硬化斑块有无、数目、性质;测量颈动脉血流参数,主要包括RI、搏动指数、血液平均流速与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4个方面。

判断标准:在颈动脉分叉处近侧2 cm处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并监测颈动脉的血管内径。当IMT>1.0mm时,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IMT>1.5mm,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①扁平斑,由早期少量类脂质沉积在内膜而逐步形成,动脉管壁偏心性增厚,内膜不光滑,呈均匀的低回声,属于稳定斑块;②软斑,斑块形状多不规则,且多突出管腔,呈低回声,属于不稳定斑块;③硬斑,呈强回声伴声影,属于稳定斑块;④溃疡斑,呈多个低回声或强回声混杂,属于不稳定斑块[4]。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完成统计学处理,统计结果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彩超结果比较 观察组中管壁增厚患者占94%(47/50),对照组中管壁增厚者占25%(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颈总动脉IMT显著增厚,颈总动脉内径显著增大(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1)。观察组47例管壁增厚者中颈总动脉分叉部近端1 cm处管壁增厚25例,颈动脉分叉部管壁增厚13例,颈内动脉起始段1 cm处后壁动脉管壁增厚9例。

2.2 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例数及斑块类型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例数明显增加(χ2=12.2,P<0.05),溃疡斑块发生的患者数量显著增加(χ2=11.3,P<0.05),软斑块发生的患者数量显著增加(χ2=7.32,P<0.05)(表2)。

2.3 颈动脉血流参数检测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患者的血液平均流速与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显著降低(P<0.05),RI与搏动指数显著增加(P<0.05)(表3)。

表1 2组彩超比较结果±s)

表1 2组彩超比较结果±s)

组别 例数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l/mm)颈总动脉内径(d/mm)观察组 50 0.72±0.13 7.11±0.35对照组 40 0.61±0.10 6.48±0.29 t值 8.521 7.716 P值 <0.05 <0.05

表2 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例数及斑块类型比较结果 例(%)

表3 2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结果(±s)

表3 2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比较结果(±s)

组别血液平均流速(v/cm·s-1)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v/cm·s-1)搏动指数 RI观察组 32.18±4.56 51.78±7.51 1.53±0.51 0.76±0.11对照组 39.11±5.71 65.81±8.52 1.24±0.31 0.65±0.07 t值 -5.368 -6.740 4.664 8.521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梗死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并呈年轻化趋势[5],对脑梗死进行早期诊断变得越来越重要。资料显示,脑梗死的发生、进展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6-7]。彩超以其经济、无创及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成为首选检查手段[8]。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颈总动脉IMT显著增加、颈总动脉内径显著增大、管壁增厚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增加(P均<0.05)。可以看出,颈总动脉IMT与颈总动脉内径可作为脑梗死的诊断指标[9]。观察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占94.0%)显著大于对照组(占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脑梗死的发病率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文献报道[10]相符。

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种类中,软斑质地常较松散,主要成分为脂质,很容易发生破裂出血,最终形成血栓,因此软斑是脑梗死患者动脉中的重要栓子来源[11];相比之下,硬斑由于质地坚硬,不容易发生破裂,所以软斑更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12]。本研究中,对照组中的硬斑与扁平斑的检出率均与观察组相近,而溃疡斑检出率(5.0%)明显低于观察组(50.0%),软斑检出率(7.5%)明显低于观察组(28.0%),与文献报道[13]符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患者的血液平均流速与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显著降低(P<0.05),RI与搏动指数显著增加(P<0.05),血流缓慢与阻力增加均有助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进而增加了脑梗死的发生率,与文献报道[14]一致。

综上所述,颈总动脉IMT、颈总动脉内径、斑块形成、斑块种类、血液平均流速、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RI与搏动指数这些指标均可以用于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进而用于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最终可诊断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进程。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1]张敏,李卫征.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292-2294.

[2]王鹏,吕卫华,刘和锦,等.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5):488-491.

[3]王健,王钧,陈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脑梗死预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8):48-49.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5]韩朝.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和脑梗死关系的彩超对比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86-87.

[6]方开峰,王本孝.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4):626-627.

[7]曾枝柳,梁海冰,石春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质地的超声评价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J].广西医学,2010,32(10):1178-1180.

[8]刘立梅,张晓红,刘江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6):2101-2102.

[9]辜程遥.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1):54-55.

[10]张建平,张祥建,杨永刚.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药,2009,31(7):785-787.

[11]靳文勋,尹莉,刘永强,等.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J].河北医药,2010,32(5):578-579.

[12]许寅宏,邱少东,徐恩.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8):598-600.

[13]牛殿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预防脑梗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9):73-74.

[14]金远志,王邦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探讨[J].安徽医学,2010,31(6):556-559.

2014-06-16)

10.3969/j.issn.1672-0512.2015.01.032

猜你喜欢
多普勒颈动脉流速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巩固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