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显齐
●高显齐
文人雅士爱好读书,以此来陶冶情操,提升品位,丰富人生。家有图书,尤如明月千古,好花四时,使人襟怀妙远,心气平和。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书斋联。
博通上下;
雅集古今。
闭户延嘉友;
开缄见古人。
文史三冬足;
芝兰一室香。
鸟向枝头催笔意;
梅从窗外放诗怀。
群书博览春中景;
一室尽观世外天。
这些联文除了自赏自律外,还有与来访客人交流思想联络感情以示共勉的作用。总之,书斋里悬挂一两副意境高远而又书写优美的对联,主人的气质品位就能得到彰显。正如一副联云:
到门莫问姓名,花草一庭欣有主;
入室自分雅俗,图书四壁可留人。
书斋联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一、良书播惠,破卷求真
南宋朱熹,号晦庵,自题联云:
为善最乐;
读书便佳。
明祝枝山联云:
每闻善事心先喜;
得见奇书手自抄。
另有佚名联:
藏书如蓄宝;
破卷为求真。,
好事流芳千古;
良书播惠九州。
文史大家顾颉刚书斋自题:
好大喜功,终为怨府;
贪多务得,哪有闲时。
此联意存劝戒,读书务须扎实,好高骛远要不得。
二、言志抒情,各显志趣
宋陆游自题『书巢』联: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一消一送,颇显情志。清· 纪晓岚录时贤葛秘生,许慎生合著联:
书是青山常乱叠;
灯如红豆最相思。
《不器斋》主人文伯伦联曰:
自弃未甘,以不器而不弃;
得仁何怨,勿求人但求仁。
此联取『君子不器』之义,盖『玉不琢不成器』,反其意而用之云:藉之可成器耳。联中『器』与『弃』,『人』与『仁』谐音,亦具巧思,耐人寻味。佚名联:
愧无媚骨难谐俗;
赖有痴心苦著书。
『一无一有,志存高雅』。『心无俗虑精神爽,室有清香智慧开』。全联无一『书』字,一看就知道是书斋联,读书怡情,增长智慧。
三、爱书好客,会友论文清蔡福田集古人联曰:旧书不厌百回读;
佳士来时一座倾。
尽显爱书好客秉性。
佚名联曰:
好书悟后三更月;
良友来时四座春。
做数件可流传趣事,消磨岁月;
会几个有见识高人,论说古今。
知交谈心,切磋引胜,书斋之乐也。
四、巧用熟典,意味深长
从古到今洞明世事的联界里手,在撰书斋联时,喜欢用典,使之内涵丰富,言简意赅。比如谭嗣同早年题书房联:
一朝马革裹尸日;
绝胜牛衣对泣时。
后在戊戌变法中殉难,竟是一语成谶。高显齐《三余庐》书斋联:
书读三余,文成三上;
诗求多改,学重多师。
倡导惜时勤学。『三余』,三国时董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意也。『三上』,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耳』。此外佳联如:
开卷延三益;
挑灯到五更。
架上二酉图书润;
室积三都翰墨香。
『三益』读书如交三种益友,语出《论语》: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后联『二酉』湖南沅陵县有大酉山、小酉山。晋盛弘文《荆州记》:『小酉山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后以『二酉』称藏书丰富。『三都』蜀、吴、魏也。晋左思有《三都赋》。
广西沈礼森先生在 《书斋对联趣谈》文中说:『拟上品书斋联,我以为除了识力学养之外,还讲些技法。上下联可各言一事,似断实连。言事可一大一小,一宽一窄,一粗一细,一内一外。如能弄成流水对,先后有序而又形成对偶,更佳。』可谓经验之谈。
我还题过两副书斋联:
好读书,不拘典籍;
耽觅句,总趁余闲。
室连科苑虹气现;
窗近清阴墨花香。
前者紧扣《三余庐》书斋名,后者关联书斋环境。文伯伦先生评曰:『书斋前傍科技苑,后邻会仙居,虽处闹市一角,联文表现出澄心养思,墨花飘香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