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梅
黑龙江省青冈县中医院麻醉科,黑龙江 青冈 151600
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在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43例中的应用
郭东梅
黑龙江省青冈县中医院麻醉科,黑龙江 青冈 151600
目的:观察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在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治疗组采用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溃疡愈合程度和愈合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恢复良好,溃疡愈合时间和愈合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治疗中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效果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主要是指机体在遭受严重损伤或疾病等应激状态下表现出来的溃疡病变或者急性消化道糜烂等。通常脑部病变、颅脑手术以及颅脑损伤等都会导致应激性溃疡,其较高的穿孔性和危险性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常规麻醉和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方式的疗效差异进行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诊断标准[2],且经CT确诊排除:①心、肝、肾疾病或严重衰竭者;②身体条件难以接受麻醉的患者;③原发性脑部疾病患者;④伴有严重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46例,女40例,患者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7.5±7.5)岁,颅脑外伤发病时间1~14h,平均发病时间(4.6±0.5)h;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式,即给予患者静脉注射麻醉药物,直至患者全身麻醉为止。药物治疗方法:给予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55786,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初始剂量为80mg/次,后将剂量调整为40mg/次,1次/d;西咪替丁(国药准字H34020574,上海华源安徽仁济制药有限公司)800mg/次行静脉滴注,1次/d。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给予补液输血,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给药5d以上。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选择T8~T9或T9~T10胸椎棘突间隙,无菌消毒后,进行硬脊膜外腔穿刺,麻醉管放置深度应该控制在3~5cm左右,待牢固固定后,首次注射布比卡因 (浓度为0.25%)(国药准字H37022566,济南永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5mg,之后间隔5h追加4ml,给药时间持续5d以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中心静脉压等。根据胃镜观察到的溃疡缩小面积计算溃疡愈合度,缩小面积越大,表示愈合程度越好。
1.4 疗效判定 参照有关文献[3]拟定。显效:用药后2d内患者停止呕血,排便性状和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未见患者出现任何异常情况,顺利完成治疗过程;有效:用药3d后患者停止呕血,大便比较干燥,柏油样便明显减少,生命体征逐渐恢复稳定。患者偶然出现轻微异常症状,治疗过程未受明显影响;无效:用药3d后呕血情况未见改善,排便依然呈柏油样,生命体征很不稳定,治疗过程难以顺利进行。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 (%)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无效10例(23.3%),有效17例(39.5%),显效16例(37.2%),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无效1例(2.3%),有效19例(44.2%),显效23例(53.5%),总有效率为9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例 (%)]
2.2 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程度及时间 对照组溃疡愈合面积平均为(58.7±16.1)mm2,溃疡愈合时间为(11.3 ±2.5)d;治疗组溃疡面积平均为(82.4±15.2)mm2,溃疡愈合时间为(6.7±3.5)d,两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程度及时间 (x±s)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出现1例出血,经对症治疗和紧急处理后好转,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两组均无患者死亡,且全部康复出院。
2.4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生命体征情况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呼吸频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可良好控制阻滞平面,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不会造成严重影响,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生命体征 (x±s)
颅脑外伤后,患者机体内部的胃肠运动、血流以及胃肠激素、黏膜分泌等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易造成胃肠黏膜损伤的危险因素持续增多,易在颅脑损伤后3~7d内出现应激性溃疡,发病率高达90%以上,出血约占半数以上,死亡率较高。应激性溃疡主要是指机体受损之后,在应激状态下出现的急性消化道糜烂或溃疡,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应激性溃疡若长期没有治愈,会导致患者的胃肠黏膜损伤,滋生的细菌会随之浸入胃肠,危及患者生命。目前,针对颅脑外伤造成的应激性溃疡,临床上一直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以及抑酸止血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在治疗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中发挥了重要功效,受到了临床医师和患者的普遍接受与认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胃肠交感神经系统,促使胃肠黏膜血流灌注得到改善和修复,加快胃肠黏膜恢复速度,同时联合临床常用的抑酸类药物,可显著改善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但是,在麻醉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其他不良反应。针对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患者可给予一定的中医护理措施,以减少其他并发症,减少患者能量消耗,如对患者耳膈穴进行强刺;对天突、人中等穴位进行针灸。以降低颅内血压骤然升高对患者造成的危害。
本次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结果显示,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且治疗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程度和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持续胸段硬脊膜外麻醉对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溃疡愈合速度,缩短治疗时间。
[1]胡细苟,宋毅文,徐升,等.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治疗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的疗效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25(3):90-91.
[2]王舜.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治疗中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的临床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4,40(25):5623-5624.
[3]罗文新,张天益,徐文波,等.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在治疗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2,33(16):2454-2455.
R614.2+7
A
1007-8517(2015)14-0033-01
201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