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涛,王立兴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 扬州 225001)
多发颅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
吴海涛,王立兴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江苏 扬州 225001)
颅骨;血管瘤,海绵状
女,47岁,3年前无诱因发现左额部头皮隆起,皮下可触及骨性肿块,约黄豆大小,局部无疼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等症状,近期患者发现肿块缓慢增大。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好,左额部局部头皮隆起,触诊可及3.0 cm×3.0 cm大小的骨性突起,突出约0.8 cm,表面光滑,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学表现:CT示两侧额骨、左侧顶骨多发局限性骨质破坏,最大者位于左侧额骨(图1),大小约3.3 cm×1.9 cm。病灶主要位于板障,呈膨胀性生长,内见多发“放射状骨针”,CT值在408~740HU之间,内板、外板骨皮质受累变薄,左侧额部软组织略肿胀。MRI示颅骨双侧额部及左侧顶部多发病灶均呈长T1、长T2信号影,病灶内信号不均匀,可见条形低信号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图2,3)。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4)。
手术及病理:取左额颞弧形切口长20 cm,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皮瓣翻向下方,切开颞肌,充分显露左额骨病变,见额骨病变隆起长约1.0 cm,大小约2.5 cm×2.5 cm,局部颅骨外板呈紫黑色。以颅骨病变为中心掀起骨瓣,颅骨内板与硬脑膜粘连,予以分离去除病变颅骨,开骨窗约6.0 cm×6.0 cm,颅骨内板亦呈紫黑色,局部硬脑膜未见病变侵犯,术中切下颅骨送病理。病理检查:骨组织内见血管增生,管腔大小不等,内充血,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图5)。
讨论:原发性骨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骨的良性血管性肿瘤,在组织学上骨的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混合型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发病率极低,占骨骼系统所有肿瘤的0.7%~1%,以脊柱最常见,其次是颅骨;而颅骨海绵状血管瘤仅占颅骨良性肿瘤的0.2%左右[1],病变多位于额骨,且多为单发,多发少见。目前为止,国内报道仅1例多发颅骨海绵状血管瘤[2],本例患者颅骨见多发肿瘤,分别位于双侧额骨及左侧顶骨,发病部位与文献报道一致。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居多,病变生长缓慢,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病灶小者多无任何症状,大者可表现为皮下肿块隆起[2]。病变起源于板障,沿板障两侧呈条形蔓延,对颅骨内外板的骨质均有破坏。病变向外侧生长时一旦突破颅骨外板,导致骨膜受到刺激而出现骨膜反应,向颅内生长可累及硬脑膜[3]。但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更倾向于对颅骨外板的骨质破坏[2-4]。
本病发病率较低,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X线表现为颅骨圆形、类圆形或“蜂窝状”边界整齐的密度减低区,周围伴有硬化带,切线位可见以破坏区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排列粗大的骨小梁,呈“太阳光芒状”[3]。CT表现为肿瘤密度不均匀,其CT值在117~948HU之间变化[4]。当瘤体内骨性成分较密集时,病灶密度高,CT值高;反之,CT值低;肿瘤对颅骨呈膨胀性破坏,边缘锐利,病灶内部见放射状骨针,呈“扇贝样”改变,周围骨质伴有硬化改变。MRI表现为病变多呈椭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其内可见条形或点状长 T1、短 T2信号的骨针,增强扫描后瘤体除骨针外明显强化。该患者双侧额骨及左侧顶骨的肿瘤影像表现一致,与文献报道相符,为典型的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有文献[4]报道,MRI表现与CT值大小密切相关,CT值越高,MRI平扫表现为短T1、短T2信号;反之,MRI平扫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
图 1 CT骨窗肿瘤位于板障内,内板、外板骨皮质变薄,局部破坏 图2 双侧额骨及左侧顶骨见长T2信号影,其内可见条形低信号,左侧额骨部肿瘤最大约3.3 cm×1.9 cm 图3双侧额部见长T1信号影 图4 MRI增强扫描示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图5 骨组织内见血管增生,管腔大小不等,腔内充血,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HE×100)
结合患者影像特征同时查阅文献,将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总结为:①板障局限性破坏,以破坏区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排列粗大的骨小梁,呈“太阳光芒状”;②病灶内放射状骨针,呈“扇贝样”改变,周围骨质伴有硬化改变;③T2WI肿块呈特征性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颅骨多发海绵状血管瘤需与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肉芽肿及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相鉴别。通过对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图像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1]Naama O,Gazzaz M,Akhaddar A,et al.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skull:3 case reports[J].Surg Neurol,2008,70:654-659.
[2]徐国政,马廉亭,秦尚振,等.多发性颅骨内血管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3):235.
[3]田笑,郑雅亭.颅骨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侵及硬脑膜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2):219-220.
[4]陈绪珠,范亦龙,陈谦,等.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附11例报告)[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2):149-151.
2014-06-15)
10.3969/j.issn.1672-0512.2015.01.046
吴海涛,E-mail:jtwdoc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