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倩
摘 要: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阅读教学目的: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着效率低下,学生阅读能力不强等现象。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62-01
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阅读教学目的: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着效率低下,学生阅读能力不强等现象。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如何适应课标要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笔者进行了一定范围的调查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误区,同时提出用图式理论指导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在对高中英语教师调查中了解到,70%左右的教师仍然受传统英语翻译法教学观的影响,对于阅读材料采用逐句讲解,逐段分析,讲解他们认为的重要词或词组,然后把部分长句子翻译成中文。这样的结果是:学好一篇文章后,学生对文章内容认识甚少,只是孤立地记下了一些字词的用法和一点语法知识等。学生被剥夺了自由阅读的时间,没有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悟的机会,失去了阅读时寻求与作者的共鸣,从而缺少了阅读的兴趣和对文章内容的追求。
学生们反应,当前阅读毫无意思,虽然新课标教材的阅读材料很有新,时效性强。但是老师们在教授阅读时,总是忽略了内容而把阅读课上成词或词组用法课、语法分析课、翻译课甚至听力课。
学生反映好多老师在上阅读课时,总让他们通听全文而后回答问题。全然不顾阅读材料根本不适合用作听力材料的事实;也有老师认为为了能控制阅读速度或保证他们能够通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阅读,甚至认为,如果学生不听着录音,可能就不会去读课文;还有老师在阅读时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认为朗读就是阅读等等。情况种种,无法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正确的英语阅读能力,甚至使学生产生误解:阅读就是为了找到重要的词(组),句子以便记忆。学生反映,在英语阅读课上,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他们也就缺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常常简单的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找到相关内容,老师关注的是答案的正确性,而没有进行必要的阅读策略和方法的指导。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对不同的文体材料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快速阅读,获得知识,帮助学生更新自身的认知结构,调整自己的阅读状况,培养高效的英语阅读能力。
新课标指出,英语阅读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来积累英语学习经验,培养文化意识,养成英语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英语阅读技能,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新课标的思维训练活动部分说:为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组织信息,表达观点,发表见解,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可见英语新课标对图式教学在阅读中应用的重视和肯定。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它是1781年由心理学家康德(Kant)提出的。到1932年,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e)把图式定义为人们过去的经历在大脑中的动态组织,并将图式概念运用到记忆和知识结构的研究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经过人工智能专家的努力,图式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进入到八十年代,心理语言学家把图式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上来,用它来解释外语学习和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从而形成图式阅读理论。图式阅读理论认为,图式是认知的基础,是储存于人脑记忆中用于表达一般概念的资料框架。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根据大脑中已有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对新信息进行取样(sampling)、预测(predicting)、验证(testing)、肯定或修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理解新的知识,获得新的经验,形成新的图式。
这种理论将阅读解释为一个有选择的过程,读者根据自己的预期有选择地接收信息输入中的语言信号。这一信息处理过程中,读者不断作出假设并在进一步阅读中得以证实、推翻或修正(Goodman,1970)。根据图式理论,文章本身并不表达意义,而只是提供读者从自己已有知识出发去检索和构筑意义的方向。阅读理解实质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通过语言形式表达的篇章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interactive process)。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是语言程度相当不同的读者,因为他们在文章所涉及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不同,对同一语篇的理解和诠释也不尽相同。图式理论强调阅读过程中的两种信息处理方式:一种是自下而上(bottom-up)方式,另一种是自上而下(top-down)方式。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方式又称为资料驱动(data driven)方式,是指读者从最小的文字单位(音素、词素、词语等)出发,通过解码确立文字的意义,进而综合推导至句子、段落乃至更大的语言单位语篇的意义。这一过程是从具体的文本信息入手,使其和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相互作用,发展到抽象的概念,即对文本的理解;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又称为概念驱动(conceptually driven)方式,是指读者根据头脑中现存的关于各种事物事实及经验的图式,从认知结构方面出发,首先对有关主题进行推测图式理论认为,和假设,然后,依据文本中提供的信息,寻找相应的图式去证实这些预测及假设,如果不能有效地对它们进行验证,读者就会自动地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图式结构,经过修正和确认最终构建意义。在阅读过程中,这两种信息处理方式在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同时进行,互相弥补。
按照图式理论,如果我们不能在阅读中提供充足的线索,就不能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他们在阅读中就会遇到障碍,阻碍了他们对阅读材料的完全理解。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应该指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语义图,帮他们形成一篇文章的要点和内在关系的图式从而比较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文章的内容和框架,把注意力从单个的字词上集中到完整的篇章内容上。让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知道,阅读的最终目的应该是理解文章,而不应该过分在意个别词、词组的意思。所以老师不必对他们大讲特讲语言知识,学生也不必遇到生词就查字典等。
当今英语阅读教学的模式很多,各有所长,但不同的文体的教学方法应该有规律可循。作为新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英语老师要牢记新课标的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