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名句默写。(9分)
(1)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子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4)将军百战死,。(北朝民歌《木兰诗》)
(5),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6)身无彩凤双飞翼,。(李商隐《无题》)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8)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陷入困境,但只要咬牙坚持一下,就能迎来希望。这正应了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3分)
羊性素喜清洁,愿居于干躁整洁之处,饥餐青草,渴饮清泉,洁身自好,远离污秽。不像某些畜类,终日嬉戏于泥淖之中,饮溺餐矢,藏污纳gòu,顾盼自得,不以为耻。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污秽藏污纳gòu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来并订正:改为
3.在成语家族,有些成语同时具有两个义项,一热一冷,一个常见,一个不常见。请仿照例子,写出下列成语的冷义项。(选做其中一个)(2分)
示例:左右逢源
热义项:比喻办事圆滑。
冷义项: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迅速。
(1)指手画脚
热义项: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冷义项:
(2)不求甚解
热义项:指学习、研究不深入。
冷义项:
4.下面语段有两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交通运输部表示,针对近期一些打车软件提供的“专车”服务,这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各类“专车”软件公司应当遵循运输市场,承担应尽责任,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让使用“专车”服务的乘客更加安心、放心地出行。
修改意见:
5.热词点击。(2分)
2014年下半年以来,“新常态”一词在中国走红,与“新常态”相关的文章数不胜数,比如《房价回归新常态》《跨国公司与中国新常态》《我国反垄断执法进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与A股新格局》。
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新常态”这个词的?
6.名著阅读。(4分)
(1)《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三部传记。
(2)《水浒传》中有众多女性形象,被作者歌颂的女性有,被作者揭露批判的女性有。(每空各填写一个人名即可)
7.综合实践。(6分)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的出炉,我国长期存在的养老“双轨制”正式被废除,今后我国将建立起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平等”即将实现。请参与下列综合实践活动。
(1)请把下列记者采访内容补充完整。(2分)
记者:
某官员:这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记者:
某官员:这次改革,有利于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机关事业单位深化改革;有利于逐步化解“待遇差”的矛盾;有利于全面体现工作人员的劳动贡献。
(2)某社区想推出一期板报,宣传正在进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人员准备以下面这幅漫画作为配图。请你对这幅漫画作简要品析。(2分)
(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发布后,许多人对改革后的待遇问题非常关注,某电视台将邀请相关专家,在周五晚8点的“社会热点聚焦”栏目进行详细解读,并开通互动热线。请你帮这家电视台拟写一则节目预告。(2分)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5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黑云压城城欲摧”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说说你从“压”字中读到了什么。(2分)
9.诗歌尾联中的“玉龙”是指什么?你从这一联中读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情感?(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1分)
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①。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②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③,自臂④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霁(jì)威:息怒。霁,收敛。②严装:装备整齐。③鹞:猛禽。④臂:手臂,这里为动词,意思是用手臂架着。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或逢上怒甚()尝谒告上冢()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2)征奏事固久不已。
12.这篇文章写了哪两件李世民害怕魏征的事?(2分)
13.读完本文,你觉得李世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题目。(13分)
一辆邮电蓝的自行车
阎连科
我16岁那年,读了高中。学校在离我家八九里外的一座山下、一条河边。我每天一早在天色蒙蒙亮中起床出村,急急地沿着一条沙土马路,朝学校奔去,午时在学校吃饭,天黑之前再赶回家里。
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辛苦的不是读书本身,而是徒步早出晚归。中午为了节俭,我不在学校食堂买饭,而在校外的围墙下面、庄稼地边,用三块砖头,架起锅灶烧饭煮汤。
每每看到有骑自行车的同学从身边过去,看到他们可以骑车上学、下学,可以骑车回家吃饭,我就像一个农民站在干旱的田头眼巴巴地望着大山那边的落雨。
我对一辆自行车的渴望,犹如饥鸟对于落粒的寻找,犹如饿兽在荒野中沿着牛蹄羊痕漫行。可我知道,自行车对于那时乡村绝大多数的农户是多么奢侈,尤其对于我家——连一棵未成材料的小树都要砍掉卖了买药的常年有着病人的家庭,想买自行车无异于想让枯树结果。
我到山上挖地丁之类的中药材去卖,我开始不断向父母要上几毛钱说学校要干某事用,我到附近的县水泥厂捡人家扔掉不用的旧水泥袋,捆起来送到镇上的废品收购站去卖……我用三个多月的课余时间存下了32元钱。
我决定到县城买一辆旧自行车,在一个星期天以无尽的好话和保证为抵押,借了同学一辆自行车,迎着朝阳朝县城赶去。
为了能够把买回的车子从县城弄回来,我又请了一位同学坐在借来的自行车的后座上。可就在我们一路上计划着买一辆什么样的旧车时,我们和迎面开来的一辆拖拉机撞在了一起。
我的手破了,白骨露在外面。同学的腿上血流不止。
最重要的是,我借的自行车的后轮圈被撞得叠在了一块儿,断了的车条像割过的麦茬儿。我和同学把自行车扛到镇上修理,一共花去了28元钱。当手里的32元钱还剩下4元时,我再也不去想拥有一辆自行车的事情了。
在一个黄昏,我回到家里,忽然发现院落里停了一辆半旧的邮电蓝自行车,说是县邮电局有一批自行车退役,降价处理,哥哥就给我买了一辆,60元钱。
我知道哥哥那时作为邮电局的职工,每月只有21元6角的工资,骑车往几十里外的山区送报时,几乎每天只吃两顿饭。
可我还是为有了一辆自行车欣喜若狂。这辆邮电蓝的自行车,实在是伴随着我走过了生命中印痕最深的一段行程,我不仅骑着它有些得意地读了一年半的高中,而且高中肄业以后,我每天骑着它到10里外的水坝子上当了两年小工,甚至,我还骑着它到100多里外的洛阳干活挣钱,以帮助家庭度过岁月中最为困难的一段漫长的光阴。
最重要的似乎还不是这些,而是它满足了我少年的虚荣,使我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感到一切艰辛都会在我的自行车轮下被我碾过去;感到世界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敢于抬起脚来,也就没有过不去的河。
直到20周岁我当兵离家以后,因为家里总有病人,急需用钱时又把这车以60元的价格卖给了别人。
如今,每年回家走在镇街上,我都忍不住要四处寻找张望。
(选自《读者》2015年第2期,有删节)
1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者围绕这一线索写了哪些事?(3分)
15.品析下面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2分)
我对一辆自行车的渴望,犹如饥鸟对于落粒的寻找,犹如饿兽在荒野中沿着牛蹄羊痕漫行。
16.阅读文中画线句子,作者写“哥哥”的工作和收入情况,目的是什么?(2分)
17.为什么20多年过去了,“我”仍对那辆邮电蓝的自行车难以忘怀?(3分)
18.本文采用了顺叙的方式,请在文章开头补上一个简洁的段落,使得文章的记叙顺序变为倒叙,同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3分)
(二)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题目。(13分)
你的偶像是谁?
陈鲁民
①央视调查节目推出一个话题:你的偶像是谁?并采访了一批名家,汇集了他们的心声,颇能给人启迪。
②过去我们总以为崇拜偶像是年轻人的事,与中老年无关,其实不然。既然偶像是崇拜的对象,那么在任何一个年龄段都会有自己崇拜的人,只不过不同年龄偶像的类型不大相同罢。
③孩提时代,崇拜有权威的人。孩子们的偶像多是幼儿园的老师,街上的警察,邻居打架厉害的大哥,还有自己的父母。童话大王郑渊洁说,“父母在我心中的偶像地位无人能及”。影视明星林永健也表示,“父亲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是我的偶像”。
④青少年时,仰慕英雄豪杰、文艺明星。演员郭凯敏崇拜董存瑞,“他的英雄形象给我勇气”;歌手陈楚生谈到心中偶像,“因beyond我才有了当歌手的梦”;作家蒋方舟的偶像是阿尔贝·加缪,“他是名副其实的文学天才”。
⑤人到中年,容易崇拜那些事业成功者,如著名作家、国学大师、强人领袖、工商巨擘等。学者纪连海的偶像是童第周,“他的不服输精神让我受益终生”;因《百家讲坛》成名的王立群说他的成功离不开偶像王宽行教授;著名作曲家印青谈到偶像毛泽东时说,“看他的战例会特别激动”。
⑥即便进入老境,白发苍苍,心中依然会有偶像。年过花甲的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谈到自己的偶像,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年逾古稀的剧作家陆天明谈到偶像时说,“俄国十二月革命党人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当然,有的人的偶像会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有的人则会一辈子崇拜一个偶像。
⑦可能也有人会说:我没有偶像。这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活得糊里糊涂,根本没有生活目标,没有效法榜样,走到哪儿算哪儿,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二是自己确实了不得,功成名就,没必要再去崇拜别的偶像。
⑧人为什么要有偶像?因为偶像都是阳光的,充满正能量的,事业成功的,具有人格魅力的。因而,偶像是人生奋斗的路标,会引导我们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偶像是事业成功的灯塔,会昭示我们如何卧薪尝胆,自强不息,踏上成功的彼岸。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偶像是他的老师、著名火箭专家冯·卡门,钱学森又是成千上万科技工作者的偶像。文化界也是如此,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作家莫言的偶像,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是马尔克斯的偶像,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是尼采的偶像。
⑨历史就是这样,“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部人类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许多偶像级人物在争奇斗艳,并引领着民众不断前行,创造新财富,开辟新境界。面对偶像,人们往往持两种态度:一种是匍匐在偶像脚下,永远仰视,无限崇拜,不敢平视;一种是先仰视,继而平视,最后可能是超越后的俯视。譬如钱学森就超越了偶像冯·卡门,马尔克斯就超越了偶像尼采,尼采则超越了偶像叔本华,而莫言正在超越偶像马尔克斯。人类历史就是这样,那些敢想敢干的有为之士,大胆站在偶像的肩膀上,崇拜、模仿、借鉴、创新,一代超越一代,不断创造新的奇迹,又不断推出新的偶像,这样,才有了历史百花园的姹紫嫣红、满园春色。
⑩我们需要偶像,但不是为了造神,而是用来效仿,也是用来超越的。
(节选自《福建日报》2014年9月28日)
19.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分)
20.文章第③~⑦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几段与第②段之间是什么关系?(3分)
21.阅读全文,说说偶像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作用。(2分)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删掉?为什么?(3分)
面对偶像,人们往往持两种态度:一种是匍匐在偶像脚下,永远仰视,无限崇拜,不敢平视;一种是先仰视,继而平视,最后可能是超越后的俯视。
23.中学阶段正值多梦的季节,许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偶像,某中学生因迷恋韩剧中的明星,居然想到韩国去整容,好让自己也拥有一张与偶像差不多的脸。请你对这种现象进行点评。(3分)
四、写作(50分)
24.请以“有才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仿作,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字数在600字以上。
(拟题人:吴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