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云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710127)
基于人类发展指数的三门峡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张美云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710127)
通过调查研究,选取1990、2000及2010年三个有代表性的年份分析三门峡人类发展指数的变化以及原因,促进三门峡人类发展水平的建议有:争取政策支持、发挥区域优势以发展经济,提升区域人力资源素质,着手提升区域人类发展水平,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人均GDP指数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多次提到“发展教育”、“发展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等,为本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据。人类发展指数(简称HDI)于1990年由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简称UNDP)首次提出,包括预期寿命指数、教育指数、人均GDP指数三个指标。它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以往仅用人均GNP或GDP来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尤其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局限,提出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三门峡同时位于中原经济区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两个国家级战略区域的范围之内。利用人类发展指数来分析三门峡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为决策单位制定发展政策提供一定依据,以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均衡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学术界已有的相关研究,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国外有关HDI较具代表性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深化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研究、UNDP每年发布全球人类发展报告、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实证研究三个方面。[3][4]我国学者对HDI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可分为介绍国外的相关理论或纯理论研究[5][6]、关于HDI计算方法以及具体测算的研究[7]、政策效率评价[8]三类。国内部分研究已经涉及区域层面。但总体来说,实证研究宏观层面的较多,区域层面的还比较缺乏。
(一)人类发展指数的测算方法
HDI从三个方面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一是用出生人口预期寿命来衡量的健康指标;二是用成人识字率教育和综合粗入学率共同衡量的教育指标;三是用人均GDP(购买力平价即PPP美元)衡量的人民生活水平指标。三项指标各占权重1/3,共同构成HDI。在计算三个分项指标时,需设定各指数的最小和最大值,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2002年人类发展指数报告中采用的数值,具体内容见表1。
HDI计算方法于2010年发生较大变化,为保持前后一致性,此处仍采用以前的计算方法。显然,HDI的取值位于0和1之间。根据UNDP的界定,HDI小于0.5时为低水平人类发展,大于等于0.5且小于0.8时为中等水平人类发展,高于等于0.8时为高水平人类发展。[9]
(二)数据来源与测算结果
从1990年~2010年间选取有代表性的1990年,2000年和2010年3个年份首次对三门峡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量化测评,并讨论相关原因以及对策。相关数据分别取自1991年~2011年《三门峡市统计年鉴》《河南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1990年、2000年、2010年河南及中国的人口普查资料。其中,三门峡三个年份的预期寿命数据采用河南省的数据。
(三)三门峡与河南及中国的数据比较
1.预期寿命指数的比较
预期寿命指数是HDI的三大组成指标之一。从表2可以看出,不管是三门峡还是中国,三个年份的预期寿命指数都呈现出增长趋势。其中,1990年及2000年,三门峡的预期寿命指数略高于全国水平,但2010年三门峡的预期寿命指数略低于全国水平。1990年~2000年及2000年~2010年,三门峡的预期寿命指数分别增加0.047和0.03;对应的年份,全国的预期寿命指数分别增加0.046和0.058。第一个十年,三门峡与全国的预期寿命指数增幅基本相等;第二个十年,三门峡预期寿命指数的增幅低于全国水平。
2.教育指数的比较
教育指数是HDI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变化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及政府推行的各种支持措施。
从表3可以看出,三门峡、河南及中国三个年份的教育指数都呈现出上升趋势,而且三门峡的教育指数均低于河南及全国的水平。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三门峡教育指数的增幅分别是0.07和0.22,对应的年份,河南的增幅是0.11和0.147,全国的增幅是0.11和0.041。虽然第二个十年,三门峡教育指数的增幅较大,但是仍低于全国尤其是河南的水平。
表1 人类发展指数的阀值
表2 三个年份三门峡、河南及中国的预期寿命指数
3.人均GDP指数的比较
HDI的一大特色就是不再把经济发展当成唯一目标,但经济发展的作用仍不容忽视。人均GDP指数反映了HDI中收入的贡献比例。
从表4可以看出,三个年份三门峡的人均GDP指数均高于河南,2010年三门峡的人均GDP指数还略高于全国水平,但是1990年及2000年略低于全国水平。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三门峡人均GDP的增幅分别是0.25和0.088,河南的增幅分别是0.306和0.119,全国的增幅分别是0.133和0.051。相对于预期寿命指数和教育指数,三门峡的人均GDP指数略占优势,其一直略高于河南,在2010年甚至超越了全国水平。
4.HDI的比较
上述已经从三个分项角度,衡量了三门峡的人类发展水平。下面将从HDI视角,基于与河南与中国的比较,评估三门峡的人类发展水平。
从表5可以看出,三个年份,三门峡、河南及全国的HDI都处于增长趋势。但除了2010年河南的HDI高于0.8以外,其他年份,不管是三门峡、河南还是全国的HDI均位于0.5和0.8之间,属于中等水平人类发展范畴。1990年,三门峡的HDI与河南持平,2000及2010年均低于河南。2010年,三门峡的HDI与全国持平,1990及2000年低于全国水平。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三门峡HDI的增幅分别是0.122和0.1,河南的增幅是0.151和0.098,全国的增幅是0.096和0.05。虽然三门峡的HDI增幅略高于全国水平,但仍未超过0.8,未跨入高人类发展指数行列。
表3 三个年份三门峡、河南及中国的教育指数
表4 三个年份三门峡、河南及中国的人均GDP指数
表5 三个年份三门峡、河南及中国的HDI
(一)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最近十几年来,三门峡市经济迅速发展,1990年、2000年及2010年三门峡的人均GDP分别是1599元、7416元和39176元。人均GDP的变化,是HDI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因为经济发展会增加政府和人们在教育、饮食及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投入,是教育发展和预期寿命延长的根本原因。反过来,教育发展和预期寿命的延长会提升人力资本素质,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相比于预期寿命指数和教育指数,三门峡的人均GDP指数略占优势。
(二)政策因素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依据国情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向东部倾斜而对中西部投入较少。三门峡是连接中西部的一个小城市,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以及经济发展较慢,HDI低于全国水平。20世纪90年代起,中央政府开始关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出台了许多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这是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战略机遇。近二十年来,三门峡不但人均GDP提高较快,教育发展也较快,预期寿命也稳步增加,1990年、2000年及2010年分别为68岁、70岁和73岁。这是构成HDI的三个指标,三个方面的持续进步,自然促进HDI同步上升。[10]
2011年1月,河南省制定的“中原经济区”规划被批准上升至国家战略。2012年5月,三门峡与渭南、运城和临汾四市联合申报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2014年4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11]三门峡同时横跨两个国家级战略区域,有利于本区域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原经济区西部地区率先崛起。以上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将为三门峡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历史机遇,促使三门峡的HDI有望超过0.8,向高人类发展水平迈进。
(三)区位因素
区位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三门峡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处,具有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重要地理区位。它与渭南、运城和临汾四市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内铁路、公路、航空交通等发达,已经形成了“黄河金三角”地区一个半小时经济圈。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得三门峡在河南乃至全国的交通发展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吸引资金、人才和产业等向本区域聚集,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促使区域人类发展水平不断提高。[12][13]
(四)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门峡市政府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公众对政府的政策和行为认可度很高。这是区域稳定发展和区域软实力的一个主要体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三门峡由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实现新的跨越,于2010年12月被确定为全国35个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性的氛围。[14]
(五)城市化因素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5]2002年和2006年,三门峡的城镇化率分别是35.26%和40.8%。2011年底,三门峡的城镇化水平达到46%,略低于当年全国51.3%的平均水平。城市化水平的不断上升,表明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享受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都在提高;同时,也可充分发挥城市的极化效应,促使政府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量,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
(一)争取政策支持,发挥区域优势以发展经济
为了推进人类发展指数的进一步提升,三门峡应及时抓住同时位于中原经济区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两个国家级战略区域的重大战略机遇,积极争取享受国家、河南省、三门峡市在财政转移支付、产业政策、基础设施投资、吸引外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区域资源、区位等优势,把发展作为重心,积极发展经济,这是提升人类发展指数的根本所在。[14]
(二)加大投入医疗保健及教育科研,提高区域人力资源素质
提高区域人力资源素质,主要包括居民医疗保健及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促进人类发展指数提升的两个重要方面。
1.医疗保健方面:应该相应地降低看病以及药品的费用;加大公民保健的宣传;提供公民健身的场所;能够做定期的身体检查等等。[16]
2.教育科研方面:首先,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应立足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投入,提升教育科研水平。要做好义务教育,强化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建设终生教育平台,加快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发展,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院校到本区域办学,大力支持社会培训机构的发展,鼓励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其次,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为引进高素质人力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美化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加强社会治安,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氛围等。再次,政府要加快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建设,促进区域内人力资源流动,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11][17]
(三)树立统筹观念,促进可持续发展
树立统筹观念,统筹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等,促进三门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提高区域人类发展水平,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应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纳入人类发展的框架之中,充分发挥政府宏观干预和市场自发配置资源的作用。首先,应该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政绩考核和区域发展评价的重要指标。其次,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或新技术的采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废弃物、污染物的排放数量。再者,还要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各大舆论阵地的作用,加大环境教育力度,提升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营造社会氛围。[18]
2.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计算数据显示:从1990年~2010年,三门峡居民的人均GDP增幅为24.5倍,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幅为1.074倍,区域物质生活水平呈上升趋势,有时候甚至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但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幸福,还要有长远眼光,即关注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借鉴国内外其他区域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区域后发优势,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努力推进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与经济发展同步,使经济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人民。
3.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比如,确立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以带动农村的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惠及农村和农民,消除农民进城务工的户口、子女入学等歧视;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增加对农村的政策、金融等倾斜。[19]
由于资料的可获得性,在进行三门峡的相关数据测算及与河南和中国的数据比较时,未按照性别差异、城乡差距等进一步细化、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并建议从争取政策支持、发挥区域优势以发展经济、加大投入医疗保健及教育科研、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着手提升区域人类发展水平,来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时间和个人能力有限,尚未对具体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部分参考资料有待于更新,对三门峡的分析可能不够全面。以上欠缺和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朱成全,李立男.人类发展指数的拓展研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1):99.
[3]UNDP.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0[R].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9).
[4]孙君恒.阿玛蒂亚·森的经济发展伦理观[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56.
[5]张劲.人类发展指数浅析以及启示[J].山东经济,1999(2):7-9.
[6]朱成全.以自由看发展——马克思自由发展观视阀中的人类发展指数扩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7]汪毅霖.人类发展指数测速方法的改进路径与方向——基于HDR2010和中国经验的分析[J].西部论坛,1999(4):35-45.
[8]田辉,孙剑平,朱英明.东部六省市可持续发展状况——基于人类发展指数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16):74-76.
[9]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in 2002:green development,the way of necessary choice[M].Beijing:China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ress,2002.
[10]原梦,童绍玉.基于人类发展指数的楚雄州社会发展状态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03.
[11]张美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发展的区域软实力研究[J].山西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56.
[12]安树伟.行政区边缘经济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13]新华网.走进金三角[EB/OL]http://www.sx.xinhuanet.com/dfzx/zfwz/2010-03/27/19361436.htm.
[14]张美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发展的区域后发优势分析[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5-50.
[15]饶会林.现代城市经济学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16]李立男,赵润泽.大连市人类发展指数的测量与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09(2):122.
[17]郑仕杰.区域软实力与东莞经济转型初探.特区经济,2010(11):39-40.
[18]梁辉.从人类发展指数看湖北省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湖北社会科学,2013(12):69.
[19]彭福亮.基于人类发展指数的云南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65.
(责任编辑 卞建宁)
Research of Sanmenxia Cit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ZHANG Mei-y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western University,Xi an 710127,China)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Sanmenxia city in HeNan province,choosing three typical years of 1990,2000 and 2010 and analysising the changes and reasons of sanmenxia's human development index,th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sanmenxia's human development are as follows:striving for policy support,giving play to regional advantages to develop the economy,increasing investment of medical care and edu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regional human capital,establishing the plan as a whole idea,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etc,enhancing the level of regional human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uman development index;Life expectancy index;Education index;Per capita GDP index
F127.61
A
1671-9123(2015)01-0036-06
2014-11-07
国家社科基金(14BJL009);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4-GH-389);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4-3200)
张美云(1982-),女,河南商丘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