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15-06-02 07:36陈琦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思考实践教学改革

陈琦

摘 要:中学数学在学校教育中是一个比较基础的课程,既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也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品性,拓宽学生的研究,活跃学生的思维。社会发展后,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是随之提升。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是时代发展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里面包含了人本主义、教育民主、主体性等多种概念。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为教师的思想控制着改革的效果。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建立新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才可以让数学沿着改革方向发展,实现其最终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改革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8X(2015)04(c)-0157-02

知识经济时代下要求人才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数学教学时,应该要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展示自己,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展示氛围,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决问题,形成独特的创新思维方式,勇敢探索、善于思考、敢于创新是一个现代人才的综合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的时间也比较长了,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实现以下的一些内容。

1 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基础,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在兴趣的支撑下,才能够感受到乐趣,否则是一门乏味的课程,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专心的听讲、积极的讨论、敢于表现自己,课后要求学生能够继续钻研、扩宽知识面,可是我们在要求的同时,是否也能够想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呢?根据对学生的心理研究,在数学活动中的成功是他们努力的回报,也会他们累此不疲的根本,因此喜欢数学活动,才能够按照课堂和课后的要求来进行学习。要想让学生保持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应该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学生都喜欢能够成功,能够彰显自身的价值。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成功,可以展示自己。怎么样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时体会成功的喜悦,体现自身的价值,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2)基础扎实才能够为学生的兴趣提供保持动力。中学生因为有了学习了压力,对过去的数学知识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回顾,因此学生可以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也是这个时候比较容易产生数学兴趣,激发数学兴趣,教师通过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能够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改善学习的难度,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应该从小就开始,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应该对其引起重视,逐步的培养建立。通过内外动机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继续的保持住数学兴趣。

2 自主

自主是一个人创新的前提,创新又是教学的目的之一,所以自主是我们实现教学目的必须要实现的一个内容。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由以下的一些方法来建立。

(1)创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该创造机会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首先进行低难度的数学内容开始训练,衔接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也可以增加一些任务的方式,以完成任务来进行训练,在不同的阶段中都增设一些学习目标,采取目标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开始自己设计学习的时间,经过方法和目标训练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性,就可以进行比较深入的内容,比如抽象的知识,这个时候教师仍然要作为学生的辅导者,在旁进行引导协助。

(2)提供自主学习时间。学生自主学习除了需要使用课堂时间之外,还需要课后的时间,课堂时间有限,只能够起到点拨的作用,而课后的训练和巩固才是主要的。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未来考虑,因为课堂的时间有限,使用过多,就会影响教学进度,但是太少又不能够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精髓,如何利用好就是我们需要去权衡的问题,为学生有很多的时间自己支配,在自学过程中掌握经验和方法。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自主学习不是只有自己的学习,也需要有老师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将各种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自学,并且有很高的自学效率。

自主学习不代表放纵。自主学生也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范围内的,完全的自主学习只能够是浪费时间。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主体和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的结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3 实践

实践是学习的基础环节,可以对已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学习也是为了付诸于实践和生活,否则学习没有任何的意义可言。

(1)改革教材、融入实践。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大胆地革新教材,将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转换为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效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中操场的长和宽用自己学习操场的长和宽代替,让学生进行计算。学生非常有兴趣地想知道学校操场的面积有多大,画在纸上的比例是多少。于是,他们认真地进行计算,都掌握了题目所要求的目的。

(2)改进作业、进行实践。

想要学生真正地学好知识,需要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课下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了新的知识以后,在课下经常有课下作业来进行巩固练习。但是仅靠替换教材中的数据是“治标不治本”,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基本上不用动脑子,因为题中的条件和教师课堂上的相差无几。而考这样的练习培养出的学生思维比较局限、更不要说创新。因此,教师应该大胆地改变方式:让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后立即进行实践应用。例如:在学习《比例的应用》这一课程以后。立即用比例知识使不同大小的两杯水的甜度相同,并请同学进行品尝。实践表明:学生不仅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还可以获得许多教材外的知识,对于建构系统的知识结构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4 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在要求学生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数学需要在建模、探究、文化这几个内容上深入,这些是学生数学素质的体现,教师要用新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教学不是将结论内容进行传播,而是在学习结论的过程中,懂得其原因,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发挥出创造力来进行举一反三。有位哲学家认为,人类大脑中有明确的知识和意会的知识两大类。明确知识指的是可以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传达的知识。意会知识指的是不能系统地用语言或文字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存在于实践活动中,具有情境性和个体化。例如,不管你知道多么系统完整的理论知识,如果没有在水中实践过,那么你永远也不能说你会游泳,因为你脑中只有明确知识而没有意会知识,游泳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它要求老师放弃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让学生拥有一种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实践,即看到一个理论知识,脑海中就出现相关的实践活动。所以新课程强调的是过程教学和实践教学。

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揭示思维的过程。首先,应该揭示理论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经历概括、抽象、比较、分设、验证和分化等过程来归纳总结出相关理论,从中学习到思维方法和培养能力。其次,要揭示结论的寻求过程;从曲折的实验、归纳比较、猜想和检验等探索过程总结结论,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记忆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科学发现提供了条件。思路探索过程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以数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是不是创造性的并不是以该问题是否被提出过,而是其解决过程对解题人而言是否有新颖性,教师要让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就应该要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理解这种解决的方式方法,进行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 宋宗弼.初中数学课改路在何方[J].课程教育研究,2012(27):54-55.

[2] 张玉祥.初中数学课改中存在的问题[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11):38.

[3] 刘爱军.初中数学课改浅析[J].成才之路,2011(8):14.

猜你喜欢
思考实践教学改革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