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建中 刘东风
摘 要: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教育成长过程出现新的变化与特征,各种网络信息对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广泛,因此,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应不断改进与转变。文章从新媒体下高校学生基本情况的变化特征着手,探析网络新媒体下学生教育管理的理念、方法及创新工作研究,以期对网络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工作有所借鉴。
关键词: 新媒体 高职院校 教育管理创新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管理,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形式层出不穷。大学生作为使用新媒体技术最广泛、活跃的群体之一,浸润于新媒体环境,成长于新媒体环境,生活规律、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无不被烙上新媒体时代的印记。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全面把握新媒体的特性,趋利避害、发挥优势,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一、新媒体的发展与应用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青年大学生对新事物有浓厚兴趣和较强接受能力,在新媒体的传播使用上,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在新媒体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做到顺应潮流、提高新媒体素养、切实做好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显得更重要和迫切。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底,我国网民已达6.4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网民对互联网应用使用广度和深度的提升,继续推动我国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的持续增长。随着各类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网民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使用新媒体状况。
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应对与创新研究,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在校学生作为调研对象,调查小组随机发放问卷,被调查者现场填写并提交。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8.4%。
调查结果:学生平时每天上网时间在2-3小时的为53.17%;27.6%的学生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平时上网时间主要关注的信息依次为:个人微博博客占27.44%,体育娱乐类新闻为39.2%,时事类新闻有18.29%。学生经常使用下列新媒介形式是: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70.4%,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如QQ/MSN等)23.76%,手机短信14.4%,手机上网17.65%。学生上网主要目的中的前三项是:查找资料18.1%,聊天交友30.6%,与朋友和家人联络20.1%。学生对网络的整体印象的前三项是:一个人际沟通和互动场所占29.3%,像游乐场那样的休闲娱乐场所占19.4%,像商场那样的购物场所为26.1%。长时间的网络生活会使学生:记忆力减退的占37.1%,精神恍惚占26.3%,注意力不集中为23.6%。
本次调查所得数据显示高校学生使用新媒体技术的比例相当高,上网人数和时间已达相当规模,可见新媒体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新媒体技术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积极影响。
新媒体技术提供信息知识的丰富、及时和迅速使得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重要新闻事件,了解有关教育界各种最新政策法规,了解关系到毕业生就业信息,养成关心了解国家最新重要事件的习惯;新媒体同时也为青年学生提供及时解决自身心理困惑的在线交流条件,具有的虚拟性为学生提供了适当宣泄不良情绪的场所,使得学生拥有更多更方便的平等交流思想的机会,在思想交流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见解,弥补空间、时间的不足;新媒体技术的及时性,网络平台上探讨问题,开阔认识问题的视角,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新媒体对正面人物与事件的报道起到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正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三)新媒体技术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不利影响。
新媒体技术以其简便、快捷的新闻进行传播报道,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由于缺乏独到思考和辨析能力极易随着媒体的立场倾向而摇摆不定,媒体的观点立场是否正确?报道的内容是否值得推敲?学生显得较稚嫩或认识肤浅,极易盲从一些不正确或不成熟的“意见领袖”;网络游戏、电子小说容易影响到学生生活,深陷其中自娱自乐,忽略师生和同学关系,不能自拔,甚至厌学厌世;网络信息虽丰富但也有不良信息,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压力与挑战,不良网站尤其是黄色图片、音像、视频等信息误导大学生、侵蚀大学生思想,导致他们意志沉沦,迷失自我;互联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学生在发泄个人情绪时无所顾忌,甚至进行人身攻击、谩骂等严重违反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网络文化使学生的思想多元化,以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冷漠,导致民族虚无主义思想的产生;网络上的交流使得学生在他们的群体中容易形成一定的共性价值观,从而增加教育管理学生的难度。
二、新媒体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一)新媒体技术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全新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其生活、学习、交友、思想行为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便捷、快速与准确的互联网带给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交流活动。智能手机上的各种功能,如地图、天气预报、赶集生活网、购物支付、乘车和旅游等功能可以很好地安排并指导生活消费,为学生生活服务。学生通过校园媒体介绍的日常生活饮食与保健等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通过网络宣传的吸烟、酗酒、网瘾的危害,学生可以改变或戒掉吸烟、酗酒、沉溺于网络电子游戏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毕业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招聘信息了解就业机会,及时选择适合自己专业或有兴趣的工作岗位。
(二)借助新媒体引导高校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职业技术能力。
高校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不多,教师面对着各年级与班级学生,难以与所有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因此建立师生网络教育平台,学生可以在课下与老师交流,与学生一起挖掘专业课内容知识,指导应届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毕业生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离开课堂教学,同样能够网络教学指导,况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解决各种学习上生活上和思想上的问题,使得新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建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交流平台。
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具备新媒体环境下教育管理的理念,创新思路,将传统教育管理和现代教育管理结合起来,互务补充,在教育管理上起到主导地位。对在新媒体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或通过面对面或通过网络交流平台,针对问题进行帮助解决、教育服务,在帮扶教育服务管理中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教育管理工作者对他们的关爱与帮助,指导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校园里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网络交流信息平台,教育管理工作者利用网络系统信息平台形式,构建集教育、管理、交流、服务于一体的网络信息园区,作为教育服务、网络学习、信息传播、交流沟通和管理服务的载体。形成的网络教育平台,倾听大学生网络空间的倾诉,了解大学生的要求与想法,让学生尽情表达心情,积极进行心理干预与疏导,解决与化解学生的问题或心理矛盾。
三、加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
(一)教育管理工作者要转变思维方式,坚持“育人为本”教育理念。
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教育思维方式,充分认识新媒体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改变过去那种过去师道尊严教育方式,树立师生平等意识,以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活动,不论是进行面对面的或网络空间上的教育管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老师的教育帮扶。教育管理工作者理应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新媒体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依据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需求和信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结合新媒体下学生特点,提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教育管理工作者要转变说教和灌输的教育模式,利用新媒体的交流平台,以个人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引导与诚心服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工作方法,提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对新媒体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网络交流信息平台,进行教育管理,服务帮扶,指导工作,使学生有了学习方向,解决问题有了方法,思想上有了理论依据,活动上有了指导。但交流信息平台毕竟是网络信息,在实际教育管理工作中,学生与老师们的思想交流活动,仍然要以面对面的形式开展工作,如课堂教学、宿舍公寓、校园文化活动、助学贷款、勤工助学、毕业实习就业等,大量的实际教育管理工作均需要教师们身体力行,亲历亲为地为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把在网络信息平台上的说教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情,这样才能赢得广大学生的信服。通过信息平台上交流信息,按照各种问题进行分类,提前做好教育管理服务的工作项目,有针对性、及时地做好管理服务工作,提高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起到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成长需求,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建设网络体系平台,为新媒体舆论“诊断把脉”。
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舆论资源,积极主动地关注大众传媒和舆论生成空间,及时掌握舆论资讯,认真开展网络舆情的研究,探讨新闻舆论并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寻找学生思想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疑点、焦点”问题,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主动为上些新媒体舆论进行“诊断把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意识,始终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优势,发挥舆论引导在学生政治立场和道德观念中的重要作用。网络舆情有积极正面的与消极负面的,积极正面的舆情如何及时大力宣传倡导;消极负面的舆情一般来说有舆情发展期、舆情高涨期、舆情平息期,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师如何在学校的领导下,以个人魅力和学生信任度,较高的舆情辨析能力,坚定的政治信念,引导及应对化解能力负面舆情的发展,把握与调控舆情事件的变化。因此,发挥高校网络舆情引领作用,有效地调控网络热点舆情事件的发展。
(四)创建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网络平台,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创建学生班级或各类学生组织自我教育管理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大学生在网上要遵循政治性原则、健康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在使用互联网的同时,有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这是一个积累的、渐进的自我教育。在加强大学生网络自我教育的同时,也要进一步强化教育者的外在引导。创建大学班级管理信息互动平台,由教师推选或指定班干部或学生党员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发布信息前先进行内容审核。班级管理信息平台需采用超级链接方式构成一个链接学校、各类学生组织和班级管理信息的平台,可以极大地方便学生获取相关信息,拓展班级建设的网络新阵地,提高学校在班级事务中的民主管理水平,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新媒体加速了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和民主参与意识的趋势,给高校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社会思潮带来压力,增加了高校思政工作者培养教育学生正确的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的难度,新媒体具有的开放性、参与性和虚拟性也增加了高校教育管理难度。各种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建立及流行,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观点,要做到统一思想,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模式进一步创新与适应,并对加强大学生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培养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林爱清.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VOL29(12):12.
[2]沈文.网络信息时代下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无线互联科技,2014(10):216.
[3]黄楚新,王丹.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人的媒介素养[J].青年记者,2014(10).
[4]王焕成.新媒体环境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导向[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3(1):41-44.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4年度研究项目结果,编号:YS201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