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2015-06-02 06:36李四清
教育界·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人文关怀特征

李四清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学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与应用,还要注重对学生加强人文关怀。本文以人文关怀为主要对象,通过分析其发展历程及在现代教育管理中的缺失现象,体现人文关怀对现代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措施实现人文关怀的教育管理。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 人文关怀 特征 措施

管理制度是反映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情况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育管理的有序进行。但每个制度的制定都存在着自身的强制性和单一性,而这种制度的缺陷正是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最大的敌人,它不仅违背了现代教育改革的目标,同时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背道而驰。所以,为了更好地实施高校教育管理,管理制度应在依靠制度约束的前提下,选择全新的管理道路,以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同时,使其自觉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这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人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人文关怀”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发展

人文关怀的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思想和主体地位。在我国,孔子最先提出以“仁”为核心,尊重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不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它不仅表现在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尊重,极大地发挥人的主动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多的是注重精神层面的发展,包括人的理想与信念,以及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不断提高。我国针对实际国情,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科学发展观要求将人文关怀合理地融入教育管理工作中,使学生在全新的教育管理体制中更好地发展。十七大报告继续强调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深化。

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模式及教育观念极为重要。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寻求全新的教育管理方式,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教学目的。

二、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一)学生个性的缺失

在现代高校教育体制下,学校过度地注重学生的整体性与群体性,要求学生时刻服从命令。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的自我价值。虽然完成了教学内容,但却使学生在思想方面失去了原有的多样化。

(二)学生自然性的缺失

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大多以教师为主体,过分依赖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缺失,最终降低人文关怀的认知水平。

(三)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注重教育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失去了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育管理方法使学生无法清晰地理解人文关怀的真正含义。

(四)学生自由性的缺失

现行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这种制度阻碍了学生自身的自由发展,不符合现代教育管理的要求。此外,这种约束性的教育体制使学生缺失了对人文关怀的使命感,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性。

三、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特征

(一)人文关怀的教育性

人文关怀的教育性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人文关怀不仅可以加强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同时也促进学校自身管理价值的实现。对学校来说,实现人文关怀的教育价值就是对学生自身价值的尊重,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最终达到学校教育的理想效果。

(二)人文关怀的人文性

人文关怀的人文性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使学生的个人价值得以提升,正确认识自己,实现自身价值,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现实社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实现自我价值并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精神发展。

(三)人文关怀的发展性

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目标。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根本目的就是人文关怀,确立学生在教育管理体制中的根本作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校整体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学生人格与思想的健康发展是学校管理学生最终目标。现代教育管理体制提倡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将人文关怀融入现代教育管理体制中势在必行。这不仅关乎学生的发展,更是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的需要。

(四)人文关怀的个体性

学校与学生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两者相互独立也相互依存。所以,对学生个体的人文关怀是学校整体建设的重要保证。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健全学生人格,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同时尊重学生在学校教育管理体制中的主体作用,达到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

(五)人文关怀的职业性

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应将学生塑造成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上,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逐渐深入人心,高校学生规模逐渐扩大,学校在学生就业问题上就更应加强对学生人性化的就业指导,促进学生就业,彰显学校人文关怀。

四、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要求高校将人文关怀合理地融入教育管理体制中。众所周知,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无法体现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已不再适用于现代教育,仅仅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严格管理,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使学生失去自身独有的优势。高等教育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只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成。高校应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管理方式,针对不同学生采取适合其更好学习的教育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将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融合到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中是学校实现自身和谐发展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五、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实施措施

(一)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现代教育管理体制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主导作用。所以,要想加强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文关怀,加强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意识是关键。加强教师人文关怀素养应树立人文关怀意识,坚持人性化原则,并能够更多地对学生进行精神关怀。同时,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应学会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政治修养及人文修养,将人文意识深入人心。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优化自身的教学结构,拓展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为其开展教育工作提供良好途径。

(二)转变高校教育形式

高校教育管理方法应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根据现代教育实际情况,学校在教育管理体制方面应做出适当的转变。及时调整教育管理形式,不仅要重视学生整体思想道德建设,也要抓住对学生个体的独特教育。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教育管理更加人文化。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在新的教育管理方式下最大化实现自身全面发展。高校通过教育形式的转变,逐渐完善并健全教育管理体制,最终实现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三)建立健全高校考查系统

为适应现代教育体制改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师生共同学习,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将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率,实现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现代教学的真正目的。此外,建立有效的考查系统对实现教育管理的人文关怀同样重要。严格监督学生课上学习情况,加强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对学生定期进行所学知识的考查,将考查成绩与学生最终成绩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日常考查加以重视。

六、结束语

现代教育管理体制要依靠人文关怀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高校应合理地将人文关怀融入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更好地发展自己,展现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进步,彰显学校的人文关怀,提高现代教育管理体制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倪志梅,唐虹.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学术探索,2012(10).

[2]吴恒仲.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2).

[3]丁虎.试析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6).

[4]汪秀霞.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初探[J].时代教育,2013(17).

[5]焦芳艳.解析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才智,2013(24).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管理人文关怀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新媒体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