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娟
摘 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只有通过热爱学生,才能表现出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但要教好书,更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只有带着对学生满腔的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享受教育的快乐。
关键词:学生;教育;爱;快乐
现以我班曾经的一名后进生为例,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管理
经验。
一、學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一新生,郭晓辉(化名),男,父母离异。在上小学时,就时常逃学,上课捣乱。进入初中后,其叛逆性、无纪律性更为突出。上课睡觉,课下与同班同学关系紧张,但与其他班一些后进生来往密切。对任课教师的抵触心理很强,对我的管理也是表面答应,但过后依然是“涛声依旧”。
二、在摸索中采取的措施
针对我平时的观察以及学生对其所言所行的反映,我深知当
时的郭晓辉同学将是我管理工作中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我时刻在
考虑如何让他一步步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我决定和他家长谈谈,可谁知他竟然在家长通讯录中故意写的是空号。因为在小学时他爸爸就是常被班主任请的常客,所以他就故意留了一手。对于他这样的学生,如果我直接问他要电话号,他根本就不会给我,更别说让他捎信让家长来了。让其他班和他一个村的给他爸爸捎信,就更不可能了,因为他的拳头在同龄人的眼中是很出名的。我就没有问为什么他给我的电话是空号,以防他会对电话号码更有戒心。当时学校正要办保险,我就将计就计,就说保险公司要亲自核对学生的家庭信息,这时他才把正确的电话号码给我。我给他爸爸打电话后,他爸爸第二天就来了。他爸爸是一个很老实本分的农民,甚至很木讷。一直说:“俺也管不了他,您该打就打,俺保证没意见。”当时他说这些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是在把家庭教育的责任间接地想全部转嫁给学校。当时,我虽然跟他谈了很多,但我深知,这位家长早就对他儿子在上小学时就束手无策,失去了信心。现在上初中,把他推向学校,抱着混下来初中的心理。但郭晓辉在我的班,我不能对他束手无策,我在寻求机会,帮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机会终于来了。当时他和同一级的王明(化名)接触比较密切。王明同学向另一名同学借钱,这同学说没有,当时郭晓辉正好上厕所,经过此处,他就帮着摸了摸口袋。放学后被借钱的同学回家和家长说了。第二天,家长找到了王明和郭晓辉后,对他俩好像也不客气了。然后家长才告诉学校,他们竟然自己已经找过王明和郭晓辉。但当时我看到郭晓辉裤子上有脚印,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这是让那个家长踢的,当时我也很气愤,跟那位家长理论,学生之间有问题应该找学校和老师处理,是郭晓辉帮着摸口袋有错在先,但家长不应该这样处理问题,这事处理完后,郭晓辉跟我进了办公室,在我刚坐下后,他突然流着泪说:“老师,我和你说个事,我没有妈……”在那一刻,我好像找到了全部的答案。也许郭晓辉从小就缺少母爱,他从小学就想以违反纪律来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但他没有想到这种方式只能事与愿违,他非但没有得到的是关注,反而更多的是家长和老师的指责,久而久之他就破罐子破摔了。那天我跟他谈了很多,他讲了小时候的事情,当时他是声泪俱下,是那么的伤心,他在讲完后,是那么的轻松,接着我跟他说:“爸爸既当爸又当妈的确很艰辛,包括爷爷奶奶也跟着劳累,甚至是他长大后的一些表现给他们带来的心碎。”当时,我没有让郭晓辉立刻下保证如何做,我想有今天他跟我敞开心扉的倾诉,他会有一天天新的起色和进步。在这之前,我找他谈话时,他总是一副满不在乎,甚至是一副很霸气的神态,但自从这以后,他跟我每说一句话都面露微笑。有一次,他又违反了纪律,我在批评他时,他还是微微笑,一位不知情的老师在旁边说:“郭晓辉,你看你违反了纪律还在笑,笑什么……”
过后,我跟这位老师解释,郭晓辉在笑,他已经不是像以前那样向我示威,而是用这种方式向我传达——老师,我变了,我和老师的关系亲近了。在这一刻,我想起了教育专家周国宏的一句话:“当班主任的最大挑战不是如何当一个最好的班主任,而是如何当一个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当然了,郭晓辉也不是从那一次彻底转化好了,因为每个人都是从一点点做起的。当时班里缺少一位负责的体育委员,我决定给郭晓辉一次机会。这一次,郭晓辉真正地意识到了我对他的信任,自从他上任后,到现在我班的体育课秩序以及每天的体育活动都很好,得到了学校的肯定。“给有差异的学生提供有差异的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不是对差异的排斥性,而是对差异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三、教育效果
郭晓辉逐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逐步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尽管还有不少小毛病,现在正在每天进步着,我更是享受到了教育的快乐。
四、教育反思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只有通过热爱学生,才能表现出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但要教好书,更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只有带着对学生满腔的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对郭晓辉这样的学生,不要以“立竿见影”“恨铁不成钢”来对待他们,不要因为后进生的反复而冷眼看死他们,或推之门外了事。我们应该放低架子,找到原因,注重师生沟通,寻找机会,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用情感化学生,把师爱渗透、融入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去,享受教育的快乐。
参考文献:
刘相书.让师爱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J].贵州教育,2011(12).
编辑 董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