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如何利用课堂40分钟

2015-06-02 05:23钟秀凤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快乐课堂生动学习兴趣

钟秀凤

摘 要:“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交流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指的是“首先,语文课程面向的必须是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拥有基本的语文素养;其次,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应积极提倡并践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最后,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有助于学习和课程文本之间的互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课堂知识留存时间短,遗忘时间快,即使有些信息能暂时记住,但信息储存的形式是零散的,无意义的,运用提取比较困难,所以学习效率低下。

关键词:初中语文 快乐课堂 生动 学习兴趣 课堂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c)-0161-02

在新课标中,课改的核心是有效地教学与有意义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教师是设计者、执行者,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端正教育思想与教学态度,在课堂上,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怎样的课堂氛围是最佳的呢?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课堂氛围必定是学生所喜爱的,这样的课堂必定是学生所向往的。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生动的课堂?如何让语文课堂呈现出它的生动性?

1 挖掘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

众所周知,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师主体作用的首要体现。在此期间,该研究者认真钻研、挖掘教材,归纳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采用多种形式的问题情境,将零散的语言、知识及语法化为简易有序的知识系统,结合教学内容的不同精心设计导学案,为上好各种类型的课作好铺垫,打好基础。巧用课前五分钟,奏响语文课的序曲。语文的基本训练就是听、说、读、写。而大多数学生都怕写,因此,课前五分钟的训练很重要。起先从字、词的积累开始,让学生进行成语背诵比赛,接着进行名言、谚语、警句、广告语等;使学生认识到处处留心皆语文,向生活学语文,慢慢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知识的积累难度逐渐增加,活动形式多样:课本剧表演、名人故事、口头作文、小品、辩论会。总之,5 min,激活了学生的心,激活了学生的体验,来自内心的自由潮水自然会涌动生命之花就会倾吐芳香,激扬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这项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丰富语言积累,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充分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结合新课改,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课堂则是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而现代中学课堂,完全可以没有老师!一张纤薄的学案,对我们循循善诱,加上老师从旁指点迷津,同学们合作探究,再难的知识点都被轻易理解!因为它浸透我们的独立思考,我们不是机器,而是思维敏捷活跃的人!活生生的人!中学老师注重教育我们怎样学习,而不是让我们被动接受整理好的知识!学案的知识要靠自己整理归纳,学案的难点要靠同学合作探究,老师只负责引导!或许你会觉得老师太懒,与红烛春蚕相差甚远,其实不然。老师教给你“万变不离其宗”的学习方法而非整理归纳好的知识,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拥有共同的出发点,过程却更加艱辛。但你掌握那烙有自己灵魂的知识的那瞬间,你会觉得无比幸福!而掌握的知识也在你的灵魂中烙下烙印。前期你会觉得举步维艰,速度缓慢而效果也不尽人意。可后来你会发现,自己的掌握速度愈加快速而且效果显著。放飞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倾诉的痛快。

3 反馈检测,落实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上课时教师面带笑容,有一位名师说过不会微笑的老师不会是一个好老师。老师不能居高临下的看学生,应走下讲台,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增强学生自信。语文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知识性、人文性在活跃的气氛中得到展现,学生的能力就会有创造性的提高。课改过程中,反馈检测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以及通过学习学生享受快乐、体验成功的有效环节。内容主要以口语检测和笔试相结合,形式不限。在时间充足的前提下,可以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若条件不允许,可以在早自习或晚自习时,采取部分综合抽测,对一部分学生进行检测;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安排每组的小组长简单测试该组学生;每天的导学案检查也是一种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或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充讲解,不让一个学生因此而掉队。

4 读写结合,深化理解

读写结合也是帮助学生感悟的一种好方法,经常被大多数教师运用。但也会发现部分读写从根本上是一种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效果。其实学生具有先天的学习潜能和一种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自己被他人重视,尊重和认可。罗杰斯说过,所有的人都具有一种固有的、先天的维护自我、提高自我、“自我实现”的动机,这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动机与目的,指引人们朝着满意的个人理想成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学习内驱力,充分利用,从而激发学生产生自我实现的欲望。另外还强调:发现自我、撩拔自我的学习是唯一能显著影响行为的学习。而我们教学的任务仅是创设合适合理的条件,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自我学习的环境,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自我实现者。在“空白处补白:一些作者在创作时非常重视艺术空白的作用。正因为“空白”的设置是在“无声之处、无字之处”,所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只要能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从中总结出自己的理解,即使说法略有差异,但不偏离主旨的把握就应当给予鼓励。在“难以言传”处发挥想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既有明晰的、可以表述的一面,也有模糊的、难以描慕的一面。平常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是对这种心理现象的概括。此心理现象反映到作品上就是“言”不能尽“意”,读者必须做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去还原。例如《咬文嚼字》一文,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中去挖掘体裁,学生兴趣十足,印象深刻。在“意犹未尽”处做延伸。结尾是一篇文章的关键,是一门艺术,好的结尾让人意犹未尽,留给读者无穷的遐想、不尽的魅力。例如课文《伊索寓言》,对于文中的故事,安排学生熟读课文,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家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有自责的、悲伤的、后悔的、指责的、无奈的。既使学生得心灵和文本间形成“回路”,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

猜你喜欢
快乐课堂生动学习兴趣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