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15-06-05 10:04高景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应用

高景

摘 要:积极心理学代表了当前心理学研究的新价值取向,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益被关注的今天,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积极观、幸福观和预防观,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积极心理学升华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更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拓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应用这一理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大学生的积极理念、加强其积极情绪体验、整合有关社会资源,并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进行相应调整。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011-02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积极心理学摒弃了原有传统心理学建立在治疗基础上的心理理论,从源头出发,以正面、积极、乐观为心理导向,研究和发掘个体自身的潜力,通过建立心理免疫力,形成主观幸福感,代表了当前心理学研究的新价值取向。高校应运用积极心理学,将其理论注入日常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通过发展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其健全人格,营造青春向上的认知和情绪,这对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积极心理学的三大心理健康观

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幸福终点站》描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来自东欧最小国家的男人维克多,去美国帮父亲实现一个未了的夙愿。从飞机起飞到在肯尼迪机场落地的这一段时间,他的国家发生政变,维克多因此突然成为了没有国籍的人,无法入境,也无从出境;纵然纽约和美国就在数米之遥的门外,他仍然只能等在候机大厅里,直到身份明确。谁知这一等,便是9个月。在这9个月漫长等待的逆境中,维克多没有虚度:他在待改建的67号登机口给自己造了一个家;靠着自己的智慧,帮了一个买药救父的俄罗斯人,撮合了一段姻缘,邂逅了一段浪漫,征服了一群原本拿他当笑话的人;当他离去的时候,这个初时语言不通的东欧男人,已经让整个机场为之感动。大导演用这个身处逆境却赢得精彩的故事表明,积极的心态是幸福的根源,用当前流行的话说便是“正能量”。

回归到心理学课题,目前,以治疗为出发点的传统心理学已经越来越落后于现代社会的需要。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里格曼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即:积极心理学是通过探索和利用人类自身美德和发展潜力等积极品质,建立积极完善和自我升华心理的一门科学。 其心理健康观主要包括:

1、积极观。积极心理学立足人“阳光”的积极品质,传统主流心理学主要从消极方面关注心理问题,如研究心理阴影、障碍和疾病等,并研究弥补改善的方法,“事后诸葛亮”的思路对问题的解决并无裨益,积极心理学从源头抓起,倡导用“阳光”理念去面对自己和社会。

2、幸福观。近年来,幸福指数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积极心理学从人的主观幸福感角度开展积极情绪研究,如人的自尊满足程度、生活及家庭状况、人际关系融洽程度等。

3、预防观。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健康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心理疾病免疫力,以及通过对自身潜能的挖掘,建立个人价值的满足,从而产生主观幸福感;提倡在进行个体心理干预时,通过释放个体自身的积极力量进行心理预防。

二、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积极心理学升华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传统心理学简单地把“没有心理疾病或障碍”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把原因的探究延伸到心理医学甚至生理医学的病理框架,通俗地讲就是“只强调治病不注重养生”。在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实践中,教师、辅导员的工作大致分三类:一是提供咨询服务,当大学生心理出现异常而向他们求助时,积极开导和化解其心理危机。二是进行心理干预,及时发现和了解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对问题较严重但主观不愿意寻求帮助的大学生启动心理干预。三是开展知识普及,通过心理课程、专家讲座等形式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普及和推广。这虽然让不少学生学习了如何排解负面信息和情绪,但对大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营造正面、积极、乐观的态度,却鲜有涉及。因此,面对这一空白,积极心理学充实了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提倡自我悦纳,用发展、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研究个体自身所具有的积极力量,对教学者而言,“与其告诉学生如何避开阴影,不如多教他释放和保持阳光”, 把教育目标放在用积极的理念优化心理素质,实现人格健全上,使大学生能积极面对“成长的烦恼”,达到身心和谐的理想境界。

2、积极心理学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早在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明确,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形势和新问题,由于有关教材的内容更新较慢,其教育核心仍在消极心理学模式的研究范式之下,与工作需要不相适应。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导向是“以人为本”,适应“90后”具有开放个性和想法的心理特征,引导“90后”用积极的心态对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产生正面、积极的理解,帮助他们主动寻求良好的生活状态,达到助人及自助的教育目的。积极心理学必然会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观念上更新和强化,充实其教育内容。

3、积极心理学拓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积极心理学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首先,高校要重视培养教师和辅导员积极价值观,使之把积极思想运用到服务学生的工作中。由于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以独生子女身份居多的“90后”大学生更希望得到师长的关注、肯定和赞美,只有教师和辅导员将积极心理学观念融入其日常工作实践,强化工作理念,端正工作态度,才能有实际的心理引导效果。其次,高校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形成心理免疫力。

新时期要充分培养大学生对自身进行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和主动调控的三类教育,通过心理课程、专题讲座进行知识普及。

三、应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树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理念

正如斯皮尔伯格电影《幸福终点站》带来的启示一样,积极心态在一个人身处逆境时将带来不可忽视的正能量。在当前就业和学业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大学生己不再需要时时用消极暗示来对自己发出警告,他们期待的是能够增强自己的信心的积极暗示。作为教育者应该与时俱进,接受和理解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人性化理念,改变一些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误区,培养大学生六种美德,即:智慧与知识、勇气与正直、爱与人性、正义和责任、节制与自控、创造与超越,引导其心理品格的自我发展。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导论》指出,积极的个人特性由主观幸福感、乐观、快乐和充实等因素构成,积极情绪是人的某种需要被满足后的反应,会产生愉悦的主观体验。在积极情绪的心理氛围下,人的创造性和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要把积极心理的健康教育引入课堂活动、校内社团活动、校外实践活动、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活动当中,充实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增强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中的信心,提高其应对消极事件的能力,从而达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

3、整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资源

一旦踏入校园,“90后”大学生们便远离家庭,开始了独立自理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不畅、学习的压力和挑战以及社会转型时期的浮躁,都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对大学生的消极心理(焦虑、抑郁、自卑、紧张)进行研究,探讨其成因、预防和改善等问题,更要整合关联的积极因素,形成“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使心理教育平台更加立体,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优势,鼓励大学生学会积极地适应环境,挥洒青春激情,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四、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1、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目前,大学心理课堂教育局限于传授心理健康常识,提供预防和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课堂教学以规避消极心理取向为主,容易形成消极心理暗示。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要求,教育课程应以提升境界和层次为目标,如探讨生命的意义,积极人格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塑造,心理潜质的开发等,引导大学生以阳光般的心态解读生活现象。

2、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人有自我实现能力”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观点, 每个人通过努力,通过内因的力量,都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并获得一种相对满意和有尊严的生活状态。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上。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更多引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实例,选择大学生个性成长、学习生活、职业定位、发展方向、交友困惑等让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积极的心理角度引导学生看待生活事件,挖掘其改善自我的潜质,产生自我悦纳和满足,形成健康向上的“生命观”。

3、教学方法——运用开放和体验的方法

目前的高校对心理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理论知识讲授较多而体验较少成为课堂“通病”。根据积极心理学理念,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才能增强课程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体验中,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内化为指导行动的理念。因此,应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借鉴团体心理辅导中团体游戏的方法,还可以应用情景心理剧、视频演示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互动,达到对心理知识的领悟和技能的掌握。

参考文献:

[1] (英)彼得森著,徐红译;积极心理学;群言出版社;2010

[2] 王滟明编著:在哈佛听积极心理学(世界名校哈佛大学听课人数最多、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3] 任 俊;积极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 姚木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2);485—488.

[5] 苗元江,余嘉兀;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1—87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应用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