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静 余 宏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六安237005)
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刘晓静 余 宏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安徽六安237005)
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行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冠脉痉挛、心率失常、术后血栓及低血压发生率。结果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见性护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4例),显著低于对照组43.18%(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实施积极的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冠心病;介入术;预见性护理;并发症;效果观察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式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该术式可以解决由于该病引起的心脏血供不足造成的心肌梗死等症状,恢复心肌血液供应,挽救心肌和缩小梗死面积[1],不但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而且疗效肯定[2]。但是该术式引起的术后并发症较多,不但引起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的增加,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本研究通过对44例行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并将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同期仅仅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效果满意,现做如下报告。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 12月行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88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6例,年龄57~76岁,平均年龄(64.7± 7.2)岁,急性心梗26例,陈旧性心梗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冠脉综合征18例,合并高血压46例,高脂血26例,糖尿病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4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5.2±6.8)岁;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57~75岁,平均年龄(64.12±6.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前宣教、术后沙袋加压并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生理特征,嘱患者多进食易于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可能发生的术后血栓、低血压、心率失常及冠脉痉挛等各种并发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积极干预(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术后以和蔼的态度安慰患者,告诉患者手术成功,使患者安心,打消其忧虑和担心,嘱其多休息,并详细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讲述术后配合治疗的注意事项、方法、必要性及意义,并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的信心,让患者在了解手术相关知识的前提下更好的配合术后康复治疗。(2)冠脉痉挛:冠心病患者均有发生冠脉痉挛的可能,尤其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治疗中更为明显。护理人员术中仔细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并耐心与患者交谈,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避免发生冠脉痉挛。术后尽量用语言安慰患者,打消其担忧,(3)心律失常:为避免患者紧张,拔管时对患者进行安慰,准备好急救药品,嘱其将膀胱排空,不宜过饱也不能空腹;拔管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局麻,液体速度依据患者心功能和临床症状调整,拔管切口按压不能过重,整个过程密切监测患者的表情、面色、血压及心率等。(4)术后血栓:为避免患者术后血栓,严格进行抗凝治疗,抗凝剂使用剂量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避免发生出血性并发症。对敷料有无渗出要密切观察,尤其是术后3 h,腹股沟一旦出现肿块,应立即监测其范围、硬度、有无波动或杂音出现。伤口采用沙袋加压至少6 h,以免穿刺口出血,并密切观察。术后卧床24 h,穿刺侧肢12~24 h制动,为防止穿刺口出血,大小便及咳嗽时应进行压迫。50%硫酸镁局部湿敷瘀血及血肿处。(5)低血压:术后4 h内易发生低血压[3],临床表现为头晕、胸闷、心悸及心动过缓等,除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外,应备好升压药物,术中密切监测,在扩血管药物应用前补充血容量,术后嘱患者多饮水[4]。(6)合并糖尿病患者:该类患者术后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早搏易转变成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等致命心律失常。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面色,并耐心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情况。按照医嘱规定的时间给予抗生素治疗。查看创口时动作要温柔,嘱患者术肢应尽量平移,避免过度活动及屈曲。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冠脉痉挛、心律失常、术后血栓、低血压发生率。
1.4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4例),显著低于对照组43.18%(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而逐年上升,介入术是冠心病治疗的一种新技术,因其创伤小、效果可靠越来越受到患者的信任,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是,该术式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方式,因此术后并发症多[5],一旦发生并发症,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早预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护理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预见性护理是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概念,是指护理人员运用自己的护理专业知识,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发现其潜在的及已经存在的隐患,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将护理风险尽最大可能消除。郭敏等[6],通过对47例行冠脉介入术后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通过有效的干预,无1例患者发生伤口出血、皮下血肿、迷走神经反射、低血压等并发症。预见性护理是主动的、有计划的,坚持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对术后患者进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护理,达到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本研究也证实,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4例),显著低于对照组43.18%(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王小娟,马华,张萍.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医学,2009,8(23):487-488.
[2]陈晓霞.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4):1899-1900.
[3]张艳霞,郝爱萍,李永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2(5):13-14.
[4]徐春玲,张秀芝.预见性护理措施在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3,19(31):122-123.
[5]郭洪敏.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3):108-109.
[6]郭敏,卓佳,潘福丽.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08,10(6):170-171.
R473.5
B
1004-7115(2015)01-0103-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5.01.042
2014-11-08)
刘晓静(1984—),女,安徽涡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护理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