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改革浅谈

2015-06-02 08:19张丽亚
教育界·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教学目标改革

张丽亚

【摘 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中,习作教学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改革习作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目标 习作教学 改革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我反复地钻研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用于指导我的习作教学,使我的习作教学大有起色。

一、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习作教学的目标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即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只有在认识上真正明确了这个目标,并且切实有效地按照这样的目标来进行实践,我们的习作教学才能取得成效。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这与对习作教学目标的认识不够明确有一定的关系。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对习作教学的目标理解比较狭隘。就如在我的实际教学中,我认为习作教学只要指导学生语言和习作技巧就行了,不必考虑认识事物的能力。结果,学生的作文枯燥乏味,有骨无肉,我批改起来也无从下手。其实,这种不考虑认识事物的能力,是不符合作文教学的规律的。实际上,语言和文字都是代表事物和思想的符号。能否写好作文,既取决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取决于对各项事物的认识。比如,学生的作文语句不通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可能是遣词造句的能力差,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没有仔细观察,对所反映的事物没有认识清楚,是认识上含糊造成了文句上的不通。

(二)把应付考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分数作为习作教学的目标。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受“应试”的影响很大,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在作文教学中,不是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而是花力气让学生背熟一些范文去应付考试,教给学生一些改头换面的方法,考试时能套得上,把背得出的好文章套上去。这种做法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毫无益处的。比如,我班有位同学,她平时作文根本不行,可在一次学区统考中,正好套上了自己所背的一篇作文,语文竟得了最高分,其中作文得到了所有阅卷老师的好评。事后,我也对她进行了表扬,以鼓励她再接再厉,然而,在后来的作文训练中,她的作文并不见有起色。这个实例让我进一步明白了“应试”作文并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二、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

习作教学虽然是以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的,实际上,更主要在于学生的独立操作。学生作文时,对于同一个活动、同一件事,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体会。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必须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创造性。

(一)要“通阻”和“开源”。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首先要让学生有意思要表达。应当看到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是不少的,其中有很多可拿来当作作文的材料。平时学生在一起,叽叽喳喳,有说不完的话,但提起笔来就觉得没什么可写。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对作文有种神秘感。我们要帮助学生消除这个思想障碍,让学生懂得,作文不过是用笔来说话,用比较流利通顺的语言来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思想感情。学生一旦树立了这个观念,作文时就会感到有不少东西可写。比如,在学习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后,我出了作文题《车厢见闻》,有个学生本来经历过这么一件事:“他乘车去姨妈家,售票员对乘客态度非常恶劣,并且还要多收车费,这样,售票员和乘客吵来吵去,影响了他愉快的心情。”他觉得这件事“不好”,不能写进作文里去,因而就难以下笔。后来,在我的启发下,他认识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弘扬真善美是我们所需要的,鞭挞假恶丑也是我们所需要的。这样,他就如实地写了这件事,并在作文里表示,自己要以这位售票员做镜子,将来认真工作,待人热情。这不是一篇挺好的作文吗?这说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做了“通阻”的工作,学生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就能源源不断地流到他们的作文里来。

所谓“开源”就是要帮助学生开展一些活动,从而丰富他们的生活。比如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观看一些优秀爱国影片等,为写记叙文积累材料。其次也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观察,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都是“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作文教师改”。其实,学生只会写,不会改,作文才会了一半;会写会改,作文本领才全面。故此,老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对不能忽视对作文的修改。小学生初看作文,不知道怎样修改,教师要教给他们修改的方法。教师可做示范修改,让学生把初稿和定稿对照起来学习,体会为什么要这样改。再者,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也不必篇篇都精批细改,但每次作文应该也可以有计划地精批细改几篇,凡是精批细致的,就要充分发挥它对指导学生批改的示范作用。还有,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有一个训练过程。开始时,他们不大会发现作文中的毛病,即使发现了也不知怎样改。教师先要扶着他们走。例如,在需修改之处作上符号,发回让学生自己修改,还可组成小组,学生互阅作文,评议后再各自修改,对个别问题,采用面批,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受到鼓励和启发,知道该怎样进行修改。随着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教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独立修改,学生自改后,教师再检查、讲评,进一步指导。诚然,有了修改作文的能力,还要有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改”的习惯应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教学目标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