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新星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云南昆明 650032
传染病是一类具有传染性的疾病,部分疾病致死率、传染性极强、治愈率低甚至不可治愈,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感染科是医院收治各类传染病的诊疗科室,主要收治各类病毒性肝炎、梅毒等症。收治患者多携带病原体,具有高度传染性,在护理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风险管理难度大、任务重,感染科是医院风险管理重点关注科室[1]。该院自2014年1月,开始落实新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2013年1—12月,医院感染科共收治患者744例,其中男 429 例、女 315 例,年龄 7~83 岁、平均(44.3±8.2)岁。2014年1—12月,收治患者719例,其中男410例、女 309 例,年龄 8~85 岁、平均(44.6±7.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谱分布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013—2014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表2 2013—2014年医疗服务质量相关指标对比
1.2.1 旧有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①护士长责任领导制度:护士长负责护理部与病房管理协调工作,上传下达,负责管理护士开展责任护理,督导落实常规病房管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专业护理活动。②护理质量管理:据医院护理部护理质量管理内容,结合感染科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体系,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1.2.2 改进工作 (1)重新确立护士长职责:围绕护士长建立护理小团队,确立护士长协调、监督、领导职能,护士长需担负起责任感、职业素质培养职能,增加1名助手专门负责培养、1名助手负责协助做好护理质量监督。
(2)围绕患者识别风险要素,并进行针对性预防干预:①患者出入院时,与其进行深入交谈,据患者传染病病情、文化水平、家属陪护情况,识别高危风险人群,皮肤损伤者、肥胖易出汗者、个人卫生习惯不佳者、对疾病缺乏足够认识者、配合意识不佳者、低文化水平、活动不便与基础状况较差者是高危人群[2];②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陪护者务必了解传染病有关基础知识,基本的预防交叉感染措施,饮食、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事项;③对于有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状况者,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提高患者依从性,避免患者有抗拒行为[3]。
(3)强化隔离与消毒管理:①对陪护人员家属加强管理,控制探视者探视频率,划定探视区域,对转角、人员相对密集区域,落实防护隔离;②计件计算病房产生的废料,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消毒隔离,检出尖锐物品,避免误伤,严格分类管理;③提高手卫生管理水平。
(4)定期组织防护用具质量检验、防具使用培训:对于新入职、新入院患者与家属,在培训室由资深护士进行专门指导、培训,使其掌握无菌手套、隔离服、护目镜、面罩等防护的应用方法;对于罹患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等A类传染病患者,应做好病房内隔离用具、日用品消毒与定期质检。
(5)提高危险品管理水平:①定期清点毒剂、化学药品,对于高刺激性、易挥发药品专门存放,定期对存放场所进行消毒、清洁;②做好入职培训,确保每一位护士都正确的掌握消毒剂使用、配制方法,并在消毒熏蒸前做好充分的防护准备;③建立危险品危害事件应急方案,在危险区域处张贴警示标识;④对护士开展定期体检,若见异常,及时调整岗位,并做好追踪观察。
(6)做好人文关怀:感染科传染病患者因隔离、躯体不适、社会支持不足、不可预测的预后等原因,常伴有抑郁、焦虑,同时传染科护士应面临较大的被感染风险,常有沉重的心理负担,感染科建立心理室专门负责对医护人员、患者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
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如意外伤害、护患纠纷、护理差错等,职业伤害发生例次,交叉感染发生例次,住院时间延长例次,并发症例次。2013、2014年患者满意率。
数据资料以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数例(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014年患者不依从性行为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率低于2013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014年职业伤害例低于2013年,住院时间延长率、并发率低于2013年、患者满意率高于2013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感染科是医院风险管理重点关注科室,交叉感染风险、职业伤害风险极高,只要一个环节出现疏忽便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主要风险体现在:①生物学风险,传染病患者成为病原体传播媒介,交叉感染途径较多,主要包括血液传播、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等,有报道称护士已成为HIV主要感染人群,这与护士长期接触可能携带HIV病毒的患者、废料有关。②理化危害,传染科消毒剂、有毒化学物质较多,部分药剂具有细胞毒性损害,护士与患者不可避免地与危险品频繁接触,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严重损害人体健康,此外许多玻璃制品也易破碎刺伤患者或护士[4]。③患者、患者及其家属不良心理,消极、负面情绪直接影响患者依从性、自护能力,患者在隔离期间,自护活动较多,若情绪不佳,易出现躯体不适,影响治疗进程;许多护士长时间接触传染病患者,难免有较大的心理压力,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易造成护理差错,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不够也是感染科护士、患者心理压力主要来源。④护士综合护理技术、防护意识与能力不足,患者配合能力、自护能力、风险意识不足,这些都可能埋下安全隐患。⑤管理不科学,排班不人性化,工作强度大,质控落实不到位,无系统的健康教育路径等[5]。
为此,该院风险管理改进策略主要包括重新确立护士长职责、围绕患者识别风险要素并给予针对性预防干预、强化隔离与消毒措施管理、定期组织防护用具质检与使用培训、提高危险品管理水平、做好人文关怀,关注危险品、危险自然人、危险要素,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此外,需注意的是,因感染科患者多为已确诊或怀疑为感染性疾病患者,多数患者仍有一定的自主行为能力,只是处于相对隔离状态,仍有一定的生活能力,部分基础护理工作仍有需要依靠自身承担。但患者因处于陌生的环境、行为受限制,又因获知罹患传染性疾病,可能有较强的心理波动,影响护理依从性,同时因缺乏对疾病的了解,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与能力严重不足,需做好健康教育。医院结合自身经验,制定了系统性的健康教育策略,安全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重点在于确定安全管理的目标、对象与方法,过去传统的口头教育质量较差,改进后的风险管理注重强化安全教育,旨在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安全教育的时效性,培养患者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极大地减轻护士工作量,控制来自于患者的风险。感染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关注细节,注重提高管理水平,风险管理通过确立规范相关制度,指引护士做好风险因素管理工作,提供技术路径支持,通过制定落实奖惩制度督促护士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发挥护士主观能动性,最终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通过落实以上措施,结果显示,新的风险管理制度有效地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无小事,特别是医院感染科,是开展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卫生工作的特殊场所,可能存在潜在的恶性传染病,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出现率不断上升,医院感染控制情况不容乐观。做好风险管理不仅仅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对自身、社会的负责,应时刻严格要求,努力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1]杨斐,杨小燕.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7):1111-1112.
[2]周逸.基层医院传染科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92-193.
[3]邬梅珍,杨敏,康明芬,等.某医院传染科老年肺结核患者孤独感的原因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28(9):567-568.
[4]徐丽芬.风险管理在感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2):1358-1359.
[5]徐红艳.数据量化管理在感染科护理质控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