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刘德海《霸王卸甲》之创新

2015-06-03 22:26:20张佳静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刘德海演奏技法情感表现

张佳静

摘要:《霸王卸甲》是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作品中的一首代表作,这首古曲流传至今版本众多,本文以刘德海先生新编版本为例,突出一个“新”字,对其中乐曲结构、演奏技法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刘德海 霸王卸甲 演奏技法 音色变化 情感表现

《霸王卸甲》这首琵琶传统武曲,流传至今大体可分为三个版本:浦东派、汪派和平湖派。刘德海先生改编的《霸王卸甲》正是以汪派李廷松版本进行的改编, 以新的构思和布局重新表达乐曲的风格和神韵。

《霸王卸甲》是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作品中的一首代表作,它与《十面埋伏》并称琵琶传统武套乐曲的姐妹篇,都是以楚汉相争中的垓下之战为题材。与《十面埋伏》描写胜利场景不同的是:《霸王卸甲》主要讲述楚霸王项羽交战失利,别姬自刎的悲剧,对这位名躁一时的历史人物给予了同情和赞扬,并以其特有的悲剧性叙述、鲜活的音乐形象及较强的音乐张力在传统作品中脱颖而出,风格独树一帜。

一、第一新——乐曲的结构变化

李廷松版的《霸王卸甲》以规整的结构,主要刻画了战争的场面。但对人物内心戏的刻画不够深刻。改编的版本即保持了汪派铿锵有力,气骨不凡的演奏风格,又不过分强调战争气氛,更多的来表现霸的内心世界以及强调霸王的个人形象。在结构的布局上其他传统版本几乎均用分段小标题加序列数字作为对乐曲的解释和分段,李廷松版《霸王卸甲》运用了十六个小标题如:营鼓、升帐、点将、整队、出阵、接战等。而刘德海先生认为“在标题上咬文嚼字,忽视对作品内涵美感的揭示”。在刘德海先生改编的《卸甲》里面将小标题取消,没有了细致的分段解释,乐曲感觉更加紧凑。并将原曲中整队、出阵、接战删去,由八次变奏变为六次变奏。最主要的是刘德海先生创新的将“楚歌”和“别姬”两段合为一段,并加入新的音乐材料进行发展,重点突出“楚歌”在整首乐曲中的份量,如泣如诉的音响效果增强了乐曲的悲剧性发展及含蓄内在的艺术感染力。刘德海先生对乐曲的重新布局,使段落更紧凑,更有层次感。

二、第二新——入板部分大量的推拉弦

在新版本中,入板部分删减了原版中的一些重复的小节,使乐曲节奏更为紧凑,逐渐加快、加强,层层深入。这部分出现了许多扫弦与轮指的配合,要注意各种扫弦的运用,有的扫弦需要发音扎实,有的扫弦只需轻浮于弦上。尤其要注意这里出现的一拍一个的扫弦,要运用平扫,这里的扫弦幅度是平面推出的动作,这样,四根弦的音量均衡,而且声音富有弹性。这里对于轮指的要求极高,要做到每个手指的演奏力度、音距、音色的统一,具有极强的颗粒性和通透感。

原版中,这一部分出现推拉弦,但是没有如此丰富的运用。在新版中,左手加入了更多的推拉音、滑音,突出了乐曲的风格和韵味,渲染了霸王应用威武的个人形象,烘托了霸王的霸气以及骄傲的气势。气宇昂扬地带领着战士们去应战。

三、第三新——楚歌、别姬为乐曲高潮部分

(一)乐曲高潮

新版《霸王卸甲》楚歌和别姬部分是乐曲的高潮部分。在这里,乐曲沿用了原作的大量轮指曲调,采用大指带重音和不规律的速率及重音变化,在转入极慢轮时,主要的情感表现来至左手的柔吟,感觉旋律是由左手发出,奏出如泣如诉、凄凉音调。在音乐处理上刘德海先生也打破了以往高潮在最激动、音乐最强的地方,弱和慢同样也有力度和紧张感,也能表现出音乐的高潮,更能抓住人物的内在。

(二)轮指的运用

演奏慢轮和极慢轮时,要求对轮指的速度、力度的进行很好的把握及控制。这部分主要是用轮指来渲染悲情的气氛,所以要求右手轮指与左手吟揉、推拉弦的完美结合。带给大家除乐曲之外的东西,仿佛看到当时的场景,潸然泪下。这部分的创新主要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突出楚霸王英雄气魄与柔情似水的双重人物性格。

刘德海先生受到《霸王卸甲》的启发,在这一段中注重描写楚霸王内心活动。采用大指起轮带重音的轮指演奏手法,不仅在速度上逐渐向后面的极慢轮过度,其大指重音的加入好似哽咽抽泣。在转入极慢轮时,主要用左手的吟揉来强调乐曲的情感表现,演奏者通过自己对乐曲的理解,时快时慢的加入大小、轻重不一的吟揉手法奏出如泣如诉、凄凉音调,凄美婉转、肝肠寸断。

在音响效果的处理上刘德海先生打破了往常乐曲高潮在音最强、最激动的地方。用极弱和极慢来表现音乐的高潮,重在让人感悟乐曲所展现的内涵,通过若隐若现,忽远忽近飘渺的声音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就是真正“大音希声”音乐美学的体现,故事在音乐之外,无形地将演奏者与听者带入当时的情景中。

四、第四新——演奏方面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法

(一)下出轮

原版《霸王卸甲》和《十面埋伏》的创作大体用相同的手法、乐曲结构,都是一由两个慢速轮指加拂到两个快速轮指加拂,然后强烈的轮指转扫拂。乐曲开始的干净利落,好似军营中战鼓隆隆。原版的《卸甲》主要体现的就是战争的场面,而新版《卸甲》中主要是以战争场面为依托来体现楚霸王的人物形象。刘德海先生以忧郁、暗淡的音色开始全曲。并且在指法上选择了下出轮加正轮,用以模仿盔甲、兵器相互碰撞的声音,低沉的音色仿佛预示着战争的悲剧性结局。在一阵低沉的兵器相撞声后,才接轮拂,一声紧接一声,声调虽然低沉,但是演奏手法铿锵有力,这一技法的运用,不可用蛮力,要与呼吸相结合,小臂带动整个手来完成此音,这样发出的音色,会有隆隆的轰鸣声,不会发出刺耳的干烈之声。犹如战鼓发出的咚咚的声响,产生琴弦的共鸣。

(二)上弦音、摩擦相角、调松一弦

“上弦音”是在按音的上方用另一只手指的指甲壳拨动琴弦,右手大多是用轮指或滚做长音铺垫,则在同一根弦上做出两个音的音响。

“摩擦相角”是用左手在一弦摩擦相角发出“呲呲”的声响。

“调松一弦”是在乐曲结尾处将一弦琴弦调松,配合弹挑、轮指演奏出“噗噗”的声音。

以上几种新技法,所演奏出的是一种拟声的效果,模拟战场上的各种声音。刘先生改编的《卸甲》正是因为加入了这些不同的音响,利用琵琶本身的演奏技巧模拟各种非乐音,无论是盔甲摩擦的声音、兵器相戈的声音还是将士脱去盔甲的声音,都使得音乐更加形象生动。而 “摩擦相角”发出“磁磁”的音响,乐曲结尾处调松一弦并配合弹挑发出“噗噗”声音,则是现代音乐美学的一种应用,此时乐曲表达出来的内容已经无法用正常乐音所描述,所以加入偏激的噪音,更深刻地描述出了当时绝望的内心意境。最后以一声泛音强扫干净的结束全曲,给演奏者、听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乐曲经过精心揣摩,既保持了汪派原谱铿锵有力的特点,又不过分强调战争气氛,使结构精炼集中,音乐富有层次感,着重表现出了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和在这一历史性决战的悲壮结局,更多的是站在同情和恻隐的角度上表现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历史人物,所以乐曲表现的是以沉闷和悲壮为主要特色。此曲用简单的音乐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故事内容。在琵琶演奏时需要以精湛的指法技巧和深厚的内在修养,力求“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样才能最终达到琵琶武曲表演的完美境界。

刘德海先生说过用什么样的情感去宣扬什么样的理念,用什么样的音响去抒发什么样的情感,用什么样的技法制造什么样的音响,用什么样的音响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新编《霸王卸甲》古为今用,源于传统又高于传统,是当今琵琶作品中的一首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庄永平.琵琶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袁静芳.民族器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景侠.中国琵琶演奏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刘德海.刘德海传统琵琶曲集[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5]张前.音乐美学基础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6]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刘德海演奏技法情感表现
琵琶哲人刘德海与他的《哲学笔记断想》
中国音乐(2022年3期)2022-06-10 06:29:08
“刘德海音乐艺术周”系列活动举办 83位演奏者奏响《十面埋伏》
乐器(2021年5期)2021-09-10 07:22:44
琵琶演奏家刘德海逝世 他改编的《十面埋伏》余韵绕梁
北广人物(2020年16期)2020-05-06 09:09:32
布洛赫中提琴希伯莱组曲演奏技法剖析
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09:12
钢琴作品《筝萧吟》的作品分析与演奏技法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2:00:28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从幼儿绘画作品分析幼儿色彩情感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6:03:10
浅议琵琶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及音色变化
艺术评鉴(2016年15期)2016-11-29 10:54:41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演艺科技(2016年7期)2016-11-16 08: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