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内社会保障研究历程与展望
——基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5—2014年)的数据统计

2015-06-05 14:35陈斌陶冶张皓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论文

陈斌 陶冶 张皓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北京 100872;中国人民大学 书报资料中心,北京 100872)

·学术研究动态·

近十年国内社会保障研究历程与展望
——基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5—2014年)的数据统计

陈斌 陶冶 张皓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北京 100872;中国人民大学 书报资料中心,北京 100872)

社会保障作为民生领域的重要议题,近年来备受全社会关注并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5—2014年)全文转载的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近十年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近十年来,国内社会保障的研究对象广泛并突出集中于农民、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发展与政策调整,不断出现新的研究对象。社会保障研究主题全面而广泛,但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入。社会保障研究论文主要刊发于经济学、社会学专业期刊,综合性社科期刊以及高校综合性学报。实证型论文越来越多,描述型论文与规范型论文不断减少,数据资料获取方法以二手资料为主。论文资助基金主要来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项目以及211、985项目。作者所属单位集中并以高等院校为主;合作论文不断增多,独立作者日益减少;校内合作仍是社会保障研究机构合作的主要形式,但跨单位合作也日益频繁;社会保障实操部门、境外学者对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的关注日益提升。

社会保障;研究历程;养老保障;医疗保障

一、引言

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是运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进而实现特定政治目标的制度安排,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保障机制。①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30年》,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在中国,现代社会保障研究是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均受所处时代的主题影响。②徐延辉:《中国社会保障研究:回顾与展望》,《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与新中国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一项制度安排,在60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多次“剧变”。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社会”保障制,期间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90年代为市场经济改革服务,再到摆脱附属角色成为独立制度安排进入全面改革建设时期。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开始进入成熟、定型、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近十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决策频繁见诸于各级政府的文件中。从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实施、2006年《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修订、2007年《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发布、2008年《残疾人权利公约》通过、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实施,到2010年《社会保险法》颁布以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实施,再到2013年中央公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保障改革作出新部署,以及2014年颁布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无一不体现出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重视。社会保障制度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社会的关注与公众的呼声推动政府进行社保制度改革以满足国民诉求。比如,近年来的两会“热点”话题,总逃不开社会保障这一议题;每次社会保障领域的制度改革,也均会引起公众和媒体的极大关注和广泛讨论。

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公众对社会保障关注度的提升,国内社会保障研究者从最初的学习、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到结合中国国情与本土实践深入研究,形成了一些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徐延辉根据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将社会保障研究划分为两个阶段,总结了二十多年来国内社会保障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视角提出了相关建议①徐延辉:《中国社会保障研究:回顾与展望》,《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4期。;马斌等梳理了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指出了已有研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不足②马斌、汤晓茹:《关于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理论综述》,《人口与经济》2008年第3期。;李放和魏磊总结了国内学界对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路径的思考与探讨,内容涉及农村社会发展的构建模式、步骤、资金来源渠道等③李放、魏磊:《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路径的研究综述》,《人口与经济》2007年第1期。;张红春和卓越选取2001至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社会保障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共词分析法总结了这一时段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热点并预测了未来的研究趋势④张红春、卓越:《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知识图谱与热点主题——基于文献计量学共词分析的视角》,《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第4期。;此外,亦有学者总结了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子项目或相关群体的研究现状⑤刘芳:《近年来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述评》,《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成志刚、彭典:《近十年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综述》,《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王晓琴、杨翠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的回顾与评析》,《求索》2011年第9期。黄建伟:《近十年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的现状与研究建议——基于对相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其成果的分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范志轩、陈翔:《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研究述评》,《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潘锦棠:《新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六十年》,《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1期。。从目前国内学者对社会保障研究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是基于少量文献并对个别领域进行文献述评,所能涉及的范围和领域相对狭窄;即使有少量文章是以大样本为基础,但其研究要么历时较短,要么涉及领域有限。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缺陷,本文以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为文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呈现2005—2014年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状况,如社会保障研究对象、研究主题与热点、发表社会保障研究成果的主要刊物、社会保障研究的基金资助情况、论文类型、研究方法以及作者情况等。明晰以上问题,有助于把握近年来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是2005—2014年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的学术论文,共1298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发布的信息资料提供机构,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更是国内权威性的人文社科文献库,凝聚了国内人文社科领域的经典成果和最新进展,能够全面而及时地反映我国人文社科研究的发展水平,其转载量(率)被学界和期刊界普遍视为人文社科领域中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社会保障制度》追踪国内外社会保障研究的理论动态,把握社会保障政策发展趋势,汇集社会保障研究领域的大家,综合反映了社会保障学科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其转载文献具有代表性和广泛的学术影响性。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官网,http://www.zlzx.org/centerIntroduce.action,2015年4月14日。基于此,本文将其选作文献库。

《社会保障制度》历年转载情况如下:2005年156篇,2006年141篇,2007年136篇,2008年120篇,2009年102篇,2010年121篇,2011年105篇,2012年147篇,2013年143篇,2014年127篇。上述历年转载论文数量存在一定起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论文篇幅;二是该刊不同阶段的版面数。2005至2009年,论文转载数量持续下降,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保障制度》版面有限而作者论文篇幅越来越长;2010至2014年,论文数量整体增加,则是该刊扩容(从80页增加至112页)的结果。

(二)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文献计量法以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对各类文献的计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揭示和研究文献情报规律、文献情报科学管理以及学科发展趋势,并为学科制定方针、策略提供重要依据。①罗式胜:《文献计量学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页。该方法在情报科学分析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被引用到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评价体系中,可以提供学科领域组织性、结构性较强的描述数据,弥补定性学术评价在内容上的局限,并且在成本和效率方面均具有优越性。②叶继元:《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探讨》,《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本文将通过定量分析来研究社会保障文献的主要特征,分析内容包括近十年社会保障研究对象、研究主题、文献来源、论文类型、资料及数据获取方法、基金资助情况以及作者情况等。

三、主要统计指标分析

(一)研究对象

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国民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宗旨,并随人的社会化进程而不断发展。③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17页。然而,因个人起点、社会分工、收入水平等因素的不同,个人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各异。因此,关注不同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需求成为学界的重要研究方向。由表1可知,整体而言,学界对各保障对象的研究比较广泛且重点突出。在1298篇文献中,有明确研究对象的论文共230篇,其中关于农民、农民工和残疾人的研究最多;城镇居民、儿童、城镇职工以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亦是重要的被关注群体;此外,因社会发展与政策调整而产生的新群体,如失地农民、“二代”农民工、空巢老人,以及独生子女户父母、失独家庭老人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研究与思考。

表1 《社会保障制度》(2005—2014年)全文转载论文研究主体分布

以上分析表明,近年来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农民、农民工和残疾人这三类群体。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传统社会保障制度排斥了农民群体,故而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相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一直处于滞后状态。④王思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断裂与弥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3期。建设中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残缺不全、保障水平低且区域发展不平衡。⑤姜雅峰、谢冰:《2000—2008年国内农村社会保障研究内容及其文献综述》,《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第2期。伴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张,构建并完善农民及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农民工群体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推行非均衡化的渐进改革的结果,尽管这一群体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与城市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仍相距甚远。⑥杨立雄:《“进城”,还是“回乡”?——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路径选择》,《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2期。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社会公平的现实使然。⑦景天魁:《社会保障:公平社会的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6期。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重视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是衡量社会公平与文明进步程度的基本指标,也是保障残疾人群体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有效路径。⑧郑功成:《残疾人社会保障:现状及发展思路》,《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宜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亦成为了近年来学界关注的重点。

(二)研究主题

关键词的分布频次与特征,能够显示该学科的总体内容特征、研究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发展方向、学术研究的重点与热点。⑨王涓:《2000—2007年国际情报学研究重点分析》,《情报杂志》2009年第3期。运用词频统计软件对关键词进行统计,发现1298篇文献中共有4667个关键词。通过合并同义关键词(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新农合”合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低保”和“最低生活保障”合为“最低生活保障”),并以出现次数最多的词为代表,所得频数实为同义关键词加总。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主体并包括各种补充保障在内的完整体系。(10)郑功成:《社会保障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第159页。整体而言,各关键词出现频次差异较大,但基本涵盖了社会保障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见表2)。首先,“社会保障”(174篇)作为识别社会保障学科的主题词,出现次数最为频繁。其次,社会保险(494篇)相较于社会救助(147篇)、社会福利(137篇)更受学界关注。第三,就社会保险而言,养老保险(98篇)与医疗保险(57篇)因覆盖范围的广泛性而比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更受学界青睐;社会救助体系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2篇)受学界的关注度最高;在社会福利方面,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服务(16篇)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在补充保障领域,慈善事业(9篇)与年金制度(7篇)最受学界关注。就具体研究内容而言,学者的关注点主要围绕热点主题,分析现行社会保障政策及其运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具体表现为:社会保障制度评估;相关子系统的改革、完善;特定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同社保模式的比较分析;制度本身的财务可持续等。现有研究中有关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在1298篇文献中,有203篇的主题、关键词等涉及农村社会保障的相关内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农民工、农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等关键词屡屡出现,足以说明学界对农村社会保障的研究热情。有学者提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①张晶、任保有:《浅谈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改革与开放》2010年第10期。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学者们普遍认为应遵循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且严重不平衡的现实国情,并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有序推进。②李放、魏磊:《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路径的研究综述》,《人口与经济》2007年第1期。此外,公平、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等关键词亦构成了这一时期学界研究该领域的社会背景。

关注境外社会保障的最新动态、借鉴他国社保制度的经验与教训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路径。在1298篇文献中,有175篇关注境外社会保障。由表3可见,在全部样本中,国内学者对境外社会保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及东亚的日本、韩国,其中介绍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文章最多(28篇),其次是日本(22篇),然后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创始国德国(19篇),三者合计占样本量的40%;英国、韩国、欧盟等亦是国内学者关注的重要国家和地区。就其研究内容而言,研究者们主要侧重于个别国家及其现实政策的选择,以及部分国家当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模式与经验介绍等领域,缺乏对其社会保障制度演进历程的研究。③丁建定:《当前社会保障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社会保障》2002年第12期。

表3 《社会保障制度》(2005—2014年)全文转载论文境外研究分布情况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差异、资源禀赋不同等因素影响,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之间以及各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各地社会保障实践差异也较大。从《社会保障制度年度索引》可见④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官网,http://ipub.zlzx.org/bk.html#anchorList,2015年4月14日。,广大学者对各地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情况研究很多,但主要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情况分析较少。因《社会保障制度》属于辐射全国的期刊,除非特别具有代表性,一般不会对地方社会保障主题的论文进行转载。在1298个样本中,仅有77篇文献的标题或关键词明确了地区概念;而在这些文献中,研究东部地区的占45篇,比例高达60%(见表4)。

表4 《社会保障制度》(2005—2014年)全文转载论文国内地区研究分布

通过对2005—2014年每两年关键词进行合并,并选取排名靠前的15个关键词组成序列,发现近年来社会保障研究的主题和热点呈现以下特征(见表5):第一,社会保障研究的热点领域在稳定发展中又有新趋势。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关键词是贯穿始终的高频词汇,说明这些领域一直是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已基本形成一些较为稳定的研究热点;与此同时,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词汇退出(如个人账户、流浪儿童),又有新的关键词加入(如社会公平、城乡统筹、人口老龄化、大病保险、家庭养老),可见国内社会保障研究开始向纵深领域发展。第二,社会保障作为应用性学科,其研究领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2005年,国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成为这一时期以后社会保障学者关注的热点;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实施,随后围绕这一制度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此外,人口老龄化作为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围绕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如何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以维系这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亦是学界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研究重点。

表5 《社会保障制度》(2005—2014年)全文转载论文高频关键词分年段统计

(三)论文类型

论文类型可划分为规范型、描述型、文献型、概念型、实证型、定性经验型六大类。①规范型,即表明立场或是政策性的文章;描述型,即以案例或数据描述现象,而不涉及实证分析;文献型,即对文献的回顾、总结、评论、延伸;概念型,即试图论述变量或概念之间的关系,但并不加以实证分析;实证型,即以定量分析验证理论性假设;定性经验型,即以案例、访谈等形式获得的定性数据构筑变量或概念之间的关系。参见许德音、周长辉:《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管理世界》2004年第5期。根据以上划分标准,全部样本类型及频率如下:规范型研究最多(34.75%),实证型排名第二(19.34%),其后依次是描述型(18.03%)、概念型(15.10%)、定性经验型(10.48%)和文献型(2.31%)。规范型研究占比最大,说明在社会保障研究领域,规范性的政策研究依然占有很大比重,这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定型的建设阶段有关,不同学者从自己的学科背景与观点出发积极建言献策。其他论文类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保障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特征。

整体而言,2005—2014年社会保障研究论文类型呈现如下变化趋势(见图1):第一,实证型论文与定性经验型论文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2014年均有所下降;第二,规范型论文与描述型论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第三,概念型论文与文献型论文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总体相对稳定。

(四)论文资料获取方法

本文将论文资料获取方法划分为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现场访谈、电话访谈)、案例研究法、二手资料法等四种。由表6可见,社会保障研究的资料获取方法以二手资料为主,共涉及1026篇论文;其次是案例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的分别为70篇和7篇;还有23篇论文未使用任何实证资料。

由上述分析可知,社会保障研究过于依赖二手资料,实证分析所用数据也大多来源于国家相关部门及科研机构,实地调研较少。由于社会保障涉及到公众意识、公民权利及需求等问题,对其研究需采取社会调查(民意调查)的技术手段来反映政策效果与民众的满意度,①徐延辉:《中国社会保障研究:回顾与展望》,《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4期。目前的研究在研究资料获取方面有待改进。

图1 《社会保障制度》(2005—2014年)全文转载论文类型历年变化情况

表6 《社会保障制度》(2005—2014年)全文转载论文资料获取方法统计

(五)文献来源

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的学科分类标准,对本文全部样本进行分类统计(见表7)。社会保障研究的学科领域相当广泛。在全部样本中,有300篇论文发表在经济学期刊上,占比为23.1%;有232篇论文发表在综合性社科期刊上,占比为17.9%;高校综合性学报共发表187篇,占比为14.4%;178篇刊发在社会学与人口学期刊上,占比13.7%;政治学类和管理学类期刊分别刊发了66篇和47篇,所占比重分别为5.1%和3.6%;此外,亦有部分论文发表在统计学、历史学、法学以及哲学类期刊。其他258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社会保障》《中国劳动》等政策类期刊上,亦符合社会保障属于应用型学科的性质。

表7 《社会保障制度》(2005—2014年)全文转载论文出处

表8进一步列出了2005—2014年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0篇以上社会保障研究论文的刊物,这亦体现了社会保障研究涉及学科领域广的特征。其中,社会保障专业刊物包括《社会保障研究(北京)》《中国社会保障》两种,社会、人口类期刊涉及《中国人口科学》《人口与经济》《人口学刊》3种;经济学期刊包括《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保险研究》《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等7种;管理学期刊有《中国软科学》和《管理世界》两种;综合性社科期刊包括《山东社会科学》《学海》《浙江社会科学》等6种;高校综合性学报也有两份上榜,即《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表8 《社会保障制度》(2005—2014年)全文转载论文期刊排名

由此可见,国内社会保障研究文献刊载期刊广泛,其中社会保障专业类、经济学、社会学以及综合性社科期刊和高校综合性学报相较而言更受学者青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界对社会保障学科属性的争议。一方面,教育部将社会保障学纳入管理学门类,二级学科归属于公共管理学范畴,但应用公共管理的概念工具和理论支撑研究这一议题并不充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障属于一门新兴学科,迄今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研究范式,作为社会保障思想渊源的福利哲学以及与此相近的社会政策学科在中国起步较晚,使得社会保障研究不得不依托于相关学科的支持。①徐延辉:《中国社会保障研究:回顾与展望》,《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4期。

(六)基金资助

(七)作者情况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学科的发展,一方面是国民诉求与政府重视的结果,另一方面得益于学者的热情呼吁与理性建言。分析表明,《社会保障制度》(2005—2014年)的作者呈以下特点:

第一,作者单位呈现集中化并以高等院校为主的特征。通过对隶属于同一单位不同部门或院所的第一作者进行合并统计,最终显示共涉及429个单位(见表9)。显然,高等院校是我国社会保障研究的主要阵地。从论文数量来看,排名前10的单位,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其他均为综合性大学;排名前20的单位,有18个为高等院校。从作者所属单位来看,来自高校的论文作者约占被全文转载作者总数的87%,来自高校的论文也占转载论文总数的70%以上,转载量排名前20的高校转载数超过转载总数的一半。

表9 《社会保障制度》(2005—2014年)全文转载论文作者单位及论文数

第二,独立作者论文数量略大于合作论文,但独著论文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005—2014年《社会保障制度》全文转载论文中,独立作者发表的论文共有695篇,占论文总数的53.5%,略大于合作论文的数量。然而,全部样本中,独立完成的论文数量不断下降,2005年,独著论文数量为96篇,但到2014年只有57篇,且前几年也基本维持在50余篇。与此同时,合作完成的论文数量增长趋势明显,并从2011年开始超过独立作者的论文数量。由此表明,相互协作已日益成为社会保障研究的主要趋势。

第三,校内合作仍是社会保障研究机构合作的主要形式,跨单位合作也日益频繁(见图3)。首先,除2013年之外,历年合作论文中,校内合作的论文数量均高于校外合作论文数;其次,校内合作与校外合作的论文数经历了大体相似的变化趋势,均是先升后降,然后逐步上升的趋势,这亦说明合作日益成为社会保障研究者们的选择。

图3 《社会保障制度》(2005—2014年)全文转载论文的合作形式及趋势

第四,社会保障实操部门、境外学者对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的关注日益提升。在第一作者中,有17位来自中国各地区社会保障的主管和经办部门,有27位来自海外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有8位来自中国的港澳台地区。

四、基本结论

本文以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5— 2014年)全文转载的论文为对象,运用文献计量方法,总结分析了近十年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对象、主题、论文类型与资料获取方法、文献来源、基金资助情况以及作者情况,基本结论如下:

第一,近十年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对象广泛并突出集中于农民、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发展与政策调整而出现新的研究对象。公平是社会保障的本质要求,根据公平原则,社会保障制度在设计中,必须公平地对待每个国民并确保其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①郑功成:《社会保障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第159页。学界对于农民及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关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先后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然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巨大差异且严重的失衡状态,既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改革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必然。②杨翠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差异及统筹改革思路》,《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学界对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研究的热情也是中央政府对农民工问题重视的结果,如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随着全社会对社会弱势群体及社会公平问题的关注,如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以消除对残疾人的排斥也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此外,新生代农民工、失地农民等群体本身也是社会的热点话题,学界的研究也是回应社会关切的一种途径。

第二,社会保障研究主题全面而广泛,但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入。作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核心的社会保险较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更受学界关注。在社会保险体系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研究最多,关注度最高;社会救助制度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社会福利领域,养老服务需求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备受关注;慈善事业与年金制度是学界最重视的补充保障措施。与此同时,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一直是社会保障研究的热点之一。借鉴境外社会保障研究的经验教训也是学者长期关注的重要主题。然而,就具体研究内容而言,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国内研究过于偏重现实政策的分析,基础理论与历史经验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拓展;二是在国别研究领域,研究者们主要侧重于个别国家及其现实政策的选择,以及部分国家当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模式与经验介绍等领域,缺乏对其社会保障制度演进历程的研究。因此,尽管政策研究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但加强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研究与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是未来社会保障研究的重要领域;与此同时,重视境外社会保障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规律是学习与借鉴其有益成果的基础。

第三,社会保障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而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就论文类型而言,尽管规范型研究和描述型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比重呈逐年递减趋势;与此同时,实证型研究增长趋势明显,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然而,在资料获取方法上,社会保障研究过分依赖二手文献,实证分析所用数据大多来自国内外相关部门与科研机构,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较少。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过分依赖定量研究而忽视定性分析与案例研究的趋势,容易忽视问题意识,而导致研究的“数据化”“模型化”,进而影响该领域研究水平的全面提升。

第四,从文献来源可以看出,国内刊载社会保障研究论文的期刊类型广泛,但专门发表或以社会保障为主的学术期刊较少。首先,经济学、社会学期刊、综合性社科期刊以及高校综合性学报是发表社会保障研究论文的主要阵地;其次,部分论文也散布于政治学、管理学、统计学、历史学乃至法学、哲学类期刊。然而,除了《社会保障研究》(北京)《中国社会保障》《中国医疗保险》之外,尚无其他期刊专门发表社会保障领域的研究论文。与此同时,进一步分析发现,尽管社会保障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广,但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偏重于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进行研究,政治学、管理学视角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他学科如哲学的研究则更是欠缺。社会保障作为一个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问题,重视从经济学、社会学角度研究相当重要。但是,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的研究往往离不开哲学的思辨,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探讨也离不开管理学的经验,社会保障与政府的关系亦需要政治学的智慧。因此,重视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是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完善的现实要求。

第五,国内社会保障研究日益受到各类基金管理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基金资助数量持续增加。从前文可知,尽管全部样本中只有约40%的论文获得基金资助,但基金资助数量增速较快。在所有基金项目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最多,其次是省部级课题项目,排名第三的是211、985项目;此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也对社会保障研究领域给予了大量资助,对学术研究发挥了一定推动作用。

第六,根据样本文献分析,作者情况呈以下特点:一是作者所属单位集中并以高等院校为主;二是合作论文不断增多,独立作者日益减少;三是校内合作仍是社会保障研究机构合作的主要形式,但跨单位合作也日益频繁;四是社会保障实操部门、境外学者对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的关注日益提升。作者所属单位集中化且以高校为主的趋向,有利于社会保障领域的深入研究,但不利于社会保障研究主题的拓展。国内社会保障研究学者独立发文的情况显著降低,但合作仍以高校或研究机构之间为主,形式比较单一,高校与社会保障实操部门之间的合作较少。从合作论文来看,只有34人来自社会保障实操部门,其中第一作者17人,第二作者15人,第三作者2人。实操部门作为社会保障业务的具体经办、运作者,对于社会保障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敏感度最高,加强学界与实操部门的合作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并提升社会保障研究的理论水平。部分境外学者关注中国社会保障问题,一方面可以壮大社会保障研究队伍,另一方面也为国内学者提供了与国外学者针对同一问题进行比较的平台与空间,有利于拓宽研究视野。

(责任编辑:陆影)

C913.7

A

1003-4145[2015]08-0184-09

是支持知识创新、促进学术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研究的背景和质量。科学研究需要经费的支持,国家、行业、地方、私人设立的科学基金是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②梁立明:《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的发展: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比较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2年第18期。

在全部样本中,共有543篇论文获得不同级别的基金资助,约占论文总数的41.8%。其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最多,共有181篇(占13.9%);其次是获得省部级课题资助的论文,共175篇(占13.4%);排名第三的是211、985项目资助的课题论文,共165篇。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论文有70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论文6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论文19篇。其他基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66篇)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65篇)、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2篇)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7篇)。

尽管只有41.8%的论文获得各级基金项目资助,但每年基金资助数量在持续增加,获得基金资助的论文数占当年转载论文总数的比例也在持续上升(见图2)。与2005年相比,2014年获得基金资助的论文数量是前者的4倍,约占当年论文总数的66%。这一方面反映了国内社会保障研究领域日益受到各类基金的关注与重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水平日益成熟。

图2 《社会保障制度》(2005—2014年)全文转载论文历年基金资助情况

2015-04-18

陈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陶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张皓,本文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管理学学科组执行主编。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论文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捆绑制”的文化研判:基于文化适应论观点的分析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分析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