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省得、免得、以免”的对外汉语教学

2015-06-05 14:35
关键词:语体连词语料

裴 蓓

(北京大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

谈“省得、免得、以免”的对外汉语教学

裴 蓓

(北京大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100083)

“省得、免得、以免”三词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都有相近之处,但又略有差异,各自都有一些用法体现出自身历时演变的特性,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较难把握的词。我们通过对汉语母语语料库、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实际语料的考察,对比分析现行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该三词的处理方式,探讨其得失,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对类似相近或易混淆词语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省得;免得;以免;对外汉语教学

“省得、免得、以免”三词的基本语义相同,①目前为止,所能见到的相关词典、教学参考书中虽具体表达不一定相同,但核心意见相同,认为该三词都表示避免或不使某种不好的、不希望发生的情况或结果发生。我们也认为这三个词的基本语义确实相同,但对在教学中如何确切表述,稍有异见,可见后文。都表示避免或不使某种不好的、不希望发生的情况或结果发生。但在具体的句法、语用层面上又各有不同之处,且由于其历时演变的不均衡性,它们在现代汉语中分别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动词、副词和连词用法,以至于学者们对其词性有不同的判定(李小荣,1992)。可以想见,这类近义词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绝非易事。那么,对外汉语教学是如何处理这一组近义词的?其处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是否符合汉语事实?对汉语二语学习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文将对这些问题逐步展开探讨。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省得、免得、以免”的具体情况

对外汉语教学对“省得、免得、以免”的处理,确凿可查的主要有相关工具书和教材。我们抽取了7本在其说明或前言中言明可供外国留学生或非汉族学习者使用的工具书,以及2本教材作为考察对象。经过后期更大面积的统计和核对,我们抽取的工具书和教材的处理基本涵盖了其他相关工具书和教材的相关内容,也就是说,已覆盖、体现“省得、免得、以免”的对外汉语教学情况。现将其对“省得、免得、以免”的实际处理情况梳理为表一:其中,“+1”表示其语义为“由于前一句的行动而避免后一句不好的事情或情况发生,或表示避免发生不必要或不希望发生的事,表目的”;“+2”表示其具体位置“在第二分句的前边,或复句的后一分句开头”;“+3”,表其前可加副词“也”、“又”、“就”,“-3”则表示不可前加。

表1

不难看出,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从词性、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来诠释“省得、免得、以免”的。词性方面,本体研究中对“省得、免得”的词性有不同看法,李小荣(1992)曾总结“省得”的词性有三说:谓宾动词说、副词说和连词说。对外汉语教学中,除《HSK常用虚词例释》认为“省得、免得”为副词外,其他都将三词处理为目的连词。免得”的情况同“省得”,而对“以免”,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一致认可为连词。显然,对外汉语教学对三词词性的处理基本采取了“连词说”。词性的认定与语义和语用是密切相关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外汉语教学中将三词都认定为连词是看到了此三词的主要特征(后文将具体分析),从而采用了一种适宜对外汉语教学的、有针对性的做法,试图避免复杂化、减少混淆,比起照搬本体研究成果,可视为一种进步。语义方面,对外汉语学界也有较统一的认识,即大都认可此三词都有“+1”,其中有两本涉及语义轻重问题,基本认为“省得”语义较轻,“免得”、“以免”语义较重。但有4本(近一半)出现了语义上的互训情况,如以“免得”训“省得”或以“省得”训“免得”等,这种互训现象应该是受到了汉语母语者词典传统解释模式的影响,非常不利于对外汉语教学,应予纠正。在语用方面,大都认可三词的位置具“+2”特征;有2本明确“省得、免得”前可加副词“也、又、就”,“以免”前不可加;1本提及“以免”后不可加基本形式的动词、形容词,另1本相似性地提到“省得、免得”可后加动词、形容词;大多认为“省得”更口语,“以免”更书面语,对于“免得”则有不同看法,有2本认为适用于口语,1本认为适用于书面语,还有1本认为既可口语也可书面语。

以上对外汉语教学中对“省得、免得、以免”的处理有一致也有不同,其一致之处是否符合汉语语言事实?不同之处又因何而来?如何正确处理?尚需考察语言事实。我们将进一步考察母语语料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语料,以求其真。

二、“省得、免得、以免”的汉语语料库处理分析

对于一个词来说,明确其语义、语用是确定其词性的前提。下面我们从语义内容及轻重,是否位于第二分句句首、是否可前加其他副词、是否可后加基本形式的动词或形容词、究竟有无语体差异、是否可互换等方面分析母语语料,与前文所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处理相对照。我们通过CCL母语语料库的检索,加以人工核对,得到汉语母语者的542例“省得”有效例句,①所谓有效例句,是指其中的“省得”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词存在的,人工排除了如“在4个省得到解放后……”之类的句子。并相对应地抽取同样数目的“免得、以免”有效例句进行比照分析。

就三词的位置与组合能力来看,“省得、免得”大多可直接位于后一分句句首,比率分别为85%和92%,其余15%和8%的余例中也位于后一分句,只是前有其他副词修饰。所有的“以免”都位于后一分句句首,前无其他副词修饰。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指“省得、免得”在第二分句的前边,或复句的后一分句开头,可前加其他副词,但与语料事实相比却是语焉不详或言之不尽,“省得、免得”一般位于后一分句句首,前可加其他副词,但并不是任何副词都可,可在其前的副词(有时不限于单个副词)其实为数不多,主要有“倒(还/也)、还、也、不、(这样、这、那、也)就(可以)、却、为(了、是)”等,在教学中应穷尽列举,542例“免得”中仅有1例位于前一分句:

为了免得引起不良的联想,连钢琴腿都用布遮了起来。

“免得”前加了表目的的“为了”,若去除则必须调换前后句:

*免得引起不良的联想,连钢琴腿都用布遮了起来。

连钢琴腿都用布遮了起来,免得引起不良的联想。

这恰恰说明“省得、免得”的原型位置应当在第二分句中,若要位移,必须添加标记。

《现代汉语八百词》及《HSK虚词例释》认为“省得、免得”后可加基本形式的动词、形容词,而“以免”不可。从语料来看,事实上三者都可后接动词、形容词的基本形式。

……免得后悔、免得浪费、免得寂寞、免得骄傲、免得麻烦

……省得冷、省得牵挂、省得迟到、省得单调、省得片面、省得争吵

……以免泄密、以免牵挂、以免误会、以免忽略、以免后悔、以免遗忘

以上各例中除了“省得冷”不可换为“以免冷”,其他例子三词皆适用,因此,我们只能说“以免”后不可接单音节基本形式的形容词、动词,却不可说不能接基本形式的形容词、动词。

而“省得、以免”虽可后接单音节基本式的形容词、动词,但在实际语料中,出现频次也极低,在1084例中仅出现2例。

语义方面,前文已经反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采用互训的方法,赞同将三词的语义统一描写为“由于前一句的行动而避免后一句不好的事情或情况发生,或表示避免发生不必要或不希望发生的事,该定义适用所有1626例。再看语义轻重,对外汉语教学中一般认为“省得”语义较轻,后接内容更多地表省时省力省花费等;“免得、以免”语义较重,其后所接内容也表示较严重情况。实际语料中三词后所接的内容语义轻或语义重的都有,但“省得”后即便接了语义重的内容,其严重性也会被削弱:

1.“就让他跟着我过吧,回家多少总能做个帮手儿,也省得他饿死哩。”

2.这下他才赶紧下令:“通知他的家属,把他弄回家去,保外就医。省得死在所里还得给他买棺材。”

3.“我可以成全你,承担这一罪名,任杀任剐。省得你非要搅个鸡飞狗跳、天翻地覆、人心惶惶。”

前两个例句都提及死亡,语义较重。句3后接多个语义关系递进的成语,仅从其采用的形式也可看出其语义的强度。但因用了“省得”,句1显示说话人主观上有意将其往轻里说,好讨要该人;句2中表现出说话人的厌烦和怕麻烦并不重人命之情;句3中说话人主观上已做好了准备,从而减弱了严重性。其实,语义的轻重跟语体色彩也有一定关联,以上3句都是口语性的,可替换为“免得”,但换“以免”就有些别扭。在实际语料的对比中,我们也发现,“省得、免得”所应用的语言环境是一般性的(口语、或反映日常生活的文稿),“以免”则突出性地应用于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医疗、新闻报道等领域。因此,也可认为是语体对语义的轻重有一定影响,而且相对于语义来说,语体较易于把握。我们建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确定“省得、免得”多用于口语,“以免”多用于正式语体,这一点或可涵盖三词语义轻重的差异。固然,所有的“以免”都可以替换为“免得”,部分也可以用“省得”替换,但替换后在语义、语体上有差别。

综上,我们对三词的CCL母语语料库分析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条:

1.语义上可陈述为“由于前一句的行动而避免后一句不好的事情或情况发生,或表示避免发生不必要或不希望发生的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避免互训释义。

2.“省得、免得”大多位于后一分句句首,“也”前可加其他副词,有“倒(还/也)、还、也、不、(这样、这、那、也)就(可以)、却、为(了、是)”等,教学中应穷尽列举。“以免”只出现在后一分句句首,不可前加其他副词。

3.“省得、免得”用于一般性语境,“以免”用于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医疗、新闻报道等正式语境。语义由轻到重、语体由一般至特殊的顺序为“省得—免得—以免”,三词大多可互相替换,但替换后语义轻重、语体上有差别。

三、“省得、免得、以免”的中介语偏误分析

我们再看看三词的中介语语料,中介语语料反映学习者使用该三词的事实情况,由其可看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相关处理对二语学习者的影响,同时也是探讨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现代汉语语料分析结果的基础。我们检索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列出三词使用偏误,并针对三词用法进行修改和分析。

1.“省得”,共7例。错3例,占43%。

b不过,假如我想象从今天食品突然没了,那我应该后悔。因此,我认为人人得省得浪费食品。

a与b例中,学习者犯了两个错误,一是“省得”的位置一般在后分句句首,在句中仅限于某些特定副词后,“一直对我说”和“我认为人人得”之后不可直接加“省得”。二是,“省得”口语性强,后接词语不适宜用正式性的。将“危害”换为“影响”更好,当然,这一点也可从语义轻重角度诠释,前文对此已有交代。

c例的错误与教学和语言现实有关,由于对外汉语教材中有“省、节省”,而且先学“省”,以至于学习者对于“省得”的语义常理解错误。虽然,“省得”在现代汉语中也确有表“省”或“省而得”的用例,如:

孙金荣确实从内心里感激刘中正,省得了他许多唇舌。

那些做老板的省得一分就一分,才不会来个自动自觉。

但,这种意义的“省得”有时代局限性,主要出现在现代汉语早期语料中,或具方言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应提倡,因此,可做说明,避免此类错误。

2.“免得”,共43例。错8例,占19%。

f-g属同一类问题:

修改:……,免得挨饿/免得饿。

从以上偏误可看出,学习者对于“免得”的位置及其前可加的副词等还是不够清楚,常随意将其用在句中,随意将其他词放置其前。如a、b例中“能”后应用“避免”。d、e例中,学习者在“免得”后使用了名词。现代汉语中“免得”后,也有后接名词性成分的:

除非此妇身死,另娶一人,方免得终身之耻。

不禁后悔当初没有听雨杭的,干脆让他们成了亲,不是免得今日的伤心和奔波吗?

但仅限于“……之(的)……”结构,不可直接接名词。

f、g、h则反映出学习者对“免得”后接的形容词不够清楚,“免得”后可接形容词的基本形式,但其实语料中实例屈指可数,且都是性质形容词,不可后接状态形容词的基本形式。事实上,前文中虽然有参考书指出“省得、免得”可接动词、形容词的基本式,但正如我们前面所言,其出现比率很低,而且这些动词、形容词是有选择性的,主要为心理活动动词,如后悔、遗忘、寂寞等;或表负面结果的动宾式、联合式复合词,如受罚、惹祸、浪费、摔跌等。

3.“以免”,共61例。错4例,占7%。

a虽然累得站也站不住,但是以免我们受累,让我们好好休息,你们居然选择做家务或别的。

……,省得/免得/以免我们受累。

b增加了长辈和晚辈的了解,以免发生了代沟问题。

……,以免发生代沟问题。

c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不该过多,以免它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以免威胁人体健康。

d要文件、证明等等,以免装安乐死的犯罪。

……,以免有人伪装安乐死。

a例还是错在位置方面,b是学习者不明白“以免”后事情的未然性,c、d还是涉及“以免”后接名词性成分的问题。“以免”后接名词性成分与“免得”接名词性成分类似,只能固定的“……之(的)……”,“之(的)”后为谓词性成分,“之(的)”成分对其进行修饰和限定。是其发展演变的遗留,语料实例很少。

通过以上中介语语料中学习者的实际错误可看出我们想要用之前对于汉语母语语料分析总结的结果来解决学习者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前期的分析可以解决其位置错误和语义轻重或语体问题,但对其后接名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的问题都没有预见。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实际的错误中,最多见的错误并不是发生在这三个词之间的,即不是当用“省得”而用了“免得”或“以免”这一类型的错误,而是各词内部的错误。因为“省得、免得、以免”都历经了语法化过程,在现代汉语中,三词都还有其历史用法的遗留,如“省得”就有动词、副词、和连词三种用法:

那些做老板的省得一分就一分,才不会来个自动自觉。

省得费心/省得冷

你早点回吧,省得你老婆又要唠叨。

当然,现在多将“省得费心”中的“省得”也判为连词,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承认这也可认为是副词,至少这里的“省得”不是典型的连词用法。“免得、以免”也有类似的后接名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和有主语小句的情况,学习者更多的时候犯的是弄不清各词内部用法的错误。此外,我们在分析错例时,发现常与“免得”混淆的是“避免”,但在我们所见的对外汉语教学参考书或教材中却没有针对这两个词进行详细辨析。

四、结语

我们梳理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对“省得、免得、以免”的处理,并与汉语语料库中三个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对照分析,认为三个词在语义上可陈述为“由于前一句的行动而避免后一句不好的事情或情况发生,或表示避免发生不必要或不希望发生的事”,同时应避免互训释义。

在位置上,“省得、免得”大多位于后一分句句首,“也”前可加其他副词,有“倒(还/也)、还、也、不、(这样、这、那、也)就(可以)、却、为(了、是)”等,教学中应穷尽列举。“以免”只出现在后一分句句首,不可前加其他副词。在语义、语用上,“省得、免得”用于一般性语境,“以免”用于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医疗、新闻报道等正式语境。语义由轻到重、语体由一般至特殊的顺序为“省得—免得—以免”,三词大多可互相替换,但替换后语义轻重、语体上有差别。

其后,我们试图将所得结论应用于学习者的中介语偏误中,结果发现仅有以上这些描写和解释并不足以解决学习者的实际问题。学习者对三词的使用有语义和位置上的问题,但更多的是由此三个词历时演变的遗留而带来的各词内部复杂用法的问题,如后接名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的问题,如易犯将“省得”等同于“省”的错误。此外,我们在对学习者的偏误分析中还发现,三词之间的混淆偏误并不多,而较多将“免得”与“避免”混淆的错误,这一点提醒我们在工具书和教材编写中不可依据母语者的主观感受去确定易混淆词,而应多从学习者的实际应用中锁定需辨析的对象。

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宜照搬传统汉语本体中的“近义词/同义词”的内涵,而应从学习者的中介语语料出发找出存在的问题,而后结合汉语母语语料使用的实际,参考汉语本体研究成果,最终得出有针对性的、真正有利于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词语辨析。对于汉语二语学习者来说,“易混淆词”(张博,2007)的提出也许远比“近义词/同义词”有实际意义。

[1]李小荣.说“省得”[J].汉语学习,1992,(4):3-11.

[2]杨寄洲,贾永芬.汉语800虚词用法词典[K].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

[3]赵新,李英.商务馆学汉语近义词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王还.汉语近义词词典(外国人学汉语工具书)[K].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5]李晓琪,刘德联,牟淑媛,刘元满,杨德峰.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外国人学语言)[K].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写.新华同义词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管,2003.

[7]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仃本)[K].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朱洪军.HSK常用虚词例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9]汉语教程(第三册)[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10]成功之路(进步篇)[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11]张博.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从汉语到中介语的视角转移[J].世界汉语教学,2007,(3):98 -107.

On TCSL of“Shengde,M iande,Yim ian”

PEIBei
(Colleg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While there are some sim ilar syntactic,semantic,and pragmatic usages among“Shengde,M iande,Yimian”,some differences also exist.These three words are hard to be completely understood by the foreign learners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achronic evolu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s to deal w ith these words in current TCSL by inspecting Chinese native corpus and inter-language corpus,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sim ilar or confusing words are being taught in TCSL.

Shengde;M iande;YiM ian;TCSL

H030

A

1672—1012(2015)02—0078—07

2015-01-16

石河子大学人文社科中青年科研人才培育基金(RWSK14-Y19)

裴蓓(1976—),女,安徽安庆人,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新疆石河子大学中国语言学系教师。

猜你喜欢
语体连词语料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