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改革目标中,最令人瞩目的一条是“按照新预算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预算公开”。全面公开预算,就是要将政府预算收入、财政支出逐项披露,让社会公众来监督其合理计划和使用。在一个信息和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公开、透明本身就是一股巨大的改革力量。如果政府预算真如所言,做到全面公开,触动的不光是政府本身,还会引发市场的一系列正反馈,促使经济回归主要由市场力量支配的状态。
俗话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信息披露意味着需要接受公众监督,监督之下必然会形成一种舆论压力,倒逼政府认真、细致地进行预算规划,为每个项目的用度规模、时间进行论证,从而大大减少政府滥用财政资金、铺张浪费和权力寻租的现象。信息公开、透明的好处,已经是一种社会共识,无需赘述,而且也在政府的各种文件和报告中被反复提及,但一直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其原因就在于没有一套确保信息披露机制得以有效运行的制度。
此次预算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在于新预算法,新预算法为全面推进预算公开奠定了制度基础,新预算法全面、细致地规定了从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等整个财政运行过程的公开,公开的部门涉及从中央到地方及其组成部门;新预算法还对人大如何有效履行预算审查监督职能进行了规定。除了新预算法这个制度基础,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政府官员和民众的法治意识也有了很大进步,人们开始懂得寻找法律依据来捍卫个人利益甚至来治理国家。可以说,制度建设的完善和法治意识的增强让信息披露机制落在了实处。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越来越快速、便捷,信息垄断和控制变得越来越困难,知识和声誉传播的边际成本几乎是零。在这样一个由移动互联网连接起来的社会网络中,及时、全面地公开政府政务信息,其实是一种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治理方式,不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暗箱操作等腐败问题,而且能够促使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及时了解民意、疏导民意,限制自己的权力边界,提高工作效率。
当政府回归到自己应有的定位,价格信号扭曲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其实就是要完全依靠市场力量来进行价值发现和资本配置,政府只需做好信息披露、证券交易的制度建设和法治保障。注册制本质上是一种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制度安排,从发行到交易的各个环节,无不透明,借助透明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完全所造成的市场扭曲,让市场趋近于有效。当然,透明的力量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以及不打折扣的法治。
以越来越透明的信息环境为标志,中国的经济改革显然已经进入深水区,而且正在以稳健的步伐不断在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