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英
摘 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再是单纯传授学生历史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文中,笔者阐述了自主学习的理论起源以及发展的背景,分析了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初中历史教学实施自主学习的策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为学生学习更加深奥的知识作铺垫。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 应用研究 策略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c)-0174-02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能力。日常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上,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以及创造性,从而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成为发现者和探究者,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自主学习理论的概念
自主学习从广义上来讲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学习,从狭义上讲是以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思维为目的,自己合理安排和规划学习进程的行为,它与传统的接受、被动学习相对应,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内容,我们可以理解为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式的学习”,倡导学生学会自主自觉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全盘否定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比较显著的特征有两个:首先,它可以反应学习者优秀的心理素质,因为它需要学习者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明确的学习目的以及较强的自信心和毅力;其次,它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机会,使学生的特长得到表现的空间。
2 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历史课堂教学方面上来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的计划、教材的选择以及学生的成绩等方面都是由教师和学校方面决定的。因此,历史课堂教学过程就变成了从课堂课本到试卷、从听课和背诵到考试的教育模式,单一枯燥,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很少,这样既不离于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学校获取知识的主要途经,但是仅仅依靠这一途径又很难将该课程学好。通过笔者调查发现,初中阶段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一是,教学内容增加,而教学的时间较为有限,因此大多数教师减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讲解的时间。二是,课堂内容杂乱,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缩减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3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3.1 精心設计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鼓励学生思考最有效的途经就是要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提出问题,就不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欲望。大多数学生反应,初中历史知识较为枯燥,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质疑。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有莫名的恐惧感,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身份”,走到学生中间,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关心、爱心以及耐心,使学生敢于讲自己的见解与想法讲述出来。教师在面对学生质疑时,不要盲目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自己的研究和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学习方式。
3.2 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对于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师的教学任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授历史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在日常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认识到知识的本质,更重要的是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作为一线教师必定要认清楚,开展自主学习并不是要完全放开,让学生自有发挥,而是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也只有充分的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够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所提高,才能够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日常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3.2.1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和谐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处于愉悦的心情下完成学习,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能够打开心扉,消除顾虑,将自己内心的见解表达出来。学生表达的见解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要给予鼓励,万不能够盲目给予否定,甚至苛责学生,这样以来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3.2.2 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系统,使学生了解知识内在联系
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相较,知识点比较零散,不利于掌握。因此,教师应理顺各个分散的知识点,用主线将它们起来,梳理知识点的层次结构,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在该知识体系中,要突出重难点,让学生从单纯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完整的理性认识,从而更容易的理解历史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解答,使学生及时纠正,从而更好的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
3.3 注重设计历史的“典型事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了对问题最初的困惑到问题最后解决的曲折思维后,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抽取规律,如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规律进行概括总结,然后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初中阶段的自控能力非常有限,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为学生想法设法地创造机会来运用自学的能力。在平时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针对该学科的特点,教师要学会历史中“典型事例”的设计,学生在“典型事例”的学习过程中,使该类问题再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可以加深对同类问题的理解和认知,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如对某个历史原因的探索,可以从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到间接原因、主要原因、;也可以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还可以从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由表象到内象,深入探索事物的本质和属性。并且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例如,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革命党人的一再妥协;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的篡夺权位;根本原因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社会的性质决定的。从革命的特点进行分析则是因为辛亥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失败的国情进行分析则是因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与中国的实际国情不相符,也就是说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中国行不通。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是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的关键能力,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的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另外,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学,还要重视各个学科知识的渗透,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知道学生以学习的历史内容为出发点,与其他学科中相关的知识点相联系,从多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对比,可以更加完整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探究,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同时教学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课堂将还给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证明,想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为学生学习更加深奥的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梅琳.初中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3.
[2] 胡德全.历史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研究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C]//2012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
[3] 黄守襄.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特点初探[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2010.
[4] 简霞.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5):45-46.
[5] 董保宏.试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200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