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

2015-06-02 20:42丁梦
关键词:城镇化

丁梦

摘要: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地处西南的武陵山区是我国最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其中湘鄂边界的龙山县和来凤县的跨省融城作为武陵山经济示范区的先驱者,为如何统筹地区发展,打破行政规划束缚,实现武陵山区新型城镇化的扶贫开发之路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本文将对龙山县来凤县跨省融城的发展现状、社会经济水平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思考,同时为该地区如何走出贫困落后的困境和如何谋求经济协调一致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 武陵山区 区域协作

1 “龙凤融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地处西南的武陵山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地处湘鄂边界的龙山县和来凤县的龙凤经济示范区,为武陵山区的区域经济协作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的经济协作发展之路。龙山县与来凤县的跨省融城,加快了湘、鄂、渝边区和其他城市之间以及县域内产业、市场、资源等要素整合,利于当地实行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发挥整体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跨省融城以特色城镇化为线索,以省跨市的区域协作创新为动力,以边区贸易为主导,努力构建跨省融合城市和武陵山区特色城镇化模型,为全国其他连片贫困地区的城镇化提供借鉴经验。

由于受行政区域划分的制约,两县虽近在咫尺,但却分属两省,在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等问题上各自为政,给“龙凤融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作为同处于湘鄂边界邻近的两个县城,地处武陵山区的腹地,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而且周边200公里内也无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的辐射。在这种边缘化的山区县城,必须因地制宜,打破行政区域束缚,创新开拓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城乡间的协调发展,在武陵山区中建起一座靓丽的新城。因此,跨省融城的龙凤经济示范区应运而生。

2 来凤县龙山县社会经济发展数据的分析

表1 来凤县龙山县人口数量表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万人)\&城镇人口

(万人)\&乡村人口

(万人)\&

来凤

龙山\&

1344

3131\&2011

24.34

57.82\&2012

24.40

58.63\&2011

6.01

15.23\&2012

7.08

18.74\&2011

18.33

42.59\&2012

17.32

40.16\&][项目

] [地区]

表2 来凤县龙山县社会经济产值表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

(亿元)\&第二产业

(亿元)\&第三产业

(亿元)\&

来凤

龙山\&2011

35.24

43.72\&2012

40.89

48.84\&2011

9.49

12.61\&2012

10.16

13.21\&2011

9.26

10.07\&2012

11.40

11.67\&2011

16.48

21.05\&2012

19.33

23.96\&][项目

][地区]

表3 来凤县龙山县居民可支配收入表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

消费性支出(元)\&

来凤

龙山\&2011

12892

12099\&2012

14685

13145.64\&2011

3895

3628\&2012

4508

4166\&2011

2425

3102\&2012

2949

3662\&][

地区][项目]

表4 来凤县龙山县财政收支表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地方财政支出

(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来凤

龙山\&2011

1.47

1.79\&2012

2.01

3.35\&2011

13.12

17.25\&2012

15.93

20.52\&2011

23.00

23.51\&2012

31.15

28.10\&][

地区][项目]

资料来源:《龙山县2011-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凤县2011-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凤县和龙山县在土地面积和常住人口数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龙山县的土地面积是来凤县的2.3倍,在两县劳动生产率和社会技术发展水平相当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从表2中看到两县第一产业的产值情况,从2011至2012,龙山县第一产业的总产值一直高于来凤县,而且差距仍在扩大。但是从两县平均每平方公里的第一产业产值来看,来凤县0.0076亿元/平方公里,龙山县0.0042亿元/平方公里,来凤县的每平方公里的第一产业产值高于龙山县。由此可以得出,虽然龙山县在第一产业的产值高于来凤县,但来凤县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产值却高于龙山县,两县在第一产业都各自存在比较优势。

来凤县和龙山县在常住人口上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在城镇化水平上都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差距不大。从表1中可以看出,龙山县的常住人口是来凤县的2.4倍,城镇人口是来凤县的2.6倍,乡村人口是来凤县的2.3倍,龙山县不论从常住人口,还是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都明显多于来凤县,在人力资源上占有明显的绝对优势。但是从城镇化的角度来看,两县的差距并不大,2011年龙山县和来凤县的城镇化率分别为27%和25%,2012年两县的城镇化率分别为32%和29%。从数据可以看出,虽然两县的城镇化率都位于较低的水平,但是从2011年到2012年,两县的城镇化率都增长了5个百分点,这表明“龙凤融城”的建设促进了两县城镇化的进程,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来凤县虽然在地区总产值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总产值上均处于劣势,但是来凤县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整体高于龙山县。在表3中,来凤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龙山县793元,2012年高于龙山县约1540元,仅仅一年的时间增幅就达94%;来凤县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龙山县267元,2012年高于龙山县342元,一年的增幅达28%。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来凤县在社会总产值水平上低于龙山县,但是来凤县的人均收入水平整体高于龙山县,而且呈现较大的增幅。

来凤县和龙山县的地方财政收入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两县均出现了较大的财政赤字。在表4中,2012年来凤县和龙山县的财政收入分别为2.01亿元和3.35亿元,相较于2011年分别增长了0.54亿元和1.56亿元,增幅分别为37%和87%;2012年两县地方财政支出分别为15.93亿元和20.52亿元,相较于2011年分别增长了2.81亿元和3.27亿元;2012年两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2011年增长8.15亿元和4.59亿元。与此同时,2012年来凤县人均财政收入823.77元,龙山县人均财政收入571.38元,来凤县在财政总收入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人均财政收入明显高于龙山县。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两县的财政收入水平不高,但从各自的财政收入增幅来看,“龙凤融城”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两县的经济发展。同时,两县的财政赤字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幅度都较大,从侧面说明了两县加快了社会经济建设的步伐。

3 “龙凤融城”存在的发展瓶颈

通过上述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虽然“龙凤融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两县在土地、人口、产业结构、行政体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差距,导致了两县在经济协同发展上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两县的协作发展还停留在低层次的跨区域基础建设上,高层次的产业协作、社会管理统筹和行政协同管理较为稀缺。基于此,我们将探讨“龙凤融城”发展瓶颈的具体原因。

3.1 缺乏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

“龙凤融城”是一个跨省的经济协作区,缺乏统一的领导机制和协调组织。虽然2011年龙凤经济示范区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但是两县的行政管理体制依旧是各自为政,这也就意味着两县所采取的不同政策会导致经济效率低、投融资困难、招商难度大和城乡统筹进度不一等诸多问题。

3.2 建设资金匮乏

两县常年出现财政赤字。由于来凤县和龙山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政自给率低,加之投资和融资渠道单一,导致“龙凤融城”的建设严重缺乏资金的支持。同时从大环境来说,武陵山区经济总量小、经济发展缓慢、资金积累不足,从而导致了地方财力有限,“龙凤融城”的建设仅仅依靠当地政府的投资只能是杯水车薪。

3.3 经济基础薄弱

来凤县和龙山县位于武陵山区的腹地,交通闭塞,招商引资很困难。两县的地区总产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均落后于所在省和所在州的平均水平,在整个武陵山片区中也处于较低水平。同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年产值在同级县市中也处于较低水平,人地矛盾突出,工业结构简单,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

4 “龙凤融城”模式的思考及发展方向

4.1 “龙凤融城”模式的思考

龙山、来凤两县的跨省融城模式,为我国中西部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在一个经济落后而又远离中心城市的少数民族地区,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就必须抢抓机遇,大胆创新,否则在新一轮的城镇化中会被逐渐边缘化。“龙凤融城”的建设与发展,为如何打破行政规划的束缚,实现相邻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龙凤融城”模式的经济性,表现在共享经济利益、劳动市场利益和资源信息经济利益,这是区域城市集聚的最直接的外部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空间关系的重要性对其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龙凤融城”在某种意义上来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内涵式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即依靠自身的力量,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形成优势互补,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一方面,内涵式城镇化统筹了区域全局,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区域互助和资源互补来解决发展瓶颈;另一面,内涵式城镇化可以减轻对外的过度依赖,避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与此同时,内涵式城镇化可以避免贫困地区因争抢援助资源而过度竞争,有效遏制地方保护主义和资源的浪费。龙山县和来凤县跨省融城的事实表明,只有“抱团取暖”和“协同合作”的发展方式,才能实现贫困地区的整体“脱贫”。

4.2 “龙凤融城”的发展方向

①打破行政樊篱,统筹行政管理

由于来凤县和龙山县分属于不同的省份,制约了“龙凤融城”统一协调的发展。区域合作只是一个相对比较松散的组织模式,在此基础上建设统一的行政组织有利于加强地区间的合作,减少行政审批程序,缩减管理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因此,两县应跨地区建立一个专门管理协调机构,对区域内的各种问题进行微观处理和宏观调控,规范地区间的保护主义,建立跨省的制度保障机制,优化市场竞争环境,统筹兼顾两县的利益。

②发挥政策优势,积极招商引资

龙凤经济示范区是2011年国务院专门批复建设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先行区,既然是先行区,就应该发挥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的精神,发挥国家政策的优势。龙凤经济示范区要以武陵山地区需求和全国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本地区的政策和资源优势,吸引外来投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③加快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劳动力素质

龙凤经济示范区位于武陵山腹地,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经济水平的发展。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加快经济的发展,还能进一步提高当地的城镇化水平,从而进一步推动“龙凤融城”的建设。社会基础设施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上,先进的产业结构能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畅通快捷的交通能缩短产出地和销售地的运输时间,扩大产品的市场腹地。与此同时,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要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完善当地的义务教育,加强职业学校的培训,实施人才引进计划,提高和改善工资待遇。

参考文献:

[1]陆大道.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空间扩张[J].城市规划学刊,2007(4).

[2]李乐为,岑乾明. 区域公共产品协同供给西部连片贫困区反贫困新思路——对湘鄂龙山、来凤“双城一体”的观察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1(12).

[3]黄灿.龙凤呈祥耀武陵——湖南龙山县、湖北来凤县“龙凤融城”透视[J].民族大家庭,2007(1).

[4]左金隆.制度变迁、博弈与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协作[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4(1).

[5]关树华.对武陵山区小城镇特色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7(10).

猜你喜欢
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家乡的城镇化
且看,堆沟港的城镇化之路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不能搞让农民拔根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须走出三个误区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