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的“返璞归真”

2015-06-03 06:20张娟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返璞归真生命力小学语文

张娟

摘 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学,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解除课堂话语霸权,唤醒学生沉睡的求知欲,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 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知识魅力的课堂;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真实的课堂应该是个性飞扬的课堂;真实的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真实的课堂;知识魅力;生命力;个性飞扬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8-0036-04

什么样的语文才是原汁原味的语文?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可谓学说繁多,流派纷呈,让人应接不暇;新课程背景下的许多语文课堂可谓花样辈出,热闹非凡,为了追求形式的丰富多彩,追求手段的多种多样,让人眼花缭乱,失去了语文课应有的朴实。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学,要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解除教师的课堂话语霸权,唤醒学生沉睡的求知欲,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

一、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知识魅力的课堂

(一)教师应当注重自身语文素养的积累和提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注重自身语文素养的积累和提升,以自己的知识魅力去感染学生,使之爱上语文、爱上阅读、爱上写作。真实的语文课堂是师生、生生之间自然且智慧的对话,这种智慧源于教师的“知识底蕴”和“精神底色”的长期滋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我教育和个人的精神生活是从书本开始的,为了培养一个人能在精神上独立生活,必须把他引入书的世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既要有当代先进文化的积淀,还要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要广泛涉猎;作为教师,既要读经典、读名作,与大家对话,也要多读一些教育、哲学、美学、历史、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作为教师,还要主动汲取西方的先进文化,并引导学生去亲近不同的文化,用一个宏大的文化氛围,来涵养学生。

(二)教师应当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仅仅有知识的积淀还不够,教师如何在短暂的四十分钟内清楚地表达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这一点也尤其重要。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注重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和丰富性,尽可能简明扼要,抓住重点,避免重复、啰嗦;词汇量丰富,引经据典,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表达要具有感染力,字字含情,语言优美,力求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使课堂富有魅力。

(三)教师平时也应当多写多练多动笔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单会读别人的东西,那只能是矮人看戏。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若能结合自己的写作体验,多反思,多总结,才能深层次地把握教材的精髓,为学生指点迷津。同时,自己写得多了,便更懂得如何指导孩子去写作文,与孩子建立一种心灵的默契。

二、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白,不再是一个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预设课堂,而是一个动态的、成长的、变化的、鲜活的完整过程。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课堂需要教师、学生一起相互启迪、共同研究、相互促进,共同演绎有知识生命的新的语文课堂。

(一)书,让学生自己读

“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这是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普遍呼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的备课和合理的时间分配,去掉那些烦琐的分析,让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以读激趣,以读启智,以读育人。如《瘸蝉》这篇课文中所描写的蝉蜕变的过程确实是激烈、痛苦,让人于心不忍。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那种煎熬呢?首先我让学生独立去读、去批注、去感受。而后,我展示了一组蝉蜕变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再抓重点段,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自读思考,感悟蝉蜕变过程中的所要忍受的痛苦与煎熬,从而明白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帮助这只蝉。思考之后进行批注与交流。这种设计珍视学生潜心读书、认真思考的点滴感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让学生自己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在教学中也常常提及“学生会的不教”。但哪些是学生不会的,这就要求教师课前了解学生的困惑。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学习每篇课文前,让学生在预习作业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把学生的问题总结归纳,在课堂上做重点的指导与突破。当然在课堂上也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这样,学生的小脑袋里就会产生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也许他的想法是非常荒谬可笑的,也许他的想法是肤浅幼稚的,但是,能提出问题就是学会了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勇气可嘉。学《白杨》一课时,学生通过预习纷纷提出疑问,有些问题提得很独到:

①我没有读懂结尾那段话,爸爸看见小树,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②我们这里的田都是绿色的,为什么大戈壁都是“昏黄一体”的呢?

③课文中说爸爸在向孩子们“表白自己的心”,爸爸的心是什么呢?

问题提出后,教师并不急于代答,而要有的放矢的处理。浅显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去作答;重点的问题,引导学生自求自解;有难度的问题,教师给以旁敲侧击;有争议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疑问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读而能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提问题、爱提问题、会提问题,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我们要做孩子的知音,充分认识孩子良好提问习惯的形成对其一生不断发展的重要意义,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孩子开辟良好的提问空间,让提问伴随孩子迅速成长。

(三)话,让学生自己说

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想说的不敢说,敢说的不能说,能说的却不会说。这些都是学生缺乏自信的表现。教师要以自己的宽容和智慧保护学生说话的自信心。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充分强调袒露学生真实的思想,最大程度地体现出学生学习的意愿。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要给学生一种感觉:语文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愉悦的。当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说的氛围时,学生的紧张、恐惧也会逐渐消除,变得想说,敢说。

在阅读教学上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材料,创设说话的氛围,充分赋予学生说的权利,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也只有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例如,在教学老舍的《我的母亲》时,同学们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都对这个勤俭诚实、乐于助人的母亲崇敬不已,对她给儿子“生命的教育”赞叹不已,由此感受到了自己所享受的母爱,感受到了自己母亲的伟大。我趁势引导他们说:每位同学给自己母亲说一句最实在的话吧。有的说:“妈,您就是世上最亲我的那个人,是我疲惫时的一杯茶,只消几口就会神清气爽。”有的说:“妈,您就是我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我脚步蹒跚时,帮我找好重心,支起一片希望。”有的说:“妈,您就是我黑暗中的一颗明星,当我不辨方向时,是您指引我前行的路。”还有的学生讲起了自己和母亲的故事,学生在感受中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更加生动。

(四)自主学习,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新课程改革和《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有些语文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可以脱离教学任务,于是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哄哄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只要是主动探究,不管是否有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好的,只要与众不同,不管学生怎样理解都是对的。其结果导致课堂气氛活跃异常。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结果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成什么目标。

然而,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绝不是一味地追求自主,脱离教学任务。教学任务一旦被架空,自主学习就失去了灵魂,那学生学什么呢?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因此,要使课堂真实、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一要“放得开”,充分暴露学生的问题,解放孩子的身心,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二要“收得拢”,教师在珍视学生自由感悟,尊重学生多种答案的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推敲出尽可能完美的答案。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必须在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前提下进行;能够多元解读固然好,但不能牵强附会,脱离实际。

三、真实的课堂应该是个性飞扬的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多向对话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有其不同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就会不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最真实的情况,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他们已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然后教师才能以学生的真实学情定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在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时,教师要坚持多元解读,鼓励学生真正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灵走进作品,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新异的感受,学生的个性一定会在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轻舞飞扬。

四、真实的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

为了谋求发展,教师每节课都要思考应教给学生什么,一点知识,一些方法,一些启迪,还是一些积累?课堂还应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方法,在过程中领悟和体验,在学法中提高和发展。因为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知识重要,方法更重要。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牢记课标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师必须还原语文的本来面目,让课堂教学“返璞归真”,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重新走上朴实、扎实、真实的轨道上,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我曾经观摩窦桂梅执教的《牛郎织女》一课。课堂开始以“预学——共学——延学”的思路展开教学。在预学阶段,窦老师给学生提供“自学单”,整节课以“问题为中心”, 鼓励学生质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养成善于提问的好习惯。通过预学,窦老师总结出共学的三大问题:1.写了什么?2.怎么写的?3.为什么写?窦老师告诉学生这三个问题是从文字、文学、文化这三个层次提出的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窦老师以文中的重要人物牛郎为核心,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仅让学生读懂了文章内容,还教给了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第二个问题是教学的重点,语文课堂不仅要研究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文章是怎么告诉的。在探讨第三个问题时,窦老师结合现在的生活实际,以一篇带多篇,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三篇文章和《牛郎织女》进行对比阅读,总结民间故事共同的特点,由此从阅读到写作,将民间故事的写作方法渗透给学生,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整节课,老师都用这种训练意识来引导学生,犹如天街小雨般的感觉。窦老师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课堂教学还应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我们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既要重视认知发展,更要重视情感的发展;既要重视眼前的教育结果,更要着眼学生未来终身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让我们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让语文教学回归原位。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用心教,真心学,扎实练,就能和学生一道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共同分享学习语文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湖北出版社,2002.5.

[3]巩爱粉.小学语文课堂应回归本色教学[M].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340~340.

猜你喜欢
返璞归真生命力小学语文
直到世界尽头
绿野仙踪
如梦似幻
顽强的生命力——蟑螂
返璞归真亲切自然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