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韩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025-01
《伶官传序》一文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的第二篇散文,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所作的序,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行文特点,都堪称典范。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文言字词上的障碍不多,作者感情充沛,是一篇适合学生诵读的好文章。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确定为因声求气,体会文章的风神情味。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在音节字句中寻求神气。课上完了,对于本节课的诵读教学,有这样几点深刻的感受:
一、诵读要有目的
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层次性和目的性,老师要让学生的阅读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任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安排了有层次性和目的性的诵读。预习的时候我把读分成了三大步:首先是初读,读清字音和停顿;接着是自由朗读,做到读得流利,有一定的抑扬顿挫;然后是译读,对照课下注释翻译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堂上,在学习了朗读的基本表达手段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作者感情鲜明的句子来自由朗读,体味文章情势的变化。品读之后让学生快速朗读全文,理清本课的论证思路。在每一读中,我都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由易到难,一步一脚印,一步一落实。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诵读中,逐渐走进了文本,有了自己独特的收获。
二、诵读要有方法
实际上,诵读的基本方法学生心里是有数的,只是他们缺乏主动诵读的意识,读的时候往往忽略方法。所以,诵读之前,我先讲了一点诵读的基本表达手段,在语调、语气、轻重急缓上做了详细地指导,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反复强调诵读的灵魂是情感,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情感投入。这样,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诵读方法,同时诵读的意识得到了强化,自然而然他们就有了诵读的冲动。
三、诵读要有变化
诵读要有变化是指读的形式要多样,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组读、师生配合读、范读等,可读全篇,可读几段、还可读几句、读一句。多种形式的吟诵涵咏,同样为课堂弥漫了一层浓浓的古味。学生对文言文就从陌生到走近,再到融入,从生涩到流畅,再到韵味十足。在《伶官传序》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自由读、齐读、个别读、范读、细读、快读等形式,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每个人都投入了自己最大的热情,表现出了自己最佳的状态。在这里,我想特别提一提“老师范读”。老师的范读如一把钥匙,范读得好,文意、文情、文势、文序、文趣,都可以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体现出来,引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老师即使不太擅长诵读,也可做这样的尝试,只要投入自己的感情,给学生现身说法,学生同样能够受到教师的感染。
四、诵读要有点拨
诵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为主要途径,但不等于教师可以袖手旁观,让学生随意无序地诵读。教师要时时充当导演和指挥的角色,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子,读出神韵。学生在自由诵读文中有感情的句子后,我和学生共同评价学生诵读中的不足,从停顿、语速、句调等方面给学生做了点拨。点拨之后,学生再读,与前一次比较有长足的进步。另外,对文中重点的句子“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何其衰也”,师生共同做了诵读分析。一番分析之后,不少同学信心大增,踊跃地展示了自己。
五、诵读要有拓展
诵读并不仅仅停留于课本,诵读之后还要有思考。我把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引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启示。学生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认为逸豫会削弱人的身体,消磨人的意志,熄灭人的精神之光,只有忧劳挫折才会让人意志坚定,走向成功。
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诵读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加强了参与课堂的意识,体会到了这篇文章的风神情味。然而,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由于些微的紧张,自己的范读还不够完美;由于时间有限,有些学生在点拨之后读得还是不太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探索,用好“诵读”这把钥匙,让学生快乐参与,让课堂真正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