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洁
【摘 要】威廉·斯泰伦的《苏菲的选择》被认为是“大屠杀”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通过讲述波兰女子苏菲的故事来接近、了解已成为历史的奥斯维辛,立足现实进行历史言说。本文侧重于小说利用独特的叙事策略再现纳粹大屠杀事件无法言说的历史,最终达到历史和现实完美地融合。
【关键词】《苏菲的选择》 历史 现实
作为美国最著名的当代南方作家,威廉·斯泰伦被公认为是二战后最有成就的美国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苏菲的选择》,被蓝登书屋·现代文库评为20世纪100部最佳英语小说之一。小说以纳粹大屠杀为题材,运用独特的叙事策略立足现实进行历史言说,从而使得历史和现实进行对话。
一、关于历史的争论
所谓历史,包含两方面意义:一是指历史的客观存在,即人类出现以来经历和创造的所有事实,涵盖了人类的全部过去;二是指历史的回忆和思考,即人类如何将经历和创造的全部过去加以保存和诠释。
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质疑语言的可靠性,他们认为语言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特别是以纳粹大屠杀为题材的小说往往都遭到了无情地攻击。许多哲学家、史学家、学者和评论家都认为大屠杀这一事件不可说,唯有沉默才能告慰千千万万的受害者。然而斯泰伦却认为“艺术是万能的”。在《苏菲的选择》中,他通过讲述波兰女子苏菲的故事来接近、了解已成为历史的奥斯维辛,再现纳粹大屠杀事件无法言说的历史。
二、斯泰伦《苏菲的选择》中的历史观
在21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性、理性被放逐,人类社会处于混乱之中。斯泰伦坚持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反映人类的生存状况,无论是绝望还是安逸。在《苏菲的选择》中,他通过运用独特的叙事策略,反映和探索人类历史中的重大问题。
(一)斯泰伦运用的叙事策略
1.交织的叙事视角
《苏菲的选择》中主要以第一人称回忆的形式展开,以斯丁戈的有限视角为主,同时又夹杂了她人的叙事视角加以补充,使读者在扑朔迷离的气氛中逐层地阅读到一个完整的故事。
小说主要以“我”(斯汀戈)为主要叙述者。“我”是一个来纽约寻梦的南方作家,在同一所公寓结识了犹太青年内森和波兰女子苏菲,并逐渐与他们成为朋友。通过“我”的叙述,读者看到了才貌出众的奇怪情侣,见证了他们的爱情和死亡。“我”、苏菲和内森之间的情感纠葛成了小说中主要的叙事视角。与此同时,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斯汀戈的叙述时常被“她”打断,这个人就是苏菲。通过“她视角”能够对叙述进行更好地补充,通过苏菲讲述自己在奥斯维辛以及之后到达美国生活的描述,更好地向读者展示、解读了惨绝人寰的纳粹大屠杀,使读者不得不对人类历史中对人性粗暴践踏的罪行、善与恶的较量等问题进行沉重地反思。
2.多重的叙事线索
《苏菲的选择》中有着众多的叙事线索,不同的叙事线索体现着不同的主题。例如体现爱情主题的爱情线索包括苏菲和内森之间炽热而又致命的爱情、斯汀戈自己几次蹩脚的爱情经历以及斯汀戈对苏菲无法自拔的迷恋等等;种族线索包括波兰的种族偏见和美国南方奴隶制线索;负罪线索,包括斯汀戈对于南方人贩卖黑奴的负罪感、苏菲选择儿子而致使女儿的惨死等等;最后死亡线索则是包括集中营中犹太人各种各样的惨死方式、苏菲女儿之死以及小说最后苏菲和内森双双殉情而亡等。作者通过众多的叙事线索,生动、全面地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全景式的社会生活图,引发读者对社会生活的思考。
3.嵌入式叙事
叙事结构通常包括两方面,即框架叙事和嵌入叙事。框架叙事为文章提供背景,而嵌入叙事是指叙事中的叙事,即元叙事。《苏菲的选择》中,斯汀戈的叙事属于框架叙事,通过回忆自己在纽约的生活为小说的展开提供背景;苏菲的回忆属于嵌入式叙事,通过苏菲模糊的、破碎的回忆向读者展示了奥斯维辛惨绝人寰的屠杀。正是苏菲的嵌入式叙事展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揭露纳粹令人发指的罪行,通过苏菲来接近已成为历史的奥斯维辛,通过艺术使历史和现实进行对话。
(二)斯泰伦采用多种叙事策略的原因
以大屠杀为题材的小说往往受到无情地批评,包括阿多诺在内的学者、批评家和哲学家都认为大屠杀太残忍,唯有沉默才能告慰千万的受害者。斯坦纳曾经警告试图研究奥斯维辛的人,“没有完全经历奥斯维辛的人在触碰这个惨剧时是会受伤的”,并且指出除了诗之外,比诗更有力的是放弃,是选择沉默。德国哲学家阿多诺也曾说过:“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Adomo 281) 他说:“那些被枪托击倒的人们,受尽皮肉之苦,书写他们的经历就是从中获取审美的愉悦……这样做对受害者不公平。”(288)然而斯泰伦却不这样认为,他曾经说道:“艺术最卓越而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做任何事情,艺术是万能的,它可以反映人类任何的经验——过去的、现在的或是未来的……”(“William Styron: The Confession of a Southern Writer”, interview with Georgann Eubanks, rpt, in Conversation, p. 275)。《苏菲的选择》中,斯泰伦逆历史潮流,通过独特的叙事策略塑造的人物苏菲来接近、了解奥斯维辛,不仅言说历史,而且着眼于现实,让历史说话。
小说通过交替描述奥斯维辛这段悲惨的历史以及斯汀戈、苏菲和内森之间的爱情纠葛,使读者不得不面对、正视这段不可言说的历史。正是独特的叙事策略使得读者能够直面奥斯维辛这段历史。斯汀戈的叙事视角直接而天真,对于他而言,与奥斯维辛接触是偶然的、被动的。通过斯汀戈,读者获得的不是直接的奥斯维辛体验,而是其对于人们的一种延后性影响。另一方面,成熟的作者型的叙述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对斯汀戈的经历进行补充。这种叙述时常讽刺性地追忆了叙述者自己与苏菲以及她的过去的邂逅,对于大屠杀事件的回忆和沉思构成了回顾性视角,包括广泛引用受害者和纳粹官方的语言。通过这种方式,小说使读者直面这段历史,让历史说话。
三、结语
纳粹大屠杀事件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令人发指的暴行。面对这场惨剧,历史学家无法书写这段历史,哲学家无法正视这种暴行,而文学家更是难以企及。但斯泰伦却认为“艺术是万能的”。他通过独特的叙事策略,通过苏菲的回忆、倒叙和插叙,把纽约日常生活与集中营中的故事并置,向读者展示已成为历史的奥斯维辛,再现了大屠杀事件无法言说的历史。欧文·豪曾经说过,精明的作家在处理大屠杀事件时,采用了珀尔修斯对付美杜莎的办法,即用光亮的盾牌作镜子找出美杜莎并砍下她的首级,从而避免正面看见她而变成石头的命运(Howe 290)。斯泰伦正是这种精明的作家。他通过独特的叙事策略,正视纳粹大屠杀无法言说的历史,让读者意识到人性之恶无处不在,只有弃恶从善,人类才能得到救赎。
【参考文献】
[1]曾传芳.不可言而言之——解析《苏菲的选择》的叙述策略[J].外国文学研究,2009(1):118-123.
[2]马丁.当代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59.
[3]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宁一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