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与妇女解放

2015-06-04 12:09关威
红广角 2015年4期
关键词:陈望道阶级男子

关威

【摘 要】 陈望道是中国早期社会主义者,杰出思想家、教育家。他在五四时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思想,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他曾经主办进步刊物,关注妇女问题,论述了妇女解放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提出了妇女解放的一些具体作法,为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陈望道;妇女解放

陈望道(1890—1977),浙江义乌人,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语言学家。他青少年时先在家乡和上海求学,1915年赴日本留学,初在东洋大学学习文学、哲学,后在中央大学学习法学,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在日本期间,陈望道关心祖国形势,注意研究社会主义学说,逐步转向进步和革命立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年夏天,陈望道回国,在杭州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他积极参加进步活动,不久受到当局迫害被解职。1919年底,陈望道回到家乡,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全文,于1920年4月在上海出版。这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0年春,陈望道应陈独秀之邀到上海,主持编辑当时作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的《新青年》,并参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建工作。不久陈望道又担任1921年8月创刊的《民国日报》副刊《妇女评论》的主编,并参与编辑邵力子主编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这期间,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勇气传播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倡导社会革命。尤其是他主编的《妇女评论》,立场鲜明,积极支持当时引起人们关注的妇女解放运动,是进步人士讨论妇女解放问题的重要舆论阵地。这一时期,陈望道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主张,是他早期思想的一个方面。

陈望道关注妇女解放问题是有客观原因的:首先,与他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有关系。1924年7月,陈望道在上海夏令讲学会作的题为《妇女问题》的演讲中谈到自己的婚姻经历说:“我是一个曾经过旧式婚姻痛苦的人,当十五岁时便被强迫结婚。因此,我十六岁入学校读书——以前是请人在家教读——常住校中,不愿回家,校中教员、同学,都以我是一个极端用功的学生,其实不然。后来我觉得这样还不是根本的解决,非再走得远一点,直到外国去不可。就一直在外国住了十年(应为四年),除了父母生病及别的紧急事不曾回家一次,他们以为我也是用心求学,其实一半便是逃婚罢了。但是我和伊并不是不好,从姊弟的情感上讲,实在是很好的,在我们乡间,谁也说我俩是很好的一对!可是不知怎的,心里总觉彼此不安。这样地不安,前年才完好的解决,各人各走自己的路。”①其次,陈望道关注妇女解放问题是怀着追求真理的热情和改造社会的强烈责任感——这是五四时期进步人士的共同特点。在上面提到的演讲中陈望道又说:“我底研究‘妇女问题,已有多年了,原来我并不是格外喜欢研究‘妇女问题,但因了种种的事实和四周的环境的牵缠压迫,使我不得不研究,不得不想出一个比较妥当的解决方法。”①所谓“种种的事实和四周的环境的牵缠压迫”,显然指旧社会妇女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关于这一点,1926年陈望道在《中国女子底觉醒》一文中认为:“中国女子,早该觉醒了。象比脚镣还凶的缠足的肉刑,以闺房或家庭为监狱的终身的拘禁,都比之别国更有使女子自己及其兄弟们觉醒的机会。”②

陈望道是著名学者,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他研究妇女问题是将其置于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因而认识较为深刻。中国的封建社会近两千年,广大妇女受到各种势力的残酷压迫,妇女问题始终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然而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以及人民反封建斗争的推动,妇女解放才提上日程,并且随着民主革命的进展不断深入。上面提到的演讲中,陈望道对女子所受不公正待遇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法律上,(二)政治上,(三)经济上,(四)道德上,(五)风俗上。关于法律上,他从民法、刑法、宪法、国籍法有关条文的对比中列举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关于政治上,他指出社会上一切设施几乎都是男子独占,女子是“治于人者”。关于经济上,他认为女子的就业机会极少,所获报酬也极低,对于家庭中的财产,女子没有处分权。关于道德上,他认为是“跛脚主义”的道德,女子要单独守贞,片面守节,一味服从,终身幽禁。关于风俗上,他指出溺女、卖女“简直比强盗、骗子还要忍心害理”。③

陈望道认为,妇女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根源是社会制度不良,从某种意义上讲,男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上面提到的演讲中他说:“我们知道现在有些男子,看见了女子性情柔弱,便要欺弄伊,看轻伊;从此便可知道,女性底柔弱,实是男子残暴底导线。有了柔弱的女子,男子何等的危险!再如在上海或在别处,都有许多卖性的女子,因此就有许多男子去嫖、去逛;这件事情,从一方面看当然是女子的羞耻,同时从另一方面看便是男子的陷阱。一切都可作如是观:女子有问题,男子方面也就有问题,知道这层道理,‘妇女问题不单是女子的问题,实也是男子的问题,便该明白懂得了。”④既然男子有责任,那么他们就应该赞成和参加妇女解放运动,男女共同推动社会进步。1922年2月1日,陈望道指出:“妇女受压迫,决不是仅仅妇女一方面受损害。”“为人类底命运起见,无论男女,对于妇女底被损害,都应有所危惧,奋勉,呼喊,乃至毅然决然,排万难而主张改革,实行改革。即使所谓万难,要夺了我们底健康,元气,乃至生命,我们在未夺尽了的一刹那,还是要主张实行的。”⑤

妇女问题表现最多、最集中的是婚姻家庭方面。1924年1月10日,陈望道在《东方》杂志发表《我的婚姻问题观》一文,谈到他对旧婚姻的不满:“对于婚姻眼下的实情,我们第一觉得不安者,就是多半把女子当作物品卖的事。现在订婚,多半都是预先议定‘聘金;所谓‘聘金,其实就是买定一个女子所付的‘价钱。所以社会上,对于处女的聘金,虽然顾全体面,称为‘彩礼或其他美丽的名字,对于寡妇便简捷不客气,照实地叫作‘身价。”“其次我们对于婚姻眼下的实情觉得不安者,就是一般父母代定的惯习。无论是指腹订婚,无论是乳养为婚,无论是领童养媳,无论是临年下聘,凡是父母代定的,我们总觉得不很妥适。”“第三我们对于婚姻眼下的实情觉得不安者,就是现在选定配偶多用间接的手段皮相的看法的事。现在的订婚,多半是凭媒说合,……当事人全然彼此不知彼此的性情,日后相聚自然难免有‘夫妻相打常事一句谚语所表示的现象了。”⑥endprint

要解决婚姻家庭问题,主要是提倡男女社交公开,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关于社交公开,1921年10月5日陈望道发表《男女社交底自由》一文指出:“我们所要极力注意的,乃在争得男女社交底——自由。从别一方面说,就在排除男女社交底——障碍。障碍排除了,社交便不劳我们提倡而自会实现。”“所以我以为要使男女社交真正实现,一面原该诅咒礼教,使其早到上帝那里去!一面又该摧拉谬见,使其不致遍地蔓延!”关于恋爱自由,1922年9月6日陈望道在《自由离婚底考察》一文中指出:“我们不能承认单是肉欲的或止是物质的关系所成的婚姻为幸福婚姻;我们承认婚姻是两性最密切的共同生活,在这共同生活之间始终应有称为恋爱的一个精神的要素。”①关于婚姻自主,1920年11月1日,陈望道在《我想》文中认为:“既然要自由结婚,就该要求自由离婚!不然,岂不是未结婚时要自由,结婚了便不要自由了吗?这样,还可以说是一个爱自由者吗?也许有人说,可以自由离婚,爱情便无保障。这也许是道理!但换一面看,又不是因无保障,更会细护爱情吗?”②

前文提到的妇女解放的几个方面都是具体问题。具体问题是应该关注的,但是更应该关注根本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妇女解放的根本问题呢?由于中国当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人民革命斗争的根本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改造社会,建立民主独立的国家。只有实现这个社会革命的目标,妇女解放问题才能根本解决。同时,妇女解放运动必须与社会革命结合,才有发展的动力,才有光明的前途。中国早期的社会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李达、向警予等人都具有这样深刻的认识,并且以这种认识开展新民主主义的妇女运动。陈望道对此也有共识。

1920年11月21日,陈望道发表《女子问题和劳动问题》指出:“近来一班青年,对于女子运动很热烈,甚么女子教育问题,女子择偶问题,女子离婚问题,女子剪发问题……但是这种家庭解放的议论,大半脱不掉‘哀求式底惯习。”“女子问题,最后的难关,还是个劳动问题。”“热心女子问题的诸君怎样?你们肯替香水洗面的小姐们讲解放,却不肯分点精神,给煤烟冲鼻的女劳工谈改造吗?”③ 1920年11月5日,陈望道在《我想》一文中还写到:“我觉得‘女人运动共有两大类:一是第三阶级女人运动;一是第四阶级女人运动。第三阶级女人运动,就是中流阶级底女人运动;第四阶级女人运动,就是劳动阶级底女人运动。”“这两类运动,宗旨很是不同,万不能混淆牵扯。简括来说,第三阶级女人运动,目标是在恢复‘因为伊是女人因而失掉的种种自由和特权;第四阶级女人运动,目标是在消除‘因为伊是穷人因而吃受的种种不公平和不合理。所以第三阶级女人运动,是女人对男人的人权运动;第四阶级女人运动,是劳动者对资本家的经济运动:宗旨很是差异,要求也不相同。”“要得到‘人类平等,还须另外给一点注意在第四阶级女人运动,就是劳动者对资本家的运动上面。”④

以上从几个方面叙述了五四时期陈望道的妇女解放思想。不难看出,由于陈望道的特殊经历和思想基础的关系,他对于妇女解放问题的研究和认识是比较深刻的,他的主张有相当合理性。陈望道的妇女解放思想是五四时期新思潮的一朵浪花,是中国社会主义先驱者妇女运动理论的一部分。这种思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新民主主义妇女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系广东惠州学院历史系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陈望道阶级男子
用一生尝透真理味道的陈望道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级分
从男子力保卫战开始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男子买执照骗47万拆迁款
吴士文与陈望道
满脸通红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
《陈望道全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