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增李楠
(1.郑州城市职业学院,郑州452370;2.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我国中职学校师资结构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关学增1李楠2
(1.郑州城市职业学院,郑州452370;2.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合理的师资结构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长期存在着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和年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缓慢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制约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创造条件解决。
职业教育;师资结构;中等职业学校
国务院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和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教育部、财政部2011年11月《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要“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也是职业教育健康、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创造和积累了一些经验,整体呈发展好的势头,然而在师资结构等关键环节,仍存在着明显的问题。笔者拟以教育部官方网站所公布的10年相关统计数字为主要依据,对师资结构有关问题作出分析,以有助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改善与进步。
专任教师数量占教职工总量的比例以及专任教师与在校学生数量之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专任教师数量的合理与否。统计整理2004年~2013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数量发展状况,可得出以下的数据(见图1)。
以上数据表明,2004年~2013年十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数量和教职工数量两者基本上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其中专任教师由2004年的63.27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86.8万人,增幅为27.1%;教职工数量由2004年的91.5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115.34万人,增幅为20.7%;专任教师数量增幅大于教职工总量增幅。但整体来看,中等职业学校中教职工结构不合理状况仍较为明显,2013年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量的比例为75.3%,非专任教师比例仍然过大,会造成职业学校工作机构膨胀,人员繁杂,挤占专任教师编制,因而对学校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调整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和教职工数量比例的任务依然艰巨。
2004年~2013年的师生比(专任教师数量与在校学生数量的比例)状况,同样显示出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数量存在严重短缺的问题。统计历年在校生人数和专任教师人数,笔者得出如下比例数据:
图1 2004年~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人数和教职工人数统计
表1 2004年~2013年在校学生数量和专任教师数量比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平均二十几个学生对应一个专任教师的比例,低于1∶16的师生比标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2007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07〕2号)中指出:到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规模要达到130万人,师生比要逐步达到1∶16左右。但是由统计数据得知,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2238.5万人,专任教师84.89万人,师生比为1∶26.3,距所定的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一直到2013年,师生数量还是1∶21的比例,部分紧缺型的专业师生比更高,如2007年交通运输类专业师生比为1∶58,医药卫生类专业师生比为1∶54。当然具体到不同专业或不同学校,师生比状况会有所不同,但就整体而言,这一问题较为突出。
综观以上数据的变化,在未来发展中,我国中职教育中专任教师数量将会继续增长,但师生比不合理的状况仍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情况显示:随着在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专任教师数量短缺问题近些年来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有紧缺的趋势。居高不下的师生比会严重影响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学生对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良好掌握,势必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热情不高、荒废学业、无所进取的现象,往深远层面考虑,可能会造成职业学校学生素质下降,进而引起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难。所以,尽快使师生比向1∶16的比例靠近是当务之急。
只从师资数量上来分析教师队伍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其质量也必须要有所保障,才可保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对2004年~2013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各个学历阶段专任教师人数的统计,结果如下列图所示:
从专任教师学历及其人数的统计数据和图表可以看出,2004年~2013年中,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的学历构成没有发生变化,始终都是由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和高中及以下学历这几个层次构成;各个层次所占比重虽有变化,但总体的相对比例不变,始终是本科最多,专科其次,博士最少。综合图表2和3可以看出,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人数自2004至2013年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专科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专任教师人数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
据此分析,未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的学历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专任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质量会不断提高,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人数持续增加,专科和高中以下学历的专任教师人数会继续下降,此发展势头良好。硕士和博士的高学历教师队伍增长会使教学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但是也应看到,高学历的教师人数的增加并非都会简单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缺乏实践经验是他们中很多人的薄弱之处,加强实践环节的体验和训练,应是在对他们培养和使用中所要重视的工作。
图2 2004年~2013年本科、专科、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专任教师数量
图3 2004年~2013年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数量
有关2004年~2013年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即处于各个年龄段的人员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比例)状况,数据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由分析数据可知,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力军,且数量变化呈梯度变化趋势,使教师队伍的发展不会轻易断层,对于教师结构的调整有很好的作用。2004年~2013年,40岁及以下的专任教师比例处于下降趋势,41岁~45岁的专任教师比例呈上升趋势,但中青年教师比例仍占据多数,
表2 2004年~2013年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
应当看到的是,近几年中职教师的补充渠道多为应届本科、专科毕业生,2004年~2006年的三年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新增的专任教师中有30%~32%的大学应届毕业生,直至2010年,这种新增教师来源的比例没有明显的改变。这就意味着,专任教师队伍中,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加入虽然增加了教师的数量,但是胜任教学工作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新增队伍中的教师很多是从一个校门毕业进入另一个校门从教,还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教学效果受此短缺所限。但是,这也是一个发展契机,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较强,加强实践环节的培训和锻炼,对他们优先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会很有成效。
对专任教师队伍的未来发展,可以作出相应的规划:年龄在35岁到45岁的教师,多已有一定教学和实践经验,理论和技能较为成熟,教学效果和质量更好,应注重增加他们的数量;对3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应注重尽快进行“双师型”素质培养。
对专任教师队伍岗位分类的构成分析,可发现其中文化基础课课程的教师比例低于专业课、实习课教师比例,且专业课、实习课教师比例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师资科目分配和重点保障上趋向科学合理,逐渐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统计数据显示“双师型”队伍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但比例却在2010年陡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调有所放缓;对于专任教师中不任课的教师人数统计发现,随着专任教师总人数连年的增加,进修、科研和从事管理事务的不任课教师比例也有所增加,这对于师资数量本来不是特别充裕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所冲击。
通过对专任教师岗位构成进行分析,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双师型”的人数在增加,专业课、实习课教师的比例在上升;但是问题依然突出,诸如专业课、实习课教师的比例一直偏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10年后速度缓慢。这些会导致职业学校学生在专业技能提高上受到影响,不任课教师人数增加会使教师统计数据产生假象等,这些都进一步影响教师队伍的改善和建设(见表3,表4,表5)。
表3 “双师型”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比例
表4 专业课、实习课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比例
表6 不任课专任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比例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诸多问题: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在数量上处于严重短缺状态,专任教师和非专任教师数量分配结构不合理;教师学历整体偏低,结构仍不尽合理;数量众多的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历和技能训练,学校中有实践经验的技工教师匮乏;专业课、实习课教师的总体比例不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针对这些问题,作出以下对策探讨:
(一)提高专任教师待遇和职业认同感,增强专任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而条件较好的职业教育教师则面临一些外界利益诱惑,如果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缺乏应有的待遇,或是教师本身的职业认同感较低,会造成一些专任教师为了寻求更好的待遇和发展前景,离开学校本职工作而另谋他路。
(二)适度转变教师聘用渠道,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政府尽快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中职学校应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学校转变招聘理念,由紧盯应届毕业生转向注重选用技能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从而改善教师缺乏实践操作经验的现状。
(三)针对学历结构不合理及实践能力缺乏,加强专任教师师资培训工作
要将师资培训的重点放在新入职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队伍上。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和培训管理的信息化,将培训成绩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职称)聘任的必备条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
(四)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缓解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缺乏的最好办法,是与企业结合,多渠道培养“双师型”教师。要加强企业指导下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强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行专业教师每2年不少于2个月的企业实践制度,为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条件。
(五)逐步调整专任教师和教职工的数量分配结构
按照合理的比例优化学校教职工队伍,当前重点是创造条件,科学管理,控制或精简非教学人员的数量,增加专任教师的数量。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index.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s7567/list.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统计年鉴[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moe_364/index.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策法规[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moe_191/list.html.
[5]徐金林.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3(3):48-50+68.
[6]李锋.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问题初探[J].统计与管理,2013(4):184.
(责任编辑 倪玲玲)
G710
A
1671-9123(2015)01-0080-05
2015-01-26
关学增(1953-),男,陕西华县人,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