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田会议召开看优秀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

2015-06-04 12:07阚延华付津
红广角 2015年4期
关键词:周恩来古田会议陈毅

阚延华+付津

【摘 要】古田会议前后,以毛泽东、朱德、陈毅、周恩来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人,他们超越个人情感恩怨,用坦荡的胸襟和勇于坚持客观真理、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克服重重困扰和局限,团结一致推动了古田会议的顺利召开。一定意义上讲,没有他们的担当精神就没有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及其决议。

【关键词】古田会议;担当精神;毛泽东;朱德;陈毅;周恩来

古田会议的召开,系统地、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当时党和军队建设面临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被誉为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36岁的毛泽东、43岁的朱德、28岁的陈毅组成了红四军年轻的领导集体,他们在分歧和争论面前表现出的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坦荡无私、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令今天的我们敬佩。而年仅32岁的周恩来更是以敢担当、善担当的优秀品质指导和帮助这个年轻的队伍克服了种种困难,推动了古田会议顺利召开和决议的最终形成。以他们为代表的老一辈优秀共产党人在古田会议前后所表现出的那种担当精神,对今天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坚持使命担当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

一、毛泽东的担当:坚持真理 为党为军

古田会议召开前,在永定的湖雷、上杭的白砂召开的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和在龙岩城召开的红四军七大上,毛泽东和朱德等人围绕着建军原则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作为争论的一方,年仅36岁的毛泽东虽然年轻气盛,但在分歧面前没有掺杂任何个人情感和利益,而是以对党和军队前途命运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真理、毫不退缩、一心为党,体现出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担当。

在原则问题上,毛泽东坚持真理,敢于斗争。1929年初,随着革命形势的急剧发展,红四军内部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在当时艰苦的战争环境下,主要由农民、小资产阶级和从旧军队过来的士兵组成的红四军内部滋长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再加上红四军领导人缺乏一致认识,各种错误思想在红四军党组织内迅速地蔓延。毛泽东站在党和军队前途命运的高度清醒地认识到,要克服当前红四军的各种错误思想,必须用无产阶级的思想彻底改造红军,否则红军将有脱离无产阶级立场的危险。他在《六月来信》中曾深刻指出,整个红四军党内“一年来长期斗争的问题”或者说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两个思想系统的斗争”①,成为“两个指导路线的最后斗争”②,必须认真对待这“错误的思想路线”的“最后挣扎”,“以求红军彻底改造”③。出于历史的局限性,然而他的红四军建党、建军的思想却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甚至形成了猛烈的冲击。这时,毛泽东没有计较个人得失,更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坚持真理,始终坚信这种讨论的深入只会有利于党的进步。他说:“党内有争论问题发生是党的进步,不是退步,只有赶快调和敷衍了事,抹去了两方的界线,以归到庸俗的所谓大事化为小事才是退步,我想这回是不会发生可怕的恶结果的。”相反,只有把争论的问题彻底弄清楚,“四军的改造工作由此可以完成,四军的党由此可以得到一极大的进步,这是绝对无疑的。”①

当身遇困境时,毛泽东毫无怨言,一心为党。毛泽东在担任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期间看到自己关于红四军建党、建军的思想与主张得不到支持和落实,感到心情沉痛,责任重大,他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办法意图加以纠正和解决。1929年5月底和6月8日,毛泽东先后在湖雷、白砂召开两次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讨论共产党组织的工作范围、支部工作等问题。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一个书面意见,列举了红四军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②。在白砂会议后,由于红四军复杂的状况,毛泽东被迫请求更换书记,让他离开前委。此时的毛泽东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和阻挠,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在6月中旬写出一篇7000余字的文章,总结红四军从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斗争的经验和教训,文章对红四军党组织内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1929年6月22日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龙岩召开,会议选举了新的前委,陈毅被选为前委书记,毛泽东则以特派员的身份到闽西地方养病并指导中共闽西特委工作。此时的毛泽东内心百感交集,但他却没有因此而放弃坚定的革命信念,放弃自己对真理的追求,仍然惦记着红四军的建设。尽管当时的历史条件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但他忧党忧军的情怀实在令人敬佩。

重返领导岗位后,毛泽东不计得失,奔走操劳。在陈毅带着中央的“九月来信”从上海返回红四军后,朱德、陈毅代表红四军广大官兵的期望,请毛泽东重新回到前委领导岗位时,毛泽东没有任何怨言,更没有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而是在“大病三个月,现虽好了,但精神未全复元”③的情况下,坚持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会前准备工作。贺子珍后来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十二月的闽西,雪花纷飞,他迎着风雪,奔走于红四军的驻地之间,从一个红军纵队到另一个红军纵队,召开战士座谈会。他还分批会见红军的各级指挥员,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诚恳地同他们交谈,启发他们的觉悟。不仅这样,毛泽东还走访了一些村庄,征求农民对红军的意见,听取他们的批评。”④在他的奔走操劳下,部队出现了明显的进步,军政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古田会议成功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二、朱德的担当:顾全大局 勇挑重担

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限制,朱德作为一名军事干部,在党以什么方式领导红军问题上与毛泽东意见分歧很大。再加上朱德当时在红四军的领导中年龄比较大,在红四军官兵中的威信也比较高,他的个人观点曾在一段时间内占上风。虽然朱德曾在罗福嶂会议后一度失去决策权,但纵观整个古田会议前后,朱德在争论中始终宽宏大度、不计得失、敢做敢为,并在关键时刻顾全大局,勇挑重担,体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敢于担当的优秀品格。

大敌当前,朱德抛开分歧,顾全大局。1929年6月8日,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召开。当晚,林彪给毛泽东写了封信,在信中说朱德“好讲大话”、“放大炮”、“拉拢下层”、“游击习气”⑤,还说朱德“用手段拉拢部下,想成立军委以脱离前委的领导”⑥。面对林彪的种种质疑和批评,朱德显示出了极大的宽宏,他没有和林彪正面冲突,而是抛开个人意见,做了耐心的解释。他在中共红四军七大召开前的一次党内民主生活会上,笑着对大家解释说:“有人说我个人英雄主义,打仗硬拼。我是不够英雄,打仗该硬拼时就得硬拼,不该硬顶时就得退,目的是一个,都是为了更好地消灭敌人。”①6月22日,就在闽、赣、粤三省敌军对苏区即将发动“会剿”的前夕,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在政治部主任陈毅的主持下召开。大敌当前,内部无休止的争论只会增加内耗,平添危险。为了集中力量反对敌人的“会剿”,朱德主动建议停止争论,他在会上首先发言说,大家对我有什么意见,欢迎不断提出;我有什么不对,请大家多多批评。有人说我“放大炮”,说大话,说过要红遍福建、江西,打到武汉、南京,解放全中国。这不是“放大炮”、说大话、吹牛皮,这是为了鼓舞革命斗志,向前看,向远看,对革命前途要充满信心。又有人说我拉拢下层,常和下面官兵混在一起。这不是拉拢下层,搞什么小组织活动,这是为了和下级打成一片,便于及时了解下面情况。还有人说我游击习气,不像个官样,穿的和士兵一样破破烂烂。这并不是游击习气,这是因为目前我们生活等方面条件还很差,是为了群众化,不脱离下面官兵,不脱离群众。在各自就别人猜疑的有关问题作了发自内心的解释后,朱德决定以大局为重,服从大会的决定,带头停止争论。endprint

紧要关头,朱德直面困难,勇挑重担。红四军党的七大后,毛泽东离开了前委,陈毅去上海党中央汇报工作,红四军前委机关只剩下朱德一人。在出发东江前夕,朱德向党中央写了报告,说明了前委领导机关存在的困难。他在报告中说,目前党内、军内干部“人员太少,队伍扩大,游击区域推广,实不敷分配……各级党部也不健全”,同时“陈毅同志仍未回来,毛同志久病……祈你们要粤省委速委重要同志来指示我们的工作,参加前委。”②中共中央对当时红四军前委的这两项要求均未能及时加以解决,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朱德没有推诿而是一个人承担起了一切艰险,既指挥作战,又负责政治工作,一面团结稳定官兵,一面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并在部队遭受挫折后,果断地实行转移,紧要关头保存了红军的实力,将部队带回了闽西。毛泽东对朱德紧要关头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他于1929年11月28日在《致中共中央》的信中说:“四军攻梅县失利,损失不小,但士气仍振奋。”③

面对错误,朱德襟怀坦荡,绝不遮掩。1930年9、10月间,中央特派员涂振农来到红四军,毛泽东、朱德分别同他谈了闽西几场争论的经过,并都作了自我批评。涂振农当时在给中央军委的报告中写道:“据我在那里的观察,确实都从行动上改正过来。朱德同志很坦白地表示,他对中央的指示,无条件的接受。他承认过去的争论他是错的。过去军政关系不甚好,是做政治的和做军事的人对立了,缺乏积极的政治领导的精神。四军党内虽有争论,但都是站在党的立场上,在党的会议上公开讨论,虽有不同的意见,但没有什么派别的组织,只是同志间个人的争论而不是形成了这一派和那一派的争论。④涂振农的报告不但说明了朱、毛这场争议的性质,也明确说明了朱德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勇于自我批评,绝不掩盖和回避问题的担当精神。

三、陈毅的担当:维护团结 实事求是

陈毅在整个古田会议的前后起着特殊的作用,对古田会议的召开做出了许多独特的重要历史贡献。作为当时红四军领导集体中最年轻的一员,年仅28岁的陈毅却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稳重。在面对“朱毛之争”时,陈毅能站在为党负责的高度,极力维护党内团结,勇于正视挫折与失误,如实地向党中央反映问题,他的这种担当精神特别值得党的年轻领导干部学习。

为防止红四军分裂,陈毅竭尽全力维护团结。为了解决红四军内部的争论和各种错误思想,1929年6月22日,红四军前委利用三克龙岩城后较安定而且优越的斗争环境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会议由陈毅负责筹备并主持。陈毅站在维护党内团结的高度,以敢为的担当精神,力争统一党内意见,停止争论而不致分裂。当看到大家如此激烈地争论互不服输时,他不断地提醒大家说:“这样争论不好,影响团结……大家都是从井冈山下来的,要团结到底。”面对各执一词的红四军军政主要领导人朱德和毛泽东,陈毅更是诚恳地说:“你们朱毛就像战国时期的晋国和楚国,两个大国吵,我这个郑国在中间简直不知道如何是好。两大之间为小,我是进退两难啊。我就是怕红军分裂,其实你们也是怕红军分裂的,不对吗,希望你们两方要团结起来才好。”①这既反映了陈毅面对朱毛分歧的无奈和焦虑,也反映了他为了维护红四军的团结而努力的担当。

以对党负责的态度,陈毅实事求是地向中央汇报。1929年8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红四军前委的决定,陈毅赴上海参加军事联席会议并汇报红四军工作。会上,陈毅向主持工作的周恩来和李立三完全实事求是地汇报了红四军的情况,并于1929年9月1日写了五个书面材料:《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关于朱毛红军的党务概况报告》、《关于朱、毛争论问题的报告》、《关于赣南、闽西、粤东江农运及党的发展情况的报告》和《前委对中央提出的意见──对全国军事运动的意见及四军本身问题》②。这五个材料准确详实、不偏不倚、生动细致,使中央了解到一个真实的红四军和“朱毛”,使中央对红军建设、根据地建设和对敌斗争情况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使中央的决策建立在坚实的客观事实基础上,有利于重大原则问题的正确解决。

对暴露的问题,陈毅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陈毅敢于正视红四军“七大”及前委扩大会的缺点及其危害,对它们在处置红四军领导内部分歧问题时的不当之处及时提出了批评。他说:“前委对于朱毛两同志问题,没有引导群众注意对外斗争,自己不先提办法,而交下级自由讨论,客观上有放任内部斗争,关门闹纠纷的倾向,前委自己铸成这个错误……再则一般同志对朱毛的批评,大半又是一些唯心的推测,没有从政治上检查他们的错误……”③陈毅不仅对看到的问题敢于批评,而且对自己的失误也勇于做出深刻的检讨。11月18日红四军前委在上杭官庄再次召集会议,陈毅正式传达中央“九月来信”并详细作了解释,谈了具体办法。他多次坦率地表示,自己在主持前委工作时有缺点错误。会后,陈毅立即派专人把“九月来信”送给在上杭苏家坡的毛泽东,并附了亲笔信,信中写道:“这次到中央走一趟,我们的争论问题都解决了。七次大会我本人犯了一次严重错误,我可以作检讨。”④后来,他还检讨说:“七次大会错误是我犯的,我不把错误推给任何人”,“我挂帅,失败了,挂帅是不容易的”,他还特地声明,“如果有人写历史的时候,写上这一段,我完全拥护,不写我反而有点歉然”。⑤他这种博大宽广的胸怀和勇于正视问题的担当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四、周恩来的担当:敢于担责 善于担任

“朱毛之争”的成功化解和古田会议的成功召开毫无疑问离不开毛泽东的主导和朱德、陈毅的通力合作,他们的担当精神对推动古田会议的成功召开及其决议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应忽视的是如果当时主持党中央工作的周恩来缺少担当精神,没有及时纠正失误,没有做出正确的决定,没有在关键时刻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古田会议也是难以开好的。

发现失误及时纠正,周恩来敢担当。1929年初,由于受到党的六大和共产国际的影响,以及缺乏对红四军具体情况的了解,周恩来在对红四军是集中还是分散的问题上有过失误的指导。1929年2月7日,周恩来代中共中央给毛泽东、朱德和湘赣边特委写了一封长信,即“二月来信”。信中告诉毛泽东、朱德“中央的意见仍以为你们必须认清目前的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坚决地执行有组织地分编计划”,把分编的“武装力量散入各乡村去”。信中还提出,为了便于部队分编计划的顺利进行,隐匿大的目标,并协助中央工作,毛泽东、朱德于接信后,“应毅然地脱离部队速来中央”。①显然,中央“二月指示信”要求红四军实行分散,并要求朱毛离开红四军到中央工作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当时红四军处境相当艰危,一旦分散,便有可能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在收到毛泽东、彭德怀、贺龙等提出反对意见的回信后,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没有一意孤行,而是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8日,中共中央发出经周恩来修改过的致毛泽东、朱德指示信。信中说:“军阀战争本身不是革命高潮”,“以为有军阀战争就一定表示着统治阶级将要很迅速的崩溃,这个观点是错误的。”②红军目前的总任务是扩大游击战争范围,发动农民武装斗争,深入土地革命。可见,周恩来在古田会议召开之前,对朱毛红军认识上的转变,实事求是、勇于纠正自己的失误,使朱德、毛泽东得以留在红四军,不仅极大的推动了红四军的建设,也为古田会议能够成功召开及创建了先决条件。

关键时刻敢于作为,周恩来善担当。周恩来对红四军的建设与发展十分重视。陈毅在上海期间,周恩来多次和他谈话了解朱毛红军在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当得知红四军党内在关于军队建设问题上产生了不同意见而纷争不息时,周恩来忧心忡忡,在详细地听取陈毅的口头汇报并阅读了陈毅的5份书面报告之后,他对红军党内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和争论的不同意见有了充分的理解。这时,中共中央必须有一个权威而明确的答复,来化解红军党内分歧,指导这支年轻的队伍更加健康地成长。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周恩来以其非凡的智慧和胆识站了出来,承担起这一重任。他要求陈毅代中央起草了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信中强调了加强党对红军领导的问题。信中写道:“党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指导机关,这是正确的,绝不能动摇。不能机械地引用‘家长制这个名词来削弱指导机关的权力,来作极端民主化的掩护”。③信中既肯定了红四军斗争的基本经验和毛泽东建党建军的正确主张,又指出了红四军在斗争中存在的问题和朱毛之间各自不足之处,对红四军党的“七大”前后争论的主要问题作出了原则性结论,明确支持和肯定毛泽东的工作,有力地维护了毛泽东在赣南闽西根据地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和正确主张。

毛泽东、朱德、陈毅和周恩来是古田会议期间具有担当精神的优秀共产党人的典型代表。其实,在整个古田会议期间,还有像罗荣桓、谭震林、江华、蔡协民等许多我党优秀的党人,他们在党言党、忧党、为党,用宽阔的胸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去追求真理,探寻中国的革命道路。这些老一辈优秀共产党人在那样艰难困苦条件下的担当精神,非常值得新形势下的我们学习。

(阚延华,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政工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付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博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周恩来古田会议陈毅
1929·古田会议(林启泉)
廖丽芸:古田会议纪念馆圆了我的梦
周恩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研究
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贡献研究综述
心系雪域高原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陈毅论参谋工作
忆『七月分兵』和陈毅的报告
古田会议的召开与毛泽东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