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英
摘 要: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数学学习的核心问题之一,合作讲题式教学的出现无疑顺应了这一变革潮流。合作讲题式教学的核心是学生主体的真正凸显,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并未能真正落实这一核心。本文首先分析了“合作讲题式”教学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最后结合具体案例重点阐述了基于不同课型下讲题式教学的策略,以期能真正实现其最大效能。
关键词:讲题式教学 问题 课型 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已越来越被教师所认同。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呢?这是每一个教师在实践层面上迫切需要作出回答的问题。为此,我们的教师也在不断地探索,并逐渐找到了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模式,比如“252”教学模式、“5+15+20+5”教学模式、“导学式”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模式等,可以说已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都想让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加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
日本学者研究表明,不同的学习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成果:教师满堂灌教学,学生只能记住5%;通过学生自己阅读的教学,只能记住10%的内容;演示、课后讨论的教学,学生能记住50%的内容;而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了教给别人,就能记住90%的内容,并且长久。因此,讲题式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了教给别人”,同时也“教会了自己”,提升了学力。
学生“合作讲题式教学”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霸主,学生也不只是课堂的倾听者——只能听“内容”听“过程”听“结果”。它能引导学生独立、合作完成讲解内容,互相讨论展现具体思维过程,互相帮助演绎解答过程,达到“师—生”,“生—生”互动的效果,变个人被动学习为合作主动学习,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使教学中知识目标、主体目标、情感目标、反馈目标四者有机统一,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因此,学生“合作讲题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载体,但是,要让这一“有效载体”真正“有效”起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完善,以期发挥最大的效能。学生“合作讲题式”教学的核心就是需要课堂上学生的语言和行为的全方位参与,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合作讲题式”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1.主动参与性意识弱,心理抗拒
我们知道,学生受长期传统学习的影响,在课堂上都是把手交叉放在桌子上,关注教师的讲解,被动地听讲,被动地接受,这样就会对新事物产生抗拒的心理,思维不明确。小组代表上台讲题,没被抽到的学生反而感觉自己是比较幸运的。
2.讲题形式比较单一,思维束缚
学生站起来不知道如何讲题,长期以来学生都是照本宣科,站起来后就是把自己的答案重新读一遍,学生讲题成了读答案,讲错了怕同学笑话,更不敢大胆站起来纠正同学的错误,使自己的思维得不到绽放。同时讲题时为确保自己答案的正确性,不敢进行拓展或延伸。
3.缺乏讲题技巧指导,“局外人”多
一个学生讲题,部分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成为“局外人”。由于讲解时心理紧张,讲解声音细小,使部分学生听不清楚;有时由于讲题的难度系数不高,部分学生已经掌握;讲题学生缺少老师那种课堂纪律的掌控能力、讲题技巧互动意识,部分学生就可能思想走神,成为“局外人”。
二、“合作讲题式”教学现实问题的解决策略
从“合作讲题式”教学的核心思想来说,其有效实施不在乎教师有如何好的表达能力,不在乎教师如何准备高深的教学内容,而是在学生讲解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参与。怎样才能解决上面的问题呢?我进行了以下探索:
1.异质分组,凝聚小组,促进参与
教师必须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地分组搭配,使每组中有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和比较内向的同学相结合,利用课外活动或班会课时间开展促和谐的一系列活动,如“评一评”,评一评组内同学的闪光点;“赛一赛”,团结就是力量的拔河比赛等,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组内学生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参与到合作讲解中来,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2.创设情境,激发竞争,促进参与
要使学生乐于参与“合作讲题式”教学,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情趣并且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比如我在教学中采用“游戏等级升级法”。学生每参与小组一次讲题活动,就可以获得一颗三角星,参与班级大组活动就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10颗三角星可升级为一颗五角星,10颗五角星可升级为一颗卫星,10颗卫星可升级为一个月亮,月亮再可以升级为地球、太阳……以至太阳系等,并定期公布等级。果然不错,学生被吊足了胃口,不仅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比较,组与组之间也开展了竞赛,学生把参与讲题当成了游戏,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求知欲,以亢奋的姿态参与其中,把数学教学形式和学生兴趣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3.激励评价,增强信心,促进参与
教师对于讲解过程有针对性地评价,教师的赞赏和肯定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最好的鼓励,并激发学生的潜质,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其积极参与课堂。
比如学生走上讲台,我会让全体学生鼓掌,成功讲完回去时会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他,同时说声“祝贺”,或者走下讲台时让本组学生和他握握手表示鼓励或赞赏。
比如我们班的张同学讲反比例函数复习题。该同学平时比较内向,表达能力差,从不主动上台讲题,但经过组内同学的推荐上台讲题。刚开始时脸红红的,低着头不敢往下看。声音很小,全班学生屏住呼吸,也听不清楚讲的内容,老师示意全班同学给他一点鼓励,大家拍拍手,听到掌声,该学生抬起头看到大家信任的目光,自信十足,老师趁机说“你讲的很好,老师离你近,听得很清楚,如果你大声点,也让后排同学也听到你的讲解那会更好”,果然,学生越讲越好,思路清晰,讲到关键处声情并茂,还伴着肢体语言,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好评,从此学习的劲头更大了,性格开朗了很多,学习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4.加强指导,创设平台,体验成功
“合作讲题式”教学并不是放手不管,教师也要精心备教材、备学生,要为讲题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难度系数讲题内容,让讲题学生通过成功地完成讲题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信心。在讲题同时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来体验成功,改变其对学习无能为力或无所谓的心态,进而引发学习的激情,而激情的迸发,必然使学生愿意更多地参与到“讲题式”教学中来,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中,我们也要努力寻找学生讲题的有效方法和形式。
三、根据课型选择不同的合作讲题式教学方法
不同的课型应该有不同的讲题形式,根据内容选择教法,根据学生选择学法,这样才能避免讲题时的枯燥,丰富讲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高效的讲题目标。现在的初中数学课按课型来分一般有:新知识传授课、复习(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根据不同的课型的内容和功能,应采用不同的讲题方法,实现讲题效果的最大化。
1.新知识传授课:学生上台,创设渔场,展示拓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是知识,渔是学习方法。最近又有学术认识指出“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渔场就是课堂学习的环境。传统教学中黑板前“三尺讲台”是教师的“专属领地”,我们过分强调教师的板书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作用,在新授课时让学生上台讲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合理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法。
【案例一】教浙版九年级下册3.4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这节内容是有这样一道合作学习的例题:将立方体沿某些棱剪开后铺平,且六个面连在一起,你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展开图?
由于牵涉到空间图形,学生心理上就开始惧怕,部分学生兴趣不大,感觉难度系数较高,甚至有想逃避的思想。于是上课时我先让大家把预先准备好的正方体放在桌子上,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思考怎么剪,然后小组合作,而后有小组代表上台粘贴自己的展开图并讲解,比一比哪个小组方法多,这下学生来劲了,马上开始动手,由于方法很多,黑板上的展示图越来越多。
A组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了3种图形后,就指着图形说了起来:我们的展示图是把上底面沿着3条棱剪开,4个侧面连在一块,得到3种展示图。
B组学生跑到讲台:我们小组已经有4种展示图,第一种和A组的第一种展示图一样,第二种和他们的方法一样,也是四个侧面连在一起,但图形不一样,第三种图形和第四种图形是把3个侧面连在一起,底和其中的一个侧面连在一起。
C组学生代表:我们已经有6种展示图了……
D组学生代表:我发现刚刚C组同学第二种和第四种的展示图和B组同学是一样的,只不过图形颠倒而已,我们小组也有6种展示图,4种和他们一样,2种不一样,我们剪的过程中是把两个面两个面连在一起,还有一种是把三个面连在一起。
B组学生:我们组又有新展示图了……
学生边展示边讲,不断补充,完全进入了一个主体的角色,而听的同学,同时会指出上面讲题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差不多15分钟就把11种可能全部讲解完毕。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和总结展开图规律。
学生参与讲题,可以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很好地表现出来,而听题的同学可以在别人讲题时揣摩他人的意图,并分享他人的思考历程。多种感官沟通,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了其数学学习兴趣。
2.复习(习题)课:并列递进,分类讲题,温故更“知新”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复习课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种课型,它不仅在于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达到“温故”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知新”的效果。如何才能提高复习课的实效?小组合作讲题式因其极强的启发性和灵活性,往往能避免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弊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根据复习课的内容不同,可以针对性地把小组合作讲题式相应地分为并列型和递进型两大类。
所谓并列型讲题,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一般每组4~5人,针对一题多解习题的实际情况(即该习题可以有多种或繁或简的解题方法,因其都能达成目的,所以这些方法都是并列的),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讲题,以达到相互启发思路,比较优劣高低,拓展思维的目标。
【案例二】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于E,DF⊥AC于F,求证DE=DF.
A组学生代表:要证明两条线段是否相等,看它们所在的三角形是否全等,由已知条件AB=AC,可得∠B=∠C,由垂直可得两个直角相等,D是BC中点可得BD=CD,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可得△BDE≌△CDF,所以DE=DF。
B组学生代表:由已知条件AB=AC可以知道△ABC是等腰三角形,既然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它就有一个重要的性质三线合一,所以连结AD,因为D是BC的中点,所以AD平分∠BAC,由垂直可得两个直角相等,再加上AD是公共边,也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可得△ADE≌△ADF,所以DE=DF。
C组学生代表:辅助线的添法和B组同学是一样的,既然已证明出AD平分∠BAC,由已知DE⊥AB于E, DF⊥AC于F,就不用证全等了,直接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DE=DF。
C组同学代表刚讲完,其他组同学就感慨,刚才怎么没想到,都习惯用全等去证明线段相等,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证明其实更简洁。
D组学生代表:辅助线的添法和B、C组同学是一样的,连接AD,但是我们是用面积相等来证明的。因为D是BC的中点,所以△ABD的面积就等于△ACD的面积AB=AC, DE⊥AB于E,DF⊥AC于F,等底等高,所以DE=DF。
其他组同学的表情恍然大悟……
所谓递进型讲题,也是在建立合作小组的基础上,选取梯度层次明显的数学题,这些题目的辐射对象更广泛,从学习程度一般的学生到数学能力和探究意识强的学生,都囊括在内,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现为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阶梯推进。
正因为如此,递进型讲题能吸引各种学习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讲题过程中来,各类层次的学生既能各尽其才,又能优势互补,发挥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威力。在大家各抒己见之后,再推举一位同学进行归纳总结,集众人智慧,在组内或班级内完整地讲解。这种点面结合的讲题方式,既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辐射面,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以及创造性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案例三】(2013·嘉兴)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m)2-m2+m的顶点为A,与y轴的交点为B,连结AB,AC⊥AB,交y轴于点C,延长CA到点D,使AD=AC,连结BD.作AE∥x轴,DE∥y轴。
(1)当m=2时,求点B的坐标;
(2)求DE的长?
(3)①设点D的坐标为(x,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②过点D作AB的平行线,与第(3)①题确定的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为P,当m为何值时,以A,B,D,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本题的第一小题可以让基础一般的同学讲,既鼓舞同学的信心,也同时督促能力较弱的学生参与到讲题的过程中来;第二小题的讲题就要发挥学优生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第三小题的讲题的前提应该在合作发挥群体智慧的前提下。而整个过程围绕着讲题这个中心,发挥着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试卷分析讲评课:暴露问题,启发思路,突破难点
如果我们疏于研究,善于改变,试卷讲评课往往会变成校对标准答案的乏味课。教师在上面讲得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埋头忙着修改答案,一讲一记,典型的灌输式教学。怎样做才能鼓励学生参与到试卷讲评中来,把试卷讲评作为学生的二次提升学习?讲题式试卷分析课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和效率。因为无论学生在考试中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他们都可以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给别人听。如果你是做错的,别人在听的过程中,会帮助分析你的思路错误在哪里,不仅你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而且其他的同学也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即使你是做对的,那不同的学生可能解答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就会讨论他们的方法孰优孰劣,一切都在讲述中完成。教师在其中只要起到组织、点拨、推进和引导的作用即可。
【案例四】二次函数测试题:
张大爷有20米长的栅栏,他想利用8米长的墙围成一个矩形的花圃,花圃的面积为S平方米,垂直于墙的一边长为X米。
(1)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当X是多少时,花圃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教师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的解答过程:
第一小题学生答案(正确的):S=-2x2+20x,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6≦X<10。
第二小题学生解答:因为S=-2x2+20x,a=-2<0,抛物线开口向下,所以当X=-■=5时,S最大=50平方米。
首先小组合作讨论第二小题错误成因,然后由做对的同学讲解他解答该题的思路、方法,其次让学生说说听了同学的讲解后的感悟。三分钟后有学生上台讲解:“我也是这么做的,通过刚才的组内的交流知道了错误的原因,忽略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只是一味代公式,考虑问题不全面,缺少反思,导致了本题的错误”。学生代表:“我是先画了函数图象,其实它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先看函数图象,然后再根据函数图象的性质,求出当x=6时,S最大=48平方米,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我的感悟是:实际问题中求二次函数最大值的问题利用函数的增减性来解答,有时最大值不一定是x=-■时所对应的函数值,还要看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数学结合的方法很好,值得我学习……”
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需欣赏、倾听学生的精彩表现和适当的引导。
总之,讲题式教学消解了教师主宰课堂的权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极大地激发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从而使学生的“学”真正落到了实处。在转变着学生学的方式的同时,也转变着教师教的行为,最终让数学课堂从沉闷走向活力,从低效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刘东升.让学生在“讲题”中提高数学能力[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1(7).
[2]罗增儒.与“国培”学员一起做课例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3(3).
[3]李俊明.反思——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J].上海中学数学,2012(6).
[4]陈海英.利用一道习题进行教材“再创造”学习[J].中学数学,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