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雄新
摘 要:在参加了一次教研活动后,从一堂课的各个环节入手,谈谈学习氛围、教学引入、例题处理、问题设计、解题思想、课堂练习、分层作业的设计和处理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氛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数学课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否每节课都需要活动,每节课都需要讨论和小组学习?我们是不是丢失了教学中最宝贵的东西——“有效”。
2014年3月28日,笔者有幸聆听了张晓鹏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让我明白了一堂好课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机智——充满魅力,回味无穷。
一、营造宽松、和谐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能力才能得到发挥。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课前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钢琴曲,并配上一些优美、平和、宁静的图片和激励人奋进的语言文字给学生以心灵上的按摩。
二、设置课堂起点低,直入主题的教学引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发现:现在的公开课动不动就用问题情境引入,一上来就是一大段的文字,搞得学生云里雾里。还没等学生弄明白,部分教师为了赶时间,幻灯早就过去了。而张老师的课则不同,他在上课前先是对教材作了深入而透彻的分析,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过程。张老师为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采用了起点较低的复习引入: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与角具有怎样的性质?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这些知识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已经掌握的,这自然难不倒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紧张情绪也得到了缓解。接着通过画对角线直入主题——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三、灵活运用,巧妙处理教材中的例题,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我们有时可以对一些内容加以取舍和提炼,对部分内容的教学顺序也可做前后的调整。比如,我们可以对教材中的例题做适当地改变。
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中的一道例题,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C,AB=5,AC=4,对角线相交于点E,我能求______.(比一比,看谁问题编得多)
不一会儿,有的学生补充了五六个问题。经过交流,该题可以补充成十多个问题。设置这样一些开放性例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注重例题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梯度,利于学生新知识的生成及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打开数学课本,我们不难发现书上每节课都有1、2个例题。例题不仅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且给学生的规范书写作了重要的示范。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若能恰到好处地使用例题就能让例题在整个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得更淋漓尽致。比如,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O是对角线的交点,
(1)若BC=10 cm,AC=8 cm,BD=14cm,求△BOC的周长;
(2)若BC=10 cm,△OAB的周长比△OBC的周长小3 cm,则AB的长是多少?
(3)有没有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8 cm和14 cm,它的一边长为12 cm?为什么?
我在原例题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一小题和第三小题,第一小题的增加降低了原例题的难度,第三小题的增加则是结合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和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的一个知识体系的综合运用。整个例题的设计采用层层推进步步拔高的问题呈现模式。这样的问题设计,利于学生新知识的生成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五、渗透一题多解的解题思想,利于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因此要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去训练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和发散性思维,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意识。如: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学校想在中间留一条直的小路,把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块,请你来想想,可以怎样分?有多少种分法?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呢?
六、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利于学生对知识重点和难点的巩固
人们常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念口生。”练习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本班实际,适当设计练习。练习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设计选择的习题可以从基本练习、对比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开放性练习、综合练习、应用练习、操作练习等中选择一些进行设计。
七、布置分层作业,利于开发和发展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
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考虑使人人都掌握必需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发展需要的数学知识。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作业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作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和弹性,可以满足各阶层学生独立自主和自由选择。另外,我认为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有梯度、大小循环、分层递进,使学生牢固掌握,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定势。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关注教材,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