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料中毒患者血液毒物成分分析

2015-06-05 15:34李嘉琳徐水英孙爱丽赵玉婧孙成文邱泽武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二氯三氯毒物

李嘉琳,徐水英,孙爱丽,赵玉婧,孙成文,邱泽武

稀料中毒患者血液毒物成分分析

李嘉琳,徐水英,孙爱丽,赵玉婧,孙成文,邱泽武

目的:通过检测147例稀料中毒患者的血液,对其毒物成分及含量进行总结。方法:将研究对象按毒物吸收途径不同分为口服组、误服组、呼吸道吸收组、皮肤吸收组。取患者外周血1ml,乙酸乙酯萃取,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结果:在检测到的所有成分中,以三氯丙烷、二氯丙烷、二氯乙烷、二氯丙醇、二氯丙烯、苯、甲苯、二甲苯检出频率较高。四组中,口服组和误服组浓度显著高于呼吸道吸收组和皮肤吸收组。结论:稀料主要分为含苯类和含氯类稀料,其中含氯类稀料毒性较大,病死率较高,在使用含氯类稀料时一定要加强防护,注意通风,尽量减少人体的吸收,预防中毒发生。

稀料;血液;中毒

稀料通常是指一些有挥发性能和油漆成分相溶的有机溶剂,根据油漆种类的不同可分为普通稀料、醇酸稀料、硝基稀料等。除了在油漆中使用,稀料在清洗、黏合剂等行业也有广泛的应用[1-2]。因为有些稀料能散发出芳香性气味,所以也有人将稀料叫“香蕉水”。早期的稀料化学成分多为苯类、醇类、酯类等烃类化合物,人们多关注的是这类化合物因使用不当导致的火灾或爆炸等。现今,随着稀料的广泛应用,稀料成分也越发复杂,作业中防护不当,稀料成分容易通过皮肤、呼吸道等吸收引起人体中毒现象。误服或故意口服稀料自残的患者近年来也时有发生。本文对我科近5年收治的147例稀料中毒患者血液毒物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了分析总结。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5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急慢性稀料中毒患者147例,年龄3~77岁;男103例,女44例。因为患者中毒后入院时间差距较大,所以血液标本留取时间也长短不一,约为中毒后20min~1个月。分析标本除了血液外,有的患者还提供了尿液、胃内容物及可疑稀料等标本。根据毒物吸收途径不同可将中毒患者分为口服组、误服组、呼吸道吸收组、皮肤吸收组。口服组9例,男8例,女1例,年龄22~77岁。口服量20~150ml,均为因情感失控和疾病痛苦等引起的故意口服稀料自残患者。误服组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3~69岁,口服量10~60ml,多为在建筑工地的施工人员。将稀料装到矿泉水、纯净水等饮料瓶中易引起误服,夏天发生率较高。呼吸道吸收组110例,男77例,女33例,年龄18~64岁,以油漆工人和清洗行业人员集体中毒居多,主要原因是作业环境通风不好、防护不当。皮肤吸收组7例,均为健康女性,年龄34~44岁,是一次集体性中毒,均未戴手套用抹布蘸稀料清洗铁皮上油漆,导致稀料成分通过皮肤吸收。

1.2 血液毒物成分检测方法 取外周血1ml,乙酸乙酯萃取,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检测。GC-MS为美国AGILENT公司产品,型号为6890 N-5973 I。配HP-5MS毛细管色谱柱(长度30m,直径0.25mm,膜厚0.25μm)。色谱条件设置为进样口温度250℃,气质接口280℃。起始温度60℃,保持2min,以速率5℃/min逐渐升至250℃,保持10min。氦气作载气,纯度99.999%,载气流速1ml/min。1μl进样,分流比10∶1。质谱条件设置为离子源(EI)电压70 eV,温度230℃,四极杆温度为150℃。

2 结果

2.1 毒物成分定性 检测的147例中毒患者所提供的血液、尿液、胃内容物及稀料等样品中,检测到的成分主要为含氯类有机溶剂、苯系物和其他小分子烃类化合物。含氯类化合物有三氯丙烷22例、二氯丙烷19例、二氯乙烷12例、二氯丙醇11例、二氯丙烯9例、三氯乙烷4例、氯仿3例、二氯乙烯3例、三氯乙烯3例、三氯甲烷2例、二氯甲烷2例、氯苯2例、二氯乙醇1例、二氯丁烯1例、三氯丙烯1例;苯系物有甲苯28例、二甲苯15例、苯10例、三甲苯和四甲苯各2例;其它烃类化合物有甲醇、乙醇、环己烷、庚烷、辛烷、乙酸丁酯等。在检测到的所有成分中,以三氯丙烷、二氯丙烷、二氯乙烷、二氯丙醇、二氯丙烯、苯、甲苯、二甲苯检出频率较高。

2.2 血液毒物含量分析 (1)口服组9例中,5例以三氯丙烷和二氯丙烷为主的中毒,患者血液三氯丙烷和二氯丙烷浓度范围分别为2.1~128.0μg/ml和1.5~97.6μg/ml;4名患者毒物成分为苯类化合物,患者血液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分别在4.4~43.2μg/ml、2.1~89.6μg/ml和1.5~107.6μg/ml。(2)误服组21例中,12例血液中检测到三氯丙烷和二氯丙烷,浓度分别为0.3~38.5μg/ml和0.5~24.1μg/ml。其余9例为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分别为0.4~53.0μg/ml、0.8~ 81.2μg/ml和0.3~39.1μg/ml。(3)呼吸道吸收组110例检测到的主要成分是含氯类有机溶剂和苯系物,患者血液浓度较低,均低于1.5μg/ml。(4)皮肤吸收组7例患者血液检测到的均是三氯丙烷,浓度范围为0.1~0.5μg/ml。

3 讨论

本研究中147例稀料中毒患者血液毒物成分分析发现,稀料成分大致可分两类。一类为苯、甲苯、二甲苯等烷烃类化合物,毒性较低,急性中毒,患者表现为兴奋,随着中毒剂量的增大,患者可转入昏迷,未发现死亡病例。苯系物长期接触,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另一类是以三氯丙烷为代表的含氯类有机溶剂,毒性较强,主要伤害肝脏、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在生活中,使用或防护不当极易导致中毒,甚至造成患者死亡。此类毒物中,尤以三氯丙烷的毒性大,清除半衰期较长。

图1为患者中毒后8 h血液检测到三氯丙烷的总离子流图,RT=5.76,色谱峰为1,2,3-三氯丙烷,血液浓度为9.0μg/ml,患者最终因肝衰竭于中毒后8天死亡。图2为三氯丙烷质谱图。

图1 1,2,3-三氯丙烷GC/MS总离子流图

有关1,2,3-三氯丙烷在人体内代谢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尽管有资料显示1,2,3-三氯丙烷在动物体内排泄较快,摄入体内的毒物24 h可以排泄90%[3],但本研究观察表明1,2,3-三氯丙烷在人体内的消除比较缓慢。4例1,2,3-三氯丙烷中毒患者住院期间血液1,2,3-三氯丙烷浓度的连续监测结果。若同时留取中毒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检测,尿液中1,2,3-三氯丙烷浓度显著低于血液,一般约为血液浓度的1/2~1/4。见表1。

表1 4例中毒患者血液和尿液1,2,3-三氯丙烷浓度(ng/ml)的监测结果

图2 1,2,3-三氯丙烷质谱图

对147例中毒患者血液稀料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口服组9例中,5例为以三氯丙烷和二氯丙烷为主的中毒,患者血液毒物浓度较大。其中,4例最终均因肝衰竭而死亡,1例因口服量少抢救及时,于中毒后28天痊愈出院。本组剩下的4例为苯类化合物中毒,患者送检血液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虽然也较高,但未发生死亡病例,最终均抢救成功,痊愈出院。在误服组21例中,12例血液检测到了三氯丙烷和二氯丙烷,血液浓度低于口服组。5例抢救成功,7例死亡率也低于故意口服组。其余9例为苯系物中毒,未出现死亡病例。呼吸道吸收组患者多为集体中毒,血液浓度较低,基本都是含氯类稀料中毒,表现为恶心欲吐,肝功异常。1例死亡,男,45岁,木工,因不明原因抽搐、昏迷入院。患者主要表现为肝功受损和脑白质病变。入院后第4天静脉血液检测到三氯丙烷,浓度为450 ng/ml,在患者作业所用到的胶中也检测到了同样成分,确诊为急性三氯丙烷中毒,患者长期使用胶粘木板,作业环境通风不好,于住院18天后死亡。皮肤吸收组7例为清洗作业工人,中毒后4 h时行血液毒物检测,三氯丙烷浓度范围为0.1~0.5μg/ml。在使用的稀料中还检测到少量的二氯丙烷和甲苯、二甲苯,患者主要表现消化道系统症状,恶心欲吐,肝功检测丙氨酸基转移酶(ALT)为55~107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60~119U/L,无死亡发生[4-6]。

稀料主要成分是苯、甲苯、二甲苯、丁酯等,毒性不大,对人体造血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近年来,一些含氯类小分子量如三氯丙烷等化学溶剂作为稀料使用非常普遍。这类化合物毒性非常大,主要损害人体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及肝肾等脏器。因为分子量小而有极大的挥发性,工作中极易造成操作者中毒。所以在使用含氯类有机化学溶剂时一定要加强防护,注意通风,尽量减少人体的吸收,预防中毒发生。

[1]张合立,黄明芳.1,2,3-三氯丙烷毒理学[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6,23(3):212-214.

[2]孙道远,张巡淼.亚急性三氯丙烷中毒10例临床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8,21(3):154-156.

[3]Volp RF,Sipes IG,Falcoz C,et al.Disposition of 1,2,3-t richloropropane in the Fischer 344 rat:conventional and physiological pharmacokinetics [J].Toxicology and appl ied pharmacology,1984,75(1):8-17.

[4]杜旭芹,王涤新,郝凤桐,等.急性三氯丙烷中毒9例临床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09,36(3):229-231.

[5]刘 鑫,邱泽武,沈 伟,等.不同接触途径所致急性三氯丙烷中毒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12,47(5):945-948.

[6]王汉斌,熊锡山,孙成文,等.急性三氯丙烷中毒5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9,48(10):867-868.

(收稿:2015-10-27 修回:2015-11-07 编校:齐 彤)

Analysisofblood componentsof diluentpoisoned patients

LI Jia-lin,XU Shui-ying,SUN Ai-li,ZHAO Yu-jing,SUN Cheng-wen,QIU Ze-wu.Poisoning treatment center,PLA 307Hospital,Beijing 100071,China

Objective:By examining 147 casesof diluentpoisoned patients’blood,to summarize its toxicant composition and content.Methods:The research objectwas divided into oral group,accidental ingestion group,respiratory absorption group,skin absorp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oison absorption approach.1m l serum divided from venous blood was extracted w ith ethyl acetat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for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etection.Results:In all the components detected,the detection rate was higher intrichloropropane、dichloropropane、dichloroethane、dichloropropanol、dichloropropene、benzene、toluene、xylene.The concentration of oralgroup and accidental inges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of respiratory absorption group and skin absorption group.Conclusion:The diluentmainly divides into benzene and chlorine-containing.The chlorine-containing diluent has highermortality rate.In the use of chlorine-containing diluent,wemust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pay attention to ventilation,as far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body'sabsorption,to preventpoisoning.

diluent;blood;poisoning

R 595.1

A

2095-3496(2015)04-0221-03

100071 北京,解放军第307医院中毒救治科(李嘉琳,徐水英,孙爱丽,赵玉婧,孙成文,邱泽武)

猜你喜欢
二氯三氯毒物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三氯蔗糖中1,1,2-三氯乙烷含量的研究
金禾实业:具备成本及产业链优势
快跑!有毒物 绝密毒药报告
家禽中毒怎么办
凡是杀菌的护理用品要小心了
毒物——水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血液中的1,2-二氯丙烷
法医毒物鉴定发展及问题分析
回收制备二氯二氨合钯(Ⅱ)前驱体材料的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