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艳++曹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023-02
近年来,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探索一种适合学生发展,为广大师生减负高效的教学方式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这学期,我县教育局提出了“导学究测”的高效课堂模式,其主旨就是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等学法,展示交流等方式,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整个课堂上,教师只是引导者,教师的精讲时间一般不能超过一节课总时间的三分之一,这对于习惯了“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的老师而言,无疑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上课教师不讲这怎么行呀?学生怎么学得会呀?如果你还有这些顾虑,那是因为你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学生,你不懂得放手。在近两个月的切身实践中,我感想颇多,收获颇多,今天我把我的点滴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猫抓老鼠”,玩出新鲜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观察的范围》这一节课我上了几十遍了,课堂上的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科学、有趣的设计,丰富的活动安排,甚至学生一成不变的回答,所有环节我早已是轻车熟路。但是今年我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前半节课,同学们按照我的导学案设计如期举行,效果良好。但是当检测题“猫抓老鼠”这道经典的题目出来之后,课堂就像是甲静的湖里扔了一颗炸弹,激起了不小的波澜。题目是这样的:“小猫在残墙前,小老鼠在残墙的后面活动,又怕小猫看到,请你在图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很快给出了一种标准答案没有任何争}义和悬念,由于今年采用的是先独学,再对学,后群学,最后汇报展示交流,同学们畅所欲言,展示汇报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争先恐后小组”给出了标准答案,对于这个答案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同意的,但是“永不言败小组”马上站起来质疑了,他们给出了自己认为最合理的答案。他们说不是不同意“争先恐后小组”的答案,他们觉得墙后三角形区域内应该是小老鼠最安全的活动区域。“勇往直前小组”马上又有人站起来提出了质疑:“小猫有那么笨吗?它会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吗?”这几个问题一抛出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同学们开始了激烈的争论,我没有制止,我在教室里巡视了一圈,听了听同学们的议论,然后用幻灯片出示了这样的问题:“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说一说你的理由。怎样画图才能全面的反映某人某物的观察范围?”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同学们展开了激烈有序的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争先恐后小组”给出的是小老鼠的最大活动区域,“永不言败小组”给出的是小老鼠最安全的活动区域,最意想不到的是“积极进取小组”总结出了“三点一线”画图法,即:将“观察点、障碍点、范围点”这三点连起来就能准确、规范地画出观察的范围,而且他们还向全班同学做了演示。听着汇报人干净流利标准的话语,看着同学们聚精会神的眼睛,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和满足。
二、解决问题,“究出妙招”
应用题是小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分数应用题。但是只要你相信学生,敢于放手,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学生的思维一定会被激活。有一天,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出了这样一个探究题目:一堆煤200吨,前5天用了它的1/4,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要多少天烧完?我要求同学们10分钟讨论完成并在各自的展示区完成展示,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最终得出了这样几种类型的答案:
(1) 200q}÷5=10(吨)
(每天烧煤的吨数)
200÷l0-5=15(天)
(还要的天数)
(2)200×1/4÷5=10(吨)
(每天烧煤的吨数)
200-200×1/4-150(吨)
(剩下煤的吨数)
150÷10=15(天)
(还要的天数)
(3)5÷1/4一20(天)
(这堆煤能用的总天数)
20-5=15(天)
(还要的天数)
(4)1÷1/4×5=20(天)
(这堆煤能用的总天数)
20-5=15(天)
(还要的天数)
(5)5x (4-1)=15(天)
(每一份是5天,还剩3份)
(6)200×1/4÷5-10(吨)
(每天烧煤的吨数)
200×(1-1/4)÷10=15(天)
(还要的天数)
(7)1-1/4-3/4
200×1/4一50(吨)
(5天烧煤的总量)
200×}150(吨)
(剩下没有烧的煤量)
150÷50x5=15(天)
(还要的天数)
尤其是(3)、(4)、(5)这三种方法的出现,一下子点燃了同学们思维的火花,有几个小组在以上方法的基础上又有所改动,新的方法又萌发了……看着孩子们眼神中闪烁着求知、自信的光芒,我懂得了:这就是合作的力量,这就是动脑的结晶,这就是老师放手的杰作。
课改之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大家充分地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就一定会给数学课堂注入一鲜活生命力,让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殿堂。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懂得:
打开窗子——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擦亮镜子——学会从多角度反思自己的决策和行为。
开动脑子——用先进的理论技术来对照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要常常思考,怎样才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